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导游词(精选5篇)
清华北大导游词 篇一
清华大学是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之一。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占地面积约为940公顷。清华大学建校于1911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高等学府之一,清华大学以其严谨的学术氛围、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杰出的学生群体而闻名于世。
清华大学的校园环境非常优美,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校园内有许多精心设计的景观和建筑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校园中心的钟楼和校门。钟楼高耸入云,是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每逢整点,钟声悠扬,回响在整个校园。校门是清华大学的象征,它代表着学校的荣誉和传统。在校门前,你可以看到许多学生和游客合影留念,纪念他们在清华大学的美好时光。
清华大学还有许多著名的建筑物和景点,如图书馆、博物馆和校史馆等。图书馆是亚洲最大的图书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的珍贵文献和图书。博物馆展示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艺术品和文物,让人们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校史馆则展示了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所杰出的学府。
此外,清华大学还有许多优秀的学院和研究机构,如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等。这些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生和学者,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清华大学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许多科研成果在这里孕育和诞生。
清华大学的导游之旅不仅可以让您欣赏到美丽的校园景观,还可以了解到中国最顶尖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无论您是学生、学者还是普通游客,都会被这所学府的魅力所吸引。
清华北大导游词 篇二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学府之一。它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占地面积约为274公顷。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北京大学以其卓越的学术声誉、优秀的教师队伍和杰出的学生群体而享有盛誉。
北京大学的校园环境非常宜人,绿草如茵,花香四溢。校园内有许多优美的建筑和景观,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校园中心的钟楼和校门。钟楼高耸入云,是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每逢整点,钟声悠扬,回响在整个校园。校门是北京大学的象征,它代表着学校的荣耀和传统。在校门前,你可以看到许多学生和游客合影留念,纪念他们在北京大学的美好时光。
北京大学还有许多著名的建筑物和景点,如图书馆、博物馆和校史馆等。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图书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的珍贵文献和图书。博物馆展示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艺术品和文物,让人们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校史馆则展示了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所杰出的学府。
此外,北京大学还有许多优秀的学院和研究机构,如法学院、医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等。这些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生和学者,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北京大学也是中国人文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文学者和社会科学家。
北京大学的导游之旅不仅可以让您欣赏到美丽的校园景观,还可以了解到中国最顶尖的学术研究和人文科学。无论您是学生、学者还是普通游客,都会被这所学府的魅力所吸引。
清华北大导游词 篇三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综合性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20xx年,1920xx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0xx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0xx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0xx年秋开办研究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以及整体办学条件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7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0余人。全国重点学科49个;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在校全日制学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000余名,硕士生8600余名,博士生4600余名。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及进修生1300余名,远程教育学员7500余名。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网上研究中心6个。学校藏书400余万册。学校占地面积400余公顷,建筑面积230余万平方米。出版物有《清华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建筑》、《装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
