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我国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历史回顾(实用3篇)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我国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历史回顾 篇一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解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思想理论,也是我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这篇文章将回顾我国的三次思想大解放,以及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心得体会。
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发生在1956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大解放的核心内容是以实事求是为指导,批判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这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通过批判错误思想,中国人民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发生在1978年,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这一次思想大解放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个务必”、“三个有利于”等重要思想理论,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指导。这次运动促使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通过解放思想,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了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
第三次思想大解放发生在2013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上台后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运动。这一次思想大解放的核心内容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等重要思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新思路。这次运动推动了中国改革进程的稳定推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回顾我国的三次思想大解放,我深有感悟。首先,解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思想理论,也是我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次,解放思想是与时俱进的,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从实事求是到与时俱进,每一次的思想大解放都是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思想理论的重要体现。最后,解放思想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我们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及时解决新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总之,解放思想大讨论是我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历史事件。通过回顾我国的三次思想大解放,我们深刻认识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价值。我们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的重要原则,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我们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走得更加坚定和稳健。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我国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历史回顾 篇二
解放思想大讨论是我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历史事件。通过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历史回顾,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价值。这篇文章将继续回顾我国的三次思想大解放,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发生在1956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以实事求是为指导,批判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这次解放思想的运动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通过对错误思想的批判,人民逐渐认识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发生在1978年,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这一次思想大解放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个务必”、“三个有利于”等重要思想理论,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指导。这次解放思想的运动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提供了重要动力。通过解放思想,人民逐渐认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
第三次思想大解放发生在2013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上台后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运动。这一次思想大解放的核心内容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等重要思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新思路。这次解放思想的运动推动了中国改革进程的稳步推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通过回顾我国的三次思想大解放,我深有感悟。首先,解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思想理论,也是我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次,解放思想是与时俱进的,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从实事求是到与时俱进,每一次的思想大解放都是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思想理论的重要体现。最后,解放思想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我们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及时解决新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总之,解放思想大讨论是我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历史事件。通过回顾我国的三次思想大解放,我们深刻认识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价值。我们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的重要原则,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我们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走得更加坚定和稳健。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我国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历史回顾 篇三
从1978年算起,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事业已走过三十年的历程。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都还记得,三十年来,我国曾有过三次思想大解放,这三次大解放都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今天,回望这三次思想大解放,对我们纪念这段历史,对我们眼下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改革定有裨益。
一、1978年,一篇署名文章打破“两个凡是”神话,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拉开序幕
显然,邓小平同志复出时,正是举国上下积重难返、百废待兴的时候,如何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尽快摆脱极“左”影响,解决“文革”遗留问题,把全党中心转移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是邓小平同志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作为杰出的政治家,邓小平的过人之处就是能够以他的非凡胆略,一方面积极联合一批政治元老巧妙周旋,解决了一批冤假错案,使一些老同志重回领导岗位,另一方面,在时任中组部长、中央党校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胡耀邦的辅佐下,积极在思想领域谋划怎样拨乱反正。1977年8月,中央党校内部理论刊物《理论动态》发表《理论工作必须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一文,批评了有些人“对待是非不以客观实际为准”,而是以“权威意见为准,以报纸刊物上的提法为准”。1978年1月,人民日报《文风和认识路线》一文提出:“检验工作好坏、水平高低的标准是看实践,还是去看别的东西?”同年3月,人民日报在《标准只有一个》的文章中进一步提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除了社会实践,不可能再有其他检验真理的标准。”
客观地讲,上述文章并没在当时引起太大社会反响,但它却如一场思想“热身赛”,给封闭多年的我国社会在精神上注入了活力,为日后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理论讨论奠定了舆论基础,也促使理论工作者对实践标准问题去做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1978年5月10日,有多名理论工作者参与写作修改,由胡耀邦同志亲自审定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理论动态》第60期全文发表;第二天,光明日报全文转发;第三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文转载,新华社向全国发通稿,几天之内,该文迅速传遍神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七千多字,全文分四个部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从学术角度来说,该文阐述的不过
是最基本的哲学道理,并无理论新意,但是,由于它恰好点到我国在真理问题上的教条主义“死穴”,触及到人们对待“两个凡是”的不同态度,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文章一出,举国震惊,一场围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由此在党内外公开展开。这场讨论与其说是理论争论,不如说是思想斗争,因为真理标准直指“两个凡是”,而人们在“两个凡是”上的不同思想立场,自然就构成两种不同的政治态度。过程无需赘言,这场讨论与斗争最后以极“左”派失败、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而结束,尤其是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批判了“两个凡是”,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空前活跃,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在经济领域,“小岗村改革”轰动全国,人民公社悄然解体,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文化领域,小说诗歌佳作不断,美术戏剧新潮迭起,各类思想碰撞不已。一场思想大解放,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带来全方位的大解放和大发展。1989年下半年以后,受海内外政治形势的影响,国内再次出现思想纷争,以为改革开放要收、阶级斗争要抓的疑问不仅在社会,在党内也大有存在,这时候,蛰伏多年的“
三、1997年,江泽民为“公”、“私”定论,第三次思想大解放稳步推进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以后,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随着姓“社”姓“资”问题的解决,国家所有制结构发生巨大变动,私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到1994年,我国已有私营企业主30多万户,在一些沿海省份,有的私企甚至雇工超千人。不过据权威部门调查,这其实还是一个十分保守的统计,当时,私营企业主的实际数量比注册数还要多出一倍。这样,我国政治语言中的一个敏感词汇——私营,在不经意间就出现了。
显然,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中“摸着石头过河”,越摸越深,所有制问题无可回避地摆在了社会面前。据未曾公开的消息报道,在这个问题上,思想理论界1995—1997年初曾先后有过四份“万言书”,分别从国家安全、反和平演变、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方面,对私有化及价值取向进行全面围攻。媒体舆论上,围绕“公”“私”之争,理论交锋也没停止,连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党内大报也先后加入其中。部门报纸如经济参考报、中国经济时报,地方报纸如上海的解放日报、深圳的深圳特区报等等,也都纷纷加入了讨论。
在这种纷争不断的情形下,1997年5月29日,时任党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他准备良久的讲话。江泽民说:“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我们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不动摇。在邓小平同志逝世之后,我们全党,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讲话全文有两个要义,一是高举邓小平旗帜,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姓“公”姓“私”的争论,但针对“左”的批评显而易见。“5.29”讲话后,国内政治情势上在一段时间并没把该讲话直接与“第三次思想解放”相联系,直到8月12日,中国经济时报一篇《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姓“公”姓“私”的思想疑惑——访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研究员李君如》,以及十五大召开当天,还是中国经济时报在9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