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优秀(精彩3篇)
篇一: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优秀
在《新教育之梦》这本书中,作者探讨了现代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于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首先,作者指出了传统教育的问题。传统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获取,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学生们在这样的教育下,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兴趣。而新教育的理念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其次,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不再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会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和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并通过实践和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这种模式下的学校,不再只是一个知识的仓库,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地方。
在阅读中,我深受启发,对于教育的目标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意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能够获得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传统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而新教育的理念则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在实践中,我也尝试着运用新教育的理念来教育我的学生。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让他们通过实践和合作来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加积极主动,他们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他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这让我坚信,新教育的理念是有效的,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总之,通过阅读《新教育之梦》,我对于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我认识到传统教育的问题,并尝试着运用新教育的理念来教育我的学生。我相信,只有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篇二: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优秀
《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于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认识到传统教育的问题所在。传统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获取,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学生们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兴趣。而新教育的理念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其次,我了解了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校不再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会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和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并通过实践和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这种新的教育模式让学校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地方。
通过阅读《新教育之梦》,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目标和方法。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能够获得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传统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而新教育的理念则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在实践中,我也尝试着运用新教育的理念来教育我的学生。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让他们通过实践和合作来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加积极主动,他们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他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这让我坚信,新教育的理念是有效的,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总之,通过阅读《新教育之梦》,我对于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我认识到传统教育的问题,并尝试着运用新教育的理念来教育我的学生。我相信,只有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优秀 篇三
朱永新老师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1
2022年七月的暑假我有幸得到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从翻看作者简介和“教育是一首诗”时就引起了我极大的阅读兴趣。朱永新教授用诗一般的语言讴歌教育,表达他的教育思想。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热爱
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
有一颗母亲的心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未来
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里
有一条破浪的船
经过半个月的积极阅读,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未来做准备。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未来的教育,是着眼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
朱永新是我国著名教育学者、苏州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苏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新教育之梦》,书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画面,看了使人振奋。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提出一系列教育的理想,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教育的新视野、新视角。全书共分十章,分别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以及在收录文后的《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这是朱教授主持的一个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开题会是在张家港高级中学举行的。新教育实验课题有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应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和创建特色校园。现在这个已经在全国各地实验推广。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英国有一个退休老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它们是他以前31位孩子的习作,作文的题目是《未来我是--- 》。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驯狗师的,有想当领航员的,有想当王妃的……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戴维的行动使朱永新获得启迪: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朱教授在书中说,读书需要良好的环境,也需要条件的便利,因为便利会使读书变得轻松愉快。朱教授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考察中就充分感受到了这种便利所带来的愉悦。比如在美国,你只要持当地人写给你的信,就可以到图书馆借书。还书也无需办理什么手续,尤其是社区图书馆,门口都有一个还书的箱子,顺手将书往里一扔即可。所以,他很希望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里一个开放的空间,供学生随时阅读。这样,既省却了烦琐的借阅手续,又没有了开放时间的限制。有人担心如此状态有可能造成图书的丢失。但朱教授却说:“我们应该相信孩子。即使有的孩子真的把书拿回自己的家里,说明他非常喜欢这本书。孔乙己还说窃书不算偷呢,孩子爱书就更不是什么坏事情了。”《新教育之梦》中说:“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因此,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起书香社会,建立起书香校园。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如果一个孩子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得以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道理往往就成为他人生的坐标。”读书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增长他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升华人格,而这不就是我们做教师的最重要的任务吗?鼓励孩子们读书,也许会使学生的负担加重一些,但是当孩子们从书中找到了榜样、当孩子们从书中学会了做人,当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陶冶,那么这种所谓的负担能使他们受益终身,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坚持呢?我想,今后我们不仅要坚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还要在这方些面加强指导,比如读什么书、怎样读、要创造性地组织孩子们进行读书比赛,指导他们写读书心得等等。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去多读书,读好书。
