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公共服务汇报(通用6篇)
地名公共服务汇报 篇一
近年来,地名公共服务在我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地名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地名管理、地名查询、地名标准化等手段,为公众提供方便、准确、规范的地名信息服务。本文将从地名管理、地名查询和地名标准化三个方面,对地名公共服务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地名管理方面,我国地名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各级地名管理部门加强了地名的命名、标注和维护工作,确保地名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地名命名活动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和历史沿革,体现了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地名标注工作也得到了加强,通过标注地名的位置和信息,方便了公众的使用和查询。此外,地名维护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对于存在问题的地名进行及时修正和更新,确保地名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其次,地名查询方面,我国地名查询服务的覆盖范围和便利性在不断提高。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公众可以方便地进行地名查询,包括地名的拼音、含义、位置等信息。同时,地名查询服务也在不断完善,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地名信息。例如,一些地名查询平台提供了地名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信息,丰富了地名查询的内容。此外,一些手机应用程序还提供了离线地名查询功能,方便了用户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进行地名查询。
最后,地名标准化方面,我国地名标准化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地名标准化是地名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通过统一地名的命名规则和标准,提高地名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我国地名标准化工作在地名命名、地名翻译、地名拼音等方面有了明确的规定,确保了地名的一致性和可读性。此外,地名标准化工作还注重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提高了地名的国际化水平。
综上所述,地名公共服务在我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地名管理、地名查询和地名标准化是地名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地名管理、提供便捷的地名查询服务和推进地名标准化工作,为公众提供了方便、准确、规范的地名信息服务。在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地名公共服务的建设,提高地名信息的可用性和便利性,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地名公共服务汇报 篇二
近年来,我国的地名公共服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地名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地名管理、地名查询和地名标准化等手段,为公众提供方便、准确、规范的地名信息服务。本文将从地名管理、地名查询和地名标准化三个方面,对地名公共服务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地名管理方面,我国地名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各级地名管理部门加强了对地名的命名、标注和维护工作,确保地名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地名命名活动更加注重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体现了地名的独特性。地名标注工作也得到了加强,通过标注地名的位置和信息,方便了公众的使用和查询。此外,地名维护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对于存在问题的地名进行修正和更新,确保地名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其次,地名查询方面,我国地名查询服务的覆盖范围和便利性在不断提高。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公众可以方便地进行地名查询,包括地名的拼音、含义、位置等信息。同时,地名查询服务也在不断完善,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地名信息。例如,一些地名查询平台提供了地名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信息,丰富了地名查询的内容。此外,一些手机应用程序还提供了离线地名查询功能,方便了用户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进行地名查询。
最后,地名标准化方面,我国地名标准化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地名标准化是地名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通过统一地名的命名规则和标准,提高地名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我国地名标准化工作在地名命名、地名翻译、地名拼音等方面有了明确的规定,确保了地名的一致性和可读性。此外,地名标准化工作还注重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提高了地名的国际化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的地名公共服务在管理、查询和标准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加强地名管理、提供便捷的地名查询服务和推进地名标准化工作,为公众提供了方便、准确、规范的地名信息服务。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地名信息的可用性和便利性,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地名公共服务汇报 篇三
物价局公共服务汇报
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坚持“三个到位”。①领导重视到位。4月14日全市价格公共服务工作会议后,我局一方面及时向县政府分管领导汇报,积极争取县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局价格公共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了实施方案,落实了工作经费。②是思想认识到位。我局先后召开了5次班子成员会、局务会进行专题研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即把开展价格公共服务工作作为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转变工作职能,为民为企解难,扩大物价部门的影响力,提升物价部门形象。③工作落实到位。按照三年规划和2012年实施方案安排,我们已初步建立起“进农户、进企业、进社区”价格公共服务工作站网络,同时结合我县的实际,在全面铺开的基础上,重点抓好“3乡2镇11村6社区1园区”的价格公共服务工作的开展。
