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4.0考察学习心得体会【优秀3篇】
德国工业4.0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近年来,德国工业4.0的发展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德国的工业4.0模式,我参加了一次考察学习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入了解了德国工业4.0的发展现状和相关技术应用,并对其取得的成果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下面是我在考察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德国的工业4.0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传统的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通常是独立运行的,信息流和物质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断裂。而在工业4.0的模式下,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信息流和物质流的高度融合和协同。这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智能化,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参观德国的一家汽车制造企业时,我看到了他们采用工业4.0的模式,通过智能传感器和云平台,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整,从而达到了高效的生产和资源利用。
其次,德国工业4.0的发展离不开企业间的合作和共享。在德国,不同的企业之间会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实现了更高水平的产业协同发展。在参观德国的一家智能制造企业时,我了解到他们与供应商、合作伙伴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和推进了一些智能设备和生产工艺,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化利用。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企业创新和发展,还提高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另外,德国工业4.0的发展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时,要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在德国,政府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提供了一系列的税收减免和补贴政策,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促进了工业4.0的发展。此外,政府还加大对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的投入,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科研条件,为工业4.0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德国工业4.0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的借鉴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工业4.0的发展正在推进,但与德国相比,我们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企业间的合作,加大对工业4.0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努力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工业4.0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德国工业4.0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近年来,德国工业4.0的发展成果引起了全球的瞩目。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德国的工业4.0模式,我参加了一次考察学习活动。这次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德国工业4.0的发展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一种全新的产业模式和思维方式。
首先,德国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在参观德国的一家制造企业时,我看到了他们引领的智能制造工厂,所有的生产设备都通过互联网和传感器连接起来,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采用智能制造的模式,不仅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还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柔性化和个性化。在这个工厂中,我看到了机器人和人类工人共同协作的场景,机器人负责重复性的工作,而人类工人则负责更加复杂的操作和决策。这种智能制造的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其次,德国工业4.0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和培养。在德国,政府和企业共同致力于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他们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培训和学习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从事工业4.0相关的研究和创新工作。同时,他们还注重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人才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培养了一批精通工业4.0技术和应用的专业人才,为德国工业4.0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德国工业4.0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借鉴意义。在中国,工业4.0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大对工业4.0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产学研的合作和共享,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工业4.0的浪潮中抓住机遇,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综上所述,德国工业4.0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的学习和借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德国工业4.0的核心理念和发展路径,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将继续关注工业4.0的发展动态,努力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推动中国工业4.0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德国工业4.0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德国工业4.0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巩端洲
在德国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德国大众汽车总部,听取了下萨克森州管理学院赫尔格教授关于德国4.0的讲座,实地观摩了汉诺威化工有限公司、德国大众汽车汽车配件厂、德国大众汉诺威客货汽车生产线,在不莱梅市与德国弗朗霍夫研究院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学习交流,非常荣幸地参观了世界级制药企业拜耳药业等著名企业。通过参观学习,震撼很大,感受很多。现将此次考察学习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德国工业4.0的认识和理解
德国工业4.0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德国工业4.0与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意义相近。我国在分析国内外市场的基础上,遵循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客观规律,编制中长期十年规划,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其主线是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主要形式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战略举措。作为生产制造企业,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中国制造2025及德国工业4.0的深刻含义,认清形势,改变思维,努力将该项工作推向深入,切实将转型升级决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考察学习的几点体会和启示
德国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联邦政府投资数亿欧元,大力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可见政府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该战略已经得到了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大部分企业对工业4.0的工作已全面展开。从这次实地参观考察的几家企业来看,也都开始了工业4.0的各项工作。德国推进工业4.0实施的一系列战略举措,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举全国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工业4.0作为一个新理念凝聚了德国各界的共识,并变成了共同行动,在这能看到德国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装备相对落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信息技术装备有待完善,大部分企业还处在2.0—3.0的水平,有些企业还处在低于2.0的水平,所以要想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路还很长,困难很大,障碍不少,需要努力做的工作很多。
一是转型升级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低技术、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已经失去,这类产业唯有转型升级才能生存发展。当前我们的传统产业占比重较大,设备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产出成本高,质量稳定性差,产品附加值相对低,产品竞争力弱,要想产业升级,任务非常艰巨。令人鼓舞的是,目前在政府大力推动下,转方式、调结构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产业逐步淘汰,新兴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正在崛起。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工业制造企业向中高端产业迈进的步伐加快,自动化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制造2025及工业4.0的基础工作逐步完善和加强,这些都为深入推进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企业员工技能素质的提升亟待解决。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特别是企业,人才更加重要,企业的职能是"整合资源,创新价值,创造财富".唯有人才,才能创造。由于中德教育体制、文化的不同,特别是职业教育模式的差异,普遍出现了中国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职业学院的学生到企业去基本上是从零学起,给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而一部分大学生好高骛远,又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专业知识又不够专、不够精,缺乏在一线扎实学习的意识和耐力,眼高手低,成长慢,而且流动性大,给一线技工团队的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员工技能素质也是影响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在今后的职业教育培训方面也应当向德国学习,企业也应借鉴德国企业对新员工在培养方面的一些经验,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员工技能素质和水平。同时,企业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大环境下,要努力打造自己的优秀人才团队。要加大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技工队伍,使工业基础更为扎实;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提高优秀技术工人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保障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顺利推进。
三是必须深入推进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各项工作。首先,企业负责人必须学习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认识,创新思维,迅速将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等工作落到实处。现在青岛等几个城市正在建立示范园区,为下一步工业企业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工作铺好了路子,也提供了捷径,并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其次要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创新。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关键取决创新能力的提高。缺乏创新能力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
瓶颈。由于受诸多条件的限制,仅仅依靠企业自身难以较快地提高信息化创新能力,但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协作,获得创新能力的提高。四是制定中长期工作目标和计划,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不仅是一个国家工业制造水平的具体体现,而且也是未来制造企业市场竞争的必走之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先进发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水平差距较大,要想在全球竞争中抢得先机,必须尽快赶上或超越他们的水平,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大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多发展历史较短,在企业的人才、技术、营销、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到2025年十年的任务十分艰巨,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的各项目标计划,不断向发达国家、优秀示范企业学习,我们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整体工作的推进还需要各级政府的引导和一系列政策支持,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转型升级。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依靠制度和政策优势,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尽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