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庙会调查报告【精选3篇】
村庙会调查报告 篇一
村庙会调查报告
摘要: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地村庙会的情况,包括规模、活动内容、参与人数等方面。通过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得出结论:村庙会在当地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功能,对村民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一、引言
村庙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内涵。本次调查选取了某县的一个村庙会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了解其特点和影响。
二、调查方法
1. 实地观察:对村庙会的组织、布置、活动内容等进行观察记录,以获取直观的信息。
2. 问卷调查:随机抽取了100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村庙会的认知和参与情况。
三、调查结果
1. 村庙会规模:该村庙会每年举办一次,持续三天。会场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设有舞台、摊位、游乐设施等。
2. 活动内容:村庙会期间,有各种传统表演、游戏和娱乐活动。最受欢迎的包括舞龙舞狮、杂技表演、古典音乐演奏等。
3. 参与人数:每年有数千名村民和游客参与村庙会活动,其中以村民为主。调查显示,超过70%的村民每年都会参加村庙会。
4. 影响和意义:调查结果显示,村庙会对当地村民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它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展示本地文化和交流的平台,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其次,通过各种娱乐活动,村庙会为村民提供了放松和娱乐的机会,缓解了生活压力。最后,村庙会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为村庄带来了经济效益。
四、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村庙会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活动,在当地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功能。它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生活,也促进了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因此,应该继续支持和保护村庙会的举办,以保持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为村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村庙会调查报告 篇二
村庙会调查报告
摘要: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地村庙会的问题和挑战,包括财政困难、缺乏文化传承等方面。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访谈,得出结论:村庙会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
一、引言
村庙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社会变迁,一些村庙会面临着问题和挑战。本次调查选取了某县的一个村庙会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问题和解决方案。
二、调查方法
1. 实地观察:对村庙会的组织、活动内容、参与人数等进行观察记录,以获取直观的信息。
2. 深入访谈:与村庙会的组织者、村民和相关专家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村庙会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的看法。
三、调查结果
1. 财政困难:调查发现,村庙会的筹备和举办需要大量的资金,包括场地租赁、演员费用、设施维护等。然而,由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很多村庙会都面临着财政困难。
2. 缺乏文化传承:传统的村庙会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但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缺乏兴趣,一些传统的表演和活动正在逐渐失传。
3. 参与意愿下降:调查显示,近年来,村庙会的参与人数出现下降趋势。一方面是由于年轻人的流失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村庙会的内容和形式没有及时更新和适应现代需求。
四、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村庙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村庙会的经费支持,以确保其正常举办。其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提高年轻一代对村庙会的参与意愿。最后,村庙会的组织者和相关专家应该加强交流和合作,推动村庙会的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综上所述,村庙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只有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和传承村庙会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村庙会调查报告 篇三
