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古戏台建筑艺术研究论文【优选3篇】
乐平古戏台建筑艺术研究论文 篇一
乐平古戏台建筑艺术研究
引言:
乐平古戏台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本文将对乐平古戏台的建筑艺术进行研究,探讨其在戏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一、乐平古戏台的历史背景
乐平古戏台位于江西省乐平市,始建于明代,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戏台之一。乐平古戏台建筑融合了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
二、乐平古戏台的建筑特点
1. 建筑布局:乐平古戏台采用了传统的四合院式布局,主体建筑为戏台,四周环绕着观众席和配套建筑。整体呈现出开放式的空间结构,方便观众观赏戏曲演出。
2. 建筑风格:乐平古戏台的建筑风格以明清建筑为主,注重对称和比例的处理。戏台采用了典型的单檐歇山顶,四周有雕刻精美的栏杆和窗棂,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和审美意趣。
3. 装饰艺术:乐平古戏台的装饰艺术丰富多样,包括木雕、砖雕、泥塑等传统工艺。这些装饰物以戏曲元素为主题,如精美的人物雕塑、戏曲剧目的图案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乐平古戏台的文化价值
1. 戏曲文化传承:乐平古戏台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通过对乐平古戏台的研究,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戏曲的理解和认识,促进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建筑艺术研究:乐平古戏台的建筑艺术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其建筑布局、风格和装饰艺术的深入研究,可以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结论:
乐平古戏台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珍贵遗产,其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对乐平古戏台的研究,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戏曲和建筑艺术的理解和认识,促进相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乐平古戏台建筑艺术研究论文 篇二
乐平古戏台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引言:
乐平古戏台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本文将对乐平古戏台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行探讨,分析现有的保护状况和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一、乐平古戏台的保护状况
乐平古戏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多次修缮和扩建,但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的影响,目前已出现一定的破损和老化。尽管乐平古戏台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其保护状况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二、乐平古戏台的保护策略
1. 加强维修与保养:对乐平古戏台的建筑结构进行定期维修和保养,修复破损部分,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维护工作,保持周边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2. 引入新的功能:在保护乐平古戏台的同时,引入新的功能和活动,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游客。例如,举办戏曲演出、文化展览和民俗活动等,增加乐平古戏台的文化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乐平古戏台的传承与发展
1. 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和技术人员,提高他们对乐平古戏台保护和传承工作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2. 增加宣传与推广:通过各种途径和媒体,加大对乐平古戏台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公众对其的认知和关注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和传承的良好氛围。
结论:
乐平古戏台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遗产,其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加强保护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人才培养和宣传推广工作,可以有效促进乐平古戏台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为后代留下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财富。
乐平古戏台建筑艺术研究论文 篇三
乐平古戏台建筑艺术研究论文
1乐平古戏台的保存状况及分类介绍
1.1乐平古戏台保存状况
乐平现存古戏台412座,遍布城乡各地。其中,祠堂台有一部分,万年台占绝大多数,双面台只有.
1.2乐平现存古戏台分类介绍
乐平现存古戏台主要有三大类型,具体介绍如下:
1)祠堂台。祠堂台指的是坐落于祠堂内与祠堂连为整体建筑的戏台,它属于祠堂的附属建筑。因其面对祠堂而建,故祠堂的方位决定祠堂台的方位。祠堂是供奉祖先牌位的所在,后人往往把它建在地势高敞坐北面南的地方,这是让祖先入土为安的最佳方位,所以祠堂一般为南北向,祠堂台多坐南面北。乐平现存戏台中,年代较早的就是祠堂台。
2)万年台。万年台指的是不再附属于其他建筑物,独立成为主体建筑的戏台。其建在村头或街头空阔之地供全村百姓观看观剧之用的戏台。不过,乐平的万年台只有固定的一种,而且相对于临川风雨台的朴实无华,乐平的万年台可谓是艳丽豪华、宏伟壮观、装饰精美。
3)双面台。双面台指的是在面向宗祠正堂的戏台背面,加筑另一台面,而且这一面大都面对开阔的广场,台面也做得远比正对祠堂一面的戏台宽大壮美的戏台。因面对祠堂的一面俗称雨台,敝口的一面俗称晴台,所以又叫晴雨台;又因两台共用一顶,相互背依,连为一体,所以也称鸳鸯台。它是祠堂台和万年台之间的一个过渡形态。
2乐平古戏台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戏台作为戏场中的一座建筑实体,它由四个部分构成:台基、台板、台顶、后台(厢房)。左右看楼和中间戏坪属于观众,唯戏台属于演员。乐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常常有暴雨,戏台在建筑上多采用开放式结构,用砖、石、木作建筑材料。戏台前期多为三面透空的式样(即伸出式),后期多为一面透空的式样(即镜框式),台口敞开面大,用木质或石质的柱子支撑屋顶,下部往往是架空式的干阑式构造,以便通风去潮。屋顶的反翘度大,用以减缓雨水对于台基的冲刷。这类戏台的构造常常是逐奇斗巧。乐平古戏台曾被专家评价为“构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其中,台顶的屋脊、梁枋斗拱、天花藻井及屏风与上下场门的月梁等的装饰尤有代表性。
1)屋脊与脊饰。乐平的古戏台一般为三间四柱,多檐多翘歇山顶式。如桃林万年戏台,三间四柱三凤楼,重檐双翘歇山顶式;横路万年戏台,三间四柱三凤楼,重檐三翘歇山顶式等等。因而戏台左右上方均是飞檐翘角,屋脊中间总是矗立着一串叠起的红黄蓝数色彩瓷宝顶,中插铁叉或方天画戟,直指云天,既是艺术造型,又是避雷装置,也像一座微缩的宝塔,这不仅是乐平古戏台的主要标识,而且还寓含了乐平人民镇邪驱灾保平安的美好愿望,瓶颈以四根铁链系住屋檐四角,檐下悬挂铁马风铃,风起铃响,清脆悦耳;屋脊的两端分别饰有造型优美的鳌鱼(鳌鱼来自观音传说),正面上方也都有做工精致、直冲云霄的飞檐翘角,使戏台在端庄中显露出冲天豪气。
2)梁枋与斗拱。古戏台梁枋和斗拱既是结构上的承重构件,也是装饰的'重点。每根梁枋均挥金重彩,边饰浮雕。梁的图饰多以文物天官、满堂福、九老天宫、万寿图为主题,其中油梁是戏台上方第一件跨度最大的构件,多用樟树、枫树、松树制成,雄浑粗犷,突出显眼,是视觉效果中的第一门面,此梁身遍布戏文、龙凤浮雕,以万寿图为最,其雕刻人物达到30人~40人;斗拱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田字拱和八字拱等,以田字拱为主。斗拱上多饰有蝴蝶、蜘蛛等图案,蝴蝶意味百蝶争芳,而蜘蛛则寓意喜从天降(乐平人称蜘蛛为喜儿)。
3)斜撑、雀替与吊篮悬柱。斜撑是安装在挑梁下面,与柱、梁成斜三角形状的结构组合。作用是承支挑梁顶端的重压,把重量变为直压力。雀替是木制的结构附件,作用是加强柱与梁接点的承剪力。斜撑与雀替的配置,旨在美化与加固戏台。风格各异的斜撑与雀替,让戏台的每个关节生动起来。如有仙鹿(禄)撑、天官骑狮、鹤鹿戏松、麒麟戏狮、仙狮撑、水浒人物、寿星骑鹿撑,因鹿谐音禄,故又称寿禄撑,寓意寿禄双全。雀替分鳌鱼雀替和屠刀雀替等多种形式,多为鳌鱼雀替,造型各具特色。戏台的吊篮悬柱,实为下柱头装饰,主要起美化作用。吊篮多为花碗式或
宫灯式,雕刻均为镂雕,玲珑剔透,尽显风骚。4)藻井。藻井在乐平民间又称为穹,主要起拢音和反射音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响度、清晰度,特别有利于改善演员的自我感觉。多设在台中央天花之中,通常为螺旋形和多边形两种,有的戏台在中央藻井两侧各设一藻井。藻井底部为双龙戏珠浮雕,周围饰有八仙过海或封神榜人物木雕。藻井及其以下的空间是戏台中最中心的部位,此处的藻井象征着天,戏台台面比喻为地,天地合一,构成了演绎生旦净末丑的特定艺术的表演空间。
5)屏风与月梁。乐平古戏台常用木制格扇将戏台前后分为表演区和准备区两个部分,木隔扇一般4抹~6抹,常作为戏台的背景,并在其上设有浮雕或彩绘。精雕细琢的门饰屏风与窗棂,既承继了传统古建筑的端庄与典雅,又赋予古戏台特有的绚丽与奢华,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月梁是位于进出前后台的两侧小门上端,呈月形,多可有“出将”“入相”字样,通常采用浮雕,中央为戏文,两边或为花鸟或为祥兽,是乐平古戏台建筑中具有特定语言的重要构件。
6)楹联与匾额。乐平古戏台大凡都有楹联悬挂其中,据不完全统计,乐平400多座古戏台中,至少镶嵌了1000余副楹联,这些楹联,或描金,或木雕,内容多样,文句优美,意境深远,从各个角度反映了民俗风情、历史典故以及戏剧观、人生观。张家村戏台有一副楹联:“要知今事通古事,欲晓世情看戏情”,一语天然,警策通俗。乐平古戏台的楹联选题十分宽泛,有咏赞本乡本村风水的,有追溯本族历史渊源的,或感时醒世的等等。匾额数量比楹联还多,它的题材内容大多为光宗耀祖、歌功颂德、劝诫世人以及对戏台文化本身的赞美等方面,比如坑口的古戏台匾额上写道“旷怀希古”,浒崦的古戏台匾额中题为“久看愈好”,还有徐家古戏台中的“百看不厌”和华家古戏台上的“顶可以”等等。匾额与楹联交相辉映,使乐平古戏台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3结语
乐平现存的古戏台既是深厚的地方戏曲文化的载体,也是乐平乡土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和研究价值。它是先祖们留给后人的宝贵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从物质的层面讲,可以在发展旅游经济中发挥很好的作用,让更多的游客去观赏和领略乐平古戏台建筑之美,去探究乐平极具地方特色的戏曲文化历史;在精神层面,古为今用,在华美古朴的戏台上演出现代戏剧,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同时,通过对古戏台所承载的民俗信仰的挖掘,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现代农民的精神世界和民族信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