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幼儿园学前教育考察报告【精选3篇】
县幼儿园学前教育考察报告 篇一
我校代表团前往县幼儿园进行学前教育考察,旨在了解该园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育资源配置情况,以期为我校学前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次考察深入了解了该园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模式,并与该园的教职工进行了交流和座谈。
首先,我们了解到该园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他们强调通过游戏和亲子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种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教育理念,与我校的教育目标相符合。我们在考察过程中看到,孩子们在园内的各个角落都有自己的探索和创造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学习活动,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对孩子的发展非常有益。
其次,该园注重家园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他们定期举办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的了解,也可以让家长更好地支持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我们认为,家园合作是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家园合作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最后,我们考察了该园的教育资源配置情况。该园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和丰富多样的教育设施。教师们经过专业培训,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具,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设施方面,该园拥有充足的玩具和教具,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玩具进行游戏和学习。此外,他们还注重创设各类角色扮演场景,让孩子们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索。这种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该园在学前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游戏和亲子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与此同时,该园注重家园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教育资源方面,该园拥有丰富多样的教育设施和专业的教师队伍。通过本次考察,我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校的学前教育工作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和启示。
县幼儿园学前教育考察报告 篇二
我校代表团近日前往县幼儿园进行学前教育考察,旨在了解该园的教育环境、师资力量以及教育成果,以期为我校学前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次考察深入了解了该园的教育特色和教育成果,并与该园的教职工进行了交流和座谈。
首先,我们对该园的教育环境进行了考察。该园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和安全舒适的活动场所,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教室内的布置温馨而富有创意,孩子们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此外,该园还注重创设各类角色扮演场景,让孩子们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索。这种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其次,我们了解到该园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教职工们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知识。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游戏和亲子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与教职工们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责任心,他们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我们了解到该园在学前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对孩子们的观察和与教职工的交流,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他们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并能够在小组合作中与他人愉快地交流和合作。这些都是该园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果,也是他们教育模式的成功体现。
总的来说,该园在学前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们注重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并通过游戏和亲子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本次考察,我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校的学前教育工作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和启示。我们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不断改进和完善我校的学前教育工作,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
县幼儿园学前教育考察报告 篇三
三原县幼儿园学前教育考察报告
xx
12月5日,按照县教育局的安排,由成教办邹小平主任、李军涛副主任带领彬县8所幼儿园园长赴三原县考察三原县学前教育发展情况。
经过一天的考察,我觉得三原县在发展学前教育方面有以下几个显着特点:
一是三原县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合理,成功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
二是三原县学前教育在规划过程
中,坚持撤并的中小学进行以改造为主,充分节约了教育资源,节约了成本。三原县在加大学前教育投入的同时,特别注重教育资源的整合与节约,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功能转换、重复利用”的办法,将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地理位置优越的撤并学校改建成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截至目前,在新建的16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中,有1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利用闲置校舍进行了改扩建或原址新建,闲置校舍利用率达到了81%, 最大限度地整合了教育资源、节约了成本投入。
