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培训感悟(优秀3篇)
东师培训感悟 篇一
在参加东师培训的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培训课程的学习,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首先,我认识到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在培训课程中,我们经常讨论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关注他们的成绩。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我学到了许多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培训期间,我们进行了许多小组讨论和教学案例分享,从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中汲取了宝贵的教学智慧。我学会了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课堂管理方法,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技巧使我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也提高了我的教学效果。
最后,东师培训还为我提供了一个与其他教师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在培训期间,我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学校和地区的教师,我们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分享资源和互助成长。这种合作和互助的氛围让我深感教育事业的伟大和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从教的信念。
总之,东师培训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悟和宝贵的经验。我将会把这些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东师培训感悟 篇二
参加东师培训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受启发和触动。通过与优秀的教师学习和交流,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重塑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首先,东师培训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在培训课程中,我们经常讨论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关注他们的成绩。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学习,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在培训期间,我们进行了许多小组讨论和教学案例分享,从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中汲取了宝贵的教学智慧。我学会了如何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这些实用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让我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也提高了我的教学效果。
最后,东师培训还为我提供了一个与其他教师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在培训期间,我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学校和地区的教师,我们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分享资源和互助成长。这种合作和互助的氛围让我深感教育事业的伟大和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从教的信念。
总之,东师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将会充分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东师培训感悟 篇三
切磋琢磨,践行理想——东师培训感悟
xxx
关键词一:修
引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礼记·大学》
此次东师之行意在研修,可是在明理、习技、悟道之前,先经历了身与心的洗礼与修炼。正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教室内专家高谈阔论的头脑风暴,与学科研究员恳切而谈的热烈,与室外零下十几度甚至几十度的气温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正印证了"欲修其身,先正其心".
培训首日,钟绍春教授高屋建瓴,引领思想与理念。第二日,董校长曾提到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连钱老自己也感慨:"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简单地说,钱老的困惑就是,如今的大学为何培养不出"大师".作为教育战线上的年轻一辈,这个问向国家总理的问题不敢妄下结论,但是我想,这个问题的根源要从大学、从师之本谈起。
要出"大师"必要有大学,那么,又何谓"大学"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钱学森的老师、清华大学已故校长梅贻琦先生早在八十多年前就给出了响亮的回答——"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有大师的地方才是大学,真正的大学才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此次培训有幸,就遇到了这样几位德高望重的名师,朱玉民教授为其一,张玉民教授亦为其一,还有最后一日说课点评的王淑文老师。《史记·孔子世家》中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是称赞教师的先祖与楷模孔子的,而这句话也表达了这几日我聆听讲座的感受,相信经过这几日研修的冲击与洗礼,吾之理必当愈辨愈明,吾之技必当愈练愈精,吾之道亦会再上一层楼。
关键词二:备
引记: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语出《韩非子》。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百家讲坛》是个得以博采众长的好节目,孙立群教授曾解读过《韩非子》,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大体意思就是:"发展变化的思想,是中国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你不改革、不进取,就是韩非所说的‘守株待兔’,等待你的就是落后、挨打、亡国,就是死路一条。"因此,社会发展变化了,做事就和以前不一样了,事情不一样了,做事的方法也要有所变化。
具体言之,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当然也就是备课的方式、方法的变化,尤其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东师理想平台的应用,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也是理念上的革新,智慧课堂的创新,只有先进的理念与先进的技术相结合,真正教学实践中才会得心应手,提高课堂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三:磨
引记:切磋琢磨,乃成宝器。——《论衡·量知》
《论衡》曰:"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古代人把骨头加工成器物叫"切",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叫"磋",把璞玉加工成器物叫"琢",把石头加工成器物叫"磨".骨需要切,象牙需要磋,玉需要雕琢,石头需要打磨,只有切、磋、琢、磨了,才能成为好的器物。人做学问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象切骨、磋金、琢玉、磨石那样经过磨练。
"磨课",但凡是上过公开课或参加过优质课的老师都深有体会,这比喻是有多么的形象啊!不是一刀切断的骨头,不仅仅是小刀一点点磋去粗糙外皮的象牙、一刀刀雕琢之后才美轮美奂的璞玉,而是石头——是质地坚硬、不轻易改变外形的石头
,伤筋断骨地打、大刀挥砍地切,直到一点点地磋去细刺、琢去毛边,一遍又一遍的用汗水、用心血去磨。磨课,磨的不仅仅是课,更是人,是人的体力、心力、意志,当然还有技能,磨地更是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成长之道!在这几天的培训中,先进的理念、实用的技术,磨出的智慧火花点燃了我的激情,让我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新学期的实践中好好磨磨自己的课、磨磨自己的心,用用这些先进的技术,这或许就是本次培训给我带来的最大变化吧。
《颜氏家训·勉学》曰:"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此亦为吾愿。
注:东师理想主要系统研究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变革与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发变革和创新教育的支撑软件,帮助建立教育云平台、网络学习空间及数字校园等支撑系统,构建学生主动、轻松愉快、高质高效的智慧课堂;培育智慧教育示范学校,培养智慧教育示范教师。东师理想与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联合建立了产、学、研、培、用一体化的研究与应用服务平台。东师理想现有专职研发人员500余人,兼职学科专家230余人,具有教授职称的22人(博士生导师9人),从英国、加拿大、美国聘请专家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