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大院导游词详细讲解【精选3篇】
周家大院导游词详细讲解 篇一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国著名的文物保护单位——周家大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座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建筑群。
周家大院位于我国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始建于明代,是明清时期著名商人周氏家族的宅邸。大院占地面积达1.3万平方米,由各种建筑风格的庭院和房屋组成,是一座典型的北方传统民居建筑。它以其宏伟的规模、精美的建筑工艺和独特的装饰艺术而闻名于世。
首先,让我们来到大院的正门——天桥。天桥是大院的主要出入口,也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石拱桥横跨在护城河上,桥上有石雕栏杆和精美的彩绘,展现了明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进入大院后,我们来到大院的核心区域——正厅。正厅是大院的主要建筑,也是周氏家族举办婚宴和重要场合的场所。正厅的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了传统的四合院结构,主体建筑为三进,屋顶覆盖着黄色琉璃瓦。正厅内部的装饰非常华丽,墙壁上挂满了精美的字画和绘画,展现了明清时期的文化艺术。
除了正厅,大院内还有许多其他精美的建筑,如客房、厢房、花厅等。这些建筑都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和青砖瓦砌墙,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在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古老的家具、陈设和艺术品,它们展示了周氏家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
除了建筑群,大院内还有一座美丽的花园。花园内有大片的花草树木和小桥流水,景色优美宜人。在这里,您可以漫步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
总的来说,周家大院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古建筑群。它不仅展示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还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家族的生活和社会风貌。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座宝贵的文物遗产。
谢谢大家的聆听!
周家大院导游词详细讲解 篇二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国著名的文物保护单位——周家大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座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建筑群。
周家大院位于我国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始建于明代,是明清时期著名商人周氏家族的宅邸。大院占地面积达1.3万平方米,由各种建筑风格的庭院和房屋组成,是一座典型的北方传统民居建筑。它以其宏伟的规模、精美的建筑工艺和独特的装饰艺术而闻名于世。
首先,让我们来到大院的正门——天桥。天桥是大院的主要出入口,也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石拱桥横跨在护城河上,桥上有石雕栏杆和精美的彩绘,展现了明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进入大院后,我们来到大院的核心区域——正厅。正厅是大院的主要建筑,也是周氏家族举办婚宴和重要场合的场所。正厅的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了传统的四合院结构,主体建筑为三进,屋顶覆盖着黄色琉璃瓦。正厅内部的装饰非常华丽,墙壁上挂满了精美的字画和绘画,展现了明清时期的文化艺术。
除了正厅,大院内还有许多其他精美的建筑,如客房、厢房、花厅等。这些建筑都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和青砖瓦砌墙,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在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古老的家具、陈设和艺术品,它们展示了周氏家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
除了建筑群,大院内还有一座美丽的花园。花园内有大片的花草树木和小桥流水,景色优美宜人。在这里,您可以漫步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
总的来说,周家大院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古建筑群。它不仅展示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还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家族的生活和社会风貌。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座宝贵的文物遗产。
谢谢大家的聆听!
周家大院导游词详细讲解 篇三
周家大院导游词详细讲解
你们有去过周家大院吗?那么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呢?下面yjbys为你们献上周家大院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希望采纳。
周家大院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周家大院。
