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读后感(最新4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一
《不跪着教书》是一本富有启发性的教育读物,让我对教育的本质和教师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教育家杨绛和她的丈夫钱钟书在抗战时期,坚守在教育一线,为了教育事业不惜一切代价的故事。
这本书通过杨绛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一位教育家的真实面貌。杨绛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教育一线,不仅是为了传授学生知识,更是希望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想。她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她相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这本书中的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在抗战时期,杨绛和钱钟书一起在教育界工作,他们经历了一次次的转移和流亡。有一次,他们所在的学校被日军占领,学生和老师们都被迫离开学校。然而,杨绛和钱钟书没有放弃,他们决定继续教育事业。他们找到了一间小房子,把它改造成了临时的学校。尽管教学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们仍然坚持教书育人。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他们的坚持和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通过阅读《不跪着教书》,我深刻理解到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想。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榜样。教育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耐心,但只有真正热爱教育事业并投入其中的人,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家。
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不跪着教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将深入思考教育的本质,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二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对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讲述了教育家杨绛和钱钟书在抗战时期坚守教育一线的故事,他们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想。
这本书中的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在抗战时期,杨绛和钱钟书所在的学校被日军占领,学生和老师们被迫离开学校。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教育事业,而是找到了一间小房子,把它改造成了临时的学校。尽管教学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们仍然坚持教书育人。这个故事展示了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和奉献精神,令我深受感动。
通过阅读《不跪着教书》,我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想。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有道德观念的人。
在我看来,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榜样。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阅读《不跪着教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三
《不跪着教书》是吴非的一部教育随笔,由于是随笔,闲暇时读的很轻松,在轻松的文笔中,透着作者点点思想和智慧,给我许多启发。作者写道:面对最早接触到的生活矛盾,孩子首先总会学习父母的态度。这让我很有感触,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在孩子的教育中起很大作用。
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让人匪夷所思。案例:小A是一个平时少言寡语的小女孩,打扮得却很像一位假小子,非常听话,上课从来不讲话,却也从不发言。可是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她竟然接连好几天没做作业,考虑到她性格内向,开始我让她回家补上就行了,老师不批评。可没想到平时那么听话的她竟然只补了一小部分。问她原因,她一句也不回答。我心想:这孩子怎么了,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应该问问家长怎么回事?于是让她请家长来一趟,结果等了三天都没来,而且每一天她都会撒一个在我们成人看来十分可笑的谎。事情更严重了,我于是亲自在放学时到校门口请其家长来谈谈。她妈妈到办公室后,我刚跟她妈妈说了一句:小A这几天作业一直没有完成。我话还没说完,她妈妈就冲上前,啪地使劲打了小A一巴掌,自己马上也红了眼眶。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小A还只是一个小学生呢。她犯了错误自然不敢跟妈妈承认,老师要请她妈妈来,她为了逃避,自然要撒谎,而为了圆之前的那个谎,她又不得不编出更多的谎,这无疑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家庭教育却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这种关系,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达到合谐统一。做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在家表现,针对情况制定措施。作为家长更应该主动到校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配合老师做好工作,限事态于萌芽状态,切实负起家长的职责。可一部分家长往往是临渴才掘井,发现自己的孩子落后很多了才来关心,表现为被动教育,不利于孩子成长。让我们为共同的目的一道担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吧!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四
去年,师兄送我一本《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中学语文教师吴非 老师的教育随笔。该书篇幅较长,分为六部分,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教育的不同问题。该书收录的是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杂感随笔 , 有的 是 记录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的是教学 的 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
一看书名,我很惊诧,更是迷惑 , 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想揭开它的真面目。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吴非老师的字里行间 透着点点思想和智慧,给我许多启发。在《母亲教我的歌》中, 他写道:面对最早接触到的生活矛盾,孩子首先总会学习父母的态度。这一点我很有感触,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莫大的作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亲缘关系的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若父母亲缺乏理智,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家长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家庭教育具有及时性。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其情况可说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 及时 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而学校,老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进行共性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 周全 到每个孩子的特点,易产生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心理品质 ,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 良 好的基础,又可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当然这里只讲了很少的一点,这本书还让我收益颇多,比如让我明白:教师不仅是园丁, 教师自己本身 更 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学生;教师也不仅是春蚕, 其生命在每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教师更不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他本身就应该站着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