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文化的构建论文【推荐6篇】
浅析企业文化的构建论文 篇一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它是企业内部员工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本篇论文将从企业文化的定义、构建过程、影响因素以及构建企业文化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浅析。
首先,企业文化的定义。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员工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行为准则。它是企业内部员工共同遵循的一套规范,是企业内部员工共同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塑性。
其次,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领导者的坚定决心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首先,企业领导者要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目标,通过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引导员工形成共同的认同和价值观念。其次,企业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教育,通过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最后,企业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
第三,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企业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是影响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和不同行业的企业有着不同的文化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构建。其次,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决策者和推动者,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再次,企业的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共同创造者和传承者,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构建企业文化的方法。构建企业文化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领导者的有效引导。首先,企业要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目标,通过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引导员工形成共同的认同和价值观念。其次,企业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最后,企业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领导者的坚定决心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通过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目标,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可以有效地构建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浅析企业文化的构建论文 篇二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员工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的体现,对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凝聚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篇论文将从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构建企业文化的方法以及企业文化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浅析。
首先,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员工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行为准则,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塑性。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特征,它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特点包括:一是具有共同性,即企业内部员工共同遵循的一套规范;二是具有指导性,即企业内部员工在工作中遵循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三是具有包容性,即企业文化能够容纳不同的个体和观念,形成共同的认同和价值观念。
其次,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构建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能够为企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其次,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地凝聚员工的力量,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再次,企业文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最后,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内部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三,构建企业文化的方法。构建企业文化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领导者的积极引导。首先,企业要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目标,通过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引导员工形成共同的认同和价值观念。其次,企业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最后,企业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
最后,企业文化的评价。企业文化的评价可以从员工满意度、企业形象和企业绩效等方面进行。通过调查员工的满意度和参与度,了解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程度和对企业的期望。通过客户和合作伙伴的评价,了解企业形象在外部的认可度和影响力。通过企业的财务指标和市场份额等指标,评估企业绩效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综上所述,构建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目标,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可以有效地构建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对企业文化进行评价和改进,能够不断提高企业的绩效和市场竞争力。
浅析企业文化的构建论文 篇三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日趋严峻,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加强企业文化的构建。本文首先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构建企业文化的措施
[关键词]
价值知识经济企业文化
自从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已经作为经济联合国的重要成员,融入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给我国的企业带来了很多机遇;另一方面,也让我国的企业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更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国经济遭受重大打击,这也让国内众多的企业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企业要想在这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加强企业文化的构建。
