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优秀3篇】
上半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篇一
在过去的半年里,我作为一名临床路径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并负责了多个临床路径项目。通过与医生、护士、患者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合作,我对临床路径的实施和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下是我对上半年临床路径工作的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积极参与了临床路径的制定。在项目开始之前,我与医务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在制定临床路径时,我充分考虑了患者的特点和疾病的临床特征,力求制定出适用于不同患者的路径。在制定过程中,我注重与医务人员的沟通和合作,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和疑虑,确保临床路径的质量和可行性。
其次,我积极推动了临床路径的实施。在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中,我与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遵循临床路径的要求。我还与护士长和科室主任进行了沟通和协调,确保临床路径的执行能够得到支持和配合。在实施过程中,我积极收集和整理了相关数据,并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然而,在上半年的临床路径工作中,我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难。首先,由于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与多个部门和人员进行合作,因此沟通和协调的工作较为复杂。我发现在沟通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意见不合和冲突,需要我耐心和理性地进行解决。其次,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医务人员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但有些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理解和接受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我进行更多的宣传和解释。
总的来说,上半年的临床路径工作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和学习机会。通过参与临床路径项目,我深刻认识到临床路径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和改进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为医疗服务的优化和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半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篇二
过去的半年里,我作为一名临床路径工作人员,参与了多个临床路径项目的制定和实施。通过这些项目,我对临床路径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以下是我对上半年临床路径工作的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意识到临床路径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制定和实施临床路径,我们可以明确患者的治疗流程和时间节点,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在过去的半年里,我参与了几个临床路径项目的实施,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我发现临床路径的实施确实能够有效地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我在临床路径工作中学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与多个部门和人员进行合作,包括医生、护士、药师、质控人员等。在过去的半年里,我与这些人员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和沟通,共同解决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通过与团队的合作,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团结和协作,才能取得临床路径工作的成功。
然而,在临床路径工作中,我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难。首先,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因此需要灵活性和定制化。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有时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需要我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其次,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但有些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接受和理解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我进行更多的宣传和解释。
总的来说,上半年的临床路径工作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和学习机会。通过参与临床路径项目,我对临床路径的重要性和实施的难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半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篇三
上半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上半年即将过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做的还满意吗?写一份工作总结吧。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上半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2016工作总结栏目!
上半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20xx年我院继续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特别是年初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xx年版)实施细则》不断完善和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通过半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组织,落实责任,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由于医院领导班子的变化和分管工作的重新调整,医院新成立内四科、内五科等科室,部分临床科室路径管理小组人员进修和变动等原因,为使该项工作有序持续开展,我们在执行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要求的同时,根据我院目前存在部分科室人员变动等问题,适当调整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织结构和管理成员,同时细化职责,落实责任,使此项管理工作从院方到科室组织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明确,为顺利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调整和细化管理内容,使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按照“二甲”复审标准进行要求,从第二季度起,废除了以前所有统计表格,增加了“入组登记本”、“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临床路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新的表格增加了“出院30日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合并症率”、“死亡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
