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结和下一步措施范文3篇【优选3篇】
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结和下一步措施范文3篇 篇一
标题: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总结与展望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的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结构的优化升级。然而,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等。因此,在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和措施。
首先,我们要继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技术创新是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核心驱动力。我们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对研发投入的支持,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我们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劳动力成本过高、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等。为此,我们要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力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同时,我们还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我们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是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对人才引进的力度,吸引国际上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来我国工作和创业,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明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和措施。只有不断创新、加强合作、加大投入,我们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结和下一步措施范文3篇 篇二
标题:加快工业和信息化的创新发展步伐
工业和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几年来,我国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我们需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明确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措施。
首先,我们要加快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工业和信息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我们要加强工业和信息化的协同创新,推动工业生产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工业发展的智能化水平。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工业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人才素质和数量。
其次,我们要加大对工业和信息化的投资力度。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我们要加大对工业和信息化的投入,提高投资的效益和质量。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鼓励其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力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第三,我们要加强工业和信息化的国际合作。工业和信息化是全球性的产业,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来推动其发展。我们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共同问题,推动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外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提高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工业和信息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加快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的创新发展步伐。只有加大投入、加强合作、加快融合,我们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结和下一步措施范文3篇 篇三
无论是在日常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有很多情况要写总结,你会写总结吗?你知道一篇好的总结有哪些要注意的?今天的小编为您精心挑选了几篇关于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结和下一步措施的优秀范文,感兴趣的快来和小编一起学习吧!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对你有帮助!
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结和下一步措施1
