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读书心得(推荐4篇)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 篇一
爱的艺术是一本由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所著的心理学经典著作。在这本书中,弗洛姆探讨了关于爱的本质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持健康的爱情关系的问题。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爱与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灵启示。
首先,弗洛姆指出了爱的本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和态度。爱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而是一种积极的选择和付出。爱需要我们主动地为对方付出关怀、理解和支持。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把爱和满足自己的欲望混为一谈,而忽略了爱是一种奉献和付出的行为。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了爱是需要我们去努力和付出的,只有通过积极的行动才能真正建立和维系良好的爱情关系。
其次,弗洛姆强调了爱的一种重要形式——关怀。关怀是一种深入地关注和关心对方的感受和需求的态度。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忽视了对他人的关怀,过于注重自己的利益和欲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关怀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只有真正地关心并体谅对方,我们才能够建立起互相尊重和信任的爱情关系。这种关怀的态度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从而提升我们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最后,弗洛姆还提出了爱的另一种重要形式——责任。责任是一种承担自己行为后果的态度。在爱情关系中,责任意味着我们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尽力满足对方的需求和期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责任是建立稳定和健康的爱情关系的关键。只有在我们愿意为我们的行为负责,并尽力满足对方的需求时,我们才能够建立起互相尊重和信任的爱情关系。
通过阅读《爱的艺术》,我对爱的本质和建立健康爱情关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爱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和态度。只有通过关怀和责任,我们才能够建立起稳定和健康的爱情关系。这本书不仅对于那些正在寻找爱情的人有所启发,也对于已经处于爱情关系中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我相信,只有通过积极的行动和态度,我们才能够体验到真正的爱与幸福。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 篇二
《爱的艺术》是一本令我深受启发的心理学著作。在这本书中,弗洛姆不仅深入探讨了爱的本质,还指出了建立和维持健康爱情关系的关键。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对于爱与人际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首先,弗洛姆提出了爱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和态度。他指出,爱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而是一种积极的选择和付出。爱需要我们主动地为对方付出关怀、理解和支持。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误解了爱的本质,把它与满足自己的欲望混为一谈。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了爱是需要我们去努力和付出的。只有通过积极的行动,才能真正建立和维系良好的爱情关系。
其次,弗洛姆强调了关怀作为爱的重要表现形式。关怀是一种深入地关注和关心对方的感受和需求的态度。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忽视了对他人的关怀,过于注重自己的利益和欲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关怀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只有真正地关心并体谅对方,我们才能够建立起互相尊重和信任的爱情关系。这种关怀的态度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从而提升我们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最后,弗洛姆还提出了爱的另一种重要形式——责任。责任是一种承担自己行为后果的态度。在爱情关系中,责任意味着我们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尽力满足对方的需求和期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责任是建立稳定和健康的爱情关系的关键。只有在我们愿意为我们的行为负责,并尽力满足对方的需求时,我们才能够建立起互相尊重和信任的爱情关系。
通过阅读《爱的艺术》,我对爱的本质和建立健康爱情关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爱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和态度。只有通过关怀和责任,我们才能够建立起稳定和健康的爱情关系。这本书不仅对于那些正在寻找爱情的人有所启发,也对于已经处于爱情关系中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我相信,只有通过积极的行动和态度,我们才能够体验到真正的爱与幸福。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 篇三