二是做好“六个一”。①建立了价格公共服务工作网络,以乡镇“便名服务中心”、村“农民书屋”、“社区活动中心”为平台,建立乡、村工作服务站(室),在全县行政村聘请了一名以上价格监督(信息)员,将价格公共服务工作内容充实到中心,做到价格服务工作贴近群众,服务群众。②制作一套公示牌、站牌、桌牌和制度。我们为全县23个乡镇和工业园区以及17个重点村统一制作160套涉农收费公示牌,统一放置在便民服务中心。③发放一本宣传手册。我们将近两年国家有关价格和收费政策以文件的形式进行汇集,编印了600本价格公共服务手册,发放到县四套班子领导、县直单位主要领导和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村委会领导。④开展一次价费情况专项调查。我们印制500份价格(收费)情况调查表,组织人员深入乡镇、企业、农村、社区进行调查,共收集反映上来的信息100多条,基本了解了人民群众对当前价格方面的需求,使我们在开展价格公共服务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⑤统一制作了一套办公用品。给每个站(室)统一放置一份有关制度、文件、宣传手册、举报登记本、信息报表等。⑥健全一套工作档案。落实了专人专柜管理的价格公共服务工作信息资料档案。
二、我们开展价格公共服务工作的主要体会是:
1、领导重视是做好价格公共服务工作的关键
我局开展价格公共服务工作得到了县政府领导的支持,县政府以遂府办发[2012]12号文转发《县开展价格公共服务工作三年规划》,县政府分管领导三次听取我局有关开展价格公共服务工作的情况汇报,并亲自审定价格公共服务工作宣传手册和公示牌。市物价局领导对我县开展价格公共服务工作十分关心,多次亲临,深入到乡(镇)、工业园区和社区及农村,检查指导价格公共服务监督站建设,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对我县开展价格公共服务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各乡(镇)和工业园区对这项工作都十分支持,由纪委书记或常务副乡(镇)长兼任乡(镇)价格公共服务监督站站长,有效保证了价格公共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6月5日,省纪委书记尚勇在视察我县珠田乡工作时,对涉农价费公示给予了充分肯定。
2、科学规划是做好价格公共服务工作的前提
在开展这项工作前,我局组织班子成员深入乡镇和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和农民群众对价格公共服务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先后多次召开班子成员会议,认真研究制定《县开展价格公共服务工作三年规划》、《县2012年价格公共服务工作总体方案》和《县物价局2012年开展价格公共服务进农户、进企业、进社区工作实施方案》。并结合我县实际,按照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的原则,一是把105国道沿线和高速公路连接线沿线的17个村(社区)作为开展价格公共服务工作的重点,聘请了2名以上的监督(信息)员,让他们直接面对农民(居民),向他们宣传价格和收费政策;二是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建立规范化管理、程序化运作,制度化约束的价格公共服务工作机制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长效机制,坚持持之以恒,认真抓好落实。
3、经费保障是做好价格公共服务工作的条件
县政府从价调基金中拨付工作经费3万元,为我们制作160(套)价格公示牌、40块价格公共服务站工作制度和编印600本价格公共服务宣传手册提供了经费保障。同时我们还从自有资金中挤出2万元,建立了价格公共服务资料室,给乡(镇)监督站和重点村(社区)监督室统一制作了公示牌、站牌、桌牌,购置了文件夹、举报登记本、会议记录薄办公等,为价格公共服务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责任到人是做好价格公共服务工作的保证
我局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分工负责,监督检查机构具体抓,各股、室、中心全力配合的工作机制。制定了《价格公共服务工作责任制方案》、《县价格公共服务监督站工作联系制度》、《县价格公共服务监督站(室)主要职责》、《县价格公共服务监督员、信息员主要职责》和《监督人员守则》等工作责任制方案和工作制度,将价格公共服务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职能股、室、中心,做到责任到人。对乡(镇)监督站长和监督员、信息员制订岗位目标责任制,实行奖罚激励机制,对工作开展好,有成效的乡(镇)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并根据考核结果确定补贴标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价格公共服务工作的扎实开展。
我局通过开展公共服务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活动,沟通了物价部门、物价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和交流,提升了物价部门的形象,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市物价部门的要求,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决心借这次全市价格公共服务工作会议的春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价格公共服务工作做得更细、更扎实些,为创优我县发展的价(费)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
地名公共服务汇报 篇四
**镇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汇报
近年来,**镇按照市委、区委相关文件精神,以提升群众幸福度、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均等化为目标,加快实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改革,创新机制体制,大力开展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提升了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大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先后完成了花卉大道、物流大道、天乡路、鱼凫路、春江路、二支渠路、三支渠路、四支渠路、春水二道等骨干道路建设,新建了横跨江安河两座市政大桥,打通了10公里沿江安河绿道、9.7公里幸福田园绿道,实施了村道成网加密工程,形成了 “四纵八横”骨干交通网络,基本建立起了与主城区多通道相连,与周边地区宽畅相接,镇域内高密度相通的交通网络骨架,切实方便了群众出行;对自来水、天然气、排污等管网与主城区实现了“大并网”并无缝对接,覆盖了10.2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规划区外3个城镇和9个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惠及了全镇70%的城乡居民;完成了物流大道、春江路、花卉大道、万明路、万福街等道路绿化建设工程和**实验校、中心卫生院、敬老院周边绿化改造工程;完成了城市规划区内的春江路北段、万明路、a5、b2线等城市骨干道路及电力、通讯管网下地工程,镇域内电话、宽带可接入率达到100%,光纤电视入户率达到92.4%,率先建成了全省第一信息化示范镇;实施了天乡路综合市场、红专综合市场、长石综合市场建设,完成了团结桥市场改造工程;开展了南岳新型社区、协华新型社区等居民集中区市 1
