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阶段性自查报告(精简3篇)
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阶段性自查报告 篇一
自查报告概述
本报告旨在对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阶段的进展情况进行自查和总结,以评估目前的工作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自查的时间跨度为近一年,涵盖了各个方面的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
一、数字化学校建设目标的实现情况
在这一阶段,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的数字化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和扩展,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更加便捷。同时,我们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数字化学校建设管理体系,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化学校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师生对数字化学校建设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一,有的人对数字化学习的需求和意义尚不明确,抵触情绪较强。其次,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一些老师对新技术和应用的接受程度较低,影响了数字化学校建设的推进。此外,数字化学校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大,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改进措施和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提高数字化学校建设的效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师生对数字化学校建设的认知和理解。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向师生普及数字化学校建设的意义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加强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培养。组织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提高教师对数字化教学工具和资源的熟悉程度,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促进教学效果。
3.增加数字化学校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学校应加大财力和人力投入,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资源支持,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4.建立数字化学校建设的长效机制。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评估机制,定期进行自查和总结,不断优化和完善工作。
总结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积极贯彻上述改进措施和建议,进一步推进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工作,为学校的现代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阶段性自查报告 篇二
自查报告概述
本报告旨在对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阶段的进展情况进行自查和总结,以评估目前的工作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自查的时间跨度为近一年,涵盖了各个方面的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
一、数字化学校建设目标的实现情况
在这一阶段,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的数字化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和扩展,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更加便捷。数字化学校建设的管理体系也初步建立,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二、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然而,在数字化学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数字化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仍然不够完善,一些设备存在故障和损坏,影响了教学和学习的正常进行。其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仍有待提高,一些资源过于简单和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学科和年级的需求。此外,学校的数字化学校建设规划和目标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以便更好地指导工作的开展。
三、改进措施和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提高数字化学校建设的效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加强数字化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加强设备的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2.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加强与教育科研机构和教育资源提供商的合作,引进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需求。
3.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数字化学校建设的规划和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项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推动。
4.加强师生参与和反馈机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数字化学校建设的讨论和决策过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工作。
总结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将积极贯彻上述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推进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工作,为学校的现代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阶段性自查报告 篇三
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阶段性自查报告
岗厦小学区域性整体推进研究子课题组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轮波澜壮阔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浪潮,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福田区委区政府领导高瞻远瞩,善于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创建教育强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区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2004年被定为我区“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年”,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教育改革的政策措施,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
我校是一所具有八十年历史的老校,在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建成了千兆校园网,实现了资源共享。为了进一步完善网络设施,优化资源整合,切实发挥现代信息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实现教学、办公无纸化、网络化、智能化、人文化,促进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的有机结合,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以“营建数字化校园”为切入口,通过开展全方位的信息化实验研究,努力打造岗小信息化新亮点。
主要做法、经验与成果
一、领导重视,措施落实
我校自二月份申报课题后,杨琴校长亲自挂帅,成立了由教学副校长为业务主持,教科室主任、信息组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市区骨
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在召开多次课题组务虚会的基础上制定了祥尽、操作性强的课题实施方案及“岗厦小学数字化建设三年规划”,于2004年3月22日下午举行了课题开题会。课题开展以来,我们按照研究计划,每月召开一次信息建设研讨会,全员参与教育信息化研究,同时,学校以省级评估为契机,着力加强了硬件建设,开发和优化软件资源。
二、扎实推进,效果明显
1、硬件建设起步早,设备始终保持先进
学校目前建成了千兆校园网,网络设施完善,每个教室和功能室都装备了奔腾4计算机、实物展示台和投影仪,办公电脑人均一台,并实现了网络联接。为了凸显信息化亮点,学校购置了6部触摸屏电脑,建成移动式电子图书馆,放在每一层教学楼中,方便学生阅读电子资料、上网交流。2003年,学校重新装备了先进的软件制作室。2004年,学校购置了移动多媒体平台,实现了移动教学课堂和移动会议室功能,配置了“彩虹家校通”系统。硬件设施始终走在市、区前列。
2、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
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既有全员参与的基础应用和提高班,又有针对不同科组的个性辅导,还有青年骨干教师的拔尖培训。仅2004年度,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多次参加了总课题组及片
区的课题研讨和培训活动,举办了全体教师计算机中级培训、基本课
件制作培训、电子备课讲座、个人网页制作培训、中老年计算机基
础应用再培训等等,使老师们计算机应用能力得以提高。为了加强对教室各种电教设施设备的管理,我们还举办了各班小电教员培训班,定期对小电教员进行基本的电脑使用与维护常识培训,使他们能协助老师参与教室电教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目前,全校45岁以下教师均达到了国家计算机中级水平,85%以上的老师能独立制作课件,100%的教师能使用课件上课,全校课堂教学多媒体使用率达80%以上。培养起一只拥有12名青年骨干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教育队伍,他们在两年内完成了深圳市地方教材《综合常识》12册的教材脚本编写和电脑美工工作。还开发了校本教材《健
体操》、《小手拉大手》等影视资料,得到了多方好评。以科研课题研究促信息化发展,是我校信息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近年来学校积极参与多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实验研究。除加入“基础教育区域性整体推进研究” 国家级课题组,承担其子课题“建设数字化校园”研究外。我们还开展了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课题研究活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研究,许多科组都构建了具有科组特色的学科专题网站。
3、软件应用、研发出成果
学校教师先后自行开发了图书管理系统、督导评估软件、FTP资源库等实用软件和资源,上学期又相继引用了专业的心理咨询系统
网络办公、教务、教学管理系统,学校的教学和管理逐步实现无纸化、
网络化、现代化。教师多媒体制作水平逐步提高,先后开发制作了《点
滴集1》、《点滴集2》、《教师论文集》、《教师课件集》等电子光盘4个,教师课件获多媒体课件制作全国一等奖。2004年,学校构建岗厦小学网络电视台,实现了网络电视直播和媒体节目广播的功能,并重新构建了多功能校园网站,融学校信息中心、教师教学中心、学生学习中心、资源中心、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考试系统与综合评价系统于一体,成为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信息共享、情感交流的虚拟乐园。
在省一级学校评估中,评估组专家认为我校信息技术配置标准高,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强,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希望经过学校自身努力,营造好数字化校园,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1、教师信息化应用技能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
目前学校装配了三十一套多媒体教学平台,建起了校园网、家校通,但这些设备能否发挥它在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或是成为摆设,变为高级垃圾?关键在于教师的使用技能与应用思路,然而我校仍有一部分教师没有信息应用意识,计算机操作技能低,影响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的水平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化与课改的有机结合,如何用信
息化技术为课程改革提供强大的保障,仍须加强探究。
课改的大潮冲击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学习知识生活化、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越来越被一线教师的所接受。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成为了当前课堂教学的一道靓丽风景。随之而来的教学花架,负面干扰等导致了教学活而不实,教师备课件的时间多于备教材教法、备学生的时间。怎样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有机与学科教学相整合,既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又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良性循环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
3、学校各类信息媒体、电教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又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尤其是高耗能设备的维护,教师办公电脑、教室电教小平台的管理等。
二00四年十二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