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感悟800字【通用4篇】
书法感悟800字 篇一
书法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它不仅是汉字的书写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抒发和修身养性的方式。我对书法有着特殊的情感和认识,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深感悟到了书法的魅力和意义。
首先,书法给我带来了审美的享受。当我握起毛笔,在纸上挥洒出一笔一画的时候,我能感受到笔尖与纸张之间的微妙变化,那种凝聚着意境的线条和笔画让我陶醉其中。无论是楷书的端庄稳重,还是草书的潇洒豪放,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美感,让人流连忘返。在欣赏书法作品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幅幅艺术的画卷中,感受到了美的力量和魅力。
其次,书法让我懂得了专注和耐心的重要性。书法是一门需要反复练习和磨砺的艺术,没有耐心和毅力是无法取得进步的。每一次练习都需要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只有专注才能感受到每一笔每一划的变化和提升。在书法的世界里,时间仿佛静止了,我沉浸在自己与字体之间的对话中,一字一句地咀嚼着文字的内涵和美感。通过不断地练习和修炼,我慢慢领悟到了专注的力量和耐心的重要性,这不仅对书法有着巨大的帮助,也对我的生活和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最后,书法让我感受到了自我表达和情感释放的渠道。书法是一种文字的艺术,通过书写汉字,我能够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实际的作品。每一次挥毫泼墨,都是我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悟和思考的体现。在书写的过程中,我能够释放内心的压力和困扰,感受到心灵的宁静和平和。书法给了我一个独特的表达方式,让我能够用文字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与他人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沟通。
综上所述,书法对我来说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书法的学习和实践,我感悟到了书法的魅力和意义,它给了我审美的享受、专注和耐心的培养,以及自我表达和情感释放的渠道。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深入探索书法的奥秘,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和艺术修养。
书法感悟800字 篇二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中国文字艺术的精髓所在。我对书法充满了敬意和热爱,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深感悟到了书法的历史和意义。
首先,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书法作为中国文字艺术的代表,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从甲骨文的刻画到篆书的繁复,再到楷书的庄重和草书的豪迈,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美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文化特点和审美追求。通过研究和欣赏书法作品,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其次,书法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书法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审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抚慰。当我欣赏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我仿佛置身于一幅艺术的画卷中,感受到了文字的美感和艺术的力量。无论是楷书的端庄稳重,还是草书的潇洒豪放,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气质,令人陶醉其中。通过书法的学习和实践,我不仅能够欣赏书法作品,还能够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实际的文字,实现心灵的交流和沟通。
最后,书法对我来说是一种修身养性和精神追求的方式。书法需要耐心和专注,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磨砺。在书写的过程中,我能够沉浸其中,忘却世俗的纷扰和烦恼,感受到心灵的宁静和平和。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逐渐领悟到了书法的内涵和哲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和精神追求的方式。通过书法的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培养自己的耐心和专注力,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综上所述,书法对我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意义。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感悟到了书法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一种审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抚慰。通过书法的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培养自己的耐心和专注力,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深入探索书法的奥秘,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和艺术修养。
书法感悟800字 篇三
书法感悟
1、学习书法,不论楷、行、草、篆、隶哪种书体,都应当“师出有名”,也就是要从碑帖法书中汲足营养。若是急于求成,背离法帖而信手成体,就会造成“先天不足”
。
2、学书临帖,先要应规入矩,写得越像越好,这就是“先与古人合”。如果不恪守法度,未得其妙就急于求变,势必会“畸形发育”。当临帖到相当程度,再须融入己意,化古为我,这就是“后与古人离”。如若循规蹈矩而无新意,一成不变地写下去,那就成为“书奴”了。
3、有人夸赞某写家:“他太有才了!写谁像谁!”我却不以为然。唐代李邕早就说过,“学我者死,似我者俗”。学谁像谁,这容易做到。然而我们学书的目标是博采众长而自成一体。如果一辈子也没形成自己的风格,模仿得再像,充其量也只是“书匠”而已。
4、学书选帖,首先起点要高。要选取古代著名碑帖为范本,因为那是千百年来被社会公推认可了的。正如前人对学书者的教诲:“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
中,斯为下矣”。倘若选取当代人还并不成熟的书作为范本,岂不是“斯为下下矣”?