总之,读完朱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给我带来无限灵感和启迪。澎湃的是激情,涌动的是理想,激起的是热情,付出的是真心,发展的是智慧,收获的是每一刻的生命!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2
在四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有过感动,欣喜,但也伴随着迷茫、困惑。我时常在想怎样才能发挥一名班主任的力量,去教育、感化、影响学生,使其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第一次读《新教育之梦》,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新教育之梦》是朱永新先生的一本著作。开篇作者充满激情地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教育之梦,我忽然之间进入了一个美丽的梦幻之中。或许有人会说,这可能吗?而对我来说,有这么一个梦想,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未来,让我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了希望。诚然,梦想也许有点遥远,可是梦想是一个指路的方向。朱永新用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把许多梦想用现实的小石子铺就一条通向梦想之路。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提到做人为本,不教之教,虽然有点儿理想化,可仍然是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实践的。我感触最深的先生第一章关于理想的德育。他提出:
一、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这些子女缺乏相互交流的机会,上学前被关在铁笼子里,孩子们大多时间与外界的世界隔绝,上学后,尽管生活在一个集体的环境里,但学生缺乏一种和别人相互交往的基本品德,也不知道怎样去处理矛盾,如何面对挫折。因此,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不能将德育教育文字化、大纲化,其实这种德育教育的效果是很脆弱的。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应该将其实践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与孩子的交往中,在孩子们与老师们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许多文学著作和社会科学作品本身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例如他会告诉我们什么是美,什么是善。让我们去看一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去读读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等著作。通过这些阅读,这些优秀的作品必然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撞击,学生会把书中弘扬和推崇的道德境界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追求。因此,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一定要建立起书香社会,建立起书香校园,让孩子养成热爱读书的一种习惯。
三、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对品德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我们往往把一些生活情趣和才艺技能化看作是与道德无关的东西,我们很容易忽视他们在德性养成中的作用,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其实,真善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艺体、美劳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理想的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有人说,当今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许多人越来越感觉到,像雷锋、张海迪、孔繁森这样的英雄离我们越来越远,很难使学生在心目中树立时代的英雄形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德教育的开展。因此,一个人德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心目中的英雄,取决于他生活中的榜样。因此,我们有必要呼唤英雄,并尽量让我们的孩子走进英雄。
五、理想的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目前,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中明显存在层次不清的问题,甚至与科学的德育层次目标体系恰恰相反,严重影响了道德教育的效果。如要求小学生做共产主义接班人,至于什么是共产主义,小学生一无所知。我们要求初中生热爱社会主义,要求高中生发扬集体主意,然而在大学,许多大学生却连基本的公德都做不到,因而不得不进行基础道德补课。因此,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的建立,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六、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习的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
德育尤其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的求全责备。即使是教师,偶尔也会犯错。在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表扬和鼓励的力量远远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接受老师表扬和赞赏中,他会自觉的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发挥,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成为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
七、理想的德育,应该教给学生自省、自戒、自立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藏匿章节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德性的养成,归根到底还是靠学生的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八、理想的德育应该在全世界,全社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道德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的进行德育启蒙教育,循循善诱,以示名利。父母要通过自身良好的言行举止影响孩子,学校必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学生提高教育水平,形成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学校还应注意社会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向。抵制和消除不良的社会影响,对社会环境的各种影响做出选择与调节。地球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使教育者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3
作为一位从教多年,一直坚守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当我打开朱永新教授的力作《新教育之梦》时,我感觉我的眼前仿佛打开了一个教育的新世界、新宇宙。
朱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出版于2004年,即便是时隔18年之后的今天,当我逐字逐句研读这本著作的时候,我依然觉得受益匪浅,感叹朱教授对我国教育长远发展的远见卓识,感叹朱教授对于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深刻见解。
纵观全书,朱教授从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学生等十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研读之后使我感触颇深,让我的教育理念深受触动,着重谈以下几点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德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灵魂
近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学校德育工作,非常关心学生的品德培养,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也深知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性。读完此书,我更加认识到“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行,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德育的名人故事、名言警句,这些都是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良好载体。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对品德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过去往往把学生的才艺技能看成是与学生的道德品质无关的东西,也很容易忽视它们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同时,应该注意用我们生活中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例如袁隆平、终南山、张桂梅、黄大年等英雄楷模。
当然,德育应该设置合理的目标,循序渐进的开展,不同年龄、不同的年级应该设置不同的德育目标。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在润物细无声中与学生平等的开展道德教育。也应该教会学生自警、自诫、自励。
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智育工作