政设施完善工程;加大了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完成了团结渠、团结八斗、十斗、红旗八斗、江安二支四斗、杨家拜渠等15000余米的斗渠改造工程。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彻底改变了过去出行难、灌溉难、用电难、通讯难和农产品交易难的状况,极大地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是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三教统筹”齐抓共管,围绕“教育强镇、镇强教育”的思路,树立“大教育”理念,切实推进了我镇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了踏水、**两所标准化九年一贯制学校,改造了镇子实验校,对3所学校的设备设施进行了更新和充实,使镇域内的学校硬件建设均达到或超过了城区学校的标准;新建了**中心幼儿园、花乡民居幼儿园、古镇馨苑幼儿园三所幼儿园,其中**中心幼儿园顺利通过了成都市一级幼儿园检查验收;建成了一个高标准成人教育实寻训基地,成功创建了成都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成都市教育装备示范学校。在改善教育硬件条件的同时,大力实施了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工程。设立专项资金40万元,用于兑现全镇教职工学习交流、进修提高、教学成果奖励补助等,并以此建立教师慰问奖励制度,全方位促进教育发展和均衡。同时,按照以科研为先导、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两支队伍建设为保障、以督导评估机制为杠杆、以区域性整体推进为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到抓管理铸就学校品质、抓课堂提高课堂效益、抓育人全面关心学生、抓机制形成学校活力、抓科
研提升办学水平。通过不懈的努力,全镇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已经连续四年获得了区教育督导评估一等奖,今年又取得了**区学校教育质量评比农村学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在2006年成功创建成都市教育强镇后,承办了四川省“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幼教工作现场会、“成都市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现场”研讨会,成都市市委书记李春城也两次亲临**调研城乡统筹中的教育工作,同时还接待了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到**调研,我镇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汇报,受到了国家教育部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是大力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新建了一所标准化中心卫生院,更新了中心卫生院及中心卫生院分院的医疗设备设施,配置了120急救车,形成了一个中心卫生院、一所中心卫生分院、28个医疗卫生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协调区级部门将社保、医保结算业务延伸至中心卫生院及中心卫生分院,让群众在看病的同时就可以方便地办理医疗保险结算业务,解决了群众因无钱垫支看病难的问题。在中心卫生院安排了4名专职人员从事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在全镇20个村(社区)设立了妇女“三查”服务点,坚持每年至少到每个村(社区)开展义诊和免费体检一次,并在天乡路等村(社区)已先期试点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同时,大力提升了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少儿互助金参保率均达到了100%,切实消除了群众看病的后顾之忧。
四是大力提升就业和保障水平。全镇20个村(社区)均建立了劳动就业服务窗口,设置了社区培训学校,配备了专门的劳动就业工作
人员,并会同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在全市率先实施劳动保障四维公共服务延伸下移试点工作。在天乡路、春江路等集中居住后就业压力较大的村(社区),设置了大型led就业信息显示屏,与成都市就业信息网同步显示用工信息。同时,深入开展了就业需求入户调查,建立了群众就业需求库和用工信息库,根据群众的两类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向群众推荐工作。在天乡后街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并探索与**信用社合搭建了600万元创业融资平台,切实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创业资金瓶颈问题。通过这些措施,着力构建了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体系,通过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就业推介渠道,有效促进了区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失地农民的就业。2009年,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8700余人,失地农民就业率达到93%,进一步巩固了充分就业镇创建成果。
在促进充分就业的同时,建立完善了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了社保、农民养老保险宣传和购买扶持力度,进一步健全了农村“五保”和临时救助体系。2009年,失地农民购买社保达到了97%,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8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90%。
五是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以村(社区)活动中心和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为依托,打造了23个全民健身路径,20个文化活动室,建立了长石、春江路、先锋、永和、花乡民居等群众文化活动广场。组建了“1+20”综合文娱队伍和腰鼓队、竹板操队、太极拳队、扇舞队、健身操队、戏曲联唱队、合唱队等多个群众专业表演队。坚持开展文化活动进村入组活动,坚持每月至少为每村(社区)放一次电影活动,利用专项工作宣传的契机创造性地开展“文化赶集”活动,利
用各种节庆举办联欢会、广场文艺、文化汇演,家庭才艺大赛、农民运动会等活动,深入组织学习型村(社区)、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系列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用群众化的语言、群众喜爱的戏曲形式,把国家的法律政策用文艺的形式传达给群众,把文明新风带入了千家万户,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区域和谐。
