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树节(精彩3篇)
中国植树节 篇一
中国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旨在倡导保护环境、绿化家园。植树节的庆祝活动多种多样,从学校到社区,从城市到农村,人们都积极参与其中,用实际行动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植树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中国正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大规模的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决定设立植树节,鼓励全国人民参与植树造林,以重建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自那时以来,每年的3月12日都成为了中国人民热情参与植树活动的日子。
植树节的庆祝活动包括栽植树苗、植树比赛、绿化公园等。特别是在学校,植树节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机会,学生们通过亲手参与植树活动,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同时,学校还会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如绘画比赛、诗歌朗诵等,让学生们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除了学校,社区和城市也会组织植树活动。一些志愿者团队会在植树节期间组织大规模的植树行动,他们会提前筹备好树苗和工具,在城市的道路、公园和空地上进行栽植。这些活动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绿色空间,提供休闲场所。
植树节的意义在于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重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通过植树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热情和行动,同时也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坚持植树节的庆祝活动,并将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家庭、社区和工作场所种植一些植物,绿化环境,减少碳排放。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够保护好我们的地球,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中国植树节 篇二
中国植树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它不仅仅是一个庆祝的日子,更是一个倡导保护环境、绿化家园的机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积极参与植树活动,用实际行动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植树节的庆祝活动不仅有助于改善环境,还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改善空气质量。同时,树木还能够阻挡风沙,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在城市中,绿化带和公园的建设能够提供休闲场所,减轻人们的压力,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植树节的庆祝活动还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通过亲手参与植树活动,人们能够亲身体验到植物生长的过程,了解到植物对环境的重要性。同时,植树节也是一个教育的机会,学校可以通过植树活动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这样的教育不仅有助于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还能够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植树节的庆祝活动中,志愿者起着重要的作用。志愿者们自愿参与植树行动,他们不计报酬,只是出于对环境保护的热爱和责任感。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激励更多人参与进来,共同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志愿者的参与不仅能够扩大植树节的影响力,还能够激发更多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植树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倡导保护环境、绿化家园的机会。通过植树活动,我们可以改善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培养环保意识,激发志愿精神。每个人都可以在植树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用实际行动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共同创造一个美丽的地球家园。
中国植树节 篇三
中国古代虽有劝民植树的说法,但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植树节日则是现代的事。1914年
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创办人斐义理先生,曾将美国植树节的推行办法,建议当时的农林部希望中国政府仿效。1915年7月31日中国政府规定每年农历清明节时为植树节,届时全国各地举行植树典礼,组织造林活动,后来因故没有正式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届第六次会议于1979年2月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1984年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中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1981年夏天,四川、陕西等地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水灾。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倡议,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决议指出,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决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1982年的植树节,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从此,义务植树作为一项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被付诸实施,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义务植树运动在中国持续开展了26年。全民义务植树26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不论工作有多忙,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外地,都认真履行公民应尽的植树义务。统计显示,自1982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中国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104亿多人次,累计义务植树492亿多株。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力推动了中国生态状况的改善。这个运动启动之前的1981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7.29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02.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2%。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国森林面积已达到26.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在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森林植被状况的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自1981年12月以来,中国全民义务植树累计超过350亿株。中国正在实施“
三北
”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至2000年底,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达16.55%,城市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6.52
平方米,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1亿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