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成因及措施【经典3篇】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成因及措施 篇一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虽然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探讨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成因及相关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欠发达地区通常经济基础薄弱,金融资源匮乏,金融市场不健全。这导致了这些地区的企业难以获取融资支持,限制了它们的发展潜力。此外,由于欠发达地区的风险较高,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在这些地区进行投资,导致了资金的匮乏。
那么,这种现状的成因是什么呢?首先,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对金融支持的重视不够。这导致了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缺乏针对性,无法有效地推动金融发展。其次,金融机构对欠发达地区的了解不足,缺乏对这些地区的风险评估能力,从而不愿意提供金融支持。再次,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市场不健全,缺乏规范和监管,导致了资金流动性不足,限制了金融支持的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金融支持的重视,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来推动金融发展。其次,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了解,提升风险评估能力,以便更好地提供金融支持。此外,应加强对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的规范和监管,提升其流动性和透明度,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同时,还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金融工具,如风险共担机制和金融补贴政策等,来吸引更多的资金。
综上所述,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存在着一些解决的办法。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来推动金融发展,并加强金融市场的规范和监管。通过这些努力,相信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会迎来新的机遇。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成因及措施 篇二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包括金融资源的匮乏、金融市场的不健全、金融机构的不愿意提供金融支持等。本文将分析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成因以及相关的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欠发达地区的金融资源相对匮乏,金融市场不健全,这导致了这些地区的企业难以获取融资支持。此外,由于欠发达地区的风险较高,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在这些地区进行投资,导致了资金的匮乏。这些问题限制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
那么,这种现状的成因是什么呢?首先,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对金融支持的重视不够。这导致了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缺乏针对性,无法有效地推动金融发展。其次,金融机构对欠发达地区的了解不足,缺乏对这些地区的风险评估能力,从而不愿意提供金融支持。再次,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市场不健全,缺乏规范和监管,导致了资金流动性不足,限制了金融支持的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首先,政府应加大对金融支持的重视,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来推动金融发展。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支持,设立专门的基金来支持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发展。其次,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了解,提升风险评估能力,以便更好地提供金融支持。此外,还可以加强对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的规范和监管,提升其流动性和透明度,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
综上所述,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存在着一些解决的办法。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来推动金融发展,并加强金融市场的规范和监管。通过这些努力,相信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会迎来新的机遇。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成因及措施 篇三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状、成因及措施
--以文成县为例
文成县总人口37万,下辖33个乡镇,总面积1293平方公里,其中人均耕地面积0.41亩。1986年列为国家重点贫困县,1997年全县基本脱贫,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30个乡镇,人口27万。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亿元,财政收入1.46亿元,尚属欠发达地区。
经济决定金融,欠发达的文成县决定了其辖区金融机构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经营状况一般等。全县有农发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寿险公司、太平洋财险、寿险公司、中华联合五家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一家证券公司分理处等金融机构。2003年,全县存款余额26.8亿元,贷款余额12.3亿元;保险收入0.4亿元,理赔支出0.1亿元;证券交易额2.02亿元。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有所弱化
1、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弱化的主要表现
从经济结构和贷款结构分析(列表一):1999-2003年,文成县工业总产值每年稳定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为13.2%,而同期文成县金融机构工业贷款从1999年末的7533万元下跌至2003年末的2560万元,呈逐年递减趋势,年均减少速度高达22.4%;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2.3%,同期农业贷款的年均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农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幅度,但波动幅度也大,农业贷款大幅减少或相对增加少的年份里,农业总产值就相应降低。