六是切实规范政务延伸服务。完善了2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大厅工作,统一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和标准时限,统一格调制作了上墙公示牌、服务窗口吊牌,设置土地流转、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流动党员服务、民政事务等服务窗口,将区级28个部门30项职能延伸至村(社区),使活动中心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服务功能更加全面。完善了活动中心管理,全面推行便民全程代理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村(社区)之间服务“并网”,实行 “全域受理,网上交换,内部协办”,让群众能在任何一个服务网点办理好自己的事情,真正实现了群众办事从“程序不清自己跑”到“全程代办干部跑”的转变,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办好自己的事情。
七是切实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在管理执法方面,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公开招聘20名城管执法协管员,通过建立了6个城镇管理片区和10个建设执法片区和实行“分片负责,定点到人”等措施,形成了全覆盖、网格化的城市化管理格局。在市容环卫和农村垃圾集中收运方面,建立了180个农村垃圾集中收运站,采用市场化手段建立了180人的城乡环境专业保洁队伍,购买了180辆垃圾中转三
轮、1辆洒水车和2辆垃圾清运车,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户集、村(社区)收、镇(街)运、区处理”的农村环境管理和运行模式,切实改善了农村院落、道路、河道的卫生状况,美化了环境,提升了群众生活的舒适度。
八是创新机制体制,切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建立完善了村级公共服务改革“统筹建设、分类供给、多元投入、民主管理、队伍建设”五大机制,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民主议定项目、民主选择施工主体、村(居)委会组织实施,全程民主监督和实施民主评议等程序,有效实现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与群众需求的对接,进一步促进了村级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2009年,完成村级公共服务项目60余个,新修和整治组级道路60余千米、沟渠6千余米,疏淘农毛渠20余千米,新修文化活动中心1个,新增文化活动设备3套,新建治安巡逻队伍6支。同时,调动了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村级公共服务建设的热情,建立了1个社工服务团队和300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入开展了假日学校、430学校、法制宣传、安全宣传、“寒门助学”、“爱心捐助”与“慈善一日捐”等活动,进一步为居民构筑起了生产、生活、休闲、健康、教育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基本做到了“有求必应、有难必解、有困必济”,促进了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推进了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一体化、均等化,得到了居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充分认可。
地名公共服务汇报 篇五
国家地名数据管理系统3.0版
主要培训内容
一、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3.0版属性数据收集和录入12大类分别如下:
1、行政区域包括:(省、地、县、乡级)
2、非行政区域包括:(矿区、农、林、牧、渔区、工业区、开发区、贸易区、口岸、地片、区片)
3、居民点包括:(城镇、农村、政企合一型)
4、交通运输包括:(街、巷、车站、港口、渡口、航空港口、桥梁、隧道、停车场)
5、群众自治组织包括:(村委会、居委会、社区)
6、水利、电利、通信包括:(池塘、海塘、水库、蓄水设施、水渠、堤坝、发电站)
7、纪念地与旅游景点包括:(自然保护区、公园、风景区、纪念地、遗址)
8、单位包括:(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事业、企业)
9、建筑物包括:(房屋、亭、台、碑、塔、广场、体育场)
10、海域包括:(海洋、海湾、海峡、岛屿、群岛、海岸、滩涂、岬角)
11、陆地水系包括:(河流、湖泊、三角洲、河岛、湖岛、瀑布、泉、峡谷、冰川)
12、陆地地形包括:(平原、低洼、洼地、盆地、高原、山峰、山脉、山口、咲隘、沼泽、草原、森林、沙漠、戈壁、绿洲、洞穴)
二、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3.0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匹配
三、gps的操作与使用
四、南充市区划地名网站的管理及运用
国家地名数据库软件技术中心
二0一0年九月十四日
地名公共服务汇报 篇六
加快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努力开拓地名管理工作新局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汇报
(2011年3月15日)
自民政部2005年《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民函(2005)122号]文件颁布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统筹规划、有序开展、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扎实有效的推进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开展。五年来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下,“四个专项”事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我区地名工作基本形成了以地名档案为基础,地名信息为平台,地名标准为核心,地名文化为支撑,城乡地名标志为载体的覆盖全疆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体系,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根据民政部的安排,今年初自治区对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自检自查工作,现将五年来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北部,面积约16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周边与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达5500公里。全区共辖5个自治州、7个地区、2个地级市、19个县级市、68个县(其中6个民族自治县)、11个市辖区、162个街道、237个镇、621个乡(其中43个民族乡)、1879个社区、8721个村委会。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 居的地区,主要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0多个民族,至2010年底全疆总人口达2200多万。
