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来历(精选3篇)
元宵节的来历 篇一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它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因此也被称为“正月十五节”。元宵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元宵节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上元节”。据史书记载,上元节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那个时候人们认为正月十五这一天是上天的圣诞日,是神灵降临人间的时刻。因此,为了迎接神灵的到来,人们在这一天举行各种祭祀和庆祝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元节逐渐演变成了元宵节。元宵一词源自佛教词汇“灯宵”,在佛教中意味着照亮人们心灵的智慧之光。元宵节的庆祝活动主要包括观赏灯笼、猜灯谜、吃元宵等。观赏灯笼是元宵节的一大特色,人们在这一天会点亮各式各样的彩灯,将街道和家园装点得灯火辉煌。而猜灯谜则是元宵节的传统游戏,人们在灯笼上挂上谜语,其他人猜谜语的答案,猜对的人可以获得奖品。至于吃元宵,则是元宵节的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吃一种由糯米制成的圆球状食品,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元宵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说故事,就是关于汉武帝和天宫仙女的故事。相传,汉武帝曾做了一个梦,梦中天宫的仙女告诉他,正月十五晚上有一颗非常明亮的星星会从天而降,这颗星星上有一个仙女,她可以带给人们好运和幸福。于是,汉武帝下令在宫廷和城市里点亮灯笼,让那颗明亮的星星能够找到人间。从此以后,元宵节的庆祝活动里就有了点灯的传统。
元宵节的来历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人们表达了对家庭团圆、幸福和繁荣的期盼。同时,元宵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元宵节的传统仍然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人们欢庆春节和迎接新年的重要方式之一。
元宵节的来历 篇二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节日。元宵节是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的,因此也被称为“正月十五节”。元宵节的来历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种说法是元宵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灶活动。相传在古代的农村中,人们会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这一天,煮一些由糯米制成的圆球状食品,称之为“元宵”。他们将这些元宵供奉在灶台上,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后来,这一祭灶的活动逐渐演变成了元宵节的庆祝活动,人们开始在这一天吃元宵、观赏灯笼和猜灯谜。
另一种说法是元宵节起源于古代的“上元节”。上元节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人们在这一天举行各种祭祀和庆祝活动,以迎接神灵的降临。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元节逐渐演变成了元宵节。元宵一词源自佛教词汇“灯宵”,在佛教中意味着照亮人们心灵的智慧之光。因此,观赏灯笼成为了元宵节的一大特色活动。
无论元宵节的来历是哪一种说法,它们都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元宵节不仅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节日,也是一个象征团圆和幸福的节日。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点亮各式各样的彩灯,将街道和家园装点得灯火辉煌,象征着希望和繁荣。同时,人们还会猜灯谜、吃元宵等,共同庆祝这个喜庆的节日。
元宵节的来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人们表达了对家庭团圆、幸福和繁荣的期盼。同时,元宵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元宵节的传统仍然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人们欢庆春节和迎接新年的重要方式之一。
元宵节的来历 篇三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