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益智游戏教案设计【精彩6篇】
幼儿益智游戏教案设计 篇一
幼儿益智游戏教案设计
引言:
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益智游戏对于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教案设计了一款适合幼儿的益智游戏,旨在通过游戏的方式提升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游戏名称:找图游戏;
2. 游戏规则:教师将一张图片分成若干小块,然后将这些小块打乱顺序,让幼儿根据记忆和观察找到正确的拼图顺序;
3. 游戏材料:图片拼图、计时器。
三、教学步骤:
1. 游戏准备:
a. 教师将图片分成若干小块,并打乱顺序;
b. 将小块图片放在桌子上。
2. 游戏进行:
a. 教师让幼儿按照规定时间找到正确的拼图顺序;
b.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调整游戏难度,增加或减少小块图片的数量;
c. 教师可以使用计时器来限制游戏时间,增加游戏的紧张感。
3. 游戏总结:
a.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游戏过程,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b.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游戏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c.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
1. 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
2.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结:
通过这款益智游戏的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游戏的趣味性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适当调整游戏的难度,让每位幼儿都能够参与其中并取得进步。
幼儿益智游戏教案设计 篇二
幼儿益智游戏教案设计
引言:
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益智游戏对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教案设计了一款适合幼儿的益智游戏,旨在通过游戏的方式提升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游戏名称:拼图创作;
2. 游戏规则:教师给幼儿提供一些拼图块,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3. 游戏材料:拼图块、纸张、彩色笔。
三、教学步骤:
1. 游戏准备:
a. 教师准备一些拼图块,并放在桌子上;
b. 教师准备一些纸张和彩色笔。
2. 游戏进行:
a. 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b. 教师可以给予幼儿一些启示和提示,帮助他们进行创作;
c.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
3. 游戏总结:
a.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游戏过程,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b.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创作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c.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赞美彼此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
1. 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2.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结:
通过这款益智游戏的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游戏的创造性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度和创造空间,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每位幼儿都能够在游戏中展示自己的独特才能。
幼儿益智游戏教案设计 篇三
游戏目的:
区别大小,培养观察能力。
游戏准备:
1.在场地中间画一个大圆圈(能站全体幼儿),外围画若干小圆圈(能站2-3名幼儿)。
2.大的和小的圆形硬纸片各一个。
游戏方法:
1.幼儿四散在场地上,边走边念儿歌“圆圈圆圈圆又圆,大的小的满地圈。看到大圆中间站,见到小圆分散站”。
2.念完儿歌,教师举起一种圆形纸片,幼儿根据纸片的大小,迅速站到场地上相应的圆圈内。
活动规则:教师举起大圆形纸片时,所有幼儿都站到场地上的大圈内;教师举起小圆形纸片时,小朋友分散站到小圈内(每个小圈站2-3人)。
指导建议:
1.游戏开始前,应先让幼儿熟悉儿歌,识别标记物的大小。
2.在游戏过程中,要提醒幼儿互相关心,避免相互推挤。
幼儿益智游戏教案设计 篇四