二、自治区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情况:
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精神,为了做好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6年7月召开了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会议,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及自治区副主席贾帕尔·阿比不拉在会上都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明确了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意义及目标,安排部署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事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为了切实落实好此项工作,自治区成立了由政府主管民政工作的副主席任组长、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公安厅、建设厅等21个部门组成的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日常工作。五年来我区从实际出发,精心组织、统筹安排,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使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了全面推动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的开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实施方案》(新政办发[2006]97号),为自治区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政策和依据。为了提高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水平,切实完成好“四个专项”事务,我区自2006年至今先后在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举办了四次全疆地名工作业务培训班,邀请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总参测绘院、自治区建设厅、自治区档案局和自治区地名标准化中心有关人员,就地名业务、地名规划、地名数据库、地名档案等专业知识进行了培训,使全疆受训人员累计达500余人。此外为了学习外地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的先进经验,我区还先后5次安排各地州地名干部共50余人次参加了由民政部举办的地名规划、地名数据库、地名译写及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等培训班,使全疆地名干部基本掌握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政策法规、原则和有关操作规程,为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事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指导和推动作用。
1、地名规范水平明显提高
健全政策法规、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是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五年来我区在地名规范化建设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对现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已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列入了《自治区人民政府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有望今年上半年颁布实施。二是通过编纂辞典、志书等专业书籍,对全区各类地名进行规范化处理,最终达到全疆地名标准化的目标。目前《新疆地名大词典》和《新疆通志·地名志》已进入最后编审阶段,计划今年上半年出版发行。此外,我区阿勒泰地区出版了《阿勒泰地区标准地名录》、和田地区出版了新版《和田地区地名图志》,《乌鲁木齐市地名词典》也在积极编纂之中。三是开展了全疆行政区划挂图地名审定和审字读音标准化处理工作,全疆共清理出多音字706个、生僻字1个,次生僻字25个,一字多音字3037个,为实现地名标准化提供了规范。四是结合各地实际规范了地名命名更名管理程序,清理整顿了一大批低级庸俗、贪大求洋的不规范地名,净化了地名环境。此外各地州也相应制定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有关规范地名管理工作的政策、制度、实施意见和绩效考核等办法,加大了地名管理行政执法力度。五年来自治区共制定有关地名规范文件 件,地州市制定出台的地方性地名规范文件共计 余件,地名规范文件的出台,使我区地名管理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地名命名更名更加规范,地名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
2、地名规划有序推进。地名规划是加强地名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内容。根据民政部、建设部《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精神,自治区民政厅与建设厅及时出台了《关于在我区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根据这一通知要求,我区各地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其中克拉玛依市在全疆率先完成了《地名规划》文本,起到了示范作用,为此自治区在克拉玛依市召开了全疆地名规划工作推进会,通过以点带面,有力地推动了全疆各主要城市的地名规划工作。目前除克拉玛依市外,乌鲁木齐、石河子、库尔勒、阿勒泰、图木舒克等城市的《地名规划》文本已经完成,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之中,此外库车、若羌等县的《地名规划》文本正在编制之中。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由于内地19个省市开展了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致使我区部分城市的地名规划跟不上城 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故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城市的地名规划需要重新进行修改完善。截止2010年底,全疆共有 个城市已经完成了《地名规划》文本,另有 个县市正在积极编制之中。通过编制地名规划,有力的提升了我区地域文化特色,提高了地名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了我区地名工作的健康发展。