清华大学治学严谨,有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清华大学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1万余名学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他们中有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杨廷宝、钱伟长、吴仲华、洪深、曹禺、金岳霖、王力、陈岱孙、钱钟书、费孝通、吴晗、周光召、林宗棠等。此外,马寅初、陈寅恪、熊庆来、华罗庚、茅以升、吴有训、钱学森、张光斗等是清华的进修生和资助生,美籍学者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是清华校友。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xx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水清木华九十余载,清华大学蕴育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形成了自己优良的传统和精神。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从建校初期就成为清华师生治学与为人的追求,并一代代得以传承。从“五四”爱国运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到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从施滉、韦杰三到闻一多、朱自清,生动地展现了清华师生的革命精神。解放后,清华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又红又专”方向,培育“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探索出一条“爱国、成才、奉献”和“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成才道路。今天,她更以“拼搏、创新”的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面临世纪之交中国迅速发展的机遇,清华大学正向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20xx年 建立“清华学堂”后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
1920xx年 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
1920xx年 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 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8年 恢复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1984年 设立国内高校中第一个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学院
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
1985年 建立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xx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xx年 建立医学院
20xx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xx年 原隶属信息产业部的华信医院(原酒仙桥医院)和玉泉医院正式并入
20xx年4月正式挂牌,分别成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
20xx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
好了,校园概况这么多,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周边的景点,我们看前面的这块石头是三峡石。
这块巨石贵韵。
我身后是近春园遗址公园,“近”是远近的近,春,春天的春。公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遭到严重破坏。从此伦为荒岛100余年。直到1979年 ,学校才决定彻底改造荒岛,在岛上种植草坪、修建假山、亭子,经过几年的改造,荒岛终于成了现在这处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胜迹。
这栋雕像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治学思想,至尊孔子雕像是清华的一位毕业生专门从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运过来的,它的意思是希望清华的学生们不要忘记传统的儒家思想,希望理工科的学生能多关注人文科学。前面的亭子是“临漪榭”,临,是面临的临,漪是涟漪的漪,榭则是指水边的亭子,是遗址内唯一象征性的旧物恢复。
吴晗先生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苏俄已被同学们戏称“太史公”。他从清华毕业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职,1949年北平解放后,曾调任北京市副市长。“文革”期间,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迫害,1969年惨死在狱中,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这位基础校友,学者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像,并且修建
了“晗亭”这两字是邓小平亲笔手书的。
“荷塘月色亭”是为纪念朱自清而建,他毕业于北大哲学系,1920xx年应聘清华执教,先后担任过国文系教授、图书馆长、朱自清写过很多散文,如《背影》、《春》、《荷塘月色》等,其中《荷塘月色》就是描述近春园的景观,这篇文章用描写了一幅清有美妙的画面,“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添的叶子,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光,默默的荷香。。。这一切都反映了他当时苦闷、孤独的心情。1948年他因贫病交加而去世。临终时他还嘱咐家人,不要政府派给的廉价美国面粉,毛泽东称赞他“宁死不买美国救济粮”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就在此建了”荷塘月色亭“以资纪念。厅内悬挂的”荷塘夜色“四字是来自朱自清文章手稿中的笔迹。对面山上的零零阁,是20xx年竣工。所以叫零零阁。近春园是清华师生休闲的场所。
现再给大家10分钟照相。
我们现在去参观清华园区,
大家左侧这两栋楼是第一,二教学楼,分别建于52、54年,是苏式建筑风格,里面有大小教室数间。现在人在使用。
礼堂西侧市科学馆,建于1920xx年,初起是理科实验楼。20xx年物理系在此办公,现在这里面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文革时期也被破坏,去年刚才新装修。
最北边这个雄伟建筑是清华的大礼堂,使清华大学第二批建筑中的四大建筑之一,建成于1920xx年至今为止已经87岁了,他是一座罗马史和希腊式相混合的建筑。圆顶、铜门、门前有四根两人合抱粗的汉白玉大石柱,位于清华大学大中心,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高27.6米有座位1200个是当时国内学堂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建礼堂时,美国政府不信任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所以由美国设计师莫非设计,一砖一瓦从美国先由水路运到天津塘沽,然后运到北京,花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栋和他一模一样的建筑,很多反帝爱国运动也是从这里动员出发,现在我们人在此举办各种各样活动。
大礼堂东侧建筑物i是水电水利系,毕业于此。
南侧的同方部也是清华早期建筑之一,还长期用作8月27号祭祀孔子的地方,“同方”两字与字《礼记》,“同方部”是指“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1936年在此为鲁迅先生举行过追悼会,闻一多,朱自清都发表了演说。现在是清华校友办公室。
清华学堂是清华第一栋教学楼,1920xx年竣工,96岁了的德国古堡式的古堡式建筑,门上端“清华学堂”四字是清朝军机大臣那桐所书。20xx年在这里增设了“国学研究院”当时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一、赵元任在此办公。1946年作为建筑系的专用关,梁思成为系主任,现在是清华研究生院办公室。