今年以来,在宏观形势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我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246”产业集群培育决策部署,以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为总抓手,保持工作定力、主动攻坚作为,精准施策、以稳应变,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一、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规上工业承压前行。规上工业总体延续上半年低位承压前行态势,进入三季度后有所回升。1-11月,全区317家规上工业实现产值765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19.8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低于全市平均1.9个百分点。增幅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汽车产业持续不景气。汽车制造业是江北制造业第二大产业,增加值占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30%,且汽车制造业企业增加值率较高,对我区增加值增幅影响巨大。汽车制造业自从2018年8月下滑开始,截至目前仍处于下降区间,1-11月全区汽车制造业产值同比下降2%,大部分重点企业产值负增长,其中华翔产值较去年同期减少22828万元,科诺产值减少6747万元,汇众产值减少2871万元。受宏观经济下行及汽车行业不景气影响,预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30亿元,同比增长4-4.2%,与市对区目标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2.规下工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1-9月,全区实现规下工业增加值 19.5亿元,同比增长8.8%,高于全市平均0.6个百分点。规下工业增加值深挖潜力样本企业,确保年度增速全市前三。
3.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咬定全年投资增幅10%的目标不放松、不松劲。1-11月,全区完成工业投资24.7亿元,同比增长21.1%。重大项目发力,拉动效应明显,金田集团2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以上,金山新能源、科诺精工等项目完成投资3亿元以上,爱柯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接近2亿元。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6亿元-26.3亿元,增幅保持在23%左右,确保完成10%的年度目标任务。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工作亮点
1.数字经济亮点突出。狠抓数字产业发展,1-11月,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7%。工业物联网产业和光电膜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4.5%和19.6%,远高于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幅。全区累计实现2700余家企业上云,拥有10家省级上云标杆企业。招引腾讯云、华为、滴滴出行等一批数字经济龙头公司和安恒信息等骨干企业集聚江北,壮大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稳定基础和动力。推进数字经济载体建设,甬江北岸数字经济产业园启动建设,柯力工业物联网产业园已有4.2万平方米投入使用,四期物联网大厦已结顶,园区累计招引落户133个项目。
2.智能制造不断强化。加速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康赛妮和爱柯迪智能工厂项目入选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正力药品、金田等6个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项目入选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公示名单)。推动爱柯迪和中国移动联合打造宁波首个5G+数字化工厂车间,为全区探索5G+制造的应用模式,拟打造21个车间、2000台生产和检测设备、300多台机器人以及全自动立体仓库的数字物联,预计企业人均产值可提升12%、运营成本降低8%。
3.质效提升成效明显。深化“二次开发”,今年新增两批次增容调绿项目9个,预计可新增工业发展空间15.6万平方米。其中万科智能科创园项目占地面积119亩,总建筑面积12.24万方,建设生产车间(2幢)、研发办公楼(2幢)、综合配套楼(1幢),拟定位高端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工业物联网等产业,将实现研发、生产、生活配套等功能,形成新型的智能制造生态构架,打造现代化都市工业之城。形成了以柯力物联网大厦、亚虎大创园研发车间大楼、盈力智慧城市中心等7个都市工业楼宇为代表的自我提升和低效企业合作提升开发模式,共同推进江北都市工业楼宇高层化发展。深入实施“千亩百亿”工程,1-11月全区累计整治“低散乱”企业321家,腾出改造低效闲置工业用地1050亩。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入围全省6个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有力、成效明显的县(市、区),在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增设“亩均英雄奖”鼓励领跑企业,规上亩均税收100万元/亩以上企业29家,占比11%。
4.企业梯队不断优化。金田集团通过市千亿级企业考核,水表等5家企业通过市骨干企业考核。制造业核心企业梯次登陆资本市场,宁波水表、柯力传感、长阳科技等3家企业先后在主板或科创板上市,占全市新上市制造业企业的50%,金田有望于2020年上市。预计全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突破1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00家,约占全区规上企业家数比重的三分之一。区内25家优质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各类荣誉,爱柯迪等3家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验收;宁波水表云润智慧水务综合服务平台荣获国家级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金田入选工信部“绿色工厂”名单;康赛妮羊绒水溶性纤维貉绒纤维制品等6项产品被认定为绿色设计产品;康赛妮入选工信部第一批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5.精准服务不断升级。加快实体制造业用地需求落实,在走访调研中发现部分优质老企业场地紧张限制增资扩产,通过细致排摸形成项目梯队,梳理了大央、水表等优质老企业用地需求。与高新区、工业区进行项目嫁接,谋划落地,并对照“标准地”要求,进行产业把关,优中选优。目前大央、洪盛科技等新供用地已经通过区土地领导小组会议,宁波水表已完成土地招拍挂工作。做实做细三服务,截止目前共走访重点工业企业172家,走访人次346人次,走访中共收集并解决问题69个。建设江北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7月正式运行以来,服务联系企业768家次,通过短信精准送政策、送服务累计10余万条,受理企业各类困难(需求)617件、直接解答或流转办结616件,办结率99.8%。开展政策宣讲4场,累计受众260人次。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形势
