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读后感【实用3篇】

传习录读后感 篇一

《传习录》是清代思想家和学者黄宗羲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经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这本书以问答的形式,记录了黄宗羲与学生的对话,深入探讨了经学、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问题。读完《传习录》,我深受启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传习录》以其独特的问答形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宗羲在书中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对话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学识。这种对话的方式非常有趣,不仅使我更容易理解一些复杂的概念,而且也增加了阅读的乐趣。通过阅读《传习录》,我感受到了古代学者们的智慧和对知识的追求,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传习录》中的内容涉及到经学、史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其中的经学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宗羲在书中对经典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我更加理解了中国古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学习经典,我们可以汲取智慧,培养品德,提高自己的修养。这让我想起了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经典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

除了经学之外,黄宗羲在《传习录》中还对史学和政治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对史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从而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而政治学则教会我们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政治知识,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读完《传习录》后,我对这些知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读完《传习录》让我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学到了很多有关经学、史学和政治学的知识。同时,这本书也启发了我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追求。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我相信,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传习录读后感 篇二

《传习录》是一本关于学习和思考的书籍,读完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展现了作者黄宗羲与学生的对话,通过对古代经学、史学和政治学的深入探讨,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读完《传习录》,我深受启发,对学习和思考有了新的认识。

《传习录》以其独特的问答形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话的方式,作者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对话的方式非常有趣,不仅激发了我的思维,而且也增加了阅读的乐趣。通过阅读《传习录》,我逐渐明白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学习和思考实现自己的价值。

《传习录》中的内容涉及到经学、史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让我对这些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经学部分让我明白了学习经典的重要性。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经典,我们可以汲取智慧,培养品德,提高自己的修养。史学部分让我了解了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认识到历史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政治学部分则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政治知识,以及如何参与社会生活。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读完《传习录》后,我对这些学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阅读《传习录》,我对学习和思考有了全新的认识。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思考不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是为了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读完《传习录》后,我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追求进步。

总的来说,《传习录》是一本关于学习和思考的重要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学习和思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研究学习和思考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我相信,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习录读后感 篇三

????读到前言的知行合一,说到王阳明认为知行关系是两者的辩证统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玉华也在思索,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必然以人的认识作为指导,而人的任何认识都必然依赖于将认识付诸实践后才能得到验证。就如王阳明所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掌握真知的目的在于实践,不实践便不能作有真知。玉华读后更加坚定了要坚持将认知活动与实践结合起来,具体实践中发现真知。就如我们维爱的悦读项目的成长需要坚持知行合一才能走得更远!

玉华读到第12页徐爱与王阳明的对话:徐爱说古人把知和行分作两件事,也只是要世人明白,一方面去做知的功夫,另一方面做行的功夫,这样功夫才能有着落之处。王阳明说你这样的理解反而是背离了古人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知是行的宗旨,行是知的落实;知是行的开端,行是知的结果。如果能够领会,只要说到知,行便包含在里面了;只要说到行,知也包含在里面了。古人之所以将知和行分开来说,只是因为世间有一类人,懵懂懂懂、任意而为,完全不加思考,只是任意妄为,因此才要提出知的概念,这样才能让他们做得恰当;还有一类人,整天空想,不肯切实躬行,全凭主观臆测,因此才要提出行的概念,这样才能让他们知得真切。这是古人不得已而提出的补偏救弊之说,如果能够领会真意,只要一句话便已足够。现如今的人却将知与行分作两边,认为必然是先知道了才能去做。如今我若只是讲习讨论如何去做的功夫,等到知得真切之后才去行,必然会导致终身一无所成,也终身一无所知。这不是小病小痛,而是由来已久。我今日提出知行合一,正是对症下药。但知行合一的说法也并非我凭空杜撰出来,而是知与行的本来面貌即是如此。如今你若明白我为何如此说,即便将知行说成两回事也无妨,本质上则还是一回事;如若不明白我为何这么说,即便将知行说成一回事,又有什么用呢?只不过是说些无用的话罢了。

玉华读到第30页,说到王阳明教导他学生孟源的。孟源有个毛病就是自以为是。有一天,一位学友向王阳明谈自己修养的近况,请王阳明指正。孟源在旁边对那个学友说你才刚刚达到我以前修行的水平。。王阳明知孟源的老毛病又来了。王阳明想借此教导孟源,说你的老毛病又来了,这是你人生中最致命的病根!就像方圆一丈的地里种了一棵大树,雨露滋润,土壤栽培,只是滋养这棵大树的根。如果在这棵大树周围种些好的庄稼,上面的阳光被树叶遮蔽,下面的土壤为树