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幢气势恢宏、建筑精美的牌楼大门。传统的民居大门有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和如意门,很少有牌楼大门的形式,而我们看见的这座牌楼大门突破了传统的民居规制,建筑上称为——五凤楼。显而易见,这座建筑是家族祠堂,是整个家族的荣耀和体现。所以,它可以不遵守传统民居的格局,适当突破一定的建筑礼制。
什么是祠堂呢?古人言:奉先为祠,起居为堂。祠堂是一个家族的聚集地。祠堂主要是为了供奉和祭祀祖先,另外具有多种用处,祠堂还是族长行使族权、族人商议大事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成为该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
大家看,这座牌楼大门的屋顶为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线条优美。最有特色的是月梁上的雕绘。在传统建筑装饰中,北方重彩绘,南方多雕刻,而我们面前这座牌楼的月梁,雕刻精美、绘彩丰富、颜色大胆而浓烈,南北风格兼有,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雕绘的内容有凤穿牡丹、狮子绣球、三星高照、福寿双全、郭子仪拜寿等具有汉文化传统的吉祥寓意。
再来看一下大门中间的楹联:福禄寿三星拱照,天地人陆合同春。两侧的角门分别上书:培福地、种德门。墙壁上的浮雕,则是表现“天官赐福”、“加官进爵”等美好祝愿。
好的,下面就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培福地”,步入周家大院,完成一次“穿越”,欣赏中国古建筑的文化精髓,领略传统宗祠礼仪,体会诗书传家的文化魅力。
进入大门,请大家回头看一下大门门框上的雕刻,太极八卦图高悬门楣,反映了祛除邪祟、出入平安的愿望;门框上侧雕刻两只花瓶,花瓶中还插了三根戟,寓意“平生三级”;门框两侧雕满蝙蝠,仔细看很多蝙蝠是倒悬形状,寓意“福到满门”。
大家再往上端看,“奉旨旌表”四个大字道出了这个祠堂的荣耀和“较高规格”。
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下古代的“旌表”制度。
“旌表”是古代惩恶扬善实现和谐社会一种制度。自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对所谓义夫、节妇、孝子、贤人,以及累世同居等大加推崇,由地方官吏申报朝廷,获准后则赐以匾额,或由官府造牌坊,以彰显其功德和气节。旌表制度以导民向善为使命,道德的追求成了人生的目标。一个人无论身份高低,只要能孝敬父母、和睦四邻、诚实待人,人生就有了追求;旌表制度给普通人以荣誉感和责任感。将民众与国家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这面墙壁上,还雕刻了“孝感动天”、“拾葚异器”、“行佣供母”“乳姑不怠”四副“二十四孝”图。
这些孝道故事,既能张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更是维持家族团结、和睦家庭的有效精神保证。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把“孝”放在大门之内第一位置,体现对“孝道”的传承和重视。
进入天井,显然,这里属于徽派建筑特色:院墙高筑,开窗较小,马头墙错落有致,“三雕”技艺精湛非常。天井设置,有利于通风采光,又意为“可见天日”,还体现了“五岳朝天、四水归堂”的风水学说。
来到大堂,堂号:善宝堂。与人为善,立善为人,才是立德的根本。《易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刘备临终前对儿子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大家请看,在大堂墙壁上,挂有两块技艺精湛、保存较好的木雕作品。在徽派建筑中,一向讲究用“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建筑,但是象这两块体积较大、工艺考究的木雕作品在当地也比较少见。它糅合了圆雕、透雕、浮雕、立体雕等多种手法,人物雕刻灵活生动、夸张有度,连表情细节、衣帽纹理、花鸟虫鱼,都雕刻得细致非常,堪称精品。
都说我们中国的建筑是木头的艺术,那么木雕作品就是会说话的木头,它把木头文化推向了极致,也把古人对美的追求,深深刻刻的体现在方寸之间。
穿过大堂,我们眼前一亮:一个古色古香的大戏台出现在大家面前。全族人在祖宗神灵的牌位前聚集一堂,看戏听戏,谈古论今,增加生活情趣,享受天伦之乐。在礼法制度严格的封建时期,戏台还承载大众嬉笑怒骂、放松神经、享受娱乐的功能。
细心的朋友已经看出来,这座古戏台的“上场门”、“下场门”并没有写我们熟知的“出将”、“入相”,而是写的“龙飞”、“凤舞”。这在戏台楹联文化中是可以的.,这样的题跋在其他地方也出现过,只是比较少见。
戏台是一个放松的地方,所以它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讽刺幽默,甚至可以针砭时事。有人就曾经在戏台两侧写过:金榜题名君欢臣笑空富贵,洞房花烛龙飞凤舞假风流。在特殊年代,中国西部一个小山村甚至在戏台两侧写了一副讽刺对联:你上台,我下台,台上台下,谁都倒过台;你整我,我整你,整来整去,谁都挨过整。
看的是台上的戏,做的是台下的人。天地大舞台,人生一出戏。
喜欢书法的朋友可能早就发现了,在我们墙壁上挂了很多书法名家的作品。“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比较巧的是,我们在收集这些书法作品匾额的时候,碰巧把清初四大书法家:梁同书,刘墉、王文治、翁方纲四人的作品,都收集一堂,也算是斯文满门了。
在整个建筑的修建过程中,我们派人去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各地农村,收集了大量古建筑素材,请了很多工匠和专家进行整理、修缮和加工。在修建过程中,确实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大家看见的这座古戏台,当时所有的木构件、地板都腐蚀朽烂,能将它修缮恢复,成为我们今天看见的样子,很多人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其实我们在修缮中,在欣赏中,也是完成一次和先人在文化上的交流。戏台可以搭,可以倒,我们古老的建筑文化,还有这些建筑中隐藏的文化密码,不能倒下。脚踏实地的做这些事情,胜过千言万语。完成这些传承和修建,就是完成一出历史大戏:重现盛世,共铸中国梦!
