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精彩4篇)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 篇一:家居安全知识
随着现代生活的进步,家居安全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家中,我们每天都会面临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包括火灾、电器故障、跌倒等。因此,了解和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保护自己和家人安全的关键。
首先,火灾是家庭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为了预防火灾,我们应该确保家中配备了适当的火灾报警器,并定期测试其功能。此外,我们应该养成关灯、关火和断电的好习惯。在离开房间或睡觉时,务必检查并关闭电器设备,特别是炉灶和热水壶等易引发火灾的电器。
其次,电器故障也是家庭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为了避免电器故障引发火灾或电击事故,我们应该定期检查家中的电线和插座,确保其没有损坏或老化。同时,不要将过多的电线插在同一个插座上,以防止过载。在使用电器时,也要注意不要将电线拉扯过度,避免损坏绝缘层。
此外,跌倒是导致家庭伤害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为了预防跌倒,我们应该保持家中的地面干燥,特别是在浴室和厨房等易滑倒的地方。在楼梯上,我们应该安装扶手和防滑垫,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安全。另外,家中的地毯和地板也应该保持干净,避免杂物散落在地上。
最后,儿童的安全是家庭安全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在家中设置儿童安全措施,如安装门锁和护栏,以防止他们误入危险区域。此外,我们还应该教育孩子有关火灾和电器安全的基本知识,以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总之,家居安全知识对于保护家人的安全至关重要。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如安装火灾报警器、定期检查电器和保持家中的清洁和整齐,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家庭事故的发生。同时,教育家人有关安全的基本知识也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一个安全的家居环境。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 篇二:户外活动的安全知识
户外活动是许多人喜爱的休闲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确保户外活动的安全性,我们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采取预防措施。
首先,了解天气状况是户外活动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在进行徒步、露营或其他户外活动之前,我们应该关注天气预报,了解气温、降水和风速等信息。如果天气条件不好,尤其是存在雷暴和强风等危险,我们应该考虑推迟活动或选择其他安全的活动。
其次,穿着适合的装备也是户外活动安全的关键。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地点,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鞋子、衣物和其他装备。例如,在徒步旅行中,我们应该穿着耐磨、防滑的登山鞋,并带上防晒霜、帽子和太阳镜等防护用品。同时,我们还应该携带足够的食物和水,以保持体力和水分补给。
此外,了解和遵守户外活动的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进行水上活动时,我们应该佩戴救生衣并遵守游泳区域的规定。在进行山地活动时,我们应该遵循指定的登山路线和安全提示,并避免离开标记的路径。此外,我们还应该尊重自然环境,不随意破坏植被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最后,组织和准备是户外活动安全的关键。我们应该提前了解活动地点的情况,包括地形、道路和应急设施等。在活动中,我们应该保持与同伴的沟通,并设立合理的行程和休息计划。如果发生意外情况,我们应该知道如何进行简单的急救和求救。
总之,户外活动的安全知识对于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至关重要。通过了解天气状况、穿着适合的装备、遵守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做好组织和准备工作,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户外活动中的安全风险。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们才能享受户外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放松。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 篇三
儿童乘车存在七个误区
近日,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正式启动了儿童家庭交通安全系列教育活动。该系列教育活动旨在增强中国家庭交通安全意识、保障儿童乘车安全。
此前,中国道路安全专家就中国低龄儿童的交通意外死亡事故原因进行的研究表明:中国的大城市中,汽车儿童安全设施如儿童座椅、安全带等的使用率只有5%,超过80%的家长缺乏对儿童的保护意识。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介绍一下目前在儿童乘车方面的误区,提醒家长注意。
误区一: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
千万不要认为这样你能边开车边照顾到他,因为一旦出现意外,驾驶者会出于求生的本能而逃避危险,副驾驶位置就成了最不安全的位置。加上孩子身材矮小,安全气囊弹出的位置往往在孩子的头顶部位,这样非但保护不了孩子,还很可能伤到他。
误区二:儿童安全座椅肯定安全
