论文投稿发表注意事项【精选3篇】
论文投稿发表注意事项 篇一
在学术界,论文的投稿和发表是学者们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投稿和发表的过程相对复杂,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本文将详细介绍几个关键的注意事项,以帮助作者顺利地将论文投稿并成功发表。
首先,作者应该认真选择合适的期刊或会议进行投稿。不同的期刊或会议对于研究领域、主题和质量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作者需要仔细研究各个期刊或会议的官方网站,了解其投稿范围、审稿流程、期刊影响力和评价标准等信息。通过选择合适的期刊或会议,作者能够提高论文被接受和发表的机会。
其次,作者在投稿前应该仔细阅读期刊或会议的投稿指南。投稿指南通常会详细说明论文的格式要求、投稿材料、字数限制和引用格式等。作者需要按照指南的要求准备投稿材料,并确保论文的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图表清晰,并符合学术规范。
第三,作者在投稿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审校工作。论文中的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都会影响论文的质量和被接受的机会。因此,作者需要仔细检查论文中的每一个细节,确保没有错误和问题。此外,作者还可以请同事或导师进行审阅,以获取有益的修改建议。
最后,作者在投稿后需要耐心等待审稿结果。审稿过程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期间作者可能会接收到审稿人的修改建议或拒稿通知。作者需要认真对待审稿人的建议,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如果论文被拒稿,作者不应气馁,而是应该积极分析拒稿的原因,并对论文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总之,论文的投稿和发表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作者需要在选择期刊或会议、阅读投稿指南、审校论文和耐心等待审稿结果等方面注意细节。只有做好这些注意事项,作者才能提高论文被接受和发表的机会。
论文投稿发表注意事项 篇二
在学术界,论文的投稿和发表是展示研究成果和学术声誉的重要方式。然而,投稿和发表的过程并不简单,需要作者在各个环节都要注意一些事项。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的注意事项,帮助作者在论文投稿和发表过程中取得成功。
首先,作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期刊或会议进行投稿。不同的期刊或会议有不同的研究领域、主题和质量要求。因此,作者需要仔细研究各个期刊或会议的官方网站,了解其投稿范围、审稿流程、期刊影响力和评价标准等信息。通过选择合适的期刊或会议,作者可以增加论文被接受和发表的机会。
其次,作者在投稿前应该详细阅读期刊或会议的投稿指南。投稿指南通常会详细说明论文的格式要求、投稿材料、字数限制和引用格式等。作者需要按照指南的要求准备投稿材料,并确保论文的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图表清晰,并符合学术规范。
第三,作者在投稿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审校工作。论文中的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都会影响论文的质量和被接受的机会。因此,作者需要仔细检查论文中的每一个细节,确保没有错误和问题。此外,作者还可以请同事或导师进行审阅,以获取有益的修改建议。
最后,作者在投稿后需要耐心等待审稿结果。审稿过程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期间作者可能会接收到审稿人的修改建议或拒稿通知。作者需要认真对待审稿人的建议,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如果论文被拒稿,作者不应气馁,而是应该积极分析拒稿的原因,并对论文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总之,论文的投稿和发表是一项需要注意细节的任务。作者需要在选择期刊或会议、阅读投稿指南、审校论文和耐心等待审稿结果等方面注意事项。只有做好这些注意事项,作者才能提高论文被接受和发表的机会。
论文投稿发表注意事项 篇三
论文投稿发表注意事项
科技论文是由科技工作者对其创造性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并得以公开发表或通过答辩的科技写作文体,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论文投稿发表时的若干注意事项,欢迎阅读查看。