3、地名标志设置成效显著。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目标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地名标志导向体系,确保全疆城乡都有符合标准、数量足够、布点合理、便于公众使用的地名标志。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区在2005年基本完成城市地名设标的基础上,启动了乡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为了严格规范地名标志牌收费标准,自治区民政厅和财政厅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我区城乡地名标牌收费标准的通知》,要求全疆各地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地名标志规格标准收费,杜绝了各类违规收费现象的发生。为了确保标牌质量,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员数次深入全疆各地,检查督促指导地名设标工作,并从源头上严把地名拼写译写关、生产厂家资质关、地名标牌质量关、安装设置标准关,确保了全疆地名标志标准符合国家《地名标志·城乡》的规定要求。截止2010年底,全疆21个城市全都完成了街路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并基本完成了大小门牌的制作安装,在全疆68个县中,已有67个县基本完成了县驻地镇的街、路、巷地名标志设置工作,除喀什地区和个别县外绝大部分县安装了大小门牌。据初步统计,五年来我区各地州共设置街路巷地名标志牌 万 余块、大小门牌 万块,全疆共投入地名标志设置资金达 余万元。地名标志的设置暨起到了指位功能,又增加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了环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4、数字地名进展迅速。数字地名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点,也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成果的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区各地按照边建库边服务的思路,积极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工作。根据民政部的要求,我区所有地州市及县市区均开展了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并陆续报送至自治区地名标准化中心,进行了统一汇总,初步建立了自治区级地名数据库建设系统。同时我们还将积极与各地州加强联系,不断收集各地最新的数据库资料,进一步充实国家地名数据库。目前我区已开通了新疆地名信息网、克拉玛依地名信息网、昌吉区划地名网、巴州地名网等地州市级地名网站。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市还分别开通了电话问路服务和触摸屏地名查询服务,伊犁州电子地图服务工作也初具规模,阿勒泰地区的布尔津县率先在全疆开通了县级地名网,该地区其他县网站正在积极建设之中。自治区区划、地名、界线“三合一”管理系统已经建成,全疆4520幅1:5万比例尺地图矢量数据及地名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建设规划工作已完成,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信息网正在调试阶段,即将问世。截止2010年底,我区三级地名数据库共录入各类地名数据约 万余条,已汇总至3.0版国家地名数据库中。全疆共开通地名网站 个,设立地名问讯电话 部,安装地名查询电子触摸屏 台。通过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大 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经济社会活动交往,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5、地名档案规范化逐步加强
地名档案规范化是做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根据民政部《地名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为规范我区地名档案规范化、标准化工作。2007年自治区民政厅与档案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地名勘界档案规范化建设活动的通知》,要求全疆各地州市必须按照民政部《地名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地名档案进行一次彻底的收集、整理、归档。为此2007年10月,自治区民政厅与档案局组成了联合检查组对全疆地名档案规范化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通过检查,使我区地名档案规范化工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地名档案分类明确、图、文、表、卡归档合理,保管妥当。此外各地都相应制定了地名档案管理制度,使地名档案装具、管理设备及存放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全疆已有70%的县市设立了地名专业档案室,极大的提高了地名档案规范化服务水平,也为今年开展的地名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的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经费落实
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实施五年来,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各地州市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使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工作中,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在帮助各地协调解决经费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基本保证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经费的落实。为了督促各地尽快完成工作,自2007年至今,自治区民政厅与各地州民政局都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纳入到了年终目标考核中,同其他民政工作一同进行量化考核。为了解决我区部分贫困县地名设标工作经费,在自治区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协调下,自治区财政拨出专款150万元,为我区30个贫困县各补助5万元用于地名设标工作,有力的支持和推动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开展。此外为了做好地名数据库建设,自治区地名主管部门还为各地州配备了电脑等电子设备,以改善基层的办公条件。因此我们认为,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并发挥作用,是完成此项工作的基本保障。
2、创新机制,扎实工作