一、企业文化分析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遵守的行为方式、价值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由组织目标或宗旨、共同的价值观、作风及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构成[1]。
企业文化反映一个企业特有的、为社会所公认的品格、素质、精神、作风,以及公众形象等文化积淀,对于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和作用。美国《财富》杂志最近公布的全美500强企业,沃尔玛以2198.1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位居榜首。沃尔玛的胜出在于8大素:真实的、稳健的财务状况,突出的内外一致的形象,诚信的服务,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诚信理念,公平对待员工,激励和创新。其中的六大要素都与企业文化直接相关。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一)激励功能
积极的、向上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可以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行为动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越能认识行为的意义,行为的社会意义越明显,越能产生行为的推动力[2]。倡导企业文化的过程,正是帮助员工寻求工作意义建立社会动机,从而调动积极性的过程。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及文化传统本身,就是一把员工自身激励的标尺。他们通过对照自己的行为,找出差距,从而产生改进工作的驱动力。例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推销员中形成了一种自我管理的传统,包括提高对工作的认识、建立价值观念、养成计划性、培养实践能力、妥善安排时间、不间断地学习、全神贯注工作等内容。
(二)导向功能。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企业成员个体的心理、性格、行为起导向作用,即对个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
2、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不同的企业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组织制度,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类型的企业。
(三)凝聚功能
凝聚力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有效运转的关键。一般来说,好的企业会使企业员工感受到很强的归属感,并对其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在一个没有凝聚力的企业里,各种管理缺少秩序性,员工一盘散沙,企业发展乏力。
三、企业文化的构建
1、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它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基本形态。确立企业的价值观念,要考虑到企业的属性、行业特点、公司历史特点、员工状况等因素。如IBM公司根据计算机行业售后服务特别重要的特点,确立了“IBM意味着服务”的价值观念,来指导公司的工作。
2、提炼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风貌的体现,它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中能起着引导、鼓舞和激励员工的积极作用。企业精神应鲜明地体现出本企业的价值观念,具有本企业的独特性,并为大多数员工所认同。如摩托罗拉的企业精神是“开发”我们潜在的创造力,就体现出了企业注重创造的精神[3]。
3、企业领导要以身作则。
企业领导的言行会对企业员工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从而影响企业文化的构建。所以,企业领导必须从规范自身的行为着手,用自己的言行为企业文化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据说,松下幸之助一直有亲自过问公司生产的作风,即使在退休后仍然过问公司事务,因此,松下公司的管理人员都能够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
4、建立利益共同体。建立新型的代表企业全体员工利益的共同体,使广大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戮力同心,共建家园。要建立企业利益共同体,关键环节在于建立合理的内部分配制度,理顺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要建立职工民主管理机制,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是建立利益共同体的有力保证。
5、建立完善的文化网络。大量实践表明,文化网络能够传递大量的信息,在文化的形成中往往起着正式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当文化网络传递积极的信息时,它能够产生无穷的威力,促进健康文化的发展;当文化网络传递消极的信息时,它也能产生极强的破坏力。因此,必须重视各种非正式组织和团体的作用,如切实抓好各种协会、联谊会、兴趣小组等,使之起到交流信息、提高素质、密切关系、寓教于乐的作用,促进企业的稳定与发展。
6、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是检验企业文化构建成果的标尺。优秀的企业形象不仅能够对企业员工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自豪感、责任感和自信心得到加强,并且能够对外强化企业的影响,强化广大消费者和投资者对企业产品的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吸引更多人才加盟公司。
7、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与本单位的实际、员工的内在要求相结合。企业的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只有把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同广大员工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同员工创新生活的愿望、要求结合起来,企业的文化建设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8、加强制度化建设,使企业文化的构建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制度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中,应根据现实需要与世界经济接轨,逐步完善、制定新的各种制度,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通过整合提升,逐步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体系,使企业的文化思维、经营观、价值观、市场观、民主意识、员工的行为取向、职业道德都受到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彤《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戴良铁白利刚《管理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
[2]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浅析企业文化的构建论文 篇四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发展也日趋迅猛,因此企业文化的构建则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也对商业银行自身的生存和稳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是其发展的灵魂与核心,只有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促进商业银行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文旨在明确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了解目前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构建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方案。
关键词: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构建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概
述
现代经济的发展说明企业文化的构建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构建积极向上的良好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精神向导。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其价值从而更好的了解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企业文化构建的重要性。