列表一
经济结构和贷款结构及其增长幅度变化表
单位:万元
内容日期 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增长(或减少)幅度 工业贷款 工业贷款增长(或减少)幅度 农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增长(或减少)幅度 农业贷款 农业贷款增长(若减少)幅度
1999年 53883 / 7533 / 37666 / 11835 /
2000年 60501 12.3% 4637 -38.4% 37409 -0.1% 8081 -31.7%
2001年 69398 14.7% 3429 -26.1% 40822 9.1% 12342 52.7%
2002年 74666 7.6% 2517 -26.6% 38893 -4.7% 18308 48.3%
2003年 88209 18.1% 2560 1.7% 40736 4.7% 30118 64.5%
年平均增长速度 / 13.2% / -22.4% / 2.3% / 33.5%
从存贷款增长速度及存贷比变化趋势分析(列表二):1999--2003年,文成县金融机构存款的增长速度与贷款的增长速度是极其不相称的,存贷款虽然都在同步增长,但二者的增长速度相差一倍以上,存款年平均增长率为29.6%,同期贷款年平均增长率为12.6%。金融机构存贷比也从1999年末的80.3%下跌至2003年末的46%,呈逐年下降趋势。
列表二:
存款、贷款及存贷比增减变化表
单位:万元
内容日期 各项存款 各项存款增长幅度 各项贷款 各项贷款增长幅度 存贷比
1999年 96051 / 77095 / 80.3%
2000年 112795 17.4% 80204 4.0% 71.2%
2001年 141512 25.5% 93080 16.1% 65.8%
2002年 196214 38.7% 107137 15.1% 65.8%
2003年 268026 36.6% 123394 15.2% 54.6%
年均增长速度 / 29.6% / 12.6%
从经济总量发展趋势和贷款总量增长趋势分析:1999--2003年,文成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1.9%,而同期文成县金融机构的贷款年平均增长率12.6%,略高于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但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比较,我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数,而贷款年平均增长率则低于全国平均数,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对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支持明显不足。
2、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支持弱化的主要原因
(1)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战略,过分强调集约经营的统一性,忽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没有找到集约经营统一性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的结合点。在机构网点设置上实行收缩战略,撤并在偏远山区或经营效益差的金融网点,据统计,从1999年末到2003年末,文成县金融机构网点由86个减少至41个,减幅高达52.3%,使县域经济金融服务网点不足;在信贷管理上实行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尤其是镇级金融机构没有审批贷款的权力,只负责实地调查、组织材料申报;在信贷考核上实行"零风险"和"信贷人员第一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即便是由上级行履行审批手续的贷款,一旦出现风险,也要基层行承担主要责任,信贷员本身也将背负上重大责任,造成信贷人员的"惜贷"、"惧贷",削弱了信贷支持的力度。
(2)资金外流现象严重。由于经营机制、追求利润最大化等因素,邮政储蓄部门上缴全额存款、各国有商业银行将剩余资金上划等,使资金流出县外。从1999年以来,文成县金融机构存差不断增加,由1999年的1.9亿元上升到2003年的14.5亿元。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各商业银行从县域吸收的资金50%以上流向了城市,进一步削弱了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
(3)信贷投向政策发生很大变化。县金融机构在一如既往地支持农业经济等国家产业政策的信贷投入时,逐步从一些高风险行业退出,大力发展个人消费贷款等新兴贷款。如住房消费贷款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个别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中已占1/3以上,一方面减少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县域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此类贷款对地方经济发展无丝毫作用。
(4)信用环境影响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由于历史等原因,全县信用观念仍然较差,2004年文成县国有商业银行在剥离了4017余万元不良贷款和核销了637.4万元不良贷款后,不良贷款依然出现反弹,导致金融机构贷款大量沉淀和流失,严重威胁金融资产安全,并使对好的经济个体产生"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信用环境更趋于恶劣,使金融机构惧而却步,贷款发放慎之又慎,直接导致了金融机构贷款的逐年下降。
(二)贷款使用效率降低影响了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贷款使用效率降低的现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货币信贷处所做的以上海市为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衡量贷款使用效率的指标主要有两组,一组是相对指标之间的关系即gdp 实际增长率与贷款增长率之比;另一组是绝对指标之间的关系即gdp 总量与贷款余额之比;当期贷款增长率对当期gdp实际增长率影响不明显,而当期贷款余额对当期gdp问题影响非常明显。
1999年-2003年,从全国范围看,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科学技术的进步、信贷管理制度的健全,贷款使用效率逐步提高。而对文成县gdp 总量与贷款余额之比着项绝对指标的分析,1999年文成县域gdp/县域贷款余额=1.44,2003年文成县域gdp/县域贷款余额=1.40。这说明文成县域贷款的使用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下降现象。
2、贷款使用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1)信贷长期化趋势降低了贷款的周转速度,直接影响贷款的使用效率。近几年以来,中长期贷款增长很快,在贷款中占据比例越来越大。据统计,2003年末,县域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全部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达32.7%,同比上升近3个百分点。这表明贷款结构出现了由以前的"借短用长"向"借长用短"的趋势,信贷长期化必然降低贷款的周转速度,从而影响贷款的使用效率。