日晷是1920级的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礼物,它的上部是中国古典计时器,圆盘中央的不锈钢针,圆盘中央的不锈钢针指着地球的南极北极,圆盘上面刻着十二个时辰,圆盘下面也刻着十二个时辰,春分以后看太阳照射圆盘上面的不锈钢针的阴影计时,秋分以后看圆盘下面钢针的阴影计时。没有太阳是旧物作用,下部的底座上刻着“行胜语言”四字,是920级学生的名言,也是清华的校风。就是鼓励清华的学生们少说多做,发扬实干的精神。
东面的石头上的八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20xx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在大礼堂给清华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演讲,其中,他引用了《周易》中‘乾’,‘坤’两字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就是说人应该天一样,刚健不已,自强不息,努力进取,也应该想的一样柔和,培养出公而无私,宽厚为怀的高尚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演讲过后,学校就以此八字为校训,设计校徽,从而永久留传。
现在介绍到此,现再给大家10分钟照相。
清华北大导游词 篇四
清华大学位于北京西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一所综合大学,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学府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20xx年,是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一部分庚子赔款创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一次,清华学堂的建立,带有民族屈辱的印记。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华学堂改为清华学校。1920xx年清华改办大学,成立大学部,增设研究院国学门(通称“国学研究院”)。1920xx年夏,清华学校由国民政府接管,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翌年,留学
生美预备部结束、国学研究院停办,清华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转变为一所独立的综合大学,开始在中国高等教育界崭露头角。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罗家伦,后校长人选几经更迭,1931年12月,梅贻琦继任校长,连续长校20xx年,在清华发展史上有重大贡献。
国立清华大学共设立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还有理科、文科、法科3个研究所,设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哲学、历史、物理、算学、化学、生物、政治学、经济学10个学部。还相继成立了农业研究所、航空研究所、无线电研究所,称为特种研究所(不招研究生)。
在清华,名师云集、睿才荟萃。王国维、梁启超、院寅恪、赵元任、朱自清、闻一多、吴宓、张奚若、潘光旦、冯友兰、吴晗、陈岱孙、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熊庆来、华罗庚、刘仙洲、张之高、梁思成、马约翰等著名学者和大师都曾先后在清华执教。清华大学倡导教育自主、学术独立、广聘名师、治学先进,从而迅速成为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大学南迁,先在湖南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长沙临时大学。不久,战火逼近长沙,次年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云南昆明,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并于1938年5月正式开学。西南联大设文、法、理、工和师范等5个学院、26个学系,以及两个专修和一个先修班,在校学生约3000人,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学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西南联大荟萃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精项,通力合作,艰苦办学,以教授水平高、学风校风好、民主空气浓、进步力量强、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人才而蜚声中外。、
从1920xx年清华学堂成立,到1920xx年留美预备部结束,清华学校先后培养和选送留美生1100人;从1920xx年设立大学部到1948年清华园解放,清华大学共培养大学本科毕业生(含西南联大时期)5500余人,招考派送留美生131人,毕业研究生138人。他们当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等,而大部分毕业生成为我国各界、特别是科学、教育和文化界杰出的学术领导人与国内外著名学者。
1948年12月15日,清华园解放,揭开了清华历史崭新的一页。
1952年6月,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基础雄厚、富有特色的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和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并入清华大学。经过调整,清华大学设置机械制造、动力机械、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电机工程、无线电工程和石油工程(1953年调出)等8个系共22个专业及15个专修科,由一所多院制综合大学转变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
1952年11月,教育部任命蒋南翔为清华大学校长(1956年后兼任党委书记)。蒋南翔在清华任职20xx年,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培育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为清华大学和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5年起,清华率先创建原子能等新技术专业。到1966年6月,清华大学设有土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动力机械、农业机械、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冶金、电机工程、无线电电子学、自动控制、工程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力学数学等12个系共40个专业,成为新中国第一流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在此期间,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超过万人。共培养了本科毕业生20xx6人、专科生1126人和研究生1475人,他们中许多人已成为我国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其中不少人是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和著名专家、学者。