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树导游词100字【精简6篇】

洪洞大槐树导游词100字 篇一

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北,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槐树之一。这棵大槐树树龄已经超过2500年,被誉为“千年老槐树”。它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树冠宽达50多米,树高20多米,树干周长近10米,是一棵巨大的自然奇观。

洪洞大槐树是一个历史见证者。在古代,它是洪洞县城的标志物之一,被当地人民视为镇国之宝。据说,这棵大槐树还曾经目睹过战争的浩劫,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洪洞大槐树也是一个文化象征。它是中国槐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槐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象征着团结、友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每年的槐花盛开季节,大槐树的花香弥漫在洪洞县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大槐树旁边,还建有一座槐树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展示了槐树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特点,让游客们更加了解槐树的魅力。此外,游客还可以在大槐树下休息、野餐,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洪洞大槐树是洪洞县的一大景点,也是中国槐树文化的重要遗产。欢迎各位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感受这棵千年老槐树的独特魅力。

洪洞大槐树导游词100字 篇二

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北,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槐树之一。这棵大槐树树龄已经超过2500年,被誉为“千年老槐树”。它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树冠宽达50多米,树高20多米,树干周长近10米,是一棵巨大的自然奇观。

洪洞大槐树是一个历史见证者。在古代,它是洪洞县城的标志物之一,被当地人民视为镇国之宝。据说,这棵大槐树还曾经目睹过战争的浩劫,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洪洞大槐树也是一个文化象征。它是中国槐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槐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象征着团结、友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每年的槐花盛开季节,大槐树的花香弥漫在洪洞县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大槐树旁边,还建有一座槐树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展示了槐树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特点,让游客们更加了解槐树的魅力。此外,游客还可以在大槐树下休息、野餐,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洪洞大槐树是洪洞县的一大景点,也是中国槐树文化的重要遗产。欢迎各位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感受这棵千年老槐树的独特魅力。

洪洞大槐树导游词100字 篇三

大家好!

我叫齐晗羽,叫我“齐导”就好了。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临汾大槐树景区”,希望我们度过愉快的一天。

大槐树景区面积很大,它是仿古式的,里面有“百家姓院”、“赵家大院”、“大槐树后代”、“祭拜堂”等大型活动场所。其中“赵家大院”是仿照“乔家大院”而建,里面有小吃,游乐场,服装店等,是青少年的最爱。

看!正前方,就是“大槐树景区”的大门,大家看到那盘旋在大门上方的屈曲粗壮的大槐树了吗?它是用优质木材进行加工、雕刻而成的。

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去看看吧!

首先,大家看到的一个巨大的花环,上面刻着一个大大的“根”字,它表示大槐树就是华夏成千上万儿女共同的根,有这样一句话说道:“要问我家在何处,临汾洪洞大槐树。”所以,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千里迢迢来这里寻根问祖。

让我们沿着通道一直往前走,眼前的是一个仿古式的大钟楼,里面有一些水果模型和人物雕塑,咱们一会进去以后可以参观一下。注意不要损坏公物,不要扔下垃圾。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十五分钟以后在这儿集合。

来!大家顺着北边这条通道一直走,就来到了大槐树的下面。瞧!这棵大槐树高耸入云,饱经沧桑,它在这儿扎根生长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它那鱼鳞般古老的树皮就是它历经风霜的见证。

接下来,大家继续跟着我走,现在我们就来到了“赵家大院”门前。“赵家大院”里面的内容可丰富了!有风味各异的美食,有琳琅满目的时装……甚至还有很刺激的小型游乐场!好啦,大家现在就可以带领小朋友们尽情地去玩一玩了!

今天的大槐树一日游就要结束了,很高兴为大家介绍景区的风光,共同见证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如果我们有缘,下次再见!

洪洞大槐树导游词100字 篇四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据我老家的村民说,我们村就是那个时候从大槐树迁移出来,以充实北部边防的,村里的家谱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记起的。)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县政府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

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些有关迁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罗拜,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不但没抢掠,而且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

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你若有兴趣,不妨自我查看。

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说古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洪洞大槐树导游词100字 篇五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据我老家的村民说,我们村就是那个时候从大槐树迁移出来,以充实北部边防的,村里的家谱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记起的。)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县政府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

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些有关迁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罗拜,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不但没抢掠,而且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

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你若有兴趣,不妨自我查看。

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说古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

迁民到了新的居住地点,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建屋造房,开荒种地,不论干什么,都会联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大门口栽种槐树,以表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之情。有些移民到迁徙地后,以原籍命名村名,如北京郊区有赵城营、红铜(洪洞)营、蒲州营、长子营等,表明这些居民是当年从赵城、洪洞等地迁去的。

祭祖小屋里贴着一张“古槐后裔姓氏表”,该表上共有四百五十姓,供奉着他们的牌位,这大大超过了百家姓。他们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国各地的,经过搜集整理,公诸于墙,以便寻根查询。近年来,大陆民众竞修家谱,海外同胞寻根祭祖,纷纷查询自己同大槐树的血缘关系。

悠悠六百年多年过去了,汉代古槐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则枝叶繁茂,充满活力。槐乡的后裔已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四百多个县,有的还远在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遥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鸽窝时,洒下了多少伤心泪,愿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心连心。

大槐树楹联

香挹行襟留快饮;

荫清古道倚斜阳。

茶可解饮,碧乳澄香通世味;

亭堪楼迹,绿槐夹道识乡情。

柳往槐来,到此应生离国感;

水源木本,于今犹动故乡恩。

举传嘉树;荫庇群生。

洪洞大槐树导游词100字 篇六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据我老家的村民说,我们村就是那个时候从大槐树迁移出来,以充实北部边防的,村里的家谱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记起的。)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

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县政府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

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些有关迁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罗拜,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不但没抢掠,而且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

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你若有兴趣,不妨自我查看。

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说古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相关文章

官鹅沟全线导游词(精彩3篇)

在甘肃省宕昌县境内一个集九寨沟水美、黄山雄伟、华山奇险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官鹅沟。宕昌概况: 宕昌人文荟萃,景观奇特。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三国时,邓艾伐蜀...
导游词2011-01-07
官鹅沟全线导游词(精彩3篇)

蓬莱阁导游词600字【精彩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蓬莱阁导游词600字篇...
导游词2012-02-09
蓬莱阁导游词600字【精彩6篇】

毛泽东故居韶山导游词【精彩3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毛泽东故居游览。毛泽东故居在韶山,但韶山二字从何而来?韶又是什么意思?让我为大家解释一下:相传舜南巡时,面对青山绿水,绮丽风光,命侍从奏九章韶乐于此。自此以后,人们把舜帝...
导游词2012-01-03
毛泽东故居韶山导游词【精彩3篇】

山西导游词(精选3篇)

山西省,简称晋,位于华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为并州地,春秋时为晋国,战国属赵,魏等国地。元属中书省山西道,清为山西省。全省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人口3干多万,有汉、回、蒙、满民族,省会太...
导游词2014-04-05
山西导游词(精选3篇)

雾灵山风景区导游词(通用3篇)

景区为南北气流汇合地带,雨量充沛,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7.6℃,夏季最高气温28℃...
导游词2013-08-05
雾灵山风景区导游词(通用3篇)

无锡动物园太湖欢乐园导游词(优秀3篇)

新园:太湖欢乐园太湖明珠欢乐园有限公司(无锡市动物园)是市场化管理运作无锡市动物园的一个直属企业单位,公司在原锡惠公园动物园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选址扩建,其展示形式和园区设计借鉴了国内外知名动物园的先进...
导游词2013-06-03
无锡动物园太湖欢乐园导游词(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