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科组长培训心得体会【精简3篇】
语文科组长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在担任语文科组长的一年里,我参加了一次关于语文教学的培训,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培训中学到的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
首先,培训中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然而,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和项目学习等,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通过培训,我明白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培训中着重强调了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言运用、文化传承、审美鉴赏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培训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通过培训,我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够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最后,培训中强调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提升。作为一名语文科组长,我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其他老师。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如课堂观察与反思、教学设计与评价等。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带领语文教师团队,提高整个科组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总之,参加语文科组长培训是我个人和专业发展的一次重要机会。通过培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巧。我会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教育。同时,我也会将这些心得和体会分享给其他语文教师,共同提高整个科组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创造力。
语文科组长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作为一名语文科组长,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语文教学的培训。在培训中,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对于我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培训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培训中强调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培训,我明白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通过启发式教学、情感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培训中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个性化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如差异化教学、个案辅导等。通过培训,我认识到教师应该注重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只有通过个性化教学,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培训中强调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作为一名语文科组长,我应该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其他老师。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如课堂观察与反思、教学设计与评价等。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带领语文教师团队,提高整个科组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通过参加语文科组长培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巧,还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我将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教育。同时,我也将分享这些心得体会给其他语文教师,共同提高整个科组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语文科组长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这次我参加了市教师进修学校这次组织的小学语文科组长培训,经过这次培训,我觉得很有意义。
我一直都认为,关于小学语文的考试研究被忽视了。和朋友们私下交流时,我也总是说“如果不重视考试研究,小学语文的教学研究没有任何意义”。话说得很过头,是因为我对于加强小学语文考试研究的心情非常迫切。
我不止一次地发现,平时的单元测试题会测查课文后面资料袋里的内容。我记得一张四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的试卷上,就曾有过一个判断题。它要求学生判断“雅鲁藏布大峡谷比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大,是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这一说法的对错。在测查内容上,这显然是不妥当的。出题的人没有区分“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这两个概念,他对于“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课程内容不相等”这个问题认识不足。语文考试测查的内容,应该是“语文课程内容”-- 如果所测查的内容并非是“语文课程内容”,试卷上的分数应当如何解释呢?
我也不止一次地在期末考试阅卷的时候,向科组的同志们强调:学生答题时若有错别字,扣不扣分,要慎重 。因为,学生所得的分数最后是要在质量分析时被解释的。如果因为错别字扣了分数,那么,一个测查口语交际能力的题目的得分率究竟应该如何解释?
我迫切地希望小学语文考试得到改善,更迫切地希望小学语文考试研究得到重视。但希望归希望,现实归现实。我专业上的先天不足,让我即使想有所为,也不可能有所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连“器”都没有,怎么“善”其事呢?
培训中,当我看到严考全老师讲座的标题是“东莞市基于标准的命题研讨”时 ,心情是激动的 -- 善其事的“器”,从严老师的讲座中向我走过来。毫无疑问,东莞小学语文的考试研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我想,今后的教学在考试的引导下,也必然会开展得更有劲儿一些 -- 当试卷的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在教育测量的专业分析框架中得以规范的时候,拼体力、比运气的时代,会被终结!
还有一个东西一直困扰着我,就是语文考试中最后的、且分值最大的那道题的评分问题。是作文吗?不是!是“写话”和“习作”。究竟怎么评分?似乎就只有依靠感觉。毫不客气的说,感觉是不可靠的 。 尤其是在考试中,绝对不能靠感觉--考试是教育测量,依靠感觉来进行教育测量,这说法儿站得住脚吗?
我们迫切需要理据!
黄小颂老师的讲座“低年段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恰好讲到了这一点。对于语文考试的得分,学生们常常是很悲观的:肯定没有一百分,作文肯定要扣分啦!在考试评分中,我们真的是集体抛弃课程标准 -- 谁还去管学生的兴趣?似乎考试评分就是为了一决高下、定其多寡。这都沉淀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了!小颂老师的讲座,应该可以帮助我们恢复意识--
考与不考,“课程标准”就在那里,“呵护兴趣” !
专业,在权力和习俗面前不失语 -- 这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如果我们真能执行“课程标准”,孩子们不至于对于语文考试的得分再这么悲观吧?
深圳宝安实验学校陶莉老师团队带来的批注式阅读,我非常喜欢。
在知道“批注式阅读”之前,我曾了解过“非指示性教学”。我觉得两者非常相似,其区别在于“非指示性教学”并不像“批注式阅读”那样,重视落笔 -- 用笔写出来。前者“说”得多。
尽管有区别,但它们有着共同的优点。
“非指示性教学”在进入课堂的时候,一开始,教师是没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最初阶段基于文本的对话,完全是取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现状。“批注式阅读”在“一次批注”时,教师也是不介入的 -- 学生能批注出什么来,也完全取决于学生的现状。这
两种教学在最初阶段,教师都不干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有个好处,就是摸清楚学生的起点,并且摸到的起点是原生态 -- 没有外来的因素影响他们呈现起点。其二,“非指示性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是在后段生成的。“批注式阅读”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也是在“二次批注”时生成的。教学的后段,教师都介入了。而教师此时教给学生,就是学生 “真正没有注意到的”和“确实不会的”。
这两种教学的课堂生态,想来也应该不像我们惯常看到的公开课那样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和掌声如雷。一定会有磕磕绊绊或者断断续续。但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得,未必不如那些“作出来的课”;对于教师专业性的要求,也不会更低,只会更高 -- 通过实时探测,能现场摸准学生需要自己再教些什么,没有高度的专业性,是办不到的。但有可能,这也成为推广“非指示性教学”和“批注式阅读”的短板。
陶莉老师团队的“批注式阅读”,我很喜欢,因为它有理据 -- “多读多写文自工”,有理据的东西我都喜欢;但因为“合宜的能力要有适当的知识来建构”(王荣生), 一年级的孩子注定不能因为我喜欢而去践行“批注式阅读”。需要等待一个“五年级下学期”或者“一个六年级”。
这次培训,值得称说的方面是很多的。能受教于像王亚芸老师等这样知识渊博的学者,感恩!能享受到进修学校方方面面的服务,感恩!
希望能有像这样的培训,能让我们学得更多,懂得更多,这种培训有意义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