正如朱教授所论述的那样,智育在整个教育中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但是目前中小学的智育都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升学考试,学位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内卷,家长焦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界喊了很多年了,但是充满民主精神,真正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智育并没有得到全面实现。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那就是要看到学生的不同,学生的特点,并非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好苗子”,那么我们教师就要在整个智育的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有的学生擅长文史,有的学生擅长理化,有的学生擅长美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时注意学生的特点和特长,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正如朱教授所言,智育追求高质量其中包括理想的考试成绩,但是智育的成果绝不仅仅是分数,而是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智慧的发展、求知欲以及创造力的发展等等诸多方面,无疑只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智育才是真正的智育。仅仅体现分数的智育,无疑是目光短浅的,忘却了教育的真正使命。当然,这一点要彻底扭转,还学要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评价方式、招生升学考试等方面实施全面改革,让教育的指挥棒真正发挥教育改革的作用。三、努力做一个“四有”好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在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指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朱教授心目中的理想的教师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朱教授关于教师的论述非常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提出的“四有好老师”要求。我们新时代的教师想要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准离不开高的理想。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要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一个好老师,也应该有对学生的一腔热爱之情,爱学生不是只爱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只爱学习好的学生,而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全面地看待学生,既肯定学生的优点,有包容学生学生的不足,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前途考虑,相信每一个孩子。同时,我们教师也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之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忘初心,始终怀着一颗好学上进之心,在行动中感悟,在感悟的阳光下携手向前,我们澎湃的是激情,涌动的是理想,激起的是热情,付出的是真心,发展的是智慧,收获的是未来。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4
假期里,我读了朱永新写的《新教育之梦》这本书,我读得最多的是第七章”理想的老师“和第十章”理想的父母“,因为我不但为人师而且为人母。我的孩子马上就升入初中了,在教育孩子时,我感到了莫名的压力,当我读了朱永新老师写的”理想的父母“这一章时,我豁然开朗,我寻找到了答案。
一、作为父母,要先教会孩子做人,然后再教会孩子做学问。
朱永新在书中说到:“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父母。”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所谓做学问之前要先学会做人,不管孩子将来在学业上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觉得培养她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一个人将来会达到什么样的调度谁也不知道,但是有了健全的人格,有了良好的心态,有了良好的习惯,才会更好地与人相处,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地游戏和玩耍时间。
朱永新在书中说到:“理想的父母,应该永远保持年轻的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
孩子的童年的时间是很短暂的,作为父母应该认识到游戏是孩子认知世界、创造世界的源泉,应该放手让孩子去玩,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到快乐,发展自我。但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大多数家长在应试的压力下把学习看得太重。因此剥夺了孩子大量的游戏、玩耍的时间,孩子在压力下变得沉默寡言,这真是得不偿失。所以,作为理想的父母,要尽量给孩子更多地游戏时间和玩耍的时间,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做人,感受生活。
三、作为父母,要能够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
朱永新在书中说到:“理想的父母,应该是以一个大朋友的平等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了父母”。其次父母要尊重孩子,在做与孩子有关的事情之前,要能够与孩子商量,达成共识之后再做,这样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我的孩子和我不止一次地说过:“妈妈,为什么您和您的学生说话时,态度是那么和蔼,而与我说话时,您的态度却很生硬。”现在想起这句话,我意识到我做得不对,看来距离理想的父母还有很大的距离,以后我会努力做朱永新文中写的那样的理想的父母,我决心把给学生的爱多分一点给我的孩子,这不但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因为“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总之,教育是一门大学问,作为父母,应该是孩子的后备军,孩子的支持者,孩子的知心朋友。为了保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在坐的所有的教师都努力做理想的父母吧!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5
翻阅目录,本书共有十章,不难看出作者在前五章依次分别畅谈了自己理想中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后五章从“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这五个方面对影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阐述。接下来,我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粗浅地谈一谈对“理想的德育”这一章节的学习感受。
从本章节内容来看,作者先后通过列举近年来屡见不鲜的青少年道德沦丧、违法犯罪的事实,引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德育的论述,从而说明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德育的重要性;最后,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实现“理想的德育”的八个路径,这也是我重点阅读学习和思考总结的内容。
在如何实现“理想的德育”这部分内容中,作者说明了重视学生自主活动、书本知识、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生活的榜样、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学生自我教育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等因素对实现理想的德育的意义。总体来看,这八个条件是互相关联、密切配合的。
首先,关于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完善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作者将德育目标分为由低到高、层层递进的三个层次,分别是必须的基本的道德底线、应当弘扬的社会公德、尽量追求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一最高境界的信仰。还列举了日本某小学依据不同学龄段学生的特征,对各年级学生“尊重别人”这一美德进行不同主题的教育。然而,从我工作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校和教育部门并没有为针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设置可供参考遵循的目标和方向,使得具体的德育工作无法开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行为能力。
其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在这部分,作者提出要将学生的德行问题和心理问题辩证来看,要看到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更要将两者的不同加以区分。的确,我们看到很多人在生活中的异常行为和状态,经常会以为是德行问题,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往往是心理问题。那么,如何妥善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这又对家庭(父母)和学校(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术业有专攻,因此,我们不仅希望家庭、学校和社会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还迫切地期待着更多专业的心理老师和医生能够进入学校、社区,帮助青少年学生们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更充分更全面地推动德育工作建设。
最后,关于学生自主活动、书本和榜样学习、生活情趣和才艺以及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正如作者所说,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学生应该在家庭、班级、学校、社会等人与人交往的群体活动中,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如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发展过程中,并在上述活动中寻找自己身边的、或是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塑造、或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等经典的好的榜样,从榜样的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吸取榜样的力量,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一般来说,如果能够在上述活动过程中长期坚持并形成良好习惯,学生的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和巩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上述所有情况和我们以期达到的目标效果,都必然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学生们的正确引导,也离不开各方为之营造的健康积极的环境氛围。
如何实现理想的德育?作者提出了八条具体可行的方法措施,综合来看,除了学生自身加强自律,做到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无外乎就是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形成浑然一体的强大合力,为学生追求真善美做好引导和保障。理想的德育,虽然任重道远,但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他们在成人和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和谐发展,是我过去、现在和未来始终坚持的初心和前进的方向。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更多最新优秀范文请继续关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