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理知识点总结(优质6篇)

七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一

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及其现象的科学,它帮助我们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在七年级上册的地理学习中,我们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我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第一,地球和地球运动。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基本知识。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呈现出明显的南北两极和赤道。地球自转一次约为24小时,公转一次约为365天。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第二,地球的大气圈。地球的大气圈包括了大气层、水圈和陆地,它们相互作用,维持了地球的生态平衡。大气层中的气候和气象现象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水圈包括了地球上的水体,如海洋、湖泊和河流等。陆地是地球上的固态部分,包括了大陆和岛屿。

第三,地球的地理区域。地球上的地理区域可以按照自然、经济和人口等因素进行划分。自然区域包括了极地、寒带、温带和热带等地区。经济区域则根据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划分,如工业区、农业区和旅游区等。人口区域则根据地区的人口分布进行划分,如城市和乡村等。

第四,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地球上常常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和洪水等。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了解自然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对我们的生活和安全至关重要。

第五,地图和地理信息。地图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地理信息。地图可以根据比例尺和图例等要素来表示地球上的各种信息。掌握地图的阅读和绘制技巧对我们的地理学习和实践都非常重要。

以上是我对七年级上册地理学习中的知识点的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索我们居住的地球。地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拓宽我们的视野和增长我们的知识。希望我们能够持续学习地理知识,为保护和改善我们的地球做出贡献。

七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二

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在七年级上册的地理学习中,我们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我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第一,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我们了解到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地壳上的板块不断地运动着。地壳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的形成等现象。

第二,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宝贵,它是我们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学习了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和不同类型的水资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等。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管理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非常重要。

第三,人口和城市。我们学习了人口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以及城市的发展和特点。人口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掌握人口统计和分析技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城市是人口集聚和经济活动的中心,了解城市的特点和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和发展非常重要。

第四,地球上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我们学习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资源是支持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过度开发和污染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了解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倡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应对全球挑战的重要任务。

第五,地理学的实践和应用。地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实践和应用学科。我们学习了地理学的实地考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内容。通过实践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以上是我对七年级上册地理学习中的知识点的总结。地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希望我们能够持续学习地理知识,为建设美丽的地球做出贡献。

七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三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⑴麦哲伦环球航行P2 ⑵月食⑷地球卫星照片

  4.经线和纬线的区别(见P5—P7)

  纬线 经线(又名子午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 圆 半圆

  长度 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 等长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相互关系 平行 相交

  5.经度和纬度

  经度(子午线) 纬度

  划分起点 0°经线(本初子午线) 0°纬线(赤道)

  划分方法 0°经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0°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数值由0°经线向东向西同时增大 数值由0°纬线向南向北同时增大

  数值范围 0°—180°(180°W和180°E重合) 0°—90°(90°N(北极) 90°S(南极))

  表达方式 度数+W或E 数值+N或S

  变化数轴 半球划分 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东半球(20°W-0°-160°E)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0°W以西至160°E以东为

  西半球(20°W-180°-160°E)另: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即经度差为180°的两条经线)组成的圆圈

  例题1

  1. 写出A、B的坐标 (A:15°W,15°S B:75°E,0°)

  解题方法:①确定经线、纬线:直线型经纬网中横纬竖经;其他经纬网看线条的相互关系,相交或最终会相交的线条为经线,始终平行的是纬线

  ②判断东、西经,南、北纬: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注:判断的起点,要依据此图的经(纬)度间距来确定』

  2. 判断A、B的半球位置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处)

  ①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既无N也无S即在赤道,位于南北半球的分界②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有两种方法:其一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如上),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其二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20°的在东半球。此外,0°经线在东半球,180°经线在西半球,20°W和160°E在东西半球的分界处(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1.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绕转中心 地轴 太阳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365或366天)

  产生现象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

  产生原因 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和自转 绕日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呈66. 5°夹角

