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实习总结精选(优质3篇)
构造地质学实习总结精选 篇一
实习是大学生们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即将毕业之际,回顾自己的构造地质学实习经历,我深感这段经历是我成长和进步的重要契机。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分享我在实习中的主要收获和体会。
首先,通过实习,我对构造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学校里,我们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的缺乏常常限制了我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然而,在实习中,我有机会亲自参与到实地地质调查和研究中,通过收集样本、进行地质测量和观察,我对构造地质学的概念和原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学会了如何利用专业仪器进行测量和分析,如何解读地质剖面图和地震记录,这些实践技能对我今后的研究和工作都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实习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实习期间,我经常需要与同事和导师共同工作,共同解决问题。我发现只有通过有效的团队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和取得成果。在团队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了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我也明白了在实践中,除了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团队合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实习使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明确的方向。通过实习,我亲身体验了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和工作环境,我对这个领域的挑战和机遇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我发现自己对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方面的工作特别感兴趣,这让我决定将来继续深造,争取在这个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构造地质学实习给了我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在实践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能。通过实习,我对构造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我相信这段宝贵的实习经历将成为我未来学习和工作道路上的重要财富。
构造地质学实习总结精选 篇二
在我即将结束大学生活的时刻,回首我在构造地质学实习中的所见所闻,我深感这段经历对我人生的影响和意义。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分享我在实习中的主要体会和心得。
首先,实习让我对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学校里,我们学习了大量的地质学知识,但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很难真正理解和应用。然而,在实习中,我有机会亲自参与到地质调查和勘探中,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和采样,我对地质学的概念和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学会了如何解读地质剖面图和地震记录,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释地质现象和地质事件,这些实践经验对我今后的研究和工作将非常有帮助。
其次,实习让我认识到地质学的研究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在实习中,我常常需要与其他专业的同事和导师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我发现只有通过跨学科的合作,我们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地质学问题。我学会了与其他学科的专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学会了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合作经验让我认识到地质学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这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兴趣。
最后,实习让我对地质学的实践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地质学在勘探、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我发现地质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习,我对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的流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地质环境保护和灾害预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些认识让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具体的方向和目标。
总的来说,地质学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非常宝贵的经历。通过实习,我对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跨学科的合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地质学的实践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相信这段宝贵的实习经历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构造地质学实习总结精选 篇三
第一章 引言
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几次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本次实习要求为编出1幅构造纲要图、4幅地质剖面图,并对该图概述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它的目的是让我们能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读图和绘制图。通过绘制剖面图,判读褶皱和断层以及不整合面来恢复金山镇的地质演化过程。因而得出很多的信息,包括岩层年代,岩性,主要构造等。其中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均有较好发育,构造方面,断层和褶皱出露明显。图中东北角和西面有斑岩和花岗岩侵入,且存在两处角度不整合,缺少J和T1、T3地层。
地质图比例尺1:100000,面积达200多平方千米。
第二章 地层
地质图上出现地层的地质年代从D2至K2,中间缺失T1和J的一整套地
层,地层走向基本为北东南西向。白垩统K1、K2和中泥盆统D2为砂岩出现在东南角河北村地区,分别分布西北角和北部略偏东以及河北村正断层系一带为水平岩层,这两处水平岩层和下面的倾斜岩层形成角度不整合;上泥盆统D3为页岩,集中分布于河北村正断层系一带;C1至T3均为灰岩广泛分布于金山镇地区。东北角陵庄出现斑岩和花岗岩。从地质界限的行迹以及地层产状看出T2与P2形成平行不整合。
第三章 岩浆岩
金山镇地区的岩浆岩主要由花岗岩和斑岩组成,位于东北角,面积较小,其构造与岩体边界产状平行。花岗岩侵伏早期岩层,边界线被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切割,由此可以判断花岗岩的形成早于此处逆冲断层的形成,而花岗岩又覆盖于下盘的T3、T2、P2之上,说明花岗岩的形成晚于下盘褶皱的形成;斑岩覆盖与花岗岩之上,其边界线也被K2截断,说明斑岩的形成晚于花岗岩而早于K2。
第四章 构造
褶皱构造:
1、河北村—
金山镇线性背斜褶皱该褶皱分布于河北村至金山镇一带,核部为D2,翼部由D3、C1、C2、C3组成,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倾角40°,轴面竖直略向北西倾,枢纽倾伏,两翼夹角约110°。
2、五里河、诸岭短轴倒转背斜褶皱组
两处短轴背斜的核部均为C1,翼部由C2、C3、P1组成,北西翼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45°;南东翼为倒转岩层,走向北东—南西,倾角80°。两翼夹角约35°。
3、奇峰—雨峰短轴背斜褶皱
核部均为C1,翼部由C2、C3组成,北西翼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
角45°,走向北东—南西,倾角50°,轴面倾向北西。
断裂构造:
1、河北村正断层系
五个正断层面的走向垂直于河北村褶皱的枢纽,延伸1—1.5km。延枢纽方向从北东至南西向每个断层面的倾向依次为北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在第1、2个断层面中间形成地垒,在第4、5个断层面中间形成地垒,两地垒中间形成地堑。
2、奇峰—雨峰逆冲断层
位于奇峰和雨峰东侧近山脊处,断层走向北东—南西,两端分别延粗图外,倾角20—30°。上盘(即下降盘)为组成奇峰和雨峰背斜的C1、C2;下盘(即上升盘)为P1、P2。构成不完整向斜上升盘的石炭系各统岩层逆冲于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之上。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致,为纵向断层。断层中部被两个较晚期的横断层所错断。断层形成时代与同方向、同性质的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相同,即中三叠世(T2)之后,早白垩世(K1)之前,两条断层构成叠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