爱是一门艺术吗?如果爱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或者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旷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呢?这本小册子以第一种假设为基础,而大多数人毫无疑问相信第二种假设。
但这大多数人决不认为爱情无关紧要,相反他们追求爱情。悲欢离合的爱情电影他们百看不厌,百般无聊的爱情歌曲他们百听不烦。但他们之中没有人认为,人们本可以学会去爱。
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因此对他们来说,关键是:我会被人爱吗?我如何才能值得被人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采取了各种途径。男子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在其社会地位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去获得名利和权力,而女子则是通过保持身段和服饰打扮使自己富有魅力;而男女都喜欢采用的方式则是使自己具有文雅的举止,有趣的谈吐,乐于助人,谦虚和谨慎。为了使自己值得被人爱而采用的许多方法与人们要在社会上获得成功所采用的方法雷同,即都是要赢得朋友和对他人施加影响。事实上,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值得被人爱无非是赢得人心和对异性有吸引力这两种倾向的混合物而已。
产生在爱这件事上一无可学这一看法的第二个原因是人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他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
产生在爱情这件事上一无可学这一看法的第三个错误是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如果我们用falling in love和being in love这两个英文搭配也许就能更清楚地区分这两个概念。两个迄今为止同我们一样是相互陌生的人,当他们突然决定拆除使他俩分隔的那堵高墙,相许对方,融为一体时,他俩相结合的一刹那就成为最幸福、最激动人心的经历。这一经历对那些迄今为止没有享受过爱情的孤独者来说就更显美好和不可思议。这种男女之间突如其发的奇迹般的亲密之所以容易发生,往往是同性的吸引力和性结合密切相关或者恰恰是由此而引起的。但这种类型的爱情就其本质来说不可能持久。这两个人虽然熟谙对方,但他俩之间的信任会越来越失去其奇迹般的特点,一直到隔坤、失望和无聊把一息尚存的魅力都抹掉为止。当然一开始双方都不会想到这点。事实是:人们往往把这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爱情的表现,而实际上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地寂寞。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 篇四
《爱的艺术》读书笔记(中)
爱是自由不是控制
弗洛姆大叔笔下的爱,不是纵欲,不是疯狂,也不是控制。占有并不是成熟的爱,这种了解的意图在于施虐狂的极端性。人永远不应该是实现他人目标的工具,人本身,就是一个目标,而不是他人的工具 。所以,依赖性极强的共生性结合是不足取的。怎样才是成熟的爱情呢?
那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人的爱情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并使人与人结合。爱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但同时又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来的面貌。在爱情中出现了两个生命合为一体,却依然保持两体的怪现象。
真正的爱情只能产生于这样两个人中间,这两个人都从他们生存的圈子里跳出来并互相结合,同时他们每个人都又能脱离自我中心去体验自己。只有这种中心体验才是人的现实,才是爱情的基础。这样体验到的爱情是不断地挑战,这种爱情不是避风港,而是一种共同的努力、成长和劳动。
只有当我自己达到独立,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独立地走自己的路,即不想去控制和利用别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尊重对方才成为可能。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会有爱情,正像在一首古老的法国歌曲中唱的那样爱情是自由之子,永远不会是控制的产物。
神之爱在体验中得到统一
这一章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也是引发我思考最多的部分,却又是最难通过三言两语表述的。事先声明,我对任何宗教都非常尊重,也从不认为东西方各宗教有高下之分。只是就弗洛姆大叔观点和我个人喜好进行探讨。
熟悉我的人应该都大概了解我还是比较欣赏和喜爱道家的思想。老庄的境界心向往之,虽不能至。没想到古老的东方哲学居然也得懂了西方弗洛姆大叔的推崇。
西方哲学强调逻辑和思考,而东方哲学强调体验和统一。
同亚里士多德逻辑对立的是人们称为悖论逻辑的理论,在中国和印度的思想中这种逻辑占主导地位。悖论逻辑不是把重点放在思想上,而把重点放在体验上。这一态度引起了一系列其他的后果。首先引起宽容。悖论逻辑引起的第二个变化是应该重视改造人,而不是一方面发展教义,另一方面发展科学。从印度、中国和神秘主义的宗教立场出发,人的宗教任务不在于正确思考,而是要得到体验并且要在聚精会神的禅坐过程中同一结成一体。
所以,东方宗教中,无论是婆罗门教,佛教还是道教,宗教的最终目的不是正确的信仰,而是正确的行动。因此东方的思想导致宽容和努力改造人自身(但不导致技术),与此相反,西方的立场导致不宽容、教义和科学、天主教和原子能的发现。
在占统治地位的西方宗教中对神的爱基本上就是相信神,相信神的存在,相信神的正义和神的爱。对神的爱基本上是一种思想上的体验。在东方宗教中和在西方的神秘主义中对神的爱是一种对统一和爱的强烈感情体验,这种体验同生活中的每一种爱神的表现不可分割。
这一部分虽然我也大量剪切引用原文,但是逻辑上的剪切取舍很痛苦,不知道我有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原文更显晦涩的逻辑(不管弗洛姆大叔的事情,翻译的问题)让大家看上去看的明白一点。
我想,这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最终也许就是导致西方文学大部分希望全体人叫好,而中国文人只希望有一两位知音足矣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