1 不涉密、不侵权、不违法
科技论文涉及的政治性及保密性问题在科技期刊中也常见到。1995年国家科委、国家保密局在《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第四条中明确规定:做好科技保密工作应当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目前在来稿中,许多作者没有保密意识,不知不觉中泄露了国家的政治、军事、科技和经济秘密。失泄密一直是刊物之大忌,旦凡有涉密问题,编辑部往往不敢用此论文。
我国的《著作权法》强调了知识产权的法律保障。从目前来稿中仍存在一些直接或间接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如一稿多投或一稿多发;作者随意挂名;引用别人文献不加以文内标注;为晋升职称或完成科研工作量抄袭或拼凑文章等等。这些不正常现象可能涉及到作者的科技道德问题,甚至会触犯别人的著作权。
新闻出版工作有着其特定的法令法规,从事科研工作的广大作者不一定都了解国家在新闻出版行业中特定的法令法规。作者除了认真学习国家相关的法令法规外,对新闻出版行业的法令法规也应当有所了解,否则将容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恶劣的后果。
2 不一稿多投或一投多稿
一稿多投不仅是版权法明令禁止的做法,也是各家刊物严防的。因为一稿多投多用,不仅浪费刊物资源,影响作者、刊物的声誉,也挫伤了读者的感情。故而一旦发现某作者有一稿多投现象,编辑部一般不再轻易采用其来稿。另外,一投多稿也不利于论文的发表。有不少作者一次给同一家刊物投多篇论文,以为这样可以提高命中率,其实不然。因为:第一,作者的多篇论文质量有差异,编辑部往往择其中质量较高的一篇进入审稿流程,其他的就可能放弃不用;第二,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编辑部一般不会连续刊发同一作者的论文;第三,多篇论文一起投,容易让编辑产生“多产而质量不高”的印象,最后结果不仅不能如作者所愿的“多投多中”,而很可能是“多投少中”,甚至是“多投不中”。
3 认真反复修改和校对
所投论文写好的文章,不妨多修改几次,放置几日再去阅读可能就又有新的认识和构思,这也是写作大家们早就指出的经验之谈了。鲁迅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作品在投出前应让行家指点一下,至少多读几遍,并在此阶段细细推敲以改正专业技术人员常将俗称行话替代规范术语以及文章缺乏可读性(文学性)的二大常见毛病。
4 分层次、保重点、避热点、投所需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作者研究工作开展的不错,也形成了多篇论文,但是到职称评聘或学位答辩时却没有几篇正式发表的,往往是焦急万分、四处求人。为此,对作者投稿时应采用的策略提出以下建议。
(1)分开层次。论文撰写形成以后,甚至在撰写以前就可以根据研究成果的不同性质、不同分量,将论文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选择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期刊分别投稿。这样,既可以做到所投送的稿件比较符合期刊的要求,又可以使作者的科研成果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最大的功效。
(2)保住重点。作者应当根据自己的需求安排论文的投送方向和发稿进度。将高水平的论文投送给高水平的期刊,一旦发表可以带来较大的影响和作用,但是如果这类期刊发稿周期较长,到评职、答辩时发表不出来将会损失很大。由此可见,投稿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应当讲究策略。建议根据自己的需求论文发表的最低篇数和最低层次,将投向不同的期刊。将水平比较高的论文投向学术水平基本符合要求层次而发稿速度又比较快的期刊。在保证最基本需要的情况下,将其他水平较高的稿件投向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期刊,争取提升自己的学术影响。实际上,国内正式刊物基本上都被几大数据库收录,投在一个知名(或核心)刊物和投在一个不知名(核心)刊物,其结果可能是一样的,因为目前大家查阅的论文基本上都是从网络上获得的,检索工具不会辨认好期刊和差期刊的,而且,有些大家说的一般期刊上面,确实有好论文。所以,建议大家多向不知名的期刊投,审稿速度快,上网速度快,影响力也就会越来越大,被引用的几率就高了。但是,上述方法对于投国外刊物不适用,投个nature和science比其它刊物当然好许多,那影响又不一样,上述方法对于被SCI、EI、CA等检索的刊物,也不是很适用。
