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端午节作文(通用6篇)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家乡最具特色和魅力的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整个家乡都笼罩在浓浓的端午节氛围中,人们热闹非凡地庆祝着这个传统节日。
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准备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粽子。我家也不例外,妈妈和奶奶会提前购买好各种材料,准备做粽子。早上,我就能闻到浓郁的糯米香味,那是粽子蒸煮的味道。我兴奋地跑到厨房,看到妈妈和奶奶有条不紊地包着粽子,心里充满了期待。
到了端午节当天,一大早,我和家人一起穿上新衣服,准备去外婆家过节。一进门,我就看到了桌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粽子,有红豆粽、肉粽、粽子蛋糕等等。我的嘴巴忍不住流口水了。我们一家围着桌子坐下,轻轻地打开粽子,香气扑鼻而来。我先品尝的是奶奶包的肉粽,咬下一口,糯米香和肉香在口中交织,美味极了。
过了一会儿,亲戚和朋友也陆续来到外婆家,大家一起分享着美食,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我和小伙伴们也在一旁玩耍,举办着各种有趣的游戏,比如踩高跷、赛龙舟等等。整个村子都洋溢着欢乐和喜庆的气氛。
傍晚时分,我们一家人一起去观看龙舟比赛。龙舟比赛是端午节的传统项目之一,各个村子都会组织自己的龙舟队参赛。我看到,每艘龙舟上都坐满了划桨的人,他们有的是村民,有的是游客,他们紧密配合,全力以赴地划动着桨。我看着他们奋力拼搏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佩之情。
端午节对于我家乡的人们来说,不仅是一次传统的节日庆祝,更是一次团聚和交流的机会。通过端午节,我们家乡人民更加团结,更加快乐,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我深爱着我家乡的端午节,我相信,它会一直传承下去,代代相传。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篇二
端午节是我家乡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我和家人一起庆祝这个节日,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在端午节的前几天,我就开始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息。街上张灯结彩,店铺门口挂满了五彩纷呈的饰品,给人一种喜庆的感觉。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市场买粽叶和糯米,回到家里,妈妈就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我则帮忙洗净粽叶,准备好了糯米和其他填料。妈妈把糯米和填料包进粽叶里,然后细心地用绳子系好。看着自己亲手包好的粽子,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到了端午节当天,我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服,准备去外婆家过节。一到外婆家,我就看到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有粽子、饺子、汤圆等等。我迫不及待地品尝了一口粽子,糯米香和馅料的味道在口中交织,美味极了。然后,我又尝了尝汤圆的甜美,真是让我回味无穷。
过了一会儿,亲戚和朋友也陆续来到外婆家,大家一起分享着美食,相互交流着节日的喜悦。我和小伙伴们也在一旁玩耍,玩起了传统的游戏,比如踩高跷、赛龙舟等等。大家玩得不亦乐乎,笑声不断,整个村子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端午节对于我家乡的人们来说,不仅是一次传统的节日庆祝,更是一次团聚和交流的机会。通过端午节,我们家乡人民更加团结,更加快乐,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我深爱着我家乡的端午节,我相信,它会一直传承下去,代代相传。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篇三
端午节又要到了,从我到了北京以来,已经五年没有回家过端午节了。
在哈尔滨,端午节是很热闹的节日。小的时候,天不亮奶奶就要给我和弟弟绑上五彩线,其中我最喜欢紫色的线,那个时候的五彩线通常是家里用剩下的毛线,卷起来粗粗的一根,绑在双手双脚和脖子上,以祈求好运,当端午节过后第一个雨天,就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水坑里,奶奶说五彩线会变成小蛇,然土壤变得更肥沃。绑完了五彩线,老妈就会带着我们去松花江边,用崭新的手绢沾着江水擦脸,可是现在的江水变得很臭,不能再擦脸了。早市上,会有卖香草、艾蒿、荷包、扫帚、葫芦、小老虎、布娃娃、充气棒的,老马会给我买一个好看的荷包和扫帚挂在身上,而奶奶会买一些香草、艾蒿和小葫芦挂在门上。二姑和奶奶包好的大枣粽子和白鸡蛋、茶鸡蛋也会在这个时候热气腾腾的端上来。小时候喜欢玩撞鸡蛋,看谁的鸡蛋最坚硬,有的用鸭蛋,有的人用鹅蛋,有的干脆用假的石灰蛋,结果没个端午节都会吃很多的鸡蛋。
上了初中高中,同学们提前很久就会计算端午节的日期,一般是要提前一天晚上去江边玩一个通宵。这个时候江南、江心岛、江北都会灯火通明,年轻人拿着充气塑胶棒互相追打,闪闪发光的项链、戒指都很受欢迎,有烤串,有人打麻将,还有人放鞭炮,这样的民间庆祝活动一直会持续到第二天清晨。
上了大学就很少去江边赶这个热闹了,记得同学去玩通宵之后趁我熟睡给我绑上了五彩线,结果掉颜色弄得满手的彩色,真得很怀念。上了研究生之后,北京对于端午节并没有很大的庆祝活动,每年只是在食堂吃几个粽子应节。
如今,在端午节来临之前,真想回家去,想让奶奶给我绑五彩线,想让老妈带我去江边买荷包小扫帚,想吃奶奶包的粽子煮的茶叶蛋,想看到香草艾蒿和葫芦挂在我们家的门前。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篇四
有关这传统的节日,有很多种说法。在此我只想说我家乡的端午节。
自从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开始到离家工作几乎每个端午节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过的。
有很多年,我爷爷都黎明前就挑过来无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在窗台上,夹在门把后,还夹在我们姐弟几个的耳朵上。这过节的气氛就是在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弥漫开来。无需任何华丽的语言,满是对儿孙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时我爷一给我夹上我就能醒过来,而有时却是闻到那艾蒿的阵阵清香后慢慢才从睡梦里醒来。不管咋醒这天早晨没喝无根水以前是不能说话的。平时叽叽喳喳闹个不停的我们几个这天都很乖的,喝完无根水,象征性的用无根水洗洗脸,下一个程序该分鸡蛋了。鸡蛋是我妈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时鸡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爷爷奶奶总分给他s十个,而我们姐妹几个能分到六道八个。每每这时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给我一两个,还不忘在我后脑勺上轻轻拍一下。
我们揣好分得的鸡蛋,叫上左邻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发。必须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顶端,然后回头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乡已绿成一片,每家每户的孩子,还有邻村的都从四面八方往这赶。
男孩们领着小狗,吹着口哨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看谁能第一个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时不穿鞋的,网上裤腿就上,有时还倒滚回去。每爬上一个小山丘拿出鸡蛋相互磕一下谁的现碎现吃她的鸡蛋,所以分鸡蛋时都挑红皮儿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处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挥手,喊叫,就这样边吃鸡蛋边上。四五个人扯着手唱着歌上,春风伴着欢笑飞舞,春日迎着我们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欢快地在震动。
等疯累了,玩够后,满身是沙子的我们回到家时,香喷喷的韭菜卧鸡蛋,还有我妈烙的荞面饼已经摆好了。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篇五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
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