1、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行事风格和办事习惯的表现,是一个企业其企业精神、价值观念、企业形象、经营理念、规章制度以及员工素质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充分地植根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所在。那么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企业文化概念下的一个分支和延伸。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指商业银行在开办以来长期来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理念,是受到全体工作人员尊崇的满足其价值取向、行为和道德规范的发展方向的整体内容。它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文化。
2、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特点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判断的准则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会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制约并引导着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当然,虽然企业文化是无形的,但是却能够通过有形的诸如模范人物等的方式显现出来。其次,就是软约束性。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在对员工的熏陶和影响的过程中使员工对于银行服务的准则和未来发展的目标产生一定的认同感,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再者,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能够长期的对企业内部的员工产生影响,因此是相对稳定的,不过这并不代表它是一成不变的,它仍然会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商业银行具体的发展情况与时俱进。
二、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构建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我们必须了解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了解在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那么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发展的具体实际,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系统的规划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精神面貌的体现,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事实上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影响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由于高层管理者缺乏对于企业文化的重视,忽视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的引导和督促作用,无法通过文化手段深入到员工的思想深处。同时,商业银行的领导者内部没有达到意见上的统一也会影响企业文化的构建与形成。
2、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形式不符
我国商业银行在学习和借鉴了许多发达国家银行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之后,其经济发展方式和管理方法也都与国外优秀的商业银行亦步亦趋。然而,我们的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与国外这些优秀的商业银行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往往侧重于企业管理制度和外部形象的部分而忽视了对于银行经营理念和内部核心价值观等的构建。这样容易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形式上的不协调和不一致的情况。
3、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度与广度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起跑线就相对而言比较晚,因此很多商业银行并没有实现自身企业文化的构建。而对于部分已经在企业文化构建过程中的商业银行来说,其在实际实践中也是缺乏一定的深度与广度的。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很多商业银行对于企业文化构建的认识存到一定的偏差,缺乏对于企业文化重要性的理解和重视,而且商业银行相互之间也缺乏个性。事实上,企业文化是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因此每个商业银行都应该根据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内涵。
4、商业银行长期价值观的培养与短期利益的冲突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一个导向。领导者们越来越发现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新旧观念的交替和变更的冲突,这容易带来短期利益与长期企业文化培养的矛盾冲突,进而影响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构建。当面对这种冲突矛盾时,商业银行必须要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而作出实际判断。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
正是出于上述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要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创新、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的原则来提出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构建的具体对策。
1、以培育企业精神为企业文化构建的关键
企业文化的构建需要结合社会环境的具体要求、行业要求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也是一个道理。在银行发展企业文化,必须要以培育企业精神为关键,要从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所具有的独特属性出发。一方面,企业文化的构建要有一定的政治归属。从这一特点出发,应该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从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为路径,不断增强企业内部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培养应该以具体的社会实践为基础。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它是贯穿于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的。企业精神也是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和服务活动中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积极乐观的群体意识。所以在培养企业精神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动员全体员工,增强员工的参与性,让每个员工都了解商业银行的工作,并将企业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2、以人为本,提高人员素质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构建离不开银行内部任何一个工作人员的支持,工作人员是企业文化理念和实践的主体。因此,必须要以人为立足点,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个人素质的培养,尊重、关心、理解员工,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要充分考虑内部员工的个人需求,为员工的工作营造一个舒适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要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客户为本的经营理念,实现优质服务。监督员工以诚恳的服务态度、先进的服务手段、灵活的服务方式达到让客户满意的服务效果。要重视培育企业内部青年员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通过生活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员工明确奋斗目标,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四、结语