(3)避开热点。一个学科专业中往往都会有几份学术水平比较高、影响比较大的期刊,这些期刊的退稿率一般都比较高,而退稿率越高来稿量并不会减少。因为,人们一般认为能在高水平的期刊上发表文章不仅影响大,而且也会感觉是一种荣誉。但是从现实的需要来看,应当尽量避免将稿件集中投向热点期刊,特别是为了现实需要而重点保证的稿件。选择一些学术水平达到要求发稿并不十分困难的期刊投稿,录用的可能性自然就比较大。一般来说,能够满足需要层次的专业性期刊的.稿件录用比较难,而一些满足需要层次的大学学报由于其在专业领域的影响相对比较小,录用相对比较容易。选择大学学报时,除了应当注意是否满足需要层次、是否接收外稿以外,应当选择你所研究的学科发稿量占一定比例,并且该校此学科水平比你所在单位的研究水平不高或者是还要低的,这样,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有时可能还会被当着重点稿件来处理。
(4)投其所需。任何期刊都有自己的办刊范围、风格(特色),所以“投其所需”十分必要。投稿务必要有针对性,要抓好以下4点。
①抓栏目。作者投稿时务必要弄清所投期刊特色、重点、常设栏目内容,弄清有无自己所涉猎的研究版块。同时,还要关注所投期刊的有关“征文”信息,避免盲目投稿。
②抓要素。抓要素是否齐全,即“文题(大标题)、作者及单位信息、论文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或结束语、参考文献”等8个要素是否齐全。编辑实践表明,
缺任何一项要素,都容易在编辑初审时被告之退回修改而后再投稿;如果缺项多或缺重要项,则可能被Pass掉。比如,缺参考文献,通常会给编辑一个明示:该文作者缺乏严谨的治学或研究态度,其文稿质量可疑,其可信性自然难以谈及。③抓新意。论文有新意,才有发表的价值。无创新的论文只能被Pass。所以,作者一定要作好查新资料的基础工作,使研究现状了然于胸。编辑初审时,通常要根据编辑所掌握的科技信息,结合文后所列参考文献的数量、新颖程度,对“引言”内容进行重点的初步审查。通过“引言”信息,编辑可以感知到作者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深度,进而形成初步判断。因此,写好引言,提供全而新的参考文献,使论文有新意十分必要。
④抓模式。应尽可能使论文与期刊模式吻合,以获得期刊编辑的好感。要研究所投期刊的行文模式,比如,行文格式有何要求,语言表达有何特点,图表制作有何标准,甚至标点符号怎么使用都要弄清。编辑实践证明,如果一篇符合国家规范和符合所投期刊模式的论文,被放置编辑面前,顿时会使编辑“爽心悦目”,产生阅读好感,从而有利于顺利通过编辑初审关,快速进入“专家再审程序”,为论文通过审查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如果作者的文稿符合国家论文规范和编排格式;参考文献著录要素齐全;物理量符号、计量单位、数字正确使用;图、表、公式能正确表达,甚至语言表达风格都接近所投期刊,等等,那么,就会大大减少编辑审稿、技术加工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其投稿成功和快速发表的机会和可能性。
5 经常与编辑部保持不同形式的联系
稿件投出去之后,千万不可以为就万事大吉了。很多期刊,尤其是高质量的期刊,论文安排是非常紧张的。这种情况下,就一般人心理而言,谁催得紧、要求得迫切,谁的论文就能得到优先发表。人都是有感情的,感情因素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当然,作者与编辑打交道也不例外,需要相互沟通和理解。笔者建议,稿件投出去之后,要以各种理由、各种方式经常与编辑部取得联系,加强同编辑部的沟通。良好的沟通,能使编辑与作者间的距离拉近;通过沟通,编辑对作者的科学态度和稿件的学术思想加深了了解,无疑会增加作者在编辑心中的个人“感情分值”和“信任程度”,从而容易得到编辑的特殊指导、同情和关爱。
6 正确对待编辑部的修改或退稿意见
科技论文投至期刊编辑部,在发表前必须经过审稿程序,通常实行“三审一定”的审稿制度。每阶段审稿都会存在3种结果:决定录用、退修、退稿。一般情况下,直接决定录用稿件不多,大部分稿件要经过修改。能否正确对待编辑的修改建议,对论文是否能够发表也是十分重要的。编辑在审读加工过程中,对存在问题的稿件有权提出补充修改意见,对存在“硬伤”(科学性、创新性问题)的稿件有权建议退稿。
作者在接到退修稿意见时,无论属于何种情况,均要正确对待,要虚心客观地考虑各条修改意见,即使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的修改意见确系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也要态度诚恳、语言得体、有理有据地提出和申明自己的观点。对于修改后发表,作者要根据或参考编辑部返回的修改意见,进行仔细修改,并及时返回给编辑部。如是修改后再审,要看是否研究工作本身存在较大缺陷,若此将无法改好文章;但若研究工作做得很深入,就是文章没写好,就要结合修改意见进行彻底修改或补充,甚至重写,努力争取文章被录用,而不要放弃。
对于退稿,作者特别要保持冷静,正确对待,稳妥的作法是根据退稿书,仔细琢磨退稿理由,并采取相应措施。另外,稿件修改录用后,要勤与期刊编辑部取得联系,询问稿件的安排刊期和发表时间,以便早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