(一)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区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看,主要工业经济指标较上半年有所提升,但整体低迷的经济态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后续影响增长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重点产业尚未企稳。汽车制造业是江北制造业第二大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30%,且汽车制造业企业增加值率较高,对全区增加值增幅影响巨大。汽车制造业自从2018年8月下滑开始,截至目前仍处于下降区间。
2.资源要素性制约。我区土地资源紧张,部分企业陆续在区外购地建厂,导致企业数据流失逐渐显现,如北郊模具产能几乎全部转移,中车受数据迁移影响1-11月产值下降25%。
3.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显现。中美贸易摩擦反复升级对我区出口型工业企业影响较大,纺织服装产业对美出口依赖度较高,受贸易战影响,区内体量较大的纺织服装企业对美订单受到较大影响,康赛妮受对美订单减少产值同比下降10%,韦基纺织产值同比下降3.4%。铭匠扎啤受美国加增税率及双反调查影响未接到美国方面的订单,产值同比下降20%以上。
(二)工作中的积极因素
虽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但三季度以来,工业经济仍呈现了一定的积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回扩张区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在连续6个月低于临界点后,再次回到扩张区间。二是规上工业企稳回升。我区规上工业呈现回升迹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六月回升,三星、得力等重点企业表现稳定,爱柯迪等汽车制造企业降幅缩窄、有所回暖。三是今年新出让334亩工业用地,下一步金田集团、爱发科、伊士通等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为工业经济带来新增量。
三、2020年工作思路
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2020年发展工业经济的总体思路是: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都市工业发展,以数字经济为引领,聚焦有效投入、盘活资源、招商引资、精准服务等四个着力点,扎实推进“六个升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韧性,顶住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着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预计2020年,全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880亿元,同比增长7%左右;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37亿元,增速在5%-6%之间;全区工业投资能够实现8%的增幅,总量在28亿元左右。
(一)以顶层设计推进谋划升级。一是编制好都市工业“十四五”规划。以“642”产业集群培育作为推进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助力江北区都市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加强高新区二期建设谋划。对接沪嘉甬铁路建设、大运河保护开发,积极参与宁波2035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加深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二期、原机电园区区域的谋划,尽可能最大幅度增加工业发展空间。三是强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供给。结合江北制造业发展实际,整合全区能源、环保等资源要素指标及散落在各个领域的扶持资金,围绕技术改造、企业梯队培育等方面,启动新一轮工业经济领域政策调整,形成政策集成效应。
(二)以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升级。一是加强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梯队培育。优化政策,加强宣讲,着力推动区内优秀企业和项目申报各级梯队培育专项,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企业产值上台阶。二是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强“两化融合”示范和标杆企业培育,争取新增认定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家以上,支持企业实施信息化相关项目,提高工业设备联网率。三是推进大数据应用。持续推进企业上云,培育省级上云标杆企业,培育指导宁波水表、亚虎、爱柯迪等企业提前做好各项准备。
(三)以有效投入激发动能升级。一是加快推进新供地项目开工建设。加速推进金田热轧铜带项目、高强高导铜合金棒线项目、爱柯迪智能制造生产研发项目、宁波水表智能水表扩产项目、大央科技智能仿生灭蚊装置项目等新供地项目的审批手续,力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二是加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跟踪力度。紧盯金田铜管、三星智能电表、金山新能源、正力药品、建新焊接车间、康赛妮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项目的建设进程,力争项目尽快竣工投产。重点跟踪晶钻新材料科技技改项目、艾克姆新厂房项目、峰梅新能源等重大技改项目。三是深入推进二次开发促进有效投资。推动永发电子配套件及科创研发中心项目、欧达光电、柯力传感、新康力乳业、杰佳小微产业创业园等二次开发项目的实施,做好江北智能制造科创产业园、亚虎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车间大楼、柯力研发大楼等在建项目的投资跟踪工作。
(四)以盘活资源倒逼提质升级。一是加快推进“二次开发”,继续推进千亩百亿工程,有效使用8号文件鼓励优势企业购置低效闲置资源,以财政资金撬动一批工业项目、增容调绿项目、都市工业空间拓展项目等,明年预计新增2批次增容调绿项目。二是深化亩均改革,创造性探索地块评价规则,开展深度评价分析,推进结果应用推广,加快省市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落地,形成亩均改革强有力的倒逼机制体系。三是加强小微企业及园区建设。全面排摸有潜力的小微企业,扎实推进小微企业培育工程。按照谋划一批、建设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加强全区小微企业园区规范建设和管理。
(五)以招商引资促进实力升级。统筹内外资源,双管齐下促招商。一是推进“增资扩产”项目、“总部提升”项目和“甬商回归”项目等三大项目建设,深挖区内资源谋划工业经济增量。认真梳理符合条件的增资扩产项目清单,切实做好在外投资企业和总部型企业工作。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文创港开发、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为契机,加大我区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推介力度,储备一批符合江北产业发展导向的大项目、好项目。鼓励并协助以龙头企业为主导,扩大相关软件产业招引,全力推进安恒网络安全防控项目、九微新材料项目等尽快落地。
