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心得(最新3篇)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心得 篇一
在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时,我深深被他对政治的深思熟虑所折服。他对政治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实际的行政管理层面,更是深入到了政治的本质和目的。通过他的著作,我对政治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亚里士多德将政治定义为“为了达到良好生活而进行的活动”,这一定义让我对政治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他认为政治的目的在于追求公共利益和共同幸福,而不仅仅是个人的私利。政治的核心是为了建立一个公正、和谐和稳定的社会秩序,让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幸福和满足感。
亚里士多德强调政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完善,他认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他将人的完善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个人的完善,即个人品德的培养和发展;二是社会的完善,即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秩序。只有在这两个层面上的完善同时进行,才能够实现政治的真正目的。
在政治学的研究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中庸之道”的理念。他认为政治的良好发展需要避免两个极端,即过度的民主和过度的专制。过度的民主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无序,而过度的专制则会剥夺人民的自由和权益。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和良好的管理,才能够实现政治的平衡和稳定。
在读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后,我对政治的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不仅仅是权力斗争和行政管理,更是为了实现人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只有通过公正和合理的政治制度,才能够实现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作为一个公民,我将更加关注政治,并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为实现良好的政治目标而努力。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心得 篇二
在阅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时,我对他对于政治理论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感到非常赞赏。他对政治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更深入到政治的本质和目的。通过他的著作,我对政治的理解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亚里士多德将政治定义为“为了达到良好生活而进行的活动”,这一定义让我对政治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政治不仅仅是为了行政管理和权力斗争,更是为了实现人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政治的核心在于为公共利益和共同幸福而努力,而不仅仅是个人的私利。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完善。他将人的完善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个人的完善,即个人品德的培养和发展;二是社会的完善,即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秩序。只有在这两个层面上的完善同时进行,才能够实现政治的真正目的。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强调了“中庸之道”的理念。他认为政治的发展需要避免两个极端,即过度的民主和过度的专制。过度的民主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无序,而过度的专制则会剥夺人民的自由和权益。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和良好的管理,才能够实现政治的平衡和稳定。
通过阅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我对政治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政治不仅仅是权力斗争和行政管理,更是为了实现人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作为一个公民,我将更加关注政治,并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为实现良好的政治目标而努力。同时,我也意识到政治的发展需要避免极端,要追求平衡和稳定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心得 篇三
《政治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作的政治学著作,是公元前325年亚里士多德根据他和他的学生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调查结果写成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心得1
《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西方世界第一部系统探讨政治原理及其实践问题的著作,在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地位。
该书另一个重要主题是教育,教育作为连接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纽带,被认为是培养公民、实现和保障善治的基本途径。亚里士多德通过对教育与政制、公民职业和伦理关系的探讨,从而与柏拉图等一起将教育放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一认识也成为西方重视教育这一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由此可见,在古希腊时期,政治、教育和道德伦理被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考虑,它们共同构成整体城邦乃至共同生活方式的基础,并一同致力于追寻理想社会与人的发展。