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设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院等、航天航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15个学院55个系;博士、硕士授权点252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37个,形成了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多模式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体系。先后为国家培养了近十七万各行各业的骨干。20xx年~20xx年,先后成立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航天航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拥有理、工、文、法、管理、艺术和医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在国内外选聘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学术梯队。目前共有正高级职务教师126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4名,院士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共有101名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1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入选人数居全国高校之首。
20xx年,我们迎来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从99周年校庆开始的“百年校庆年”,以“跻身世界一流,服务国家社会”为主题,已经举办了一系列学术、文化、公益和庆祝活动。目前,一场场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陆续举行,一系列百年校庆出版物相继面世,新清华学堂、校史馆、音乐厅、文科图书馆等百年校庆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百年校庆是清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我们要总结凝练百年来的办学经验,继承弘扬清华的优良传统,共同谋划未来的发展蓝图,进一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和大学文化,提升水平,扩大影响,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在新的百年再铸新的辉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清华北大导游词 篇五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综合性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20xx年,1920xx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0xx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0xx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0xx年秋开办研究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以及整体办学条件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7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0余人。全国重点学科49个;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在校全日制学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000余名,硕士生8600余名,博士生4600余名。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及进修生1300余名,远程教育学员7500余名。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网上研究中心6个。学校藏书400余万册。学校占地面积400余公顷,建筑面积230余万平方米。出版物有《清华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建筑》、《装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
清华大学治学严谨,有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清华大学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1万余名学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他们中有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杨廷宝、钱伟长、吴仲华、洪深、曹禺、金岳霖、王力、陈岱孙、钱钟书、费孝通、吴晗、周光召、林宗棠等。此外,马寅初、陈寅恪、熊庆来、华罗庚、茅以升、吴有训、钱学森、张光斗等是清华的进修生和资助生,美籍学者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是清华校友。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xx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
水清木华九十余载,清华大学蕴育着独特的精神魅力。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形成了自己优良的传统和精神。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从建校初期就成为清华师生治学与为人的追求,并一代代得以传承。从“五四”爱国运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到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从施滉、韦杰三到闻一多、朱自清,生动地展现了清华师生的革命精神。解放后,清华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又红又专”方向,培育“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探索出一条“爱国、成才、奉献”和“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成才道路。今天,她更以“拼搏、创新”的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面临世纪之交中国迅速发展的机遇,清华大学正向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920xx年 建立“清华学堂”后更名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
1920xx年 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
1920xx年 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有文、法、理、工4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 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迁回北京清华园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 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78年 恢复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1984年 设立国内高校中第一个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学院
