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选择及对策研究【最新3篇】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选择及对策研究 篇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循环经济成为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为了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本文将从选择示范区的角度探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选择及对策。
首先,选择循环经济示范区应考虑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地理位置决定了示范区的可利用资源种类和数量,对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例如,选择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示范区,可以更好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并减少资源运输成本。同时,示范区的资源条件也应有一定的多样性,以便更好地展示循环经济的潜力和可行性。
其次,选择循环经济示范区还需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示范区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实力,对于循环经济的推动起到关键作用。政策环境也是选择示范区的重要因素,政府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和鼓励政策能够为示范区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选择具有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支持的地区作为循环经济示范区,可以更好地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此外,选择循环经济示范区还需考虑社会接受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接受度是指示范区建设的社会支持程度,对于示范区的建设和运营起到重要作用。选择具有较高社会接受度的地区作为示范区,能够更好地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是选择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较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保证示范区的长期发展和稳定运营。
针对以上选择因素,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地方政府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加强政策制定和落实,为示范区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示范区的引导,促进示范区的发展和运营。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应加大对示范区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力度,提高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最后,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社会宣传和教育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加强对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和支持度。
综上所述,选择循环经济示范区应考虑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环境、社会接受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因素。对于选择的示范区,应加强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以推动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选择及对策研究 篇三
论文关键词:循环 经济 ;循环经济示范区;3R原则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明确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重要意义,进而指出我国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
设目标和区域选择,最后提出了我国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具体措施。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意义
1.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 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
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 环境 污染少、 人力 资源 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 工业 化道路。传统的工业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经济 社会 发展的需要,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同时使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最终排放量降至最低;既能有效改善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状况,又能在减轻资源环境负荷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国内外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内在要求。
2.能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问题。循环经济要求以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这就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质量轻型化,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以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通过对产品和包装容器的多次利用,以减少一次性用品的生产和排放;促进废水和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再利用,以减轻资源压力、进一步减少废物的产生,从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效缓解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
3.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在以日本、德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一方面,从企业到区域层次,甚至到国家层次,国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充分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虽然也作了一些尝试性工作,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更多地停留在企业层面的清洁生产和特定产业的生态链接(生态工业园区)层面上,与发达国家在理念和实施行动方面存在的差距较大,需要加快区域循环经济的建设步伐。另一方面,“绿色壁垒”对 国际贸易 的影响日益增大,国外来华 投资 者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都对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构成一种严峻的考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无疑会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合理使用资源,提高出口产品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亲和力,改善出口产品的环境形象和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实现与国际贸易标准和发展趋势的接轨。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选择
1.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内涵。循环经济示范区是一种以污染 预防 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示范区域。
2.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指标体系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经济发展指标;二是循环经济特征指标;三是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四是绿色 管理 指标。其中,循环经济特征指标是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国内其他示范区的重要区别,应该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重点。
3.循环 经济 示范区的区域界定和选择。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特征之一是其全方位的渗透特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涉及的领域较多,涵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既包括生产性的,也包括消费性的;既包括经济层面的,也包括 社会 层面的;因此在空间上是以一定 行政 区域为单位实施的,行政区域可以以乡(镇)、区(县),乃至市、省为基本单位。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以区(县)或市域范围的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主。综合考虑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可优先考虑三类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一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 环境 质量要求较高的地区;二是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有待生态治理的地区;三是老 工业 区或者资源面临枯竭的地区。这三类地区既要求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同时又要兼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完全能够满足这种要求,因此适合在这三类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试点工作。
三、我国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对策研究
1.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成立以区域行政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发改、环保、建设、规划、物价、 财政 、 税收 等有关部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编制完成《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组织对规划中各项建设任务的分解和落实,督促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合作。领导小组还要对建设任务的进展情况和建设目标的完成情况组织检查验收,保证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编制专门规划。制定《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 指导 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各类规划的编制。规划编制的重点是对废物减量使用和资源的再生利用,控制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制定相关政策。各地区应在相关 法律 法规框架下,通过采取税收、奖惩、绿色采购、收费等经济措施,从降低生产和消费 成本 、增加收益入手,借助 市场 机制推动绿色采购、节能改造等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循环经济示范区还应制定废物处理及循环利用、水资源 管理 及再生 水利 用的相关政策。在新能源开发和生态住宅、 公共 资源信息系统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的生态化建设。其他政策措施还包括:建立生态信息公告制度、建立鼓励和倡导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制定公众参与政策、制定投 融资 优惠政策等。
5.科技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尤其要依靠科技进步。循环经济的技术载体主要指以清洁生产技术和废物资源化为内容的环境无害化技术。要加大科研投入,重点支持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废物减量化技术,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通过制订相关技术政策,加快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产品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