(六)以精准服务促进活力升级。一是加大“三服务”工作力度。对龙头企业、三十强、小巨人等重点企业开展新一轮深度调研,排摸企业明年生产计划,科学谋划明年开门红、全年红指标。加强运行分析研判,深层次掌握企业发展动向以及问题,开展精准施策,帮助企业提振信心。二是用好江北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通江北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与企服办平台,进一步健全企业服务长效机制,提高服务企业精准性,拓宽服务覆盖面。三是抓好减负降本。梳理市区两级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确保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对已实施降本减负政策,实行季度减负降本数据上报制度;对将要实施的减负政策,做好跟踪落实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结和下一步措施2
2017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紧紧抓住“五三三”工程和“四大会战”重要机遇,结合“十三五”规划的产业布局抓好新增长极培育,积极融入岳阳市“1+4+2”战略发展,实现了“强工”新跨越。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目前,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到160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152家(今年新进入规企业30家)。1-12月,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75.9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91亿,同比增长7.6%,排六县市第二;完成工业投资95.8亿元,同比增长5.4%,排岳阳六县市第二;技改投资54.3亿元,同比增长4.2%,排岳阳六县市第一;工业实缴税金2.33亿元,同比增长10.4%。工业用电量5.98亿度,同比增长5.33%;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1.4%;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53.31%,固定家庭宽带用户普及率达57.94%,各项指标均完成了预期目标。
二、2017年工作亮点及举措
(一)优布局、夯基础,发展后劲有提升
1、加快产业布局调整。高起点规划三湾工业园、滨江产业区、白云工业区、羊楼司工业区“一园四区”建设。其中:三湾片区主导发展钓具、服装、运动器材产业。对区内丽达动力等9家企业进行清理收购,引进钓具企业27家入园发展;滨江片区规划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电镀产业、新材料、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生物医药及中间体,现已完成20.61㎞²2区域总体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规划;白云工业区规划发展以金叶、海螺水泥为龙头的建材产业;羊楼司工业区规划发展楠竹产业科技园和冷链物流园,预计2018年7月可竣工投产。完成了中国竹艺城一期项目建设,成功签约经营加工户146家。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投资约7.2亿元规划建设48万㎡标准化厂房。其中,高新技术创业园投资4.8亿元,建设28栋厂房及办公楼(总面积26万㎡)等相关配套设施;钓具浮标与服装产业园投资约2.4亿元建设15栋标准化厂房、仓库及配套设施(总面积10万㎡),预计2018年4月竣工;楠竹产业园规划建设12万㎡标准化厂房正在紧张施工,预计2018年3月全面建成。总投资1亿多元的三湾绿化提质改造项目、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项目将在年底全部竣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承载力不断加强。
3、加快特色产业培育。围绕“2124”行动,主攻浮标和楠竹两大特色产业。坚持以“一链三业”融合为引领,以“一镇三区”建设为载体,拉伸钓具产业链。52家钓具企业正在申请入园,意向投资达9.9亿元。“水密码”、“刘海哥”等17个浮标品牌获评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省名牌,12家浮标电商企业列入湖南省电子商务认定企业。全年实现钓具生产总值18.5亿元,年创税1.8亿元。中国竹艺城、竹类交易物流园开园,笋竹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园完成主体工程,现代林业(楠竹)综合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设立了总额为300万元的“临湘市竹产业发展基金”,组建了竹产业电子商务中心,竹产业电商基地建设全面铺开。
(二)抓项目、调结构,工业质效有提升
1、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全年总投资25亿元,开工建设项目18个。其中,投资1亿元的比德二期已完成车间主体工程和设备安装,部分生产线开始试生产;投资1.2亿元的福尔程化工主体工程已完成,进入设备安装和装修阶段,即将竣工投产;投资3.5亿元的宇恒二期、5.2亿元的柳化岳阳中成、投资9000万元的如虹制药、2亿元的蓝彬集团均已开工建设。
2、着力抓好招商引资。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工作,书记、市长亲自带队赴北京、上海等地招商,促成园区签约项目35个,投资总额50.6亿元,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19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成功引入投资5.2亿元的株洲清水塘转移柳化岳阳中成项目;签约了投资7亿元的新童盟服装项目;投资5亿元的岳阳市电镀中心项目落户高新技术创业园。
3、着力抓好转型升级。一是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永巨茶业、远瑞机械等多家企业对设备进行了更新,如虹制药、环宇药业列入制造强省项目库。二是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建材产业迈出转型发展步伐,海螺水泥综合利用三废资源,4家陶瓷企业新上了环保设施。三是推动工业创新发展,环宇药业成功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东祥油脂、东泰饲料机械、一叶舟钓具跻身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家。四是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关闭取缔粘土砖企业33家,“地条钢”企业2家。