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的竞争不仅仅是市场、资金的竞争,更是企业之间人才和服务的竞争,构建企业文化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构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内部的金融改革。通过对商业银行内部体制的改革和工作人员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努力形成具有企业各自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将这种文化渗透到商业银行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去,将企业文化作为引导企业员工行为的导向和企业长期发展的精神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浅析企业文化的构建论文 篇五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企业文化的研究也得以展开和深入,这标志着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的研究也跨入了一个新时代。但令人不解的是,目前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有降温之势。事实上,当代企业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爆炸、信息充斥的世界里,其文化也在发展着、变化着。当我们一步步地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门槛时,一种新企业文化的构造不能不是一个划时代的课题。本文试就此提出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知识经济时代以前的企业文化剖析
我们知道,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以企业整体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起着它所固有的导向、凝聚、规范和激励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可以通过企业与社会的交往,向社会发生文化辐射,影响外部公众的价值观、消费理念、生活方式及社会文化的其他方面,从而丰富、完善和发展着社会文化。因此,注重企业文化的构造,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于企业、于社会都有其极为重要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经营管理实践,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这是由企业文化的时代特征决定的。在不同的经济时代造就了不同的企业文化。自人类跨入文明门槛以来,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劳动力经济、资源经济和知识经济这样三个阶段。在劳动力经济阶段,企业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并未普遍存在,所以也就谈不上这个时代的企业文化问题。但丝毫不能说这个时代的人类实践不对日后形成的企业,尤其是处于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国家里的企业形成影响。企业文化的最初萌芽就是根植于这些早期实践之中的。在劳动力经济时代,劳动力是资本的主要争夺对象,有了劳动力,就能开发资源、发展经济、获得财富。这种思维定式,在我国一些不发达地区的企业中还占据主导地位。
企业的形成史告诉我们,企业的真正形成和发展成社会生产力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在自然资源经济时代完成的。企业文化也就在这个时代萌芽了。这个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就在于尽可能多地占有和支配自然资源,因为,评价一个企业的实力,主要地就是看它占有和支配自然资源的总量。自19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陆续完成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发展,拖拉机、纺织机、车床等替代了手工生产工具,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代替了落后的交通工具,这对于占有、利用资源而言,确确实实达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仔细分析该阶段的企业文化,不难看出它充分体现了这个时代的个性。无论从企业物质文化方面看,还是从企业的制度文化方面看,亦或是企业的精神文化方面看,无不体现出以自然资
源占有和支配为主基调,在生产经营上要尽可能地占用自然资源,在企业与社会之间,则又表现出相反的一面,即企业千方百计地从社会掠取更多的自然资源。在我国的“计划经济”年代,平均主义的分配资源,更使“企业”有了极度膨胀的资源占有意识,抢计划、争项目、要资金、拼资源。也就是尽可能多地从社会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用于企业的粗放经营。尤其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思维定式,使“企业”缺乏应有的资源稀缺意识。为什么我国大多数企业在步入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亏损惨重,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乃在于它的思维定式仍旧是资源经济时代的沿袭,反映在企业文化上,一方面没有从计划经济的企业文化模式向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模式转变,另一方面,也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从资源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转变。
二、知识经济时代呼唤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自7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数字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悄然发生着质的变化。科技进步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开始成为现实,当今世界的竞争已成为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特别是高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至90年代,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们则把这种以高科技为先导的经济概括为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确切地说,是指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按照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说法,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在这个时代,已与传统的工业经济繁荣取决于自然资源、货币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不同,它把经济的繁荣建立在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上,也就是把知识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驱动力。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的特点,从而,也将使以价值取向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发生深刻的变革。
第一,企业对资源配置的价值取向将发生变化。企业关注的重点不再是稀缺的自然资源,而是充满无限创造力的智力资源,企业将把无形资产作为发展的第一要素。
第二,企业在自身发展的理念上,不再把经济周期对企业的影响看得过重,它树立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只要企业不断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先进的科技知识,就不会因自然资源的枯竭或产品市场寿命周期的更迭而影响企业的不断发展。
第三,企业在管理理念上,不再把以往劳动力经济时代和资源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速度、数量、产值作为追求的目标,不再注重以往的流水线、节拍性等严密的分工组织形式和工艺流程,而是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第四,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上,不再是简单地去满足市场需求或适应需求,而是积极地去创造需求引导消费。总之,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使企业在企业精神、管理理念、企业形象以及产品、服务、效率和生产、流通、交易等概念和操作方面都面临深刻的变化。譬如说,在这一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知识资源就具有更大的共性和外部性,这就使得企业间的关系、竞争和联系方式,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再如,基于完备的知识、丰富的信息和快捷的网络手段,使供需双方的关系及交易方式、渠道都将发生新的变革等等。
