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雷英雄杜富国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排雷英雄杜富国事迹心得体会 篇一
杜富国是一位普通的军人,但他的事迹却让人们深感敬佩和钦佩。作为一名排雷英雄,他不仅展现出了过人的勇敢和智慧,更表现出了对职责的忠诚和对生命的尊重。通过了解他的事迹,我深受启发,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杜富国在排雷工作中经历了无数次危险和困难,但他从未退缩过。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这种责任感使他能够坚定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样的排雷英雄,我们的生活才能够得以安全和稳定。
在排雷过程中,杜富国展现出了超人的勇气和智慧。他不仅需要面对爆炸的危险,还需要在危险中寻找并拆除地雷。他需要时刻保持冷静和集中,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这种冷静和集中的能力是他在许多次危险中生存下来的关键。
除了勇气和智慧,杜富国还展现出了对生命的尊重。他深知生命的宝贵和脆弱,因此在排雷过程中,他总是非常小心谨慎。他会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确保没有威胁到他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他的这种精神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
通过了解杜富国的事迹,我也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像杜富国一样,勇往直前,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集中,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以杜富国为榜样,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我将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够成为像杜富国这样的英雄,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排雷英雄杜富国事迹心得体会 篇二
杜富国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排雷英雄,他的事迹充满了勇气、智慧和责任感。通过了解他的事迹,我深受启发,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杜富国的勇气令人钦佩。在排雷工作中,他需要面对爆炸的危险,需要在危险环境中寻找并拆除地雷。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但杜富国毫不退缩。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这种责任感使他能够坚定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在排雷过程中,杜富国展现出了超人的智慧。他需要时刻保持冷静和集中,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他会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可能的危险和地雷。他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判断地雷的类型和位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拆除它们。他的智慧使他能够在危险中生存下来,并成功完成任务。
除了勇气和智慧,杜富国还展现出了对生命的尊重。他深知生命的宝贵和脆弱,因此在排雷过程中,他总是非常小心谨慎。他会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确保没有威胁到他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他的这种精神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
通过了解杜富国的事迹,我也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保持冷静和集中。我们应该尊重生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所成就,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希望能够像杜富国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我希望能够保持冷静和集中,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同时,我也将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够成为像杜富国这样的英雄,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排雷英雄杜富国事迹心得体会 篇三
杜富国,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人,1991年11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五班战士。自扫雷作业展开以来,杜富国同志进出雷场千余次,累计作业300余天,搬运扫雷爆破筒15余吨,在4号洞、265号界碑、马嘿、老山等14个雷场累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件),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荣立一等功1 次,多次获嘉奖,分别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麻栗坡县老山雷场扫雷时,面对一枚露出部分弹体的加重手榴弹,杜富国同志对同组战友艾岩喊到“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用身体遮挡住了爆炸冲击波和弹片,自己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而在几步远的战友仅受了皮外伤。让我来:任务面前,杜富国同志总是自告奋勇、挺身而出,用一次次“让我来”的生动实践,演绎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使命责任;敢担当:关键时刻,杜富国同志总是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用“敢担当”诠释共产党员无所畏惧、敢为人先的优秀品格;做传人:危急关头,杜富国同志总是冲锋在前、舍己为人,用“惊天一挡”的英雄壮举,书写新时代红色传人的铁血荣光。
杜富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展现了信仰坚定、铁心报国的政治品格,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责任意识,英勇顽强、不惧艰险的优秀品质,舍己为人、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怀,生动诠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愧部队官兵的杰出代表。
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全国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精神品牌栏目,其推选的都是在全国范围内令人动容的典型人物,他们的故事温暖人心,他们身上的勇敢、善良、担当、坚强,体现了人性中的最美丽光辉。
杜富国出现在荧屏,在主持人敬一丹的鼓励下,他现场唱了一首歌《当个英雄》:“我们都很普通,来自南北西东,无论在祖国的海角天涯,肩负着使命相同,崇尚荣誉当个英雄……”
主持人白岩松充满深情地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辞:“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越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杜富国,临危岂顾生。”白岩松宣读完颁奖辞后,杜富国抬起残臂,敬了个特殊军礼。
今年的春节对于我们遵义人民而言是城市精神的全新升华。除夕之夜,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黄大发荣登春晚向全国观众拜年!正月十四,遵义英雄杜富国荣获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遵义这块红色的沃土不断孕育被时代铭记的楷模,是偶然之中的必然,城市文明时代风潮的缩影,也是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更是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排雷英雄杜富国事迹心得体会 篇四
丹心报祖国,赤诚为民富。
杜富国——又一个英雄的故事在云岭大地、军营内外被人们争相传颂。
面对险象环生、突如其来的险情,是把危险留给自己,还是考虑自身安全。杜富国,这名90后战士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为了保护战友,不幸英勇负伤,失去了双手、双眼。杜富国的选择,令人感概,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人生总是面临诸多选择。选择需要志向。习近平总书记讲,“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入伍以来,杜富国始终把忠诚和信仰镌刻在灵魂深处,把使命和责任矗立在南陲边疆,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扫雷战场,不怕艰难困苦,不畏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务面前、关键时刻、危急关头,用一次次“让我来”的铁血担当,诠释了当代革命战士坚决听党指挥、勇于献身使命的铮铮誓言,彰显了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哺育下新时代青年官兵投身强军、建功时代的自信自觉,展示了新一代革命军人为祖国为人民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时代风采。
杜富国同志在参与文山边境扫雷作业中,始终牢记使命、冲锋在前,不怕吃苦、不畏牺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使命担当,展示了人民子弟兵的优良作风,是“老山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杜富国面对这牺牲的危险,挺身而出、英勇无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誓言,杜富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是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言、用奋斗书写时代篇章的光辉榜样。
排雷英雄杜富国事迹心得体会 篇五
连日来,一个英雄的故事在云贵大地广为传颂: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杜富国英勇负伤后,军地领导机关和医疗机构全力进行抢救。经多级医疗机构接力营救和精心治疗,目前杜富国已脱离生命危险。
英雄,流血显本色,壮举定乾坤。入伍以来,杜富国先后获得嘉奖2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各1次,荣立一等功1次。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西侧坝子雷场扫雷时,杜富国面对半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弹,对同组的战友呐喊一声:“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战友一侧……。他用惊天一挡书写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
认准了路,并坚定地走下去,必将成就一番事业。面对危险“让我来”,脏活累活“我先来”,开辟通道“跟我来”,遇到困难“有我在”。入伍8年,在杜富国这个年轻战士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爱,体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爱,是支撑杜富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令人敬佩的奇迹的爱;这种精神,是把爱国、爱军队和爱人民统一起来的崇高精神。杜富国以自己的一腔热血真切诠释了勇于献身使命的奉献情怀。在他和他的战友们身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得到了集中体现,不怕千难万险、不惜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扫除雷障为人民的“扫雷精神”得到了弘扬。一身男儿血,满腔报国志。这是杜富国灵魂深处最珍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我们欣喜地看到,无数杜富国式的优秀共产党员,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一腔热血报效疆场,奉献在云岭大地。无数热血青年响应祖国的召唤,纷纷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下根去。他们在鲜艳的战旗上续写着我们的荣光。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排雷英雄杜富国事迹心得体会,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排雷英雄杜富国事迹心得体会,请大家多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