  注:时间差异-位置越向东去,时间越早

  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仰视地球的自转为顺时针旋转,即北逆南顺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年中白昼长短的变化

  3.四季知识归纳(见下左图)

  日期 太阳光直射的纬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节气 北半球季节

  A 3.21 0° 平分 春分 春季3、4、5

  B 6.22 23.5°N 昼长夜短 夏至 夏季6、7、8

  C 9.23 0° 平分 秋分 秋季9、10、11

  D 12.22 23.5°S 昼短夜长 冬至 冬季12、1、2

  4.五带的划分(见下右图)

  温度带 范围 气候特点 特殊地理现象

  热带 南北回归线间(23.5°S—23.5°N)终年炎热 太阳直射

  南温带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间(23.5°S—66.5°S) 四季分明 无

  北温带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间(23.5°N—66.5°N) 四季分明 无

  南寒带 南极圈与南极点间(66.5°S—90°S) 终年严寒 极昼极夜

  北寒带 北极圈与北极点间(66.5°N—90°N) 终年严寒 极昼极夜

  5.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第三节 地图

  1 地图:把大范围的地区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平面上表示出来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 a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b大小: 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画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画实地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

  c表示方法: 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

  数字式-1:4000000(1km=1000m=100000cm) 线段式- (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

  ⑵方向:a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 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牢记P14常用图例)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 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⑵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⑶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4.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见P16、P17)

  山地 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等高线向高出凸出

  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高原:海拔较高>500m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

  平原:海拔很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坡和缓 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

  ⒈地球表面71%(3.61亿km2)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1.49亿km2)。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水三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是: 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大西洋(形状如同“S”);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

  5.大陆架、大陆坡、海沟

  6.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割成大大小小许多块,其中面积广大的叫大陆(共六块大陆:亚欧大陆、南美洲大陆、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半岛则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7.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由大到小排列)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非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都是北冰洋;

  8.大洲的分界: 亚欧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的分界是白令海峡;北美、欧的分界是丹麦海峡;南美、南极的分界是德雷克海峡;欧、非的分界是直布罗陀海峡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喜马拉雅山中方向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

河道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堤)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其观点是: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a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图P37)

  b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注:每个板块都是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最大)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板块的运动可以分为张裂和碰撞挤压两种运动。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裂谷、出现新的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板块发生挤压碰撞时地表会形成山脉、海洋面积缩小甚至消失如: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发生挤压运动)、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对比

  天气 气候

  概念 一地短时间的风雨、阴晴、冷热等大气状况 一地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特点 短时间;经常变化

  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天气差异可能很大 长时间;变化不大

  描述内容 阴晴、降水概率、风向、风力大小、气温 气温、降水、气压、风

  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风向是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0-12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词语判断:夜里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天气)

  岳阳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长冬无夏(气候)

  

  暴风骤雨,飞砂走石,风和日丽、阴雨绵绵(天气)

  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天气)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候)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来挂丝(气候)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熟悉城市天气预报图中常用的天气符号(见P46图3.6)

  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4.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见P48图3.9空气质量级别和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空气质量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影响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单位:℃(摄氏度)。日平均气温一般取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

  2.气温的变化:(见P51图3.12、3.13,会做活动题1.2)

  ⑴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的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

  ⑵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3.气温分布规律:(见P53图3.17)

  ⑴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不同纬度)

  ⑵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同纬不同海陆)

  ⑶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0.6摄氏度/100米(同纬同陆)

  ⑷世界最低气温分布在南极地区,最高气温在西亚巴士拉

  4.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

  5.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6.等温线判断:⑴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

  ⑵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

  ⑷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

  ⑸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

  ⑹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

  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

  7.两地温差=两地相对高度/100×0.6℃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时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测量:测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mm(毫米),一般每天8时和20时各测量一次,测量结果之和为日降水量。(注:日平均气温取四时刻的平均值,日降水量取两时刻的和)