河北省地处燕赵大地,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河县位于河北省的西南部,该县并不是后兴起的县城,而是一座古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战国时期的田光,三国时期的颜良都是该县人,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籍中共最高将领董振堂将军,除此之外,新河县又有很多珍惜的文物出土,如20世纪六十年代出土的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汉朝双系罐、隋朝五嘴壶,还有大皇庄净业庵的大铜钟、东关十方院的人头幢。
新河县发展到今天,任沿袭保留了许多古代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风俗习惯也有一些相应的变化。我们于20xx年x月x到新河县尧头中学实行,在实行期间多次听学生以及当地人提到庙会,从学生的描述中,庙会给我的感觉就像赶集似地,有很多小商法买东西,还有文艺汇演。但是我有些困惑,这和平时的集有什么不同呢?难道每年一次的就叫庙会?定期的就是集市?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迎来了尧头一年一度的庙会——端午庙会。
庙会当天我们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向当地的老人了解一些相关情况,情况如下。
尧头村的庙会定在每年的端午节,即农历的的 五月初五。也就是农历的五月初四,在村西最后一家的西侧有人用白色帆布搭起了一个凉棚,到了晚上,村民活动广场上便传来了有节奏的咚咚打鼓声,据当地老师说,这是表演的人提前预演彩排。这使我对端午庙会更加好奇。
五月初五当天,平静的尧头村一下子热闹起来,很多小商贩聚集到尧头,他们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摆开摊位。这些摊位既有普通的商品,吃的、穿的、用的,还有一些传统工艺的摊位,如写花鸟字画的,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拿出一个体积不大的盒子,摆开了正式,这盒子打开后是一张桌子,他把用品摆在桌子上,铺开纸,用一只特殊的笔(如长方体印章,扁,沾颜料那侧为海绵质的头)沾了两种颜料在纸上随便一图,一只生动的蝴蝶就画了出来。
在村西的凉棚下,北面的墙壁上已经挂上了一幅神像,长约一米半,宽约70厘米,那神像花绿的脸,面目有些狰狞。神像前有一张摆着贡品、烧香的坛子的桌子,桌子前面有石头围城的火堆,专门用来烧纸。火堆前面又有两个垫子,时不时有人来磕头上香。凉棚两侧内西侧摆着条形的长凳,有几个上了年纪的奶奶。东侧由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手持小鼓带着三个婆婆,那三个婆婆有人手中拿钵,有人拿锣,伴着小鼓有节奏的敲着,四个人口中念念有词的唱着,应该是祭语。在凉棚的西侧有三堆火塘,也是用砖简易垒成的,最靠西的两个火塘直径越半米,里面烧着纸,有人在旁边不断的加烧纸,在靠近凉棚的这个火塘有些特别,两边分别用一块砖立着,像柱子一样,上面有平放了一块砖,感觉像打开的打门一样,在砖头支撑的空间下,摆着贡菜和酒,酒杯中还插着一只粉色的三角纸旗,在这旁边插一个大的红色三角旗,上面黑字写着“尧头庙会”。
据当地人说,村里面专门有人负责每年的祭祀活动,从前,在庙会的前一天,祭祀人员就要到庙里把神请来,并且负责烧纸接待香客,直到庙会结束那天,昼夜不息。在庙会期间,还会有人捐赠善款、许愿还原。尧头村负责这件事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妇人。据当地老人说,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古时候,这个地区爆发瘟疫,邻县冀州一个人为了解救老百姓,自己就把所有的瘟疫都吃掉了,以至于脸被涨青涨红,后来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给他塑像,慢慢的,他也就演变成了神,受后人供奉。于是每年庙会,人们就会前来祈福,祈求一年风调雨顺有一个好的收成,祈求全家平安。
发展到今天,尧头庙会已经有了很多改变。在端午节的早上,负责祭祀的人会在六点之前到庙里去请神,经过一个小仪式后,将神像请出庙,抱神像的人在前,其他人在后,敲着小鼓,打着铜锣,拍着钵,口中唱着。把神安置到事先搭好的凉棚内,以供人供奉拜祭。
庙会除了商业活动、祭祀活动外,还有文艺表演。表演着多为四五十岁的人。先在庙会凉棚前集合,着统一旧式军礼服,组成一个小乐队,每个人手中都有乐器,乐队最前面还有一个指挥,在这个小村里可是相当壮观。乐队中最显眼的就是标有“新河尧头”字样的大鼓,直径约一米半,需要两至四个人敲。乐队在庙会前表演一会儿后就休息一会儿,再次表演时,位置就向村中的广场移动,反复几次,就到了尧头村的广场。此时乐队队员们脱下军礼服,换上了表演服。只看广场舞台上,那一群可爱的大妈,蹦蹦跳跳像小姑娘一样,鲜红的手绢在她们手中灵动的甩着,一点都看不出来她们的年纪来。这些大妈还身着藏族同胞的衣服表演藏族舞。看这些大妈那眼神那动作,不得不让人佩服,其表演艺术魅力已超越了年龄。一时村民们都聚集到此看这场文艺汇演。表演结束后,村民自发的又扭起了大秧歌,伴着现场配乐,瞧!大家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都被这热闹的气氛感染着,恨不得也去扭一个。
艺术家在民间,看那满头花白的老头,敲起鼓来特别带劲,那手腕那眼神,都是那么有渲染力。再看他旁边的两个大爷,在斗钵,两个人像小公鸡一样,平日里刺耳的钵声,现在也成了动听的语言,他们两个又像在辩论似地,你一言我一语,加上生动的肢体动作,真是一种享受啊!这还是我第一次看。
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到了中午,各家敞开大门,都在过堂里摆下桌子招待亲朋好友。本村的学生们也把自己要好的小伙伴带回家去,想必他们的母亲已经准备好一大桌丰盛的食物了吧!整个村庄沉浸在喜悦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
尧头村的端午庙会已经不单纯是一种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借这庙会这个契机进
行商业活动,庙会期间更是当地人走亲访友的好时机。通过庙会这个机会,加强了人和人之间的联系。然而,我们不得不注意,组织庙会的这些人都已经很老了,年轻人多认为烧香拜神是封建迷信,只是看个热闹,对于庙会本身的一些事情并不关心,对于庙会的相关传说也知之甚少。那么,尧头村的庙会还会存在多久?这还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