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考察调研报告(精选3篇)
西柏坡考察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西柏坡:红色文化的永恒熔炉
摘要: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红色文化的熔炉。本次考察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西柏坡的历史背景、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探索西柏坡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参观红色遗址、听取讲解、与当地群众交流等方式,我们对西柏坡的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正文:
一、西柏坡的历史背景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是中国共产党的摇篮。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西柏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毛泽东曾在这里主持召开过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确立了党在农村中开展工作的方针。西柏坡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纪念地,保存了众多革命遗址,如毛泽东故居、毛泽东纪念馆等。
二、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西柏坡是红色文化的熔炉,这里凝聚着无数革命先烈的智慧和牺牲精神。通过参观红色遗址,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和红色文化的传承。西柏坡的红色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在当代社会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坚守信仰,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三、西柏坡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西柏坡作为红色文化的象征,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首先,西柏坡是历史的见证,它让我们回顾革命的艰辛历程,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牺牲。其次,西柏坡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地,它让我们从中汲取力量,坚定信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最后,西柏坡是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
结论:
通过本次考察调研,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西柏坡的历史背景、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探索了西柏坡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西柏坡是红色文化的永恒熔炉,它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西柏坡考察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红色遗址:西柏坡的历史记忆
摘要: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的摇篮,是红色遗址的聚集地。本次考察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西柏坡的红色遗址,探寻这些遗址背后的历史记忆。通过参观红色遗址、听取讲解、与当地群众交流等方式,我们对西柏坡的红色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正文:
一、西柏坡红色遗址的分布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保存了众多的红色遗址。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故居、毛泽东纪念馆、西柏坡会议纪念馆等红色遗址。这些遗址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让我们能够亲身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红色文化的传承。
二、红色遗址的历史记忆
每一个红色遗址都有着自己的历史记忆。在毛泽东故居,我们看到了毛主席的办公室、生活用品等,这些实物让我们仿佛能够与毛主席有一种亲近感。在毛泽东纪念馆,我们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方式,了解了毛主席的一生和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在西柏坡会议纪念馆,我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的重要会议,以及会议的决策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三、红色遗址的价值与意义
红色遗址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首先,红色遗址让我们能够了解革命先烈的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历史,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其次,红色遗址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地,它让我们从中汲取力量,坚定信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最后,红色遗址是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
结论:
通过本次考察调研,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西柏坡的红色遗址,探寻了这些遗址背后的历史记忆。西柏坡的红色遗址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和红色文化的传承,它们是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我们应该珍惜红色遗址,传承红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西柏坡考察调研报告 篇三
为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2013年7月3日-4日,在结束了一周的党校理论培训后,我们踏上了65年前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赶考之路”,捕捉着那段惊心动魄、可歌可泣、开天辟地的大转折时代的历史痕迹,受益良多,我作为第三调研小组的代表,写了考察调研报告。
以赶考精神点燃新区开发激情
一、考察调研的主要内容
当我们还沉浸在一桩桩一件件的革命硕果中的喜悦和赞叹时,又来到了复建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旧址。睹物思往,当把革命硕果与伟人旧居、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等以及屋内原貌陈设的桌椅柜床、毛毯、电话等日用品联系在一起时,巨大的反差使我们对伟人们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就是在这黄土墙木屋顶下的昏暗灯光里,新中国创建先驱者们伏在破旧的木桌上,对着发黄发皱的地图指点江山,奋笔书写着治国方略,累了就着打补丁的薄被在简易的炕上睡上几小时。毛主席指挥三大战役的办公室仅约16平米,被周恩来称作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当即将迎来全面胜利时,毛主席依旧保持清醒头脑,预言可能生长的“骄傲、功臣自居、不求进步、贪图享受”四种情绪,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要“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从小事抓起,作出“不作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六条规定。在党中央进入北京前,毛主席语重心长的提出决不当李自成,进京赶考是为了继续干革命。
7月3日下午至7月4日,我们自西柏坡经保定宿琢州访香山双清别墅,身临其境的感受着清代保定直隶总督署的雍容华贵、双清别墅的幽雅古朴,对照中国共产党中央旧址的简陋,思绪万千,感慨不已。
二、对赶考精神的理解
毛主席生动的将建国建党事业比喻为考试,把人民当作考官,把党和政府当作考生,把为人民谋福祉当作考试成绩。深刻的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和宗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赶考精神的引领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领导人先后使中国从独立到富强到崛起,习近平总书记又将带领全国人民缔造中国梦。历史已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但找到方向不等于就能顺利走向成功,因为只要放松了警惕性,就会被无孔不入的糖衣炮弹给打倒,被妖艳的罂粟花诱离正轨。从建国初期下马的百名部级高官,到现在的“表叔”、“房婶”、“铺叔”,触目惊心的官场腐败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让群众普遍的仇官仇富,极大的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一代代领导人反复强调两个“务必”,要求广大干部加强与群众联系,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考察对新区开发工作的启示
自2012年9月国务院批复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以来,我区已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作为第六个国家级开发新区,在当前经济环境复杂、形势严峻的条件下,如何打造面向未来的理想新城市,引领新型城市化发展方向,这是摆在广大干部面前的一份高难度的考卷。要想考出好成绩,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 艰苦奋斗,发扬拓荒精神。新区现人口仅约70万人,要想在8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展为一个200多万人的城市,百业待兴,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任务繁重,许多部门都是一班人马几个牌子,饱满的工作量,再加之城市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对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水平都提出了很高要求。我们要乐于奉献,勇于担当新区开发这个光荣而伟大的使命,以强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投入工作中,敢想会干为人民。虽然国家、省市给了优厚的政策,但不代表新区开发成功就指日可待。没有拓荒牛,就不会有丰收的良田。我们付出了青春和热血,才能收获南沙的美好明天。
(二) 锐意进取,把握发展战略。上一轮的全国城市建设热潮中,大城市的弊病已经日益凸显。GDP上去了,但是城市空间拥堵、环境脏乱差、食品安全问题、上学看病难等,降低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城市要发展,但不处理好被征地农民的权益是不行的,一味的填涌造地是不行的,让河涌发黑发臭是不行的,没有数量和质量达到群众需求的学校和医院等公共设施是不行的……什么样的新区开发才是成功的?是看建筑的高度和密度吗?是看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吗?是看工业商业的繁荣吗?都不完全是,最重要的是要看是否能成为群众认可的宜居宜业的城市,是否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我们要急群众之所急,供群众之所需,引导群众广泛的参与到新区开发建设中来,让群众切身的享受到新区发展带来的好处,才能更好的促进新区的发展。
新区开发正处于时代的转折点,我们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国外或其他省市的经验,要充分认识南沙自身的特点,将地理区位及优美环境等优势进一步扩大,把握好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开发、从容建设的理念去营造一个特色的岭南水乡、钻石水城、国际水都,最终缔造一个跨时代的国家级新区。
(三) 清正廉洁,建设阳光政府。 新区建设之初,也是各项管理制度急需完善的时期,如果放松自律的绳子,在制度中钻营漏洞,唯利是图,就必然将葬送自己一生的绳子套上脖子。我们站在权利的平台,谋的是社会和群众的福利,而不是一己一党之私。面对光怪陆离的诱惑,我们应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记公仆身份,认真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廉政规定,完善监督监
察制度,筑起防腐铁墙,“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怪象决不能在新区一遍遍重演,让新区的发展在群众的监督下,阳光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