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心得(优质3篇)
德育教学心得 篇一
德育教学心得
作为一名德育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希望与大家分享。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作为德育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用生动的例子和真实的案例来讲述道德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道德行为。在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义工活动、社区服务等,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做好事的快乐和意义。这样一来,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还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在德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常常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社区、社会公益机构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责任。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让他们思考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德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和培养道德情操,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作为德育教师,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项目研究,让他们自己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总之,德育教学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通过以上的实践和心得,我相信我能更好地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育教学心得 篇二
德育教学心得
作为一名德育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希望与大家分享。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德育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我常常通过讲述生动的道德故事和真实的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道德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让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道德观念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上,更需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强调学生的言行举止,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校园环境整治等,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自觉性。道德行为不仅仅是受到外界的约束和规范,更需要学生内心的自觉和自律。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让他们意识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之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道德自觉性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德育教学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通过以上的实践和心得,我相信我能更好地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育教学心得 篇三
学生朱进,本来成绩不错,操行尚可。但自从迷上电脑以后,成绩直线下降。在家中想方设法骗钱,同学中到处借钱。他虽然在班级中尽管只是极少数,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坏影响。矫正他的不良品德,不仅关系到这学生自身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对全体学生的思想教育,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需要教师付出一定的心血,乃至长期、艰巨的努力工作。这种矫治工作具有相当的难度,但有难度并不是不能矫正,因为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教育,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完全可以矫正的。我总结了如下五种方法:
一、改变认知,转化态度。
认识是行为的基础,一个人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独立的判断能力,才能有正确的行为。
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行为不良学生之所以会违反行为规范,产生不良行为,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知,是非观念不清,缺乏正确的行为导向能力。所以,矫正行为不良学生,就要设法改变他们原有的认识,使他们的态度发生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向行为不良学生传递正确的信息,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向学生传递信息有两条途径: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递信息,即通过与学生谈心、对话等传递信息。在这一直接的途径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以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
二是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的课内、课外活动,间接向行为不良学生传递信息。在这一途径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安排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接受所传递的信息。当行为不良学生接受的新信息与原有因素不一致时,心理上便会产生不稳定状态,导致原来不良认识的改变与态度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要经常进行评价的示范,使他们的知识不断丰富和加深,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别人到自己不断得到提高。学生有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就会对他人及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扬善弃恶,在实践中采取合理的行为。
二、创设情境,感化引导。
行为不良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认为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自己,往往以怀疑或粗暴无礼的态度对待别人,但他们的自尊心并没有泯灭,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种既自卑又自尊的矛盾心理状态,导致他们情绪的多变。要使他们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
教师应有“捧出一颗心来”的精神,主动改善与不良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用一颗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积极而深厚的情绪体验,从而把老师当做可以信赖的知心人。这样,他们才会克服消极的情感,增强积极的情感。教师还要教育学生集体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行为不良学生,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消除与同学、与集体的对立情绪,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当他们在集体中享有一定位置时,就能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就会以新的集体中的一员的姿态参加集体活动。
三、锻炼意志,培养习惯。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改变旧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新的优良的行为和习惯。学生在由坏习惯向好习惯的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旧病复发”的情况,这是由于他们本身意志薄弱,不能抵制外部不良诱因而引起的。因此,要使行为不良学生转化为优良学生,就必须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抵制外部不良影响,锻炼与外界不良诱因决裂乃至斗争的意志力,培养、巩固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增强他们在各种不良环境下能不受影响、战胜不良的个人欲望和需求而坚持正确方向的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与诱因接近的机会,以锻炼其与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例如:让曾犯过破坏公共财物错误的学生去管理班级财物;让曾违反过校规校纪的学生去维持班级秩序;让犯有偷窃错误的学生经手班级经费收支等。
这种考验,可以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产生一种尊严感,使新的高尚的动机战胜旧的不良动机,达到锻炼和增强其意志力的目的。在锻炼他们的意志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强化,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如:教师交给行为不良学生某项任务,怎样才能使之完成得好?这就需要引导。当他们完成了任务,做出了成绩,教师就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鼓励。行为不良学生原来受到的批评、指责较多,一旦受到表扬,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从而激发起他们迫切要求进步的心理渴望,使之增强与不良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便会在与不良诱因决裂、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
四、针对个性,因材施“矫”。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要针对其个性特点进行。这是因为他们的不良行为表现不同、个性不同,如他们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各异,所受的家庭教育及社会交往都各有特点。因此,要做好矫正工作,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其个性心理特征及不良行为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对于有过错时间较长的学生,要以疏导思想为主,使其逐步在行为上改变;对于犯错误时间不长的学生,可以要求其迅速改变行为,伴之以思想教育;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要直截了当地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行为的改变;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要循循善诱,调动其改正过错的内部动力;对于独立性较强的学生,要从提高其认识水平入手,进而改变其原有态度,再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顺从型的学生,可以运用教师的威严和集体的力量及规章制度的制约,迫使其改变不良行为,与此同时,对其进行正面教育,最后达到学生认识上的彻底转变。矫正行为不良学生,是一个灵魂的再塑造过程。因此,教师仅有良好的愿望和努力工作的精神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掌握矫正技巧,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一,要善于寻找突破口。在矫正品德不良学生的态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扬善弃恶,扬长避短,打开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通路,使之产生改错的内部动力。
其二,要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当学生开始在行动上有改正错误的表现时,他们对教师的态度特别敏感,甚至对教师的一个眼神都特别注意。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种时机,给予学生赞许的目光、信任的微笑,或给予表扬、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
其三,要善于对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行为不良学生在转化过程中一旦出现反复,自己心理上就会矛盾不安,思想上有压力。教师绝不能在此时表现出厌烦情绪,而必须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原因,并在其反复中寻找积极因素,引导他们战胜消极因素,使他们今后不再出现反复和动摇,坚定前进的信心和步伐,逐渐巩固良好的品德习惯,并在生活实践中经受考验,立志脱胎换骨。
随着教育的深入,xx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一致认为,与以前相比,简直换了一个人。初三毕业后,顺利进入高一级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