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论文【精彩3篇】
高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论文 篇一
在高等职业学校中,化学课程的内容选择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关系到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在选择化学课程内容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化学课程的实用性。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为了将来能够顺利就业而来的。因此,我们需要选择那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比如,在有机化学方面,我们可以注重教授学生如何合成和分离化合物,以及如何使用仪器进行分析。这样的课程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并为他们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其次,我们还应该关注化学课程的前沿性。化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新的发现和实验技术层出不穷。因此,我们需要将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实验技术纳入到课程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对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比如,在有机合成领域,我们可以讲解一些新型催化剂的设计和应用,或者介绍一些绿色合成的方法。这样的课程内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最后,我们还应该关注化学课程的综合性。化学是一个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它与物理、生物、环境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需要将一些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内容融入到化学课程中。比如,在无机化学方面,我们可以讲解一些与材料科学相关的知识,或者介绍一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化学反应。这样的课程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注重实用性、前沿性和综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论文 篇二
在高等职业学校中,化学课程的内容选择是为了提供学生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应对未来的职业需求。在选择化学课程内容时,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基础知识的教授。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原理。因此,我们需要选择那些基础知识扎实、逻辑清晰的课程内容。比如,在无机化学方面,我们可以注重教授学生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常见无机离子的命名和化学反应的平衡。这样的课程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学习其他化学学科奠定基础。
其次,我们还应该关注实验技能的培养。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因此,我们需要选择那些能够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课程内容。比如,在物理化学方面,我们可以注重教授学生如何使用仪器进行物理性质的测定和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这样的课程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我们还应该关注职业需求的导向。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为了就业而来的,因此我们需要选择那些与职业需求紧密相关的课程内容。比如,在有机化学方面,我们可以注重教授学生有机合成和分析技术的应用,以及有机化学在药物研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这样的课程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实验技能的培养和职业需求的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高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论文 篇三
摘 要: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高等职业学校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提出了高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
关键词: 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指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或课程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这些课程要素包括概念、原理、技能、方法、价值观等。1859年英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著名命题,这是课程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内容选择的问题。1949年,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怎样选择有助于达到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的问题,“选择学习经验”成为“泰勒原理”的基本构成。自此以后,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成为课程论的基本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全部课程问题就是内容问题,课程的设计、课程目标、课程的评价以及课程的实施都可以理解为围绕着课程内容的安排及结果展开:课程的设计是关于内容的组织安排,课程目标是选择和决定内容的依据,课程评价是判断内容产生的结果,课程实施是内容的逐步实现。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课程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已达到高等学校在校生的50%以上。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正在进行课程改革,其中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课程改革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学校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从微观,还是从宏观,课程内容的选择都要受到若干种因素的制约。
所谓微观的角度,即从课程本身的组成部分来分析。目前,广泛同意的意见是课程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对学生和社会的假定所组成的框架;宗旨与目标;内容或学科内容及其选择、范围和顺序;执行的模式,例如,方法论和学习环境;评价。这五个部分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赖的。这就类似于人体各系统(肌肉、呼吸、循环)之间的关系。某一系统(组成部分)的任何改变都影响其他部分的结构与功能。为使机体得以生存和发展,各部分之间必须很好的协调和配合。因此,课程内容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其他四个组成部分的影响。
所谓宏观的角度,即将课程内容置于大的社会之中,它必然要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必然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其他学科领域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社会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会产生根本的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最首要的是确定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动力及学习某种文化内容的潜力。社会确定培育和使用个人的方针, 社会需要是选择最佳课程内容的第二指导思想。从历史上看,课程内容的选择即在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兼顾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二、高等职业学校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就是学校课程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出发点与归宿,贯穿于整个课程运行过程中,对课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程目标直接受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影响。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过程中最首要的组成部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的作用。内容选择必须依照课程目标,即有什么样的课程目标,便有什么样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选择的首要依据。
