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心得体会1500(优选4篇)
读论语心得体会1500 篇一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阅读《论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还能够对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下面是我对于《论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论语》中的孔子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许多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观点,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不器”的思想。这些思想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要做一个善良、宽容的人。这些思想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我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更加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
其次,阅读《论语》还让我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学习的必要性,也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
此外,阅读《论语》还让我认识到了做人的道理。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很多关于做人的道理,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思想。这些思想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会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但只有坚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总之,阅读《论语》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通过阅读《论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代智慧的力量,也更加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重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在生活中能够践行《论语》中的思想,我们就能够过上更加美好、有意义的生活。
读论语心得体会1500 篇二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阅读《论语》,我对于儒家思想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是我对于《论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论语》中的孔子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许多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观点,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不器”的思想。这些思想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要做一个善良、宽容的人。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只有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阅读《论语》还让我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学习的必要性,也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
此外,阅读《论语》还让我认识到了做人的道理。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很多关于做人的道理,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思想。这些思想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会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但只有坚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总之,阅读《论语》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通过阅读《论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代智慧的力量,也更加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重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在生活中能够践行《论语》中的思想,我们就能够过上更加美好、有意义的生活。
读论语心得体会1500 篇三
一.教学工作需要谨言、慎行
在《处世之道》中有这样一句“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能做到多听取师傅的意见,多用心观察身边有经验老师的言行,多进行教学思考必定能帮助自身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此谓“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而对于“谨言与慎行”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在与身边同事相处时做到“谨言”和“慎行”非常地重要。俗话说“三思而后行”,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都需要经过细致的考虑之后再去实践,在整个团队中我更多地是需要学习、倾听前辈们的经验之谈,积极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多干实事而不是夸夸其谈。融入团队,获得更多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谨言、慎行”。教师的言行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设计中,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经过缜密的思考,要注重课堂提问的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即“谨言”。一个鼓励的眼、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善解人意的手势都会带给学生无限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同样值得谨慎考虑。
为此,我将把“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作为我为人、为师之道,相信它能让我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增强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
二.教师应是“仁者”与“智者”的结
合体
在于丹看来,《论语》中的“仁”指的是关爱别人;而了解别人就叫做“智”。她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的为人必不可少的就是“仁”和“智”。我想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提倡“仁”与“智”,通俗的说就是教师要懂得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教师要了解、关爱学生就应该站到学生中间来,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也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解读学生,关爱学生。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提倡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体现民主与平等。教师在课堂中应尊重学生,多鼓励孩子思考,使每个孩子在老师的期待中、鼓励中去求知,去创新。
其次,教师在课下要做到“走近一点、蹲下一点、微笑一点”,用心的去了解、爱护学生。多参与孩子们的活动,多和他们谈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评说自己,给自己的教学提出意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想了解和关爱学生将是做一名教师永恒不变主旋律,就看你是如何用心去做课上和课下的“仁者”与“智者”。
应该说阅读本书自己的感触是比较深的,给我的启示也很多。我想一本好书需反复研读,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精髓,有时间我将再次细心研读一番,希望与读过此书的朋友们可以一起来品味。
本期,我教高一语文,使用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这本教科书第4部分是“名著导读”,导读的内容是《论语》。教师要求学生读《论语》,必须首先自己读《论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我在网上浏览了有关孔子的一些专著,如《孔子评传》、《孔子智慧》等,并且找出了一本《论语通译》重新读了一遍。
读论语心得体会1500 篇四
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说明《论语》这本儒学中的“圣经”有太多太多的营养等待我们去吸取。
一翻《论语》我们一定会看到“仁、德、孝、学、礼、和、知”这七个字,它们整部论语的核心,更是整个儒学的核心。可以说儒学的核心是《论语》,而《论语》的核心便是这七个字,我们便要读懂这七个字。
读懂它们不容易,两千多年来多少名人在思考这个词题到今天也说不清楚,以下是我的个人见解。
“仁”即爱人,善待身边的每一个包括陌生人。这一点与墨家类似,但是儒学没有一味的爱人。“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说的便是这个道理。那些好人要爱,知错能改的人要爱,唯独犯了大错且不思悔改的人不能爱。爱人有限度,有底线,所以说人要善待人但不能没有底线。
“德”即道德,与道家有些相同之处。但道家提倡顺其自然,但孔子认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显然孔子认为道德不能顺其自然,只能靠自己。
“孝”即孝道,孔子在《论语》中的“孝”有一部分涉及了封建思想,但抛弃这些渣滓,乘下的都是精华。“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会让我们终生受用。
“学”即思学,按照王守仁的话说是“知行合一”。这正是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句学习秘决的高度概括并提纯。
“礼”是“克己复礼”,这可以说是孔子被现代人指责的一个地方。在我看来,它其实是指不能越过的道德底线,“礼”是道德中的法律。
“和”为和谐,现代社会缺少这个,如同人人心怀“和”便不会铤而走险去犯罪,不会对贪污抱有一丝幻想,不会为了贪欲去侵略他国。
“知”便是“智”。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水变幻莫测,飘乎不定。没有实体,却实实在在在那里。有明,纯洁,可以一眼看穿,但是又是那么令人捉摸不透,这便是智慧。
这七个字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头,我也只在这海边捡些贝壳暗自窃喜,却可能永远也见识不到这辽阔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