穿过戏台,来到二进大厅。在戏台背后我们看见一幅砖雕作品,画面上的瑞兽麒麟大家都熟悉,属于祥瑞吉祥的象征。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左上角浮雕中有一个小动物,大家看一看是什么?是的,是传说中广寒宫中的捣药玉兔。这尊玉兔捣药图的确比较少见,曾经在安徽亳州出土过一面铜镜,铜镜背面就有类似这样的玉兔捣药图,亳州是中国四大药材之乡,很多大族富户都是经销药材的商界翘楚,玉兔捣药已然成为药材商人的“图腾”。那么玉兔捣的是什么药呢,传说中玉兔捣制的是长生不老药,体现出希望人人康健,平安长寿的良好愿望。“五福寿为先”,借这幅有意思的玉兔捣药图,祝福各位嘉宾身体健康,福寿双全。
抬头看,厅堂中高悬“大夫第”三个大字。清代官衔中,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文官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也可以是一种荣誉称号。“第”是私宅的意思。
大户豪族的匾额,一般会邀请当时的名人大家题写匾额,大家看,为这个家族题写匾额的是清代著名状元彭定求。彭定求,苏州吴县人,彭定求以会试第一的身份参加殿试,又在殿试中被康熙皇帝钦点为状元,这位三十二岁的江南才子成为清朝的第十五位状元。再请大家看下墙壁上挂的家训:翳我祖考、勤俭是持、谆谆训示、贻示后人;为工为商、耕读勿弃、当守素志、莫负此意。
说到状元就不能不提我们江苏才子了,在清朝的114位状元中,有49位是我们江苏人。可谓江南子弟多英俊,诗书传家声名扬。
来到第三进后院,穿过月洞门,忽见小桥流水、有亭翼然。跟前院厅堂的深远古朴相比,这里呈现出活力和生机。“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此亭名为励志亭,是希望家族子弟勤奋苦读,励志求学的意思。
这里是家族学堂所在地,属于私塾。
引活水入宅,既是为了纪念文庙泮池,彰显书香门第,也是为了以水克火,保护藏书。这样的消防措施在古代比较常见,比如明代的玄武湖曾建过辉煌的黄册库,存放全国的“户口簿”等文献资料。
“十户之村,不废诵读”,重视教育,诗书传家,历来是延续家族前途,改变氏族命运的不二选择。
有一次去安徽农村采风,当地有一首民谣让人印象深刻: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三代不读书,养了一窝猪。
可见江南民间崇尚文化,推崇读书,文风蔚然。也正因为江南文风延续,学风盛行,才有了发达的经济和文化。
在励志亭后面有百福百寿墙。请大家读一读这幅对联:拥林万亩眼底沧浪方悟种德如种树;存书万卷笔下瀚海才知做文即做人。
后院的雍睦堂,一般是内眷起居场所。整个周家大院的祠堂建筑部分,到此结束,请大家跟我一起回到大门。
一路看来,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传统文化的巡游。我们探寻建筑的精美,在历史的迷津中,找寻祖先的生活踪迹和生存状态;我们梳理文化的传承,在家族发展的长途中,洞见礼仪法制的演变和文明的进步。
我们可以总结为:一门耆硕、二字德福、三院凝瑞、四俊墨香、五世同堂、六官护佑、麒麟玉兔、八屏箴训、九日科考、十年寒窗、百福百寿。
这一砖一瓦,上面有祖先曾经流淌的汗水;这一勾一画,有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一雕一刻,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智慧;这一匾一额,彰显着书香门第的辉煌和荣光。
只有走进他们曾经生活过的空间,我们才真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天地家园,什么叫天伦亲情,什么叫忠孝仁爱,什么叫德行善举。
回到大门口,我们再回头看一下“培福地”和“种德门”的对联,应该更能明白对联中的深刻内涵。
光前振起家声远;
裕后留贻世泽长。
心田种德心常泰;
福地安居福自来。
在这里祝福各位嘉宾,心田常泰、福寿双全、阖家幸福、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