(三)解难题、优环境,服务水平有提升
1、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出台了《临湘市关于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业八条》、《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文件,通过政策激励服务企业发展。引导企业申报技改、节能、科技、信息化、特色县域经济等各类项目21个,争取项目资金5474万元。启动了中小企业“云平台”服务窗口项目建设,已形成初步方案,有望2018年付诸实施。
2、资金难题有效破解。充分利用好富园公司这个园区投融资平台,积极推广PPP新型融资模式,全年完成融资7.3亿元;组建了中小企业“助保贷”融资平台,发放贷款480万元。同时,打开思路,引入财政、人社的贴息资金,与农商行、建行签订合作协议,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理顺了融资机制,为2018年的融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帮扶工作精准到位。按照一企一策,一个企业一名市级领导,一个企业一个帮扶部门,对全市31家骨干企业进行精准帮扶。市级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企业调研和调解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20余次,为海螺水泥、兆邦陶瓷、凡泰矿业解决炮震炮损、错峰生产、矿界划定等难点问题10余个。全年按“挂号销号”为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62个,销号率达95%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1、发展后劲令人担忧。我市大企业不多,现仅有海螺、兆邦、金叶3家税收达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对经济的支撑力不够强。加之,滨江产业区的石化企业受长江经济带准入机制的影响,很多企业有退出的可能,将会对我市近几年工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
2、工信职能难以履行。工业和信息化局的职能虽然很广,也很具体,但由于市委、政府对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的职能定位很模糊,导致在县级范围,工业园、发改、贸促会等部门有替代工业和信息化局职能的现象,许多工作不好开展。
四、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我们将积极策划产业布局,优质服务全市企业,以“决战园区、主攻工业”为动力,不断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壮大。
(一)抓指标调度。把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和调控,稳定经济增长作为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决战工业的大事来抓。力争2018年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以上,新增规模企业12家,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72%。
(二)抓项目建设。紧跟国家产业政策,按照“五个一百”项目计划,持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一是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争36万m2标准化厂房在2018年4月底竣工;滨江新城路网、管网PPP项目建设如期开工。二是加快入园项目竣工投产。滨江片区要努力完成碧水源等6个项目签约,开工建设电镀中心、环宇医药、美邦铸造等8个项目,竣工投产宇恒二期、柳化中成、蓝彬科技、如虹制药等7个项目;加强与武汉港航集团合作,争取年内落地实质性投资项目,促进港口与食品冷链、竹木、汽贸等专业物流园互动,培育一批5A级物流企业,抢占岳阳打造千亿级物流产业发展先机,努力建设环洞庭湖砂卵石储备基地、湖南铁矿石中转基地和中南地区进口木材集散中心。三湾片区已签约的新童盟服饰、永志诚电子线材等项目要尽快入园投产。羊楼司片区要加快建设竹木家居创新创业园、竹类交易物流园、笋竹冷链物流园,力争7月份竣工投产。
(三)抓招商引资。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第一工程来抓。引进钓具浮标服装、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企业,力争全年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2个,1亿元以上项目5个。抓紧对接投资9亿元北京碧水源收购德泽项目、总投资27亿元的聚仁化工项目、投资1.5亿元的β-紫罗兰酮项目、投资1.2亿元的科兴防水材料项目,确保落地;力争高新技术创业园引进企业30--50家,产值达到10亿元。
(四)抓企业服务。按照《临湘市关于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做好企业的服务工作。完善中小企业“助保贷”融资平台建设,引入人社、财政的贴息资金,拓宽贷款范围,简化贷款程序,切实为企业解决好融资问题。启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成报批报建手续,年内完成窗口服务平台组建。做好政策研究,挖掘大项目、好项目,为企业申报制造强省、转型升级、信息化、科技创新等各类项目,年内完成争资2000万元以上;引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家,组建工程技术中心1个、企业技术中心1个。深化联手帮扶行动,在建材、石化、浮标、楠竹、茶叶等产业中筛选30家左右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精准帮扶,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骨干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结和下一步措施3