总之,这一切都说明,正在向我们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虽然其企业文化有其沿袭性,但更需要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革。知识经济时代呼唤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构建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第一,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上层建筑,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这就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构造是以确立企业正确的价值观为基础的。由于人的心理因素的多变性和外部环境的动荡,价值观念的培养是一个微妙的具有柔性的心理过程,这就决定了它的构建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决不能只图赶时髦、追求新名词、搭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而应扎扎实实地研究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在形成具有内聚力和激励作用的企业价值观。
第二,科学地确立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内容。
首先,它要反映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观念。知识经济是高度文明的经济,知识经济社会是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要达到高度精神文明,就必须进行社会观念的大变革。
1.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将会比以往任何时代更突出更实在。这里尊重知识就是尊重知识的价值,让知识发挥最大的作用。科学是知识,是一种产权,当其成为商品时就再也不是“圣洁”的供品,它可以被无穷多的人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就越大,因此尊重知识就在于努力创造一个让知识发挥价值的环境,同样,尊重人才就是尊重有丰富知识的人才,发挥他们创造价值的能力,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
2.创建性取代复制性。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为满足市场需要,产品生产中的复制性相当普遍,即便是为了争夺顾客而有所“创造”,来增加产品的个性,但仍旧摆脱不了复制的痕迹。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更重视创造性和创新性。创造性是对知识价值的充分挖掘,一种产品的开发,其知识附加越多,则市场价值越高。为什么当今许多企业都在向高科技领域进军,道理很明显,高科技领域排斥复制性,崇尚创造性,虽然创造性的风险很大,但毕竟成功后有极高的回报,给公司以极大的成长性,所以受到注重企业发展的公司关注,在高新技术领域,一项发明创造而形成的投入产出比约在1∶180~1∶500之间,是复制产品投入产出比的几十倍乃至几百倍。
3.发挥知识管理在企业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型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必须知识化。所谓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的存储,而隐性知识存储在员工的脑海里。因此,公司欲取得成功。就必须积蓄自己的智力资源,不断提高员工的知识素质。
首先,根据企业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现实条件,形成企业的共性文化和个性文化。知识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要充分条件。市场经济的共性企业文化内涵是不以民族和企业的特点为转移的。但企业文化不能没有个性,知识经济强调创造,排斥复制。企业的文化的个性面,则主要取决于其对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其次,着眼企业发展战略,注重培育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有什么样的精神支柱,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践进行寻找、定位和培养。
第三,注重企业文化的立体构建。企业文化从其内涵而言,包含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就赋予了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对这三个层面文化的建设虽不可偏废,但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有所侧重,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把精神文化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这是体制观念转变的关键。企业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企业精神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有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开拓新的企业精神,企业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才有了构建的骨架。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知识型企业而言,企业精神文化的内容虽说因企业而异,但毕竟有一些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共性的内容。譬如说创新的精神、冒险的精神、求贤若渴的精神等等。我们在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倡导、发扬,使这种文化根值于企业全体员工之中。
我们说企业文化的立体构建,精神文化作为框架,制度文化则是基础,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总体装璜,它们应从整体上反映知识型企业的个性。第四,尊重企业文化的生成机制,创造中国特色的知识型企业文化。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通常是在特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少数人倡导和实践,通过坚持不懈地宣传和实践提炼而逐步生成的。这就说,它不是靠某些人想当然,提几句口号就完成的。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一定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完成规律,因势利导,使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成为企业员工素质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员工不断激励的过程。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有的专家总结了这样一个模式:即把经验加工为理念→把理念阐释为规范→价值观内化为信念→信念转化为习惯价值观内化过程成为习惯了的东西就是文化的消化,也就是企业文化的建成,所以我们构建企业文化必须秩序渐进。
建立中国特色的知识型企业文化,内涵丰富、任务艰巨。这规定了它必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维护国家市场的统一;同时它必须体现中国的民族特色和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的建设不是孤立的,在时间上是有其沿袭性,空间上有其渗透性的。企业文化必然地是一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总是尊重和发扬国家的优秀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融于社会文化之中,才有生命力;另外,它必须体现知识型企业的要求。知识型企业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企业有自身的运作特征和规律,因而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取向,譬如说薄利多销的观念就不大为高科技企业所主认同。所以要在企业文化构建中充分把这三方面有机结合,才能构造出中国特色的知识型企业文化。
我们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已不遥远,这个时代的企业文化构建在当今就应该有个紧迫感、使命感。否则我们将落伍于时代!