购买儿童安全座椅必须和汽车后排座位相配套,根据孩子性别、身高、体重等选择最合适的产品,避免发生碰撞给孩子造成致命的挤压,或者使孩子从安全带与座椅间的空当飞出去。
误区三:让孩子自己上下车
对力气小的孩子来说,车门开启时如没推到位,车门会微微回弹,从而夹伤他们的手指。另外,车子开门一侧的路况,驾驶者可能看得不是很清楚。
误区四:抱小孩坐车
爸爸开车,妈妈抱着孩子坐在旁边的画面再温馨不过。可是由于孩子一般坐得比较低,头部正好靠在母亲前胸的位置,如果车辆发生猛烈碰撞,母亲的胸部会自然下压,碰到孩子的头部。在惯性作用下,孩子承受的重量剧增,后果不堪设想。
误区五:把孩子独自留在车内
许多父母常会把低龄的孩子留在车内,自己出去办事。在炎热的夏天,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在门窗紧闭的情况下,10分钟内,车内的温度将升高6摄氏度至7摄氏度,而幼儿体温上升的速度比成人快3倍至5倍。中暑、窒息哪怕只有几分钟,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
误区六:放孩子在车内玩耍
为了专心开车,父母会在车内放置一些玩具和零食,让孩子在一边独自取乐。行驶时,孩子可能会被有棱角的硬物戳到,或者被花生、果冻之类的食物呛到,都相当危险。
误区七:让孩子把头手伸出窗外
看到迷人的风景,一些父母总忍不住把天窗或者车窗打开,让孩子探出头去欣赏。但是要知道,淘气的孩子有可能被同向或反向驶来的车辆剐撞,或是被树木、建筑物剐撞;你不小心停车熄火、按动开关,可能会伤到没来得及收回头手的孩子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 篇四
7月17日下午,上海市一家塑料制品厂塑胶车间发生火灾,3名消防队员在灭火救援中牺牲,9名消防队员受伤。火灾产生的浓烟飘出至少10公里远,高达1公里,并伴有浓烈的塑料烧焦气味。该厂塑胶车间建筑结构存在严重隐患,一根50米长的主梁突然倒塌,压在3名正在救火的消防队员身上,导致3人当场牺牲。当日16时,现场仍不断有浓烟排出。
虽然在这次事故中,多人伤亡的惨剧不是由火灾直接造成的,但这次事故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目前,塑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在消防工作中,塑料生产企业既要面对一些老问题(如塑料火灾发生后产生的有毒烟气等),又要解决一些新问题(如燃烧产生的焦油或燃烧熔滴),因此有必要了解塑料的燃烧性能及如何扑救塑料火灾。
燃烧性能千差万别
并不是所有的塑料都容易着火且燃烧剧烈。塑料种类繁多,燃烧性能不尽相同。具体来讲,塑料的燃烧性能通常与其分子结构中主碳链分子所含的元素有关。
含氢和碳的塑料,如聚乙烯和聚丙烯,容易燃烧,但燃烧得不太猛烈,燃烧速度较慢。
含氧的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即有机玻璃)、硝酸纤维素(又称硝棉塑料)、聚苯乙烯等,极易着火且燃烧猛烈。
含氮的塑料,如尼龙、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通常不易着火,不易燃烧。但聚氨酯例外,其泡沫体容易燃烧。
含氯(或溴)的塑料,如聚氯乙烯,不加增塑剂的话在遇火燃烧时会软化,冒白烟,离开火源后缓慢熄灭。不过,在火灾中,聚氯乙烯能持续燃烧。含有增塑剂的软性pvc(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比硬性pvc自熄性差。有自熄性不意味着不燃,这一点应该引起注意。
含氟的塑料,常用于化工设备内衬、高频和高温电绝缘材料、轴承润滑材料及炊具涂层,如聚四氟乙烯,这种材料实际上是不燃的,但是如果过度加热会释放出有毒气体。
燃烧产物与塑料种类有关
一般来说,塑料燃烧产物与塑料的种类、主碳链上所含基团的性质等有关。在火灾中,塑料燃烧产物主要有烟雾、有毒气体、可燃气体和燃烧熔滴
。
烟雾如聚苯乙烯、聚氨酯泡沫,在火灾中燃烧会迅速产生大量的烟。塑料的发烟规律为:大多数种类的塑料都会热分解,产生很浓的烟雾,采用通风的方法可以驱除部分烟雾,但不能大幅度降低烟雾浓度;一些可燃尽的聚合物在灼热条件下和火焰中会冒烟,但浓度较低;脲醛泡沫塑料无论有无火焰,只要被加热就能产生浓烟,而且蔓延速度很快。
有毒气体在火灾条件下,任何塑料燃烧都会产生有毒气体,其有毒成分主要是一氧化碳。一些种类的塑料燃烧除产生一氧化碳外,还产生其他气体,这些气体与一氧化碳混合致毒性更大。化学成分不同的塑料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种类不同:以碳、氢或碳、氢、氧为主要组成元素的塑料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在火势猛烈时,这种气体最具危险性;含氮的塑料,如三聚氰胺甲醛和聚氨酯等,燃烧时能产生一氧化碳、氧化氮和氰化氢,这种混合气体毒性极大;含氯的塑料,如聚氯乙烯,在火焰中或过分加热会产生氯化氢,达到一定浓度时会致人死亡;含氟的塑料,如聚四氟乙烯,在火灾中或过分受热会产生氟化氢气体,该气体具有腐蚀性、毒性。
燃烧熔滴一般情况下,只有热塑性塑料制品才在受热时熔化和流动,产生可燃烧的熔滴,而热固性塑料制品燃烧不产生熔滴,但聚氨酯泡沫例外。燃烧熔滴的出现,会加速火势蔓延,对安全疏散及灭火都有影响。燃烧熔滴可能带来两种结果:一是塑料从火焰区熔化外流并阻止再燃烧,二是熔滴燃烧并产生柏油一样的滴落物。后一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可燃气体塑料燃烧或受热分解产物中的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氢等与空气的混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会燃烧或爆炸,当火场氧气浓度改变时,可能导致更猛烈的燃烧或爆炸发生。
扑救火灾遵循一定原则
除硝酸纤维素外,塑料属于普通可燃性材料,贮存类别属于丙类、丁类,所以,适用于扑救木材及其他普通易燃物品火灾(a类火灾)的方法也适用于扑救塑料火灾。塑料制品厂生产车间及成品库发生火灾后,可根据以下几条原则灭火。
对于一般塑料制品火灾可采用强大的直流水冲击的方法灭火。采用这种方法除了可降低燃烧塑料表面温度外,还可以避免塑料熔融或产生燃烧熔滴,以免燃烧熔滴滴落物引燃其他物品,使火势蔓延,人员被灼伤。
灭火的同时应注意转移尚未燃烧的塑料制品。
控制火势,防止蔓延。
水枪阵地应设在上风和侧风方向。
塑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如果灭火时必须进入烟区,扑救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
防止燃烧熔滴滴落伤人。在可能有燃烧熔滴的地方灭火时,扑救人员应事先采取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