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实用6篇)
人教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篇一
主题:课文《小店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文《小店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小店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小店的功能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正确回答相关问题。
3.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维,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店。
教学重点:
1. 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1. 课文《小店的故事》的课本和教师课件。
2.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个小店和一些商品。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有没有去过类似的地方?”
3. 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思考小店的作用和意义。
Step 2 阅读课文
1. 学生跟读课文标题,先猜测一下课文的内容。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教师辅助学生解读生词和短语,帮助他们理解课文更深入。
Step 3 理解课文
1. 老师提问学生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例如:“小店的主人是谁?小店里有哪些商品?”
2. 学生回答问题,并尝试使用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回答。
Step 4 创意思维
1. 老师让学生想象自己开一家小店,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的小店会卖什么商品?你会给顾客提供什么服务?”
2. 学生自由发挥,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店,并用文字描述出来。
Step 5 小结和作业布置
1. 老师对本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小店的功能和意义。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书面形式写出自己设计的小店,并附上相关商品和服务。
人教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篇二
主题:课文《小草和小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文《小草和小树》,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万物生命力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正确回答相关问题。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 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1. 课文《小草和小树》的课本和教师课件。
2.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片绿色的草地和一棵小树。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
3. 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思考植物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Step 2 阅读课文
1. 学生跟读课文标题,先猜测一下课文的内容。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教师辅助学生解读生词和短语,帮助他们理解课文更深入。
Step 3 理解课文
1. 老师提问学生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例如:“小草和小树是如何生长的?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2. 学生回答问题,并尝试使用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回答。
Step 4 环境保护
1. 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问:“你们觉得为什么要保护自然环境?应该怎样保护自然环境?”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Step 5 小结和作业布置
1. 老师对本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植物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植物和环境保护的短文。
人教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篇三
《海上日出》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句子,从中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策略: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句子,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四、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
2、那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发,去欣赏海上日出的奇观!
(三)讲读课文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段中都读懂了什么?(引导: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
2、那作者是看了一次日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说明作者经常看日出)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让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
2、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谁来说一说?)
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图片配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读中感受)
4、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因为作者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为什么作者要目不转睛的看呢?因为怕错过,反衬日出的美)
5、太阳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很美了,那海上日出会是怎样的壮观哪?想不想去看看?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重点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6、太阳上升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谁发现了太阳是怎么变化的?
7、这真是美的感受,让我们欣赏动画,请同学们跟着朗读。
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东升景象如此壮观,那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出示课件)
2、看了动画之后,你是怎样的感受?
(你想把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谁来试试?)
3、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身临其境似的,作者的语言真是太美了,你最喜欢哪句,请你读一读?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镶透染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感悟第六自然段
1、所以作者最后感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这是伟大的奇观。好不好?为什么?
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人教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篇四
《天窗》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
3、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件)美丽的原野,美丽的桃花水。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桃花水”。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解决了哪个词语?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尝试精读感悟情感
同学们真棒,两次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一)水声如什么?(音乐)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4自然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
4、教师引读第3自然段,全班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二)水清如什么?(明镜)
1、由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6自然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学生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播放音乐)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竖琴之音,清如春天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第7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3、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人教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篇五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研究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资料补充等多种阅读方法,揣摩人物内心世界,进而体会文章内容。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3、厚积薄发,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_导入,抓主线
1、诗人流沙河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少年周恩来从小立志——生齐读课题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研究下少年周恩来为什么立下这样的志向!
3、指读课文,回答问题,师板书:中华不振。
二、精读课文,知因果
(一)组内合作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中华不振的?
(出示阅读方法:读书时要一想二画三批注)
2、组内交流
(二)研读课文全班交流(学生找到哪里,老师相机处理哪里)
1、品读词句,初步感受中华不振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
●通过哭诉着、得意洋洋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
●从洋人欺侮中国人后趾高气扬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体会中国当时的落后、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通过“不但不……反而……”这组词语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
●体会这是在中国的地盘上,国人当时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有地方说理、没有地方申诉,感受中华不振。
训练:
(1)展开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2)谈谈感受:作为一名中国人,你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受到这样的欺凌是一种什么感受?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从“紧握着”这个词语体会国人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愤怒压抑在心中,想象他们当时是什么心情呢?