在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中,由于投入经费大,各地都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工作,特别是在地名设标工作中,有些地区采取了“以牌养牌”的方法,通过商业运作,广告招标的形式,为地名标志的维护开辟了新途径,有些县市将设置完成的路牌统一交到市政管理处进行维护管理,减轻了民政部门的压力,有些地方将设标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天山杯”验收标准相结合,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五年来,自治区先后派出7 8 个检查小组共计18人次,深入全疆各地州市对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事务进行检查指导,有力的推动了工作的开展。此外广大地名干部扎实工作、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也为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密切配合、相互协作
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是政府为社会提供的一项社会公益服务事业,服务对象是全社会,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由于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综合性强,牵扯面广,因此特别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财政、公安、城建、质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实践证明,凡是领导重视,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作用的地区,各部门之间就配合密切,相互协作,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任务就开展的好,因此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各部门的力量,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其作用才能发挥的更加突出。
4、营造氛围、加强宣传
为了使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深入人心,我区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地名网站、《地名简报》等宣传媒体,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地名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五年来,我区共在上述媒体中做客电台直播间2次,电视新闻3次,报道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消息3篇,编发《地名简报》22期。此外有些地方还通过发放宣传单,为广大居民宣传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的具体内容,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顺利完成了全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
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近期工作 根据民政部的安排部署,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已告一段落,由于种种原因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事务尚未全部完成,为此自治区已作出安排,将在近期内开展以下工作,力求全面完成此项工作。
1、大力推进地名规范化建设。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在国家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尚未出台之前,抓紧督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管理办法》尽快出台。同时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继续制定、完善地名管理的措施和办法,适应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在国家地名数据库更新维护、地名标志设置、地名档案管理等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二是要规范管理。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对含有生僻字、异体字、自造字的地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写、重名重音等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对专名含义不合规定、通名使用不相匹配的地名进行清理,对违法使用的地名要抓住典型事例予以曝光,净化地名环境,推进地名的标准化,为社会提供规范的地名信息。三是要重视成果应用。加强行政区划图、地名录和地名简册等地名出版物的出版、修订工作,加大地名理论创新力度,拓宽理论研究领域,进一步提高我区地名工作的理论水平。
2、加快推进城市地名规划工作。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全疆对口支援新疆的有力条件,切实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地名规划方案,积极协调建设规划部门抓好落实,加快全省地名规划编制步伐。通过科学的地名规划,达到既要遵循名副其实、规范有序、雅俗共赏、好找易记的基本方针,又要体现地名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同步、规范通名与优化专名相协调等编制原则,建立健全专家论证和地名规划听证制度,提高城市地名规划科学性和权威性,以及地名规划工作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
3、进一步推进乡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在巩固现有城乡设标成果的同时,认真开展地名标志设置“回头看”,查漏补缺,做到设标与管理并重,制定完善地名标志设置维护管理办法和长效管理机制。要积极采取措施,对于尚未开展设标工作的乡镇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成熟一个,开展一个,力争早日完成我区乡镇设标任务。
4、不断完善地名数据库内容,提高地名信息服务水平地名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化服务工作是一项任务重,业务新、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我区将采取措施,加大对地名数据库的工作力度,通过对基层地名干部的不断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尤其是通过即将开展的地名普查工作,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地名数据库内容。在地名信息化服务上,我区与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数据库维护中心联合搭建了全疆地名信息公共服务网站,为地名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平台,下一步我们将开通全疆各县市接口,开通多项地名服务,如网上地名查询、电子地图查询、网上测距、网上地名公告、网上报表 等功能,不断提高地名信息化服务能力。
附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进展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