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翻译(精简3篇)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篇一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丰富的意蕴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以下是《赤壁赋》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

折断的战戟沉入沙中,铁器尚未腐蚀,自己将之磨洗,认识了前朝的事。

东风不与周瑜同在,锁住了铜雀台,春天已经深了,阻隔了二乔。

原文:

春景凄迷洞庭波,落花飞雪江楼多。

千万人家鸦雀闭,烟销日出不见山。

翻译:

春景凄迷,洞庭湖上波浪起伏,落花飞雪纷飞,江楼众多。

千万家的人们,家门紧闭,静悄悄的,烟雾散尽,太阳升起,山峰却无法望见。

原文: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翻译:

江天一片湛蓝,没有一丝尘埃,明亮的孤月悬挂在空中。

江边的人初次看见月亮是什么时候?江月初次照耀人们是何年何月?

原文:

白首太阳初照人,千里江山如画本。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翻译:

白发的太阳初次照耀人们,千里江山宛如一幅画卷。

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落,长江滔滔不绝地流动着。

《赤壁赋》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表达,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篇二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丰富的意蕴深受人们喜爱。以下是《赤壁赋》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

折断的战戟埋在沙里,铁器尚未生锈,我自己将其磨洗,回忆起过去的朝代。

东风不与周瑜同在,铜雀台锁住了二乔,春天已经深了。

原文:

春景凄迷洞庭波,落花飞雪江楼多。

千万人家鸦雀闭,烟销日出不见山。

翻译:

春天的景色迷离,洞庭湖上波涛汹涌,落花飞雪纷飞,江楼众多。

千万家的人们,家门紧闭,静悄悄的,烟雾散尽,太阳升起,山峰却无法望见。

原文: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翻译:

江天一片湛蓝,没有一丝尘埃,明亮的孤月悬挂在空中。

江边的人初次看见月亮是什么时候?江月初次照耀人们是何年何月?

原文:

白首太阳初照人,千里江山如画本。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翻译:

白发的太阳初次照耀人们,千里江山如同一幅画卷。

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落,长江滔滔不绝地流动着。

《赤壁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生的思考。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意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读完《赤壁赋》,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深思,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生的哲理和真谛。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篇三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容不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仁宗嘉祐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他的文章如波澜迭出,变化无穷。不论什么样的题材,在他的笔下都表达得新鲜贴切而又明白晓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前、后《赤壁赋》用古文的笔调写赋,叙事、写景、抒情、说理浑然一体,想象丰富,具有哲理,并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苏轼的词对题材,意境,风格,语言,技巧都进行了大胆开拓与创新,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词派,开了一代豪放词风。

  名家点评

  主客对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这篇赋里,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的.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之后的哲学的领悟。前者沉郁,后者达观;前者充满人事沧桑与吾生有涯的感慨,后者则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但这种意蕴都不是藉抽象的灰色的言语表述,而是诉之于月下江游的眼前景物和由景物所引起的感触,因此才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一方是由月夜江上想起曹操的诗句,由诗句联想起曹操兵下江南、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进而产生了“千古风流人物”不免“浪淘尽”,空留山川遗迹的感慨,转而抱恨于人生须臾,江山无穷,登仙乏术的无可奈何;一方则顺手以眼前的江水与山月作比,以水的逝去而又长流、月的盈亏而又永生的现象,阐发变与不变、瞬间与永恒的关系,归结到人生应投入大化,方能超脱无谓的苦恼。这两方面的感情,包括人生苦闷和物我参透,当然都是苏轼在贬谪生活中的烦恼以及要求摆脱烦恼的旷达态度的表露。

  赏析

  《赤壁赋》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述与议论。以风、月之景开卷,又于文中反复再现风、月形象。歌中的"击空明兮溯流光"则是由景入论的转折。客的伤感起于曹操的"月明星稀",最终"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的悲哀,仍然不离"风"、"月"二字。苏子的对答,亦从清风、明月入论: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景物的连贯,不仅仅在结构上使全文俨然一体,精湛缜密,并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起伏变化。起始时写景,是作者旷达、乐观情状的外观;"扣舷而歌之"则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乐甚"向"愀然"的过渡;客人寄悲哀于风月,情绪转入低沉消极;最终仍是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释了心中的感伤。景物的反复穿插,丝毫没有给人以重复拖沓的感觉,反而在表现人物悲与喜的消长的同时再现了作者矛盾心理的变化过程,最终到达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

  全文借景取理,依理述志。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作者抓住风

和月展开描述与议论。文章分三层来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完美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欢乐心境;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终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写景、抒情、说理到达了水乳交融的程度。

  之所以说《赤壁赋》是苏轼散文的代表作,是因为这篇文章几乎包揽了苏文的主要风格特点。宋元明清以来,不少文人纷纷指出,苏文的风格是"如潮"、是"博",也有的说是"汗漫",是"畅达",是"一泻千里、纯以气胜",确实都很有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确切。从《赤壁赋》来看,苏文的风格乃是一种自由豪放,恣肆雄健的阳刚之美。文中无论说理,还是叙事、抒情,都能"随物赋形"、穷形尽相,写欢快时能够羽化登仙、飘然世外;述哀伤时,又能拿动蛟龙、泣嫠妇作比;而苏文的舒卷自如、活泼流畅,在《赤壁赋》中也不难发现,像"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样的句子真是一气呵成,如同“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至于语言的精练生动、词简情真,就更是能够在文章中信手举来,毫不费力。“徘徊于斗牛之间”的“徘徊”;“渺沧海之一粟”的“渺”,都是一字千钧,读来似铿锵作金石声。《赤壁赋》一文还充分体现了苏轼散文自然本色、平易明畅的特色,那种纯真自然之美给古往今来的无数读者带来了多么难忘的艺术享受。

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精简6篇】

高中化学是理综的难点,因此高中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对于复习期间成绩的提升有一定的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1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
高中资料2019-07-03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精简6篇】

高中必修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原文【精彩3篇】

烛之武退秦师故事背景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时。是我们高中必修一语文的课文,下面一起来回顾一下。 高中必修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
高中资料2012-07-08
高中必修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原文【精彩3篇】

家长给高三学生寄语(优秀3篇)

挺直胸膛 直面高考前程似锦 激流勇进 冲锋陷阵 心如止水 笑看六月 云卷云舒 傲对考场 风云变幻苦战两月终生不悔 ,迎六月一生无憾用汗水织就实力,用毅力成就梦想,用拼搏铸就辉煌寒窗十载,数日将决高.....
高中资料2014-03-07
家长给高三学生寄语(优秀3篇)

初高中留学德国条件及费用(优质3篇)

选择去德国留学的学生有很多,其中包括初高中生,那么初高中生去德国留学需要哪些条件和多少费用呢?接下来就由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一、留学条件国内的学生如果说初三毕业的时候,觉得国留学的话必须要具备一定...
高中资料2017-03-05
初高中留学德国条件及费用(优质3篇)

高考百日誓师学生誓词(精简3篇)

寒假过后,高考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百日誓词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
高中资料2015-06-06
高考百日誓师学生誓词(精简3篇)

高二学习计划模板(最新6篇)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
高中资料2015-05-03
高二学习计划模板(最新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