浅析企业文化的构建论文 篇六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若要保持良好的持续的发展势头,离不开文化力量的支撑。而要建设好现代企业文化,除了要吸收西方的优秀文化外,还需要对本国传统文化进行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分析。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成分,以达到现代企业文化的有效的整合。论述了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和义利并重等优秀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只有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才能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
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义利并重
0引言
俗话说,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潜在的生产力。企业文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推动力,是生产进一步发展,使企业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保证。当前,许多国内外的知名企业,都大力加强企业文化以及形象的建设,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实践证明,文化力是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我国企业应该加大吸收国外文化以及本国优秀文化精髓,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文化。
尽最大努力改造企业文化,优化企业环境,完善企业管理,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活力。充分利用文化的作用力和推动力,将文化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企业文化真正发挥出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整合功能及规范功能,使之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服务。
企业文化是“产业史上的完善革
命”。现代企业的领先地位不仅要体现在先进的机器设备、发达的科学技术等物质及经济因素上,更是体现在心理状态、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企业文化的大胆构建和创造上。可以肯定地说,企业文化将成为21世纪企业界的灵感妙药。
由此可见,离开了企业价值观和企业哲学信仰,离开了强大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企业是不会成功的。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够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
1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
的关系企业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以企业价值观为实质,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的精神现象、规章制度的物质现象为载体的经济文化。企业文化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其历史渊源久远。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才在日美两国企业管理比较研究中提出了将企业文化作为管理主题上升为一种企业管理理论,他们认为这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长期的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它又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务。与其他文化相似,同样具有继承性、个异性、相对稳定性以及民族性。每一种科学理论都具有继承性,作为管理历史的延续和发展的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是在中华民族的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累积起来的,它不仅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吸纳了外国文化的积极成分。因此企业文化虽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还是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2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构建的影响
2.1仁爱思想与“以和为贵”的企业文化
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即以和为贵,比较注重和谐统一,不仅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更强调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儒家的“以和为贵”的思想,主要侧重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是调解和化解人与人、人与社会矛盾有效的儒家伦理之一。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儒家认为只有以爱人为出发点,才能够达到人恒爱之的境界。在个人修养上,要讲礼貌,恪守信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诚实诚恳,在为人处事上,要讲礼仪和礼节。孟子提倡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和儒家的贵和伦理道德思想“礼之用,和为贵”是一致的。同时,荀子也认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则百事不废”。以和为贵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中矛盾的消除是用巨大作用的。同时,以和为贵的思想也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此,以和为贵表面是指和气生财,实质上,是指群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力求为企业的商业活动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和氛围。若要做到这一点,企业首先要重视员工之间、部门之间以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和谐,其次,企业要重视与同行、竞争对手、顾客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和谐。
2.2“民为邦本”的思想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现代企业要从“民为邦本”的思想中学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提出了民为帮本的思想,当时就已经有把民意当成天意的思想。
总的来说,传统意义上的民本思想,可以理解为“民众是国家的主体,是构成国家整体的第一要素;应重视民众,注重民生,保民安民,利民惠民;民心向背决定了国家的盛衰存亡”。正如孟子所说的“得乎丘民而为天子”。通过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即可将“民为邦本”的思想观念运用于现代企业中。
因此,现代企业文化可以被看作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所谓以人为本,是指在企业的管理中,要以人为中心,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并且尊重人才,尽量满足人才提出的合理要求,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现代的企业,如果想提高其在市场中的地位,首当其冲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只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调动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为本的理念,向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
2.3义利并重的价值观念
“义”与“利”关系的辩论已经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了,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主张重义轻利的,孟子将义和利对立起来,扬义贬利,这种思想显然是不可取的。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只讲义不讲利。因此,企业必须正确的看待两者的关系。企业当然应该追求利润,但是必须要以“义”为前提。
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利润乃是服务的报酬”。要获取“阳光下的利润”,就不能见利忘义或者为利弃义。否则,即使企业在某一次经营中获了小利,企业的形象也会严重受损,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企业必须把对社会的奉献放在第一位,当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宁可牺牲自身的利益也要维护国家利益,这就是义。
3结语
建设现代企业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并不是重新创造传统文化,而是要契合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需求,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去发掘、继承和发扬传统中的积极、进步的部分,如“义利并重”、“以和为贵”、“以人为本”等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适合时代的要求,表现出时代的精神。总之,现代企业文化要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传统文化,从中获取充足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