一、游戏目标及价值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多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爬、钻、投掷、平衡、攀登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
孩子们在平时对钻、跳、投掷、平衡等体育动作比较经常接触,这些也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体育项目,双脚连续跳是反映人体协调性和下肢肌肉力量,是国家体育局2000年发布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中的一个动作。我把双脚连续跳这个规定动作设计到游戏情境中。一群小猴锻炼完身体,肚子饿了想去摘桃子吃,可是路上有很多困难需要战胜,先走过河,跳过草丛,爬过山坡,来到桃树边摘桃子,走过小路钻网运桃子,把桃子送回家。在这个游戏中,将平衡、爬、双脚连续跳、匍匐钻爬等动作都结合起来,既满足了幼儿运动的欲望,又体现了幼儿之间合作的精神。
二、游戏准备
1.鞋盒、软包;
2.垫子、自制桃子、树、筐;
3.轮胎、大网(网上系上铃铛)
三、游戏玩法
幼儿分成红队和黄队竞赛,两组幼儿站在起点处,听到口令后排头的幼儿先过河(自己组里的幼儿合作进行,第二个幼儿给排头幼儿用两个鞋盒交替摆放,排头的幼儿踩在鞋盒里走过去,第二个幼儿把鞋盒送回去请第三个幼儿摆,以此类推,最后一个过河时请排头幼儿摆放鞋盒),跳过草丛(跳过10个软包),爬过山(攀爬轮胎),来到桃树边(向上跳跃摘桃),每人摘下一个桃子,驼在背上钻过网(麻绳拉起的网,上面系上铃铛,幼儿匍匐前进),最后把桃子送回家投掷到筐里。哪组幼儿先到达家就算赢。
桃子里面可以用米、棉花等物填充,用米装的桃子可以投掷、驼在背上等,外面用无纺布做,可以黏贴在树上(用魔术贴)或挂着。游戏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分组进行竞赛游戏,看谁最先到达家。
四、游戏指导
1.组织要点
创设情境时,可以选孩子最近喜欢的游戏,如“我是解放军”等,根据孩子的兴趣点创设情境。
游戏可以在中、大班进行,中班孩子玩时可以先摆好几个鞋盒过河,钻网时网可以把网放高点手膝着地爬,设计提问:怎样才能摘到桃子呢?钻网时怎样不碰到铃铛呢?引导孩子思考向上用力跳跃和钻时注意把头和屁股放低点;大班孩子要求双脚连续跳过十个软包,钻网时网放低点,要求他们身体贴在垫子上,手肘带动身体爬,不能碰到铃铛(猎人要听到声音)如碰到铃铛要返回垫子边重新爬。
2.规则
(1)每个软包之间的距离为0.5米,幼儿双脚连续跳过10个软包方为过关。
(2)匍匐前进运桃子时,身体任何部位不能碰到铃铛,如铃铛响起则犯规重新钻爬。
3.建议:
(1)为了增加挑战性,桃子架可以更高一点;
(2)轮胎叠放要有序,孩子在爬行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兼顾,避免有的孩子在高高的轮胎塔台上直接跳下;
(3)为了避免等待,在开始环节(过河)建议多准备鞋盒,这样孩子就可以依次游戏了;
(4)手脚着地爬的动作要领要在游戏前联系,游戏中教师也要及时指导。
五、游戏资源
用pvc管搭成的架子,麻绳打结成网,网上系上铃铛,供幼儿匍匐爬行用。
小猴的家(摘下来的桃子投掷用的)
每组两个纸盒交替行走用
无纺布、棉絮或米做成的桃子
热身活动:小猴操
幼儿益智游戏教案设计 篇五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忆能力。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
教师拿熊猫木偶和小动物们一起做游戏。
(一) 游戏: "翻跟斗"
1、 老师说口令:向前翻一下,要求幼儿将学具向前翻一下,(黄底色朝上)再向前翻两下,(绿底色朝上)教师巡回指导,因人施教。
2、 教师按上述方法步骤依次指导幼儿将学具向前、后、左、右翻转,翻出六种底色。
3、 幼儿按老师指令依次翻转学具,教师巡回指导,因人施教。
(二) 游戏:"捉迷藏"
1、 幼儿看课件"黄瓜、玉兰花、西红柿、菊花、白菜、荷花"。幼儿观察记住后,教师让幼儿闭上眼睛将西红柿拿走,要求幼儿从学具中找出藏起的画面。
2、 幼儿凭记忆从学具中找出"西红柿",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幼儿给予适当的提示。
3、 教师将取走的画面放回,幼儿对照检查。
4、 教师小结记忆方法,对幼儿的操作进行评价。
5、 幼儿看课件"医生、老虎、爷爷笑、螳螂、工人、鳄鱼"。幼儿观察后教师取走 "老虎"和"工人",幼儿凭记忆从学具中找出藏起的画面。方法步骤同上。
(三) 游戏"看谁搭的对又快"
1、 教师出示课件,让幼儿看5秒钟后,要求幼儿凭记忆用学具拼摆。
2、 幼儿观察后凭记忆拼摆再现。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3、 教师再现图案,幼儿对照检查、验证。
4、 教师启发幼儿小结图案的规律,积极评价幼儿的操作活动。
幼儿益智游戏教案设计 篇六
活动目标:
1、发现并尝试先目测一部分、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
2、对数数活动感兴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环境创设:
小礼盒(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制作的长城场景,装饰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操作探究:
1、设置问题情境,交代活动任务。
2、幼儿探究数数方法。
(二)交流讨论:
1、幼儿比较、发现:哪一种方法能数的又快又对。
2、幼儿交流数数方法。
3、教师小结:新的数数方法是把先看到的数记在心里,然后接着数下去。
(三)巩固操作
1、交代任务,继续尝试与体验新的数数方法。
2、巡回观察,个别指导,检查反馈。
3、引发幼儿再次探究新方法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