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骨干培训班》培训心得(优秀3篇)
《全科医学骨干培训班》培训心得 篇一
在参加了《全科医学骨干培训班》的培训后,我深感此次培训对于提升我作为医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培训中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首先,培训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训班的教师团队由一流的全科医生和专家组成,他们的授课内容全面、深入,并且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通过系统的学习,我对于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复杂病例,我能够更加准确地做出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此外,在培训中,我还学习到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手法,如护理技术、急救技能等,这些对于提高我的临床操作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其次,培训班还注重培养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培训中,我们通过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形式进行合作学习,这不仅让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培训中还设置了模拟临床场景的训练,这让我们有机会与其他参训医生进行真实的沟通和协作,从而更好地了解团队协作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培训,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医生,除了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最后,培训班还注重培养我们的人文关怀和职业道德。在培训中,我们学习到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学习到了如何关心和照顾患者的心理需求。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伦理道德的教育,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医生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职业操守和道德标准。这些培训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医生,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温暖和安慰。
总之,参加《全科医学骨干培训班》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增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相信这次培训对于我今后的临床工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全科医学骨干培训班》培训心得 篇二
参加《全科医学骨干培训班》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培训中的学习体验和感悟。
首先,培训中的课程设置非常丰富和实用。培训班的教师团队由全科医生和相关专家组成,他们针对我们的需求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设计了一系列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包括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常见病例的处理方法、医学研究的技巧等,内容全面、深入,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增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培训班还注重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在培训中,我们不仅进行了理论学习,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操作和模拟训练。通过模拟临床场景的训练,我们有机会与其他参训医生进行真实的沟通和协作,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此外,培训中还设置了一些案例研究和讨论,让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我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实践训练让我更加自信地应对各种临床工作中的挑战。
最后,培训班还注重培养我们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在培训中,我们学习到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学习到了如何关心和照顾患者的心理需求。此外,我们还接受了一些伦理道德的教育,提醒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始终保持职业操守和道德标准。这些教育让我深刻认识到医生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尽力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之,参加《全科医学骨干培训班》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增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相信这次培训对于我今后的临床工作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全科医学骨干培训班》培训心得 篇三
《全科医学骨干培训班》培训心得
杨辉教授是一个学者,我经常会叫杨老师,因为杨老师感觉更为亲近。师者,授业解惑。师者,学术殿堂里的台阶,让学生踩着他的肩膀前进、探索,无私的分享着他的知识、见解、经历,让他的学生成为像老师一样的人。
我们共同致力于民众健康,我们在探索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让我们的全科医生进步,让我们的全科服务更完善、更贴近民众的需求、解决民众的疾患,让更多的民众受益。说得好像很"高大上",但是我们全科医生的确每天都是在这样的工作和服务着。发病率最高的"感冒"我们看着,患病率最高的"高血压、糖尿病"我们管着,妇女、儿童、老人的健康我们也管理着,我们是应该为自己自豪的。虽然超负荷的工作,经常需要苦中作乐。
全科医学是什么?全科医生是怎样的?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也许我们是"5+3"规陪模式出来的全科医生,但是培训地点是综合医院的专科,医生是专科医生,培训结束后,我们下到社区,心理落差是非常大的。澳大利亚有着全世界最完善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他们的全科医生是怎样的?他们的全科诊疗是怎样的呢?杨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第一课——《全科服务质量和评价》。
澳大利亚的全科医生也是需要培训和需要考试的。他们是为期三年,在社区诊所中"以师带徒"进行培训。培训有关医学知识、医患关系、职业发展、社区医学服务等内容,有明确的培训提纲、内容,有独立的评审机构对全科医学服务进行评审。在澳大利亚的全科诊疗中有三步——建立关系、疾病诊治、疾病管理,为病人提供病人能够理解的知识、易获得的连续性的服务。
深圳的全科诊疗重在"疾病诊治".病人来看病,我们看到了"小人"和""大病",我们更关注于疾病的本身,没有做到"以人为中心".我们忽略了病人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关系、没有保护患者的隐私等。
我们是否也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全科医生的考评体系,培训我们的师资力量,让新生的全科医生能以更合理的方式获得全科证。谁来当全科医学生的老师、学生应该学习什么知识技能,具备什么样的沟通方式。这是我们必须探索的,我们可以模仿澳大利亚,取长补短,建立一个深圳全科医生标准。
我们最贴近民众,忙忙碌碌于每天的诊疗工作,回头一想,好像也没有做什么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科研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科研就在我们的身边,杨老师的第二课——《基本医疗服务的研究设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选择最感兴趣的课题或是工作中最困扰的问题来进行研究。以"PICOS"的模式进行设计。P——明确的研究对象、人群、群体,I——明确要干预什么或问题是什么,C——清晰的表述对照组、对照人群,O——明确预期的研究结果或预期的干预结果,S——明确研究的时间范围。困扰我们的慢病管理、家庭医生服务、家庭病床发展方向,都可以作为课题,每个社区的居民不同,社区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都是不一样的,可以作为一个特定的人群进行研究、进行干预。完全随机、双盲、三盲的实验在社区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可以进行性别的比较、不同年龄段的比较、病人自身的比较,甚至采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对病人进行访谈。兴趣是让研究坚持下去的动力,让社区民众获益是研究的根本目的。有了《基本医疗服务的研究设计》作为基础,针对全科医生黄俏光介绍他的《糖尿病的社区健康教育和中医药防治的效果评价》、全科医生陈章《罗湖区户籍老人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率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进行讨论,全科医生们对课题的设计、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和课题的设计者讨论怎样做会更好,杨老师最后总结,对每个课题提出比较可行的研究方向。每一次机会都是珍贵的,人的交集每一次也都不一样的。我们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是国家政府制定政策的人,需要解决的是我们居民的问题,实际的切身问题。
开创新模式或是做创新性的研究总是会碰到种种困难的。可以研究某一个点、某一种方法、某一个方剂、某一个健康教育方式,研究方法必须具备真实性和可重复性。对于这一课,我的印象不深。还是要让感兴趣的人参加,讨论的氛围才会好。
邱珊娇医生的《社区合并抑郁障碍的2型糖尿老人个性化干预及效果评价》,自己不做评价。但是受启发的是,老年糖尿病病人往往不能管理好自己,有抑郁障碍的老人更是丧失了疾病自我管理的能力,他已经驾驭不了管理糖尿病的"五架马车",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人,需要一个和他关系亲密的人和他一起管理疾病。我们可以让亲近的人获得知识,帮助、监督病人,共同管理饮食、运动、按时服药等。社区研究不一定要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可以试试用定性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可以用访谈的形式进行记录。生活质量的评估非常重要,疾病的改善不一定非常快,但是生活质量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改善。
每一次出场都是认真的对待!杨老师在这里是全科医学倡导者,我们是全科医学的践行者,成为像杨老师一样的人,也是我们的目标!
(黄贝岭社康邱珊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