课程目标是在课程观的指导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21世纪的课程目标有以下发展趋势:更加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更加强调终身学习、更加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培养、更加强调课程的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及师生的交流与合作。
由于课程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要确定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变得越来越复杂。在确定课程目标时,要综合考虑课程目标的范围、有效性、可行性、相容性等因素。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成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心因动作技能领域三方面。加涅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分成五个方面,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根据化学学科及职业教育的特点,在终身学习、能力本位和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观指导下,高等职业学校的化学课程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重视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了解化学知识、原理在生产和专业上的应用,能把所学的化学知识用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在化学学习中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能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探索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的目标,在选择化学课程内容时,要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和谐统一,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于知识技能内容之中。避免在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时脱离目标,仅仅注重认知领域的有关内容,忽视过程与方法的内容,甚至仅注重零碎、片
段的事实,忽视更重要的概念、原理与原则。2、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
根据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课程的一个基本的职能就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关注有关学生的各种研究,尤其是有关学生的需要、兴趣、身心发展特点等方面的研究。
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未来就业的需要,另一是学生未来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就业需要为学习专业课程做准备和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化学知识、技能、化学观念和化学科学素养。这些化学知识技能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方法及操作技能,溶液及胶体溶液理论,氮、硅等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等;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终身学习能力和化学科学素养。这要求化学课程内容选择化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知识,注重课程内容中的科学探究,通过科学探究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选择化学课程内容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化学素材。这些内容包括身边的化学物质、营养物质、生活中的材料等。 通过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内容,组成单元主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决定了对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因此内容选择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同时要考虑化学学科知识的顺序和范围。“所谓顺序,就是按逻辑顺序纵向地组织学科知识,使学生由易及难、由简及繁、由浅及深地掌握学科知识,不断取得学习进步。所谓范围,就是精心规定学科知识的横向范畴,认真选择适量的、对学生有意义的学科知识”。研究表明,学生获得信息和经验需要许多过程发挥作用,如感觉登记、选择性注意、加工速度,以及在环境的各个方面搜寻和利用信息的有效策略。而儿童在很多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例如,与成人相比,儿童在感觉登记的性质和操作上要差些,因为成人在感觉登记时会采用一种序列编码的策略,把感觉登记的信息及时转移到短时记忆中,而儿童则没有运用这种策略等等。这些研究都从一定程度上为课程内容选择的容量、深度、广度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3、社会发展需要
学生个体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教育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因此,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就必须要考虑现实社会与未来社会的需求,使学生在未来的公民生活中能有所作为。
课程史上,有许多课程专家主张课程要依据社会发展需要而定。例如,塔巴(Taba)根据学校的社会功能、社会需要、知识和学科的性质,提出了六项课程选择的原则,其中位列一、二的是:内容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与社会现实的一致性[ ]。丹尼斯·劳顿也认为,确定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时要考虑“社会现实”,他提出的七项原则,其中社会的效用、社会责任感、家长与社会的压力等也是强调社会发展需要是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
在职业教育中,课程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和满足社会需要是相统一的。课程内容只有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的需要。
4、课程内容本身的性质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包括内容的重要性、实用性、正确性等。
内容的“重要性”,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里,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相当大的说服力。但何谓“重要”呢?可由下面几项判断:
(1)它是知识和文化中最基本的成分。
(2)它是应用性和迁移力最大的成分。
(3)它是属于探究方法和探究精神的成分。最基本的成分,也就是最核心的成分,缺乏这一成分,知识不成其为知识,文化不成其为文化,它们都丧失了本质,学习也缺乏意义。应用性和迁移力最大的成分,可以促使学习趋于省力,同时内容间的关系也容易阐明,学习效果更好。探究方法和探究精神是知识和文化进步的基石,有了它,事实、概念、原理、原则的发现和建立才有可能。
内容的实用性,是指课程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有用,也叫功用,或者叫关联。但在考虑这一依据时,需要注意:
(1)日常生活出现多的,不一定是重要的,出现少的,不见得没有用。
(2)日常生活不见得是最理想的生活,内容选择如果以实用为唯一标准,可能只是维护这一不太理想的生活,对社会进步没有什么帮助。
(3)实用的有立即与长期之分,不能仅仅考虑立即的实用性,不顾及长远发展的需要。
内容的正确性,可以由三个层面来判断。
第一,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避免错误的事实、概念、原则、方法,这是最基本的。
第二,课程内容必须反映尖端知识的发展,陈旧的内容应排除在课程之外。
第三,人类的知识、文化、价值、理想,有许多不是截然属于对或是错的,课程选择就必须采取多元标准判断内容的正确性,将不同的现象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