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镜子教师观后感【推荐3篇】
纪录片镜子教师观后感 篇一
《镜子教师》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纪录片,通过记录教育家玛蒂尔德·梅尔罗与她的学生们的真实生活,向观众展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地反思了教育的本质和教师的责任。
通过观看《镜子教师》,我对教育的定义和理解有了新的认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在这部纪录片中,梅尔罗老师以她独特的方式教育学生,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认知,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的高低。她通过与学生建立真诚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以此来帮助他们克服困境和挑战。这种关怀和关注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被尊重和被关爱的情感,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这部纪录片中的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境。但是,梅尔罗老师从不放弃他们,她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辞鼓励他们去追求更好的未来。她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他们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信任和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是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梅尔罗老师经常与学生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她的言行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被重视和被理解的温暖,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成长。
通过观看《镜子教师》,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人,更是引导学生成长的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我们应该像梅尔罗老师一样,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积极寻求改进和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学生心中的镜子,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成为有价值的人。
总之,纪录片《镜子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和教师的责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通过与学生建立真诚的关系,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支持,我们可以成为学生心中的镜子,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纪录片镜子教师观后感 篇三
肖俊
《镜子》第一集开场"教育培训机构"的出现,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看的一个节目:对"临沂四院杨永信"的"电击疗法"治疗学生网瘾、早恋、辍学等。当时一起看节目的儿子说:"妈妈,如果我也叛逆了,有了各种问题,你会把我送去吗?"我含着眼泪坚定地说:"儿子,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很正常的,妈妈会陪你一起成长!放心,妈妈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我相信你是个好孩子,妈妈也努力做一个好妈妈!"记得很清楚,我和儿子抱在一起哭了一会儿,为了电视中哭诉自己被父母送去"四院"遭受了"惨绝人寰"的孩子们而哭,也为了那些打着"爱"的名义控制折磨孩子的无知的家长们而哭!!
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想起节目中孩子们哭诉自己恶魔般的经历,我都会心痛到泪流满面,不能自已。《镜子》中18岁的宴恒在培训结束时的一段话直击人的心灵,扪心自问,我们家长—所谓孩子们眼中的"主人",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宴恒说:"我是一个听话的机器人,18年来,我一直很听话,什么事情都照主人的吩咐乖乖去做。直到有一天,我感染了病毒(叛逆,机器人长大了!),主人手足无措了,将我所有好的、坏的程序全部删除。于是,机器人慢慢地走向灭亡".孩子是我们终将要培养成才的"机器人"吗?只要乖乖听话,一切OK;只要学习成绩好,一切OK;只要顺着家长的指路前行,一切OK!可是"主人们","机器人"是会长大的,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有了自己的梦想,他们有权选择属于自己的理想之路。在这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成才之路上,家长和学生如何携手快乐前行,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镜子》中的三个主人公:14岁的泽清,16岁的家明,17岁的张钊。本是风华正茂的年龄,本是为理想奋斗的年龄。可是,他们却走进了一片荒野,这里没有关爱,没有春天,这里只有四面楚歌,这里只有带着"爱的枷锁"等你出现的父母。《镜子》中的"教育培训机构"或许有几分可信,可是,其它任何打着"管教"、"教育"幌子的机构都是一群恶狼般的帮凶!
家明父亲(大学本科,教育文盲)说:儿子要唱歌、画画、做一个自由的人,那怎么行呢?教育机构去接(抓)孩子时,父母在室外哭泣,房间里传出声嘶力竭地喊声:"放开我!放开我……"(写作一度停止,不能控制的哽咽,很想对家明的父母说,就在"放开我"的撕裂声传来时,你们本应该冲进房间,冲进"荒野"拥抱自己的孩子……)
心理辅导老师对家明父亲的评价是"死不悔改",说父亲是一头一直在拉磨(磨指孩子)的驴。老师问父亲累吗?父亲说:"不累,很充实!"但是有一天磨累了,不转了,于是,驴就彻底疯狂了。(评价:家长不要做"死不悔改"、一直
低头拉磨的倔驴!"磨"也是有生命的!)
《镜子》中折射出孩子们共同认为的三条不能碰的高压线是:1.网瘾 2.早恋 3.辍学。可是,高强度极端家庭环境下,这三条高压线变成了孩子回击家长最有力的武器,可悲可叹啊!片中家长说:要让家长改变,难道永远不让孩子上学吗?这永远做不到。脑中浮现某视频中因父亲把儿子手机扔到楼下,儿子随即跳楼而亡,顿时阴阳两隔,父亲与儿子永远也不能再做"父子"了。孩子健康地来到我们身边,本是一件多么感恩的事情。为什么在成长的道路上,家长反而变成了使"健康"不再的"刽子手".
引用俞敏洪的一句话点评结尾: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文中观点仅代表自己,一个身为妈妈和老师双重身份的自己。与大家共勉,我思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