根缠绕,这些庄稼怎么长得成呢?只有砍去这棵大树,将树根拔得一干二净,才可以种植这些好庄稼。如若不然,任凭你如何努力耕耘栽培,也不过是滋养这个树根罢了。玉华读完王阳明对孟源说的这句话后,感叹王阳明对孟源的用心良苦的同时也在反省自己有没有犯了孟源的老毛病。玉华忆起前几年自己刚拿到驾驶证1年多一个星期就自告奋勇独自往返清连高速的经历。现在玉华回想也被自己当时的冲动而汗颜。第一次上高速,玉华有个死党千叮嘱万叮嘱玉华开车要小心,还叫了人在旁边督导玉华。第一次无惊无险,一路顺畅从清远开往连州,又从连州开回清远,玉华又兴奋又激动,高兴极了!以为自己有经验了。此事过了不到一个月后,刚好连州当时有一个血腥杀人案,受害者的家属需要关怀和心理疏导,玉华接到任务后刻不容缓,自己单刀匹马直杀现场。当天处理好一切后下午四点半左右就从连州往清远回程,玉华想想时间还早,应该无问题吧。但是,一出连州城就开始下雨,起初毛毛细雨,后来越下越大,玉华只能慢慢开,由连州到阳山开了两个钟头,天色渐渐黑了,玉华又饿又累,见到到阳山南站赶紧往那里靠。下了车,买了两个粽子狼吞苦咽地吃了起来,还担心自己不够体力喝了一瓶红牛饮料,做下伸展运动,舒展筋骨,准备再挑战从阳山回清远的高速路。这个时候,有几个中年男士,在玉华附近,左看看,右看看。玉华平时看上去似乎比实际年龄年轻些,像个女青年。玉华心里开始有些害怕,难道玉华遇到劫匪了,回想以前刚入律师所时主任叫玉华整理的那些刑事案件的档案资料,那些血淋淋的犯罪过程,触目惊心!玉华马上意识到必然要尽快脱离现场。玉华扮作慢条斯理地不慌不忙地打电话,并大声地故意地与电话那边说喂,XXX派出所所长啊,好好,你们几分钟就到了,是不是,好的,那我也岀发了,那一起集中啊!马上到!玉华说完,飞快地跑回自己部车,一启动油门,呼的一声,往清远方向强奔!在阳山路段,非常大雾,不到三十米的距离,根本就是朦胧一片,玉华只能像蚂蚁一样慢慢地慢慢地开,公路两边黑压压的山,没有半点灯光,死沉沉。玉华只是自己一个人,很担心刚才那几个男士开车追上来,加上周围环境恶劣,自己开高速又没有经验,玉华手心也出汗了,但有一种声音自己反复告诉自己,玉华挺住、挺住。开了差不多1个钟后终于在第三条车道上见到了一部拖着沉甸甸货物的三卡车。玉华见到它超兴奋,见到大卡车后面暗黄的后车灯觉得很温暖很温暖,心里想,终于见到车了!玉华之后就一直紧跟着这部大卡车后面,不离不弃,又开了差不多两个钟,离清新区越来越近了,出了高速口,见到黄坑那边的万家灯火,玉华终于舒了一口气,车停在自己家楼下时,玉华的眼泪拼命地掉,看看手表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从这件高速事件中,玉华知道自己犯了孟源的老毛病,自以为是,过高估计了自己开高速的能力。空心的禾穗举头向天,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的。玉华不想做举头向天的禾穗,以此为鉴!谦逊是玉华需要历练的克己功夫!读古人的书籍真好,可以学习古人的智慧!

读到第33页,陆澄与王阳明的对话。陆澄问:静守时感觉不错,但遇到事情就感觉不同。为何会如此?。王阳明答:这是因为你只知道在静守中存养,却不努力下克制私欲的功夫。这样一来,遇到事情就会动摇。人必须在事情上磨炼自己,这样才能站得稳,达到无论静守还是做事,都能够保持内心安定的境界。玉华读到这里时沉思王阳明对陆澄说的话。玉华有个老师也说过静下来才有福。是呀,静下来才有福!玉华也浮燥过,也无奈过,那种心累的感觉不好受。记得前几年刚开始组织公益活动时,玉华没有老师,没有伙伴,当时就是靠一个勇字和一个做字。四年即将过去,玉华组织及参与的公益活动已经超过两百多场,也凝聚了一批热心公益的好伙伴。玉华静下心来回想这四年的历程,酸甜苦辣样样俱存。王阳明教导陆澄说静需要在事上练。玉华似乎也听到了王阳明在引导玉华要静下来,有些人及有些事情急不来,也不能急,就耐心地等吧。宁静致远,关键一个静字。玉华想到除了静,如果要心平气和,工夫在于一个定字!