三是三原县在校园环境创设过程中,在借鉴外园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我”化,加入了古龙桥、于右任等当地文化元素。
三原县在办园工作中注重抓特色建设,据张主任介绍说,三原教育局在2011年提出“以园所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彰显办园特色”的号召,各级幼儿园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与实践,促成了一所所“规范+特色”的现代幼儿园。如城关镇中心幼儿园在教室外设置了不同主题的文化氛围,以“大美三原”、“书画名家”等主题文化墙时时处处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而新兴镇张家坳幼儿园充分发挥自己地处农村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和自然材料,如树叶、豆子、玉米芯等,做成小玩具、陈列品和粘贴画,培养孩子的绘画塑造能力,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除了教幼儿种植外,让幼儿玩泥巴、采摘水果、体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中山街幼儿园和渠岸幼儿园采取巧设情景空间的方式,对幼儿进行传统知识、民间艺术及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在楼道楼梯,过道走廊墙面上挂满了各种农具、生活用品、手工制作、戏曲脸谱、石磨等,挂有各种钉有扣子、拉链、锁子的袋子,让幼儿亲临感悟,让幼儿自己动手扣一扣,拉一拉,开一开,幼儿的灵气与心智、童趣与思维得以培养和激发。三原的园所文化环境激活了幼儿的认知兴趣,启迪了幼儿的智慧,这是对我心灵最大的震撼。
四是重视幼儿在园游戏区角活动开展。
三原县各幼儿园在注重园所文化特色建设的同时,更注重了园内幼儿游戏活动区角的设置。他们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办园宗旨,坚持以游戏为基本保教活动,以“主题鲜明化、制作手工化、特点突出化、设施童趣化”为思路,根据不同幼儿年龄特点,在班级内设置幼儿游戏活动区域角,组织幼儿开展玩游戏、讲故事、绘画、舞蹈、唱歌、学剪纸、环保制作、珠心算等活动。每个班设有四个以上的活动区域角,最多设七个,让幼儿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寓教于乐,幼儿在活动中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能力。如渠岸中心幼儿园的一个班设有模拟超市、小小图书架、小小手工坊(剪纸、泥工)、小小建筑工地、娃娃家、我爱图画(绘画)、我是小明星(歌舞)7个区角,激活了幼儿认知兴趣和智慧与潜力,锤炼了幼儿动手操作和想象与创造能力。再如张家坳幼儿园利用饲养角、种植园、戏水池、小盆栽等区角来彰显自然和谐的育人环境,更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情操、意志与能力。
五是突出教具自制特色,注重废旧材料的环保利用。
参观考察的四所幼儿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提倡教具自制,注重废旧材料的环保利用,并向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环保特色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大大提倡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挥幼儿的创造力,顺利建立了环保特色活动室。如中山街幼儿园的“好孩子服装店”主题环保活动室,鼓励幼儿与家长利用“废品回收站”收集废旧报纸、旧塑料袋制作各种服装(如:百褶裙、喇叭裙、休闲裤等等),深受幼儿的喜爱。还有“玩具加工厂”、“贝贝餐厅”、 “美容美发厅 ”等环保特色活动室,真正体现了教育生活化 。新兴镇张家坳 中心幼儿园的教师和孩子们充分挖掘身边的废旧材料和农作物资源,制作了各具特色、美观实用的户外教玩具。师生们利用废弃的易拉罐、当地农村的玉米杆等材料,制作各种低碳环保的玩教具和活动器械,活动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勤俭节约意识,还增进了“环保、低碳、节能”的现代生活理念。我们欣喜地发现,环保意识正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一批“环保小卫士”从中涌现。
六是三原县幼儿园严守办园规模,严把班额关,为提高幼儿保教保育质量,降低安全风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是幼儿游戏活动能注重挖掘民俗资源。
民间游戏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民间游戏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智慧,也是一种重要的民间教育活动,在传递民族文化、培育民族性格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民间游戏出现了衰落的趋势,许多地方的民间游戏正面临失传的境地。因此,及时抢救和挖掘这些宝贵的民俗文化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从2010年开始,三原县的幼教工作者们不辞辛苦,深入农村,一件件“打捞”起这些沉淀在人们记忆深处的老游戏,像丢手绢、拉大锯扯大锯、踢毽子、骑大马、“老鼠嫁女”、滚铁环、抓包、跳绳、跳房子等等,并分类梳理,汇集图例,使它们焕发出新的生机,更契合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教师们在原有民间游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并融合现代元素进行丰富和发展,老游戏、新玩法,使之更具趣味性、教育性和普及性。张主任说:“自从我们开展民间游戏以来,孩子们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些老游戏内容生动,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简便易学,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好玩、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
三原县幼儿园探索和挖掘传统民俗文化,将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园所各领域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中,把民间游戏这种极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实践活动引入幼儿教育中,这种探索民俗文化与幼儿教育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构建具有浓郁“我地风格”的幼儿教育体系,无论是在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促进教育的生活化方面,还是在寻求儿童教育本土化的实践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都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