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观有感(实用3篇)
《圆明园》观有感 篇一
圆明园,这座曾经的皇家园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领略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类智慧的伟大。
首次踏入圆明园时,我被它的壮丽和庄严所震撼。整个园区占地广阔,分为前、中、后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着独特的景色和建筑。在前部,我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大门和宽阔的广场,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皇家的威严。而在中部,我迎接了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九龙壁和十二生肖动物园。九龙壁上栩栩如生的龙纹和精美细腻的彩绘,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让我不禁为之惊叹。而动物园中的石雕动物,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每一只动物都有着独特的表情和姿态,让人仿佛置身于动物的世界之中。最后,我来到了后部,这里是圆明园的核心,也是最受人关注的地方。曾经的宫殿和建筑如今已经化为废墟,但是残存的遗址依然让人感受到了当年的荣耀和辉煌。
在参观过程中,我不禁思考起圆明园的历史命运。圆明园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被誉为“万园之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巅峰之作。然而,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宫殿被焚毁,珍宝被掠夺一空,整个园区变成了一片废墟。这一幕悲惨的历史让我深感痛惜,也让我对侵略和战争有了更深的思考。同时,圆明园也成为了中外友人共同反思历史的地方,成为了中华民族团结和复兴的象征。
在圆明园的参观中,我还了解到了许多有关古代园林建筑的知识。古代园林以“山、水、石、林、洞、亭、台、阁”八个要素为基础,以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相结合的方式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园内的假山、池塘、亭台楼阁等都是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元素,它们的布局和设计都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圆明园的建筑风格融汇了中西方的元素,展现出了独特的宫廷建筑风格,让我对古代建筑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
总的来说,参观圆明园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的地方。通过欣赏圆明园的壮丽景色和独特建筑,我更加热爱并珍视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传承和发扬这样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圆明园》观有感 篇二
圆明园,这座曾经的皇家园林,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类智慧的伟大,还感受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的重要性。
圆明园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园内建筑的设计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例如,园内的一些亭台楼阁和装饰品采用了西方的艺术风格,如巴洛克和罗曼式等。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展示了中国古代智慧与西方艺术的结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开放和包容精神。通过这种形式,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代表,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和象征。
在参观圆明园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许多有关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圆明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还反映了中国古代帝王对全人类和平和繁荣的向往。园内的建筑和景观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九龙壁上的龙纹,象征着皇权和权威;十二生肖动物园中的动物雕塑,则寓意着吉祥和幸福。这些文化符号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带给我了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参观圆明园让我明白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园内的建筑和景观展示了不同文化间的融合和交流,让我意识到只有通过交流和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文化交流不仅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还能够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将以圆明园为榜样,积极参与到文化交流中,为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起来,圆明园是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园林,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和智慧,还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通过参观圆明园,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也对文化交流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为推动文化交流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圆明园》观有感 篇三
看了历史纪录片《圆明园》,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圆明园的建筑的确是威严,壮观的。如此宏大,优美的建筑群令我想到了法国的凡尔赛宫以及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东宫。百年前的帝王们的宫殿都是如此的华丽,如此的奢侈,如此的令人感叹。
然而凡尔赛,东宫都还在,供各国慕名前来的游人赏玩。而今天的圆明园呢?一片废墟而已。空空的杂草地上将近一米高的野草随着微风晃动的,后面的白玉砖基无力地诉说着一世的辉煌。
我陷入了深思。帝王们修建了庞大的宫殿,目的是炫耀他们或文才或武略的不可一世。法国的波旁王朝对抗英国的大陆政策,重商主义横扫德意志邦国,便造了凡尔赛;俄罗斯彼得一世剪去了老大臣们的胡子,用铜钟铸成的大炮击败了瑞典少年国王的侵犯,便修了彼得堡;大清王朝一统中华,巩固藩属国建立了东亚不可一世的霸权,也起了圆明园。当年起楼玩乐的人们很快地不再了,而这些建筑倒是目睹了“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的一切。我不禁愕然:历史到底是在叹息,还是在偷笑王朝统治者们的妄自尊大?
其实凡尔赛,东宫的命运又比圆明园好到那里去呢?巴黎的暴民,高喊着“面包”冲进“闪亮的生物”们居住的华贵的凡尔赛宫,抢掠和破坏之后,在那伟大宫殿和暗然的断头台之间红色的小车开始不停忙碌着。美丽的彼得堡东宫,先目送了那位可怜的“被宠坏了”的沙皇傲然地走出大门,然后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8英寸主炮敲开了它贵重的身躯;投身于革命的军人们狂热而勇敢地冲进镶金的大门,用莫辛纳干步枪惩罚着曾经压迫着他们的人们。
我经常想象,如果我是当年劫掠圆明园的军人,我会怎么想?一个几乎不可理解的国度的最高宫殿......也罢!可能我们不应该苛求那些军人去理解这古
老而优美文化的意义--他们只是些英国和法国的普通士兵罢了。英国是国会制的帝国,法国是总统制的共和国,它们的士兵都是工人的子弟啊。这些天天头顶普利茅斯造船厂阴沉的天空,脚踩布列塔尼煤矿的漆黑泥土的穷苦的人们!......他们当然没有吟诗作画的闲情逸致,更没有中国文化对帝王权威的顶礼膜拜。他们看到的,只是之前被清政府背信弃义残忍杀害的本国外交官和士兵,只是圆明园中数不尽的可能意味着自己几年工资的无数珍宝。法国的共和国的士兵或许又起了前辈大破凡尔赛的豪情壮志,英帝国的士兵或许希望能拿到些好东西回去卖个好价钱,来弥补生计......这是多么巨大的误会,这是多么巨大的玩笑。
中国人的一个心结被外国的“洋鬼子”们一把火烧掉了。
而这个心结,又是多少中国人的信仰,多少中国人真心热爱的国家的象征?但是当时的中国人又是在以什么样的心态在爱着这个国家?外国人所拍的古老黑白照片里,北京的豪华宫殿总是可怜兮兮地被街头的穷人抢占的风头,这是为什么?这个国家有它如此不可思议的伟大之处,而为什么大家看到的和想看的,却仅是这几千亩好地却连一颗庄稼也没有种的,由破坏性消费所建成的地方?
这就是圆明园,万园之园,它的被毁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但是它的被外国人所毁则是一出可怜的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