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手抄报资料(优质3篇)
八一建军节手抄报资料 篇一
八一建军节的由来与意义
八一建军节,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而设立的节日。每年的8月1日,中国人民通过各种形式庆祝这一重要的节日,表达对人民军队的深厚敬意。
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49年的这一天,也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的日子。当时,中国正处于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国共两党的军队正在进行最后的决战。为了加强人民军队的凝聚力和团结力,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将每年的8月1日定为建军节,以此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立。
八一建军节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褒奖和鼓励。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坚强保障。八一建军节是对人民军队勇敢无畏、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的赞美,也是对人民军队的鼓励,激励他们继续为人民服务。
其次,八一建军节也是民众对人民军队的感恩之情的表达。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解放战争中为国家争取了胜利,也在和平时期为国家的建设、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八一建军节是人民对军队的感激之情的表达,是对军人们辛勤付出、无私奉献的敬意。
最后,八一建军节也是民众爱国主义情怀的体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精神,即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而奋斗、舍生忘死的精神,一直以来都深深地激励着广大民众。八一建军节是提醒人们坚守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八一建军节这一天,我们可以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来表达对人民军队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例如,举行军事阅兵、演习和表演,参观军事博物馆,开展军事知识竞赛等等。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亲自表达对军人们的感谢和祝福,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
八一建军节是中国人民对人民军队的庄重纪念和感恩之日,也是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刻。让我们一起以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一建军节手抄报资料 篇二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就与进步
八一建军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节日,是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日子。自1949年建军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国家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
首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国家安全保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各种内外安全威胁。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近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实施了多次重要任务,如抢险救灾、维护边境安全、打击恐怖主义等,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事装备现代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军事装备的现代化已成为各国军队的重要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装备现代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研制了一系列先进的武器装备,还积极开展军事科研和技术创新。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研发了国产航母、无人机等高科技装备,提升了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和威慑力。
再次,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和平维护与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国际社会中建立了良好的声誉。中国人民解放军还积极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与各国军队加强了友好往来,增进了相互了解与信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人才培养和军事教育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军队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力量,优秀的军事人才是军队建设的关键。中国人民解放军注重培养军队的核心骨干和军事人才,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军队的整体素质和作战能力。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还积极开展军事教育,加强军事理论研究和军事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军队的职业化水平。
八一建军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庄重纪念日,也是对军人们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的敬意。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保卫国家、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国家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国家形象。让我们共同庆祝八一建军节,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祝福,为军队的发展和繁荣共同努力!
八一建军节手抄报资料 篇三
我军称谓的历史演变: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诞生于1927年8月1日,诞生以来曾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 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转战到井山,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后改称政治委员).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一一五、第一二0、第一二九师和直属队。全军共4.6万人。同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属第二战区序列,并任命朱德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由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八路军这个名称已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国民政府令其改变番号,但一般情况下,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八路军。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北、河南和安徽8省15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1月6日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为副参谋长,邓子恢为副主任。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全军共约1.03万人。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为对抗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番号的反动命令,中共中央军委于1941年1月20日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中与国民党军谈判时被扣),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新的军部在江苏盐城,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为基础组成,并将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全军9万余人,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
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独占胜利果实,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蓄谋发动内战。为适应国民党将要发动内战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的战略方针,各战略区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迅速调整战略部署:由关内各解放军抽调11万主力部队及2万余名党政军干部挺进东北;浙江、苏南、皖南、皖中地区的新四军撤至长江以北;湖北人民抗日救国军(即八路路军南下支队)及我河南军区部队分别撤至以桐柏为中心的鄂豫解放军,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1945年10月31日,由关内各解放区进入东北的部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分别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肖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中共中央在调整战略部署的同时,发出关于野战兵团的编组与指挥关系的指示,要求各战略区都应编有能够机动的突击力量,能够实行极大机动,即能够脱离本战略区域到其他区域作战。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各战略区的部队都陆续进行整编,先后组成了晋冀鲁豫野战军、晋察冀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等。至1946年6月,全军共组成27个野战纵队(有的称师)及6个野战旅。全部野战军61万人,另有地方军66万人。
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两党签定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从1946年9月中旬起,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和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司令。从此,我军一直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当时战事繁忙,各部队改称的时间不一,直到1947年年底才全部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