5、学习书法究竟先从哪种书体入手?尽管古人早有定论,可当前书界似乎仍众说不一。有的主张先学篆,有的主张先学隶,还有的则主张先写行草。然而宋人苏轼却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你看那些楷书功力不佳的人,写出的行草书是多么的“营养不良”!更有甚者简直就是“畸形儿”。
6、习书练字的过程应当是:“始于摹拟、终于变化”。而书法的境界由低到高的进程则是:技——法——道。技,即书写的能力与技巧;法,即书体的法度与法则;而道,则是在掌握了技巧、法度基础上的化古为我、书入我神的融合,是水到渠成的变化,是从心所欲的挥洒,是无法有法、有法无法的创新,是我中有书、书中有我、人书合一的最高境界。
7、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在书家掌握了精湛的技艺,达到较高的境界时,书法尤能陶性寄情、言志抒怀,充分显现书家的字外功夫和人格象征。所以我们认为书以学为本,书以品自高,书以神为上,书以气自华。“学”者,学养也。学养深厚,其书也就典雅。品,乃
品质、品位也。心正笔正,人品重于书品。“气”者,气韵、气质是也。腹有诗书气自华。神,乃神采、精神也。“书之妙道,神采为上”。那些没有内涵、没有品位、没有气韵、没有神采的书作,无异于抄写公文。
8、书法,既是高深的艺术,又是大众的艺术;既要继承传统,发展个性;又要为大众服务,为大众所欣赏。如若丢掉传统而一味追求怪异,那势必误入歧途,失去读者和观众;这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9、创作要师古出新。师古,即学习古法、继承传统。古人云:“法心师古,意从我出”。师古但不泥古,即所谓出新。出新,就是创新。怎样才能算是“新”?这不能自己说了算。自己认为写的字与古人不一样就算是“创新”了?这不可能。创新是在对古代优秀传统的继承中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它要接受专家内行的鉴定,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有些人既不习名碑法帖,又不懂书法艺术本质,任笔为体,聚墨成形,有胆无功,信手乱画,还美其名曰“自成一家”,真乃亵渎艺术。
10、书以“法”为本。“法”者,方法、法则、法度也。学习任何东西都要讲究方法,要遵循事物的法则、规矩和规律。书法,即书写之方法,它主要由笔法、结字
法和章法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其中包括执笔、运笔、点画、间架结构、篇章布局等,都要讲究一定的法则和规矩。清代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不从规矩而出。”学书先要“法古”,即先要临摹效法古代名家之法帖,也叫法书,从中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及规律,即应规入矩,“先与古人合”。而后化古为我,书入我意,在“师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即“后与古人离”,“从规矩而出”,形成自己的风格。则“法”是“书”之本业,不讲法则,不合法度,而乱“变”一通,势必误入歧途。
书以“学”为贵。“学”者,学问、学识、学养也。中国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真正的书法艺术家,不仅要有精致的书法技艺,丰富的书法知识,高深的书法理论,同时还要具有书法以外的宽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素养。这就是古人所讲的“字外功夫”。学,即学问、学识;养,乃素养、修养也。前者是指书家必须善于学习,积累学问,后者则指把学得的知识融于自己的人格之中,修身养性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不“学”则无以“养”,不“养”则徒然“学”。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苏东坡云:“退笔如山味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只有学养深厚,才会有超凡脱俗的气质,才能在较高的精神层次上形成书法的品格。这就是书法艺术家与“书写匠”的根本区别所在。
书以“品”自高。“品”者,品质、品格、品位也。清人朱和羹《临池心解》中云:“学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褚外。”人有丑俊,性情各异,书有工拙,品有高低。“书如其人”之说,古来有志,现代笔迹学也证明,任何人的字都是其性格的一种表现,心直则笔正。
书法感悟800字 篇四
张胜利书法感悟(二十一)
2010年07月08日15: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