《政治学》共有八卷。第一卷和第二卷从家庭、国家的形成和前人关于理想城邦的论述入手,形成一个思想“爬高”的缓坡。第三卷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作为政治基础的公民的自然本性,从而确立其政治哲学的基础,到达第一个思想顶点。随后,论述具体政体的第四至第六卷成为第一个思想顶点之后的“高原区”。第七卷一开始即进入第二个思想顶点,论述作为个体的生活方式和道德伦理问题即个人幸福,并将其与理想城邦即城邦幸福紧紧关联在一起。第七卷后半部分至第八卷则是第二个思想顶点之后的又一个“高原区”,探讨实现个人和城邦共同目的的途径,也即公民灵魂教育和政治德性的培养问题。在探讨体育和音乐教育之后,该书的论述戛然而止,但其论述的内在逻辑则引向伦理学主题,进而引导到《尼各马科伦理学》一书,而《尼各马科伦理学》在结尾也将对德性的讨论引向政体和立法,从而与《政治学》形成一个首尾相连的结构。这也是一种整体视野的体现。“这意味着,没有关于灵魂与德性问题的研究的‘政治学问’只是一种残缺不全的学问,同样的道理,对于公民灵魂德性之塑造无动于衷的政治体制可能只是一种残缺不全的政治体制。政治技艺的本职就是教养灵魂。”
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昔日辉煌的希腊城邦由于相互的征伐、再加上北方的马其顿的军事入侵希腊城邦时代上了一个句号,作为形体的和表现物的城虽然没有了,但是其作为人类史上的光辉时代的精神确是后人的思想源泉和制度蓝本,而作为这种精神的载体和人类理性的成果的代表之一,就是亚氏在希腊末期所著的《政治学》,其对后世的影响无需多述,因为今天的大都政治主流价值就是源自它。
作为一个生活在城邦时代的著名学者,更是作为一个在城邦中生活的公民,受其实际生活和生存的环境的影响,书主要是在一个城邦的范围内表达作者的思想和以此作为作者考虑各种问题的基础,还有受其当时的观念的影响所有的问题的讨论都是在一个公民的角度来讨论,换句话说就是作者的问题处理是排除了努力和外邦人的意见,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作者首先通过分析法和追溯法描述的是城邦的本质、城邦目的和形成。亚里士多德的在论证城邦的本质的时候使用分析的方法,分析城邦的构成因素并在“公民”这个要素上广泛的论述,在公民构成的城邦里,作者对“公民“的定义是:“公民是凡得参加司法事物和治权机构的人们”和今天以年龄分界不同,而这部分的人民参加和决定是城邦的最高权利和最重要的事情,这种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的人组成的就是城邦,所以城邦的本质就是一个民主的制度下的公民组成的共同体。关于城邦的目的和形成作者是在把人类社会要达到三种“善业即物质的富足、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道德,这中间良好的道德即灵魂的善事本质性的,这也是人之所以区别与动物的关键,而这三
种的“善”的实现只有城邦能做到,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或者说是“人是政治的动物”而这个人类共同体的城邦就是为了达到“至善”的目的“ 城邦是最崇高,最有权威,并包含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所以,城邦追求的是至善。”其形成的过程首先,世间有着必须存在的结合体,他们一旦分离便不可能存在。即男人与女人,是为着繁衍、类的延续而必须结合在一起。而天生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也是为了保存而建立了联合体。这样两种结合体在一起,首先必然形成家庭。由此得出家庭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接着,一个家庭通过繁衍,就形成村落最古老最自然的形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最早的城邦由国王治理。多个村落为了美好生活联合形成大到足以自足或近乎自足时,城邦就形成了“如果早期的共同体形式是自然的,那么城邦也是自然的,因为这就是它们的目的。”
作者对政体的定义是:“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此确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同时订立城邦即全体个分子所祈求的目的。”划分也是按照不
同的标准,一种政体是只顾及统治者目的还是全城公民的目的: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另一种是按照掌握最高权力的统治者人数的多寡:一人统治 少数人统治 多数人统治。还有以上两个标准综合起来划分:君主制政体 贵族政体 共和政体这三个。把城邦的公共利益作为执政的目标的正宗政体,另外寡头政体 平民政体 和僭主政体这三个把执政者的利益作为执政的主要的变态政体。尽管作者讨论和论述各种政体,但是他自己没有认为哪个一定是最好的,反而倒是觉得都是有问题的。最主要是怎么坚持“中庸”原则。作者批判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认为不仅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同时对于柏拉图的”整体幸福”提出不同的认识,认为幸福应该是全体人或大多数的幸福而不应该排斥一些人。理想城邦的建设还离不开教育,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国家培养有教养的公民和治国人才,而且要发展个人的天性,使年轻一代得到发展,为将来的美好生活作准备。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目的,他主张顺应灵魂的三个部分,对人进行体育、德育、智育三个方面的教育。
关于体育,他认为体育的目的是使儿童身体健康、具有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在三个方面的教育中,体育应放在首先的位置,因为健康的身体是城邦公民参加政治活动、参加战争和过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关于德育,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人的美德。当人的各种天赋职能都得到满足,并能在理性的支配和领导下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展时,人就是一个有美德的人。或者说,当一个人的感情、欲望为理性所控制时,人就产生美德。他还认为,美德的特性就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由适当的动机和适当的方式来感受这些感觉,既是中间的,又是最好的,而这乃是美德所具有的”。关于智育,亚里士多德认为,智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理性灵魂”。他主张年轻一代要学习广泛的知识。他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有用不仅是为了把工作做好,而且是为了使人善于利用闲暇。为此,他提出了“自由教育”的理论;他认为,如果单纯追求有用,就不能形成高尚自由的心灵。这个与西方的科学与技术发展历史颇像,就是一种不为功力,实用的原则的自然发展状态的追求。
“凡是属于最大多数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关注的事物”。人类从那时到现在历经两千多年,历史的年轮也深深打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了,但是这样一个思想的现象在当代我们的生活中依然广泛存在的,人类的一个观念的转变的真实渐进是转变,但一定不是到最后完全的没有以前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想象一下一
个两千多年前的人类思想观念的一个习惯,就被一个智者不仅发现,注意到了,而且其可能产生影响都给准备的把握到了。看到这些我们不得不从内心佩服、更是从心里尊重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