一、基本情况 1、工业运行基本平稳。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通过监控分析、银企对接、电力保障,多措施保供给、促增长。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3.2亿元,同比增长13.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83.6亿元,同比增长17.2%。实现开票销售433.4亿元,下降5.6%;实现入库税金16.8亿元,下降13.4%。重点乡镇支撑有力。第一层次乡镇累计完成开票销售375.3亿元,入库税金14亿元,分别占全市开票销售和入库税金的86.6%、83.4%。 2、主导产业有所分化。今年以来,我市工业三大主导产业整体发展平稳,但行业发展呈现分化趋势。不锈钢产业受市场需求不旺、产能过剩、原材料价格波动下降及外来企业冲击等因素影响,整体下行压力较大。食品加工产业逆势上扬,安井食品、五得利面粉等一批品牌食品龙头企业发展较快,在脱水蔬菜企业整体产销下降的形势下,全年食品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开票销售仍实现正增长。机械制造产业受市场需求不足及汽车发动机排放标准提高影响,整体效益下滑。东华齿轮、威鹰机械等部分企业注重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发展形势较好。 3、成长型企业贡献增加。积极实施兴达式企业培育、企业上市、成长型企业技改三个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列入我市重点培育的33家成长型工业企业实现入库税金3.4亿元,增长 6.4%。双乐化工、安井食品、申源特钢等 8家企业入库税金过千万元,其中,双乐化工、安井食品、申源特钢入库税金分别达5800.3万元、4180 万元和3245.7万元。新宏大、东华齿轮等6 家企业入库税金增幅超30%,其中,新宏大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实现入库税金 2131.8 万元,增长71.9%;东华齿轮公司入库税金1708万元,增长56.2%。 4、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年,我市完成工业投资262.6亿元,同比增长34.7%,占年度目标的107.1%。完成固定资产抵扣0.89亿元,同比下降3.3%;列入XX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双百”工程19项,实际完成投资19.97亿元。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1亿元的伽力森主食产业项目,前11个月完成投资1.5亿元,目前3号黄油车间和粉脂生产线已投产。计划总投资4.8亿元的戴南循环经济产业园不锈钢表面处理中心,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目前污水处理中心已建成,计划于20XX年上半年建成投产;计划总投资2.3亿元的泰州惠民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固体危化品处置项目,累计投资已完成1.8亿元,主体厂房已全部竣工,目前主要设备安装完毕,预计上半年正式投产。技改项目进展顺利,东华齿轮二期项目计划总投资4亿元,前期已完成图纸设计、施工招标,目前经泰州效能办认定,已开工建设,悦兴药业有限公司的注射剂、冻干粉针等药品生产项目、大明不锈钢有限公司的自动化轧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新蕾麦芽有限公司的5万吨麦芽生产线项目等建设进度较快。 5、园区建设不断加快。以重大项目落户园区为牵引,加大园区载体建设水平,提高项目承载能力。推进特色园区建设,有序整合三大经济板块及周围产业资源,加快开发区、戴南-张郭、安丰三大经济板块建设。全年开发区及14家特色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达4.13亿元,新增入园企业43家,累计达2252家,完成营业收入1491亿元。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净增个体工商户3593家,净增私营企业15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467.3亿元,完成利润84.2亿元,同比均增长17.3 %、14.3%。 二、主要工作 1、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围绕转型升级工作主线,坚持以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为方向,切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主导产业加快提升。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示范集聚作用逐步体现,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稳步推进,戴南不锈钢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以创建国家级食品工业园区为载体,开发区品牌食品产业加快集聚,产业链初具规模,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完成产值187.3亿元,增长25.2%。精密铸造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机械制造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2015年,不锈钢、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240.3亿元,增长19.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78.3%。新兴产业加快起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加大,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兴海高铁焊丝、渝鑫公司钒氮合金规模生产,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李中、沙沟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并网发电达178兆瓦,西北片养殖业与新能源产业加快融合发展;新兴电子等项目加速推进,兴顺电子微芯片投入生产,城区电子产业集聚发展;远洋机械公司、兴海特钢公司积极向军工产品转型。两化融合走向深入。积极开展两化融合示范试点申报工作。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2015年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双乐化工、亚盛金属、安井食品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两化融合转型升级示范(试点)企业,威鹰机械、兴海特钢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XX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兴野食品、金达电热电器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四星级数字企业,钢莱克、华信达特钢科技、盛飞食品等16家企业被认定为三星级数字企业。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启动建设不锈钢制品、脱水蔬菜等主导产业电子商务交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优秀范文,整理不易,想要了解更多的范文内容,尽请关注站,小编将为您更新更多的优秀范文哟!
202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总结范文(精选3篇)
员工转正工作总结范文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最新3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范文3篇
医学生实习工作总结 医学生实习总结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