在已有理学科系基础上恢复理学院
1985年 建立国内第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础上建立建筑学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在已有机械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恢复建立法学院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xx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类学科系、所基础上建立土木水利学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公共管理学院
20xx年 建立医学院
20xx年 在传播系基础上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xx年 原隶属信息产业部的华信医院(原酒仙桥医院)和玉泉医院正式并入
20xx年4月正式挂牌,分别成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
20xx年 在工程力学系、宇航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
好了,校园概况这么多,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周边的景点,我们看前面的这块石头是三峡石。
这块巨石贵韵。
我身后是近春园遗址公园,“近”是远近的近,春,春天的春。公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遭到严重破坏。从此伦为荒岛100余年。直到1979年 ,学校才决定彻底改造荒岛,在岛上种植草坪、修建假山、亭子,经过几年的改造,荒岛终于成了现在这处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胜迹。
这栋雕像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治学思想,至尊孔子雕像是清华的一位毕业生专门从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运过来的,它的意思是希望清华的学生们不要忘记传统的儒家思想,希望理工科的学生能多关注人文科学。前面的亭子是“临漪榭”,临,是面临的临,漪是涟漪的漪,榭则是指水边的亭子,是遗址内唯一象征性的旧物恢复。
吴晗先生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苏俄已被同学们戏称“太史公”。他从清华毕业后,就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职,1949年北平解放后,曾调任北京市副市长。“文革”期间,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受到迫害,1969年惨死在狱中,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这位基础校友,学者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像,并且修建
了“晗亭”这两字是邓小平亲笔手书的。
“荷塘月色亭”是为纪念朱自清而建,他毕业于北大哲学系,1920xx年应聘清华执教,先后担任过国文系教授、图书馆长、朱自清写过很多散文,如《背影》、《春》、《荷塘月色》等,其中《荷塘月色》就是描述近春园的景观,这篇文章用描写了一幅清有美妙的画面,“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添的叶子,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光,默默的荷香。。。这一切都反映了他当时苦闷、孤独的心情。1948年他因贫病交加而去世。临终时他还嘱咐家人,不要政府派给的廉价美国面粉,毛泽东称赞他“宁死不买美国救济粮”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就在此建了”荷塘月色亭“以资纪念。厅内悬挂的”荷塘夜色“四字是来自朱自清文章手稿中的笔迹。对面山上的零零阁,是20xx年竣工。所以叫零零阁。近春园是清华师生休闲的场所。
现再给大家10分钟照相。
我们现在去参观清华园区,
大家左侧这两栋楼是第一,二教学楼,分别建于52、54年,是苏式建筑风格,里面有大小教室数间。现在人在使用。
礼堂西侧市科学馆,建于1920xx年,初起是理科实验楼。20xx年物理系在此办公,现在这里面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文革时期也被破坏,去年刚才新装修。
最北边这个雄伟建筑是清华的大礼堂,使清华大学第二批建筑中的四大建筑之一,建成于1920xx年至今为止已经87岁了,他是一座罗马史和希腊式相混合的建筑。圆顶、铜门、门前有四根两人合抱粗的汉白玉大石柱,位于清华大学大中心,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高27.6米有座位1200个是当时国内学堂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建礼堂时,美国政府不信任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所以由美国设计师莫非设计,一砖一瓦从美国先由水路运到天津塘沽,然后运到北京,花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栋和他一模一样的建筑,很多反帝爱国运动也是从这里动员出发,现在我们人在此举办各种各样活动。
大礼堂东侧建筑物i是水电水利系,毕业于此。
南侧的同方部也是清华早期建筑之一,还长期用作8月27号祭祀孔子的地方,“同方”两字与字《礼记》,“同方部”是指“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1936年在此为鲁迅先生举行过追悼会,闻一多,朱自清都发表了演说。现在是清华校友办公室。
清华学堂是清华第一栋教学楼,1920xx年竣工,96岁了的德国古堡式的古堡式建筑,门上端“清华学堂”四字是清朝军机大臣那桐所书。20xx年在这里增设了“国学研究院”当时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一、赵元任在此办公。1946年作为建筑系的专用关,梁思成为系主任,现在是清华研究生院办公室。
日晷是1920级的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礼物,它的上部是中国古典计时器,圆盘中央的不锈钢针,圆盘中央的不锈钢针指着地球的南极北极,圆盘上面刻着十二个时辰,圆盘下面也刻着十二个时辰,春分以后看太阳照射圆盘上面的不锈钢针的阴影计时,秋分以后看圆盘下面钢针的阴影计时。没有太阳是旧物作用,下部的底座上刻着“行胜语言”四字,是920级学生的名言,也是清华的校风。就是鼓励清华的学生们少说多做,发扬实干的精神。
东面的石头上的八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20xx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在大礼堂给清华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演讲,其中,他引用了《周易》中‘乾’,‘坤’两字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就是说人应该天一样,刚健不已,自强不息,努力进取,也应该想的一样柔和,培养出公而无私,宽厚为怀的高尚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演讲过后,学校就以此八字为校训,设计校徽,从而永久留传。
现在介绍到此,现再给大家10分钟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