(2)县域投资结构的一些不甚合理面弱化了贷款的使用效率。2003年文成县域房地产开发共完成7000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2.6%,县域信贷投入房地产开发的量亦增长明显。房地产开发具有直接进入最终消费的性质,而文成县工业不发达的特性使得钢筋、水泥等生产建设资料绝大部分在外购买,因此,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对文成县gdp的贡献相对较弱。此外县域中的一些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也对有限的信贷资源造成浪费。
(3)银行经营体制变化,银行之间的竞争激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贷款的使用效率。某些商业银行支行为了既完成上级行的贷款投放任务又完成存款考核任务,采用虚增贷款方式,信贷资金仍然流在银行,并没有进入经济活动当中,从而降低贷款效率。
(三)政府越位和市场缺位现象使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乏力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及领导的金融意识增强,政府越位现象在淡化,但由于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还没有真正完成,市场缺位现象还是比较严重。
(1)金融机构的贷款直接或间接受到行政干预。金融机构的信贷自主权或多或少地受到政府管制,甚至于出现地方产业与国家产业政策矛盾的现象。
(2)金融机构的业绩考核由行政做出,而非市场做出。近些年强调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时,则干脆不发放有风险的贷款,浪费了有限的资金,而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3)金融机构负责人的任免由行政决定,没有建立银行家制度。金融机构内部的任免奖惩和工资制度,类似于行政机构而非企业机构,导致金融部门无法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和机会,难以留住优秀人才,面临竞争时,人才流失更为严重。
二、措施、建议
(一)改善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弱化的建议
1、整合金融资源,建立有利于减少县域资金流失的机制,确保县域资金用于县域经济发展。一是人民银行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有效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建设实际,适时发布信贷政策指引,确保县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二是规定各国有商业银行从县域吸收的资金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要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提高存贷比率(最好确定一个最低存贷比),将上存资金降到最低水平。三是要求邮政储蓄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要改变当前邮政储蓄全额转存的情况,邮政储蓄机构吸收的资金须全额委托县级法人金融机构使用,风险由县级法人金融机构承担,这部分资金用途和对象不受限制,只要用于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2、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县域经济支持的力度。商业银行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争取最大限度的信贷审批权限、指标和较宽松的信贷政策,增加经营自主权。县域经济特
色各异,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县域经济的调查研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和特点,加强和改进信贷工作,避免信贷资金运用上的"一刀切"。建立完善信贷考核制度,发挥信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用好用活每一分信贷资金。3、加快县域信用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各级地方政府要强化金融意识,加快信用村、信用镇的创建,协助金融部门维护金融债权,营造和维护好镇域的信用环境,使金融部门能够放心地增加对镇域经济的贷款支持。人民银行要积极发挥现有信贷咨询系统的作用,加大推进金融业征信体系建设,为"守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创造条件。县域企业、个人应珍视信用,诚实守信,贷款有借有还,以良好的信誉赢得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
(二)提高贷款使用效率的措施、建议
1、商业银行要切实以市场为导向,贯彻适度从紧的稳健货币政策,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应注重结构上的优化和调整。要围绕文成县政府确定的"五大基地"建设,寻找信贷工作新的切入点,以此统领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2、建议建立担保公司,引导资金加大对县域中小企业的支持。当前,银行资金之所以趋向于基础设施、消费领域和少数优势企业,其重要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信贷投入环境。政府部门要出台政策、改善环境,按照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开展担保与提高诚信相结合的原则,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建立,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因找不到担保企业而无法贷款的问题。从而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3、贯彻落实投资体制改革政策,实现投资资源优化配置。要以"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引导企业、民间资本投向。民间资本相对于银行间接融资更具有单纯的趋利性,其流向和流量完全以市场为准则。市场化的民间融资行为必须与信贷资金的投放形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时也使信贷资金的投向更为合理,使信贷投向更贴近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实际需求,从而更高效地发挥效用。
(三)政府归位和市场到位的政策措施及建议
1、减少行政干预,转移政府对金融业的干预目标。政府对金融业的干预和监管者的监管必须要制度化,要严格依照现有制度进行监管并及时披露。政府要从汲取金融,转向建设金融。要建设金融,必须赋予金融机构以独立决策权,强化银行独立审贷和风险控制,变金融机构"钱袋子"的角色为"资源配置者"的角色。
2、稳步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创建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体系。根据《公司法》规定,商业银行属于竞争性行业,不必采取国有独资的股权形式,应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造。要推动国有银行的真正商业化经营,形成竞争性市场机制;要提高中国银行业的开放度,放宽银行业的市场进入限制,尤其是鼓励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进入市场,使市场上存在一批独立的、规模合理的商业银行,以促进银行市场的有效竞争。
3、建立符合市场化、科学的考核、任免制度。改革金融机构负责人的任免考核机构,放开对所有商业银行负责人的任免考核。要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培养金融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