(三)增加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年初,与各临床科室进行研究讨论,调整和增加了15各临床路径病种,截止6月底,全院共有11个科室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开展临床路径病种数41个,运行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26个,进入路径706人,
入径率90.7%,变异率1.34%,出径率1.32%,完成率98.58%。完全达到公立医院改革关于临床路径管理的管理指标。
(四)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监管力度,使管理逐步规范化。上半年以来,除日常的数据监管外,定期和不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督导,了解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新的管理程序和内容的运行,工作量较大,临床科室不习惯,我们进行认真讲解,对于每月的数据汇总填报和工作小结主要内容进行了现场指导,有力的规范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今年以来,科室对临床路径病例管理质量和管理细节上有了较大提高。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部分科室仍然思想重视不够,怕麻烦,符合入径标准的病例不愿入径,或者入径后不完全按照路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不能完全按照《路径单》要求进行诊治,有变异也不一定如实填报、分析、总结等,工作做的不认真、不细致。个别科室仍然存在对待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敷衍了事,被动应付工作,学习培训只落实在纸上,总结分析、持续改进落实不够等问题。
(二)医患沟通有待加强。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在实施前要和病人谈话,签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人知情同意书》、《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在实施过程中若有变异要告知患者、还要记录分析,出院时还要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工作,我们部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三)单病种
管理与临床路径管理之间的矛盾制约了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数量。我院目前列为单病种管理的病种数为45种,其中被选择作为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就有19种,而且是临床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种,如果按照临床路径入径标准将此19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费用将明显超出单病种限额标准,如果有明显的合并症、并发症,又不能进人临床路径管理。这是制约我院入径病人数较低的主要因素。
(四)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业务监管、数据调用、数据统计、信息上报及路径电子病历管理等还处于原始手工阶段,导致路径管理监管不到位,医疗护理路径工作不够规范。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以“二甲”复审为工作中心,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xx年版)实施细则》,认真学习,完善制度、方案、流程并认真监督落实,定期到临床科室检查督导,发现问题或不足,限期整改,不断提高我院临床路径管理水平,不断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二)探索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临床路径病例运行质量,不断增加入径病例数,严格管理入径率、变异率、出径率和完成率;想办法科学监控出院30日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合并症率、死亡率等临床路径指标。
(三)临床路径管理由鼓励上报向环节质控转变,确定重点监管病种,并对重点监管病种的环节质量和监控数据进行监督。
(四)尽量创造条件将临床路径管理进行数据化管理,以规范管理、加强监管、进行网络直报。
心病科临床路径上半年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心病科开展了临床路径工作,通过心悸的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建立评价小组,健全工作制度。
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科主任、护士长担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科室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员,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相关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并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2、加强学习,建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学习相关文件,熟悉试点方案及相关要求。
3.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临床路径工作和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绩效考评,鼓励、促进科室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
4.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临床路径办公室对实施临床路径的试点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建立试点文件及相关材料档案,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自行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住院天数、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科室作出资料收集、整理、评价分析及改进。
20xx年我们共有96例进入路径,有32例因变异退出本路径,通过心悸的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3000元/人,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18天/次。
二、存在问题及持续改进措施
试点科室开始时对临床路径不够熟悉,开展较困难,所开展的病种例数少,运行过程中存不足之处:
1、各种资料信息填写不完善。
2、个别医生未严格按路径开医嘱。
3、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够强,在记录护理临床路径表单时有漏填项目现象。
临床路径评价小组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已组织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进行沟通,并进行整改。今后需加大检查力度,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力争完成临床路径规范要求。
1. 护理人员对临床路径认识不足:
临床路径的工作方法和“护理程度”类似,其内容和“护理计划”也很相似,护理人员认为增加了额外的工作秩序,工作存在重复,更加繁琐,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相关表格的填写,因而会出现落实过程中的泛化、敷衍,有的不在项目前打钩,有的讲解不详细具体,有的让患者被动签字。建议固定专业的专科护理师来监督工作完成。专科护理师是推动及施行临床路径最好的帮手。专科护理师负责照顾住院病人,病人每天的治疗流程都可由专科护理师来评估,很快的可以发现治疗的差异而马上可以与主治医师讨论,修正不必要的差异。如果差异可以实
时改过,就不会影响整个临床路径的流程,也就不会造成医疗上不必要的浪费。
2.患者对临床路径的认识极度匮乏
⑴认识缺乏,可导致患者合作性下降。因此,必须在患者入院时就向其讲解临床路径的意义、方法,鼓励患者参与到这项新项目中。
⑵部分专业术语,患者不能很好理解,可以改进临床路径表中文字,变医学术语为通俗易懂的文字,让患者易于接受,提高其参与信心。
⑶ 存在变异时,当医护人员解释时,部分患者不能理解。加强医护沟通与交流。
3.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同一种病,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很多病人入院时合并有其他疾病,必须予以处理,可能还需要相关科室的会诊、协助治疗。
4.临床医生的经验用药,以及传统的用药习惯,导致抗生素使用与路径规定有差别。处理:加强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