  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4.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少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少雨、东岸多雨;

  中纬地带沿海多雨,内陆少雨;

  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2.气候的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

  3.掌握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和气候特征(见P58图3.23)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

  大陆西岸 内陆 大陆东岸

  极地冰原气候(全年少雨)

  极地苔原气候(全年少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常年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夏季多雨区)

  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区 (全年少雨区) 亚热带季风(夏季多雨区)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区)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区)

  热带草原(夏季多雨区)

  热带雨林(全年多雨) 4.影响气候的因素

  ⑴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低纬降水多、高纬降水少

  ⑵海陆:距海近多雨、距海远少雨;距海近温差小、距海远,温差大

  ⑶地形: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摄氏度);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⑷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⑸人类活动:植树造林、修水库则风调雨顺旱涝灾害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形成温室效应,冰雪融化、水温上升,引发洪涝灾害

  气候也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5.能通过气温降水图判断气候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①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②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③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mm

  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300mm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mm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200mm

  寒带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50mm 居民与聚落

七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四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两地自然环境的异同。

  2、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七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五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东部沿海地区:需求量大,能源相对贫乏,供不应求;;中西部内陆:资源丰富,需求量小,供大于求。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来,我国以煤炭作为最主要的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及交通问题,所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重,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

  3.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大部分油气田,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西部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今后奖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时期战略接替区。

七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六

  一、荒漠化

  1、概念: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实质是一种土地退化。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干旱特征的成因: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加上山岭重重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3、西北地区以贺兰山为界,形成东、西两大区。

  4、干旱的自然特征: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人为因素的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盲目垦耕,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近代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剧增,迫于生计,农垦规模扩大,直接加剧荒漠化;现代由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问题思考】

  1、议一议: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

  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景观的过程。

  2、想一想: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西北内陆地区东部有大兴安岭、贺兰山、秦岭,南部有青藏高原,这样来自东南和西南的夏季风湿润气流对本区来讲,或是强弩之末,或受阻挡难以深入。

  (2)西部的天山、阿尔泰山则将已经长途跋涉的西风气流阻挡在外。

  (3)本区的北部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大山地作为屏障,就使得冬季来自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长驱直入,导致气候异常干燥寒冷。

  这样,西北地区夏季缺水,冬季干冷,在极端干燥的情况下,荒漠广布。强大的风力作用吹蚀地表,沙土不断移动、堆积,并发展扩大,广袤千里的荒漠自然成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

  3、想一想: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

  西北地区的人们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的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相关文章

老员工年终工作总结(最新6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员工年终...
工作总结2014-05-02
老员工年终工作总结(最新6篇)

高校教师年度总结简要版五篇【实用6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
工作总结2012-02-02
高校教师年度总结简要版五篇【实用6篇】

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工作总结(通用3篇)

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工作总结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球性经济危机影响,新医改方案出台带来机遇和挑战,&ldquo;甲流&rdquo;防控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冲击,等等,这些都使我们的工作充满了变数。这一年按照组织...
工作总结2011-04-07
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工作总结(通用3篇)

理论学习中心组工作总结(通用6篇)

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已经结束了,这段时间里,我们一定有不少启发,请好好写一份学习总结将它记录下来吧。你所见过的学习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理论学习中心组工作总结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
工作总结2017-07-04
理论学习中心组工作总结(通用6篇)

民警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报告优秀范文七篇【最新3篇】

在写工作回顾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照应到下一部分的经验教训,使之顺理成章地引出来,不至于造成前后不一的感觉。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022民警年度个人工...
工作总结2019-02-07
民警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报告优秀范文七篇【最新3篇】

大学学校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推荐5篇)

大学学校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范文1在20**20**第一学期中,在团总支的领导下,办公室所做的工作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在系团委老师的指导下,本届办公室继续立足根本,务实基层服务工作,认真开展了各项日...
工作总结2015-04-03
大学学校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