●从“只能”、“谁又敢怎么样呢?”看出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都没有能力去反抗,也不敢去反抗,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以便感受中华不振。
训练:
(1)修改句子
“谁又敢怎么样呢?”这是什么句子?改成陈述句。
(2)比较句子
①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②微观的中国人读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都不能怎么样,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通过对比句子体会反问句的语气更为强烈,进一步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
(3)感情朗读,读出愤怒与无奈。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这段话主要让学生体会“闯进”,在中国人的地盘还要闯进来,说明这也是中华不振。
(教师相机处理1~6段)
导语:其实,当周恩来刚到这里的时候大伯就告诉他租界地没处说理去了,同学们,你们现在能体会到大伯当时的心情吗?分角色朗读对话,想象该如何去读!
2、整合前面,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
正是因为,所以他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3、资料补充,深入感受中华不振
教师出示资料:1885年,上海的黄浦公园在租界内建成后,便在公园门口竖立了刻有园规的牌子:“一、脚踏车及犬不准入内……五、除西人用仆外,华人不准入内……”民间将此概括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这是对一个民族公然的侮辱,也是中华不振的有力证明。
4、正是目睹了这些不平等的待遇,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不振”,所以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请你们再铿锵有力地说一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人教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篇六
《蝴蝶的家》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字4个,会写字6个,理解“喧嚷、震撼”等生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4、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应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策略与方法:
1、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师:同学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呀?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生说。
2、师:同学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
二、初读感知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师: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从字里行间去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你们准备好了吗?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此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嚷盈”等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写下你用心感受的体验。
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认真
看老师板书。(板书:24、蝴蝶的家)——齐读课题
二、读文感知,提炼重点。深化理解,体悟感情。
师:同学们,蝴蝶的家在哪里呢?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着急的心情
呢?请大家打开书,用你最喜欢的方式仔细的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汇报预设:
(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
难为蝴蝶吗?”)——出示课件
1、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①同学们什么是喧嚷?什么地方是喧嚷的?这些地方怎么样?这里是谁在喧嚷呢?“雨点密集地喧嚷着”作者是把雨点当成什么了?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
②震撼:那么什么是震撼呢?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出示视频)看了这样的场面,你的心里怎样?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你感受到作者什么心情?(担心、着急)这种担心,着急更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2、体会蝴蝶的柔弱。
过渡语:当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彻,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这样糟糕的天气,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
(1)学生汇报(预设“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出课件
从这段话,你能体会到蝴蝶怎么样?——相机指导朗读
(2)这样轻盈、纤巧、柔弱无助的蝴蝶,在风雨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学生自由说)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的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你们心里着急吗?
(4)(出课件)指导朗读(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
3、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着急呢?
学生汇报(预设:第三、四自然段)
(1)作者猜想蝴蝶的家在哪里呢?(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
下雨的时候,蝴蝶真是躲在这里吗?(不是)师引读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2)作者一个个猜想,又一次次否定,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作者真为蝴蝶(着急),这也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
4、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1)学生汇报:(预设: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
(2)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引读第5自然段。
三、点明主旨
学到这里,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关爱生命)
师生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四、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思考和交流,在我们的探究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生畅谈感受。预设如下:
(1)我感受到了作者很为雨天的蝴蝶着急的心情。
(2)我也为蝴蝶着急,下雨的时候,它们要是没有地方避雨,多么危险呀!
(3)没有找到蝴蝶的家,我感到有些失望。……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知道,你们也都有一颗关爱之心,也都有着自己美好的想法。课下,请同学们把你们美好的想法写下来。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蝴蝶都能找到美丽而香甜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