有人问王阳明:安静无事的时候,我感觉很不错,思路清晰,可是,一旦遇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不知道冷静处理了,这是为什么?王阳明说:这是因为你只知道静养,却没有下克己的功夫。人只有在具体的事情上多磨炼自己,才能做到静亦定,动亦定。所以,你必须在事上多磨炼自己,让自己见识多了,历练多了,自然遇事不再慌乱,能够从容处理。而如果你只是爱静,爱空想,那是叶公好龙,遇事依旧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修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王阳明说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将心学精华凝成这4句话。他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遮蔽的心,这是天理,在情感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但是,当我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就会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善恶的差别。玉华在思索,当恶念抬头时,人的判断往往会出现错误,也就是意之动出现了错误,即不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把恶当作善,或把善当作恶,这时良知就会出现错误,例如就好像在不适合的时间段爱上了一个不应该爱的人。这时就要反求诸己,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了,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物。只有格物致良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可以把爱放在心里,祝福他,这也是一种至爱的表达方式!玉华感悟到:心本来是没有善恶之念的,当有善有恶的思维时,那是自己的思想活动了。如果自己有良知,就会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留下善去掉恶,不伤害他人也不伤害自己。

玉华读到第116页,说到王阳明在来信中写道真正具备了某种认知便会去实践,不去实践便不能叫作认知,这是告诫学者要切实用功、脚踏实地去实践才行。如果真认为行就是知,恐怕专注于探求本心,不顾事物的道理,必然会有不明白、无法理解的地方。玉华反复读了几次,越来越认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说法。玉华几年前就拿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当时考这个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可以把律师的理性与心理咨询师的感性整合起来服务个案。刚开始,玉华从心理咨询网接一些简单的心理咨询来解答,选择的是公益,没有任何咨询费。坚持了一年多,解答了几千条咨询,也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之后一边咨询,一边坚持再学习。走了几年之后,慢慢地可以有选择性地收取了一些咨询费用。玉华想想,如果当时只是拿了证而没有运用起来,那么就是知行不合一了。玉华感悟:认知达到真切笃实的地步就是实践,实践达到明觉精察的地步就是认知。真切的认知就是实践,不去实践便不能称之为认知。

玉华读到第165页,王阳明说到澄明之心是不动的,是因为它来自心之本体的自然明觉,所以不曾动,动了便是妄;烦乱之心也可以使心体澄明,是因为心之本体的自然明觉未尝不在其中,只是有所动,不动便是照。说无妄、无照,并非将妄心当作照心,将照心当作妄心。把照心当作照,把妄心当作妄,这依然是有妄与照的区分。有妄与照的区分就是将心一分为二。把心一分为二,心体便有所停息。没有妄与照的区分就不会有二心,没有二心,心体就不会停息。玉华读到这里时被卡住了,不是很明白王阳明这句话的意思,也产生了一些疑惑:王阳明说的澄明之心是不动的,难道是因为遵循天理,所以说它是静的吗?烦乱之心也可以使心体澄明,难道是因为良知未尝不在烦乱之心当中?既然说是烦乱之心,那么良知对于它来说就是澄明的,而对于澄明之心来说就是烦乱的。妄动与停息有什么区别吗?

相关文章

数学读物的读后感范文【优秀3篇】

数学读物的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读物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后感2019-05-05
数学读物的读后感范文【优秀3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最新6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18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一):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终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
读后感2019-03-06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最新6篇)

最新老子《道德经》读后感300字(精选3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读后感2016-07-03
最新老子《道德经》读后感300字(精选3篇)

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高中生范文四篇(精简3篇)

《四世同堂》书中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在日军占领北平时那儿一户人家由兴旺转为衰落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四世同堂...
读后感2011-03-08
四世同堂读后感800字高中生范文四篇(精简3篇)

我与东北读后感范文【优选3篇】

《我与东北》这篇文章十分有趣,你读到这个题目,可能会想这篇文章是写景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篇文章是呼吁人类大爱的。开头一段写了东北的美好风景,也写出了作者程绍国老师对东北的向往感情,但继续往下读,又会...
读后感2015-03-08
我与东北读后感范文【优选3篇】

廉洁修身读后感500字(经典4篇)

这个学期,我读了《廉洁修身》这一本关于青少年修身养性的书,读后,我深受教育,使我懂得了做一名好少年必需具备的基本品质: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让、自省自律、遵纪守法……。其中,最让我感悟深刻的是:诚...
读后感2016-09-02
廉洁修身读后感500字(经典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