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育教学论文(优选3篇)
高中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篇一:提升高中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中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思想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政治教育的兴趣不高、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等。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提升高中政治教育的效果。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教育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相结合,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辩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高中政治教育的效果。除了传统的讲授和讲解,我们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开展线上教学和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最后,我们还应该加强高中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政治教育应该紧密联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政府机构、社区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政治的现实意义,增强其对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兴趣。
综上所述,提升高中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社会实践的结合,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篇二:构建德育与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高中德育教育和政治教育都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政治观念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将这两者分割开来,造成了教育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我们需要探索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将德育与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教育的效果。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课程设计来促进德育与政治教育的融合。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贯穿在德育课程之中,例如在讲述公民道德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制度和政治体制,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国家观念。此外,德育教育的内容也可以渗透到政治课程之中,例如在讲述政治理论的同时,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利益意识。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方法来促进德育与政治教育的融合。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思考和分析道德和政治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和体验道德和政治的现实意义,增强其对德育与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兴趣。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来促进德育与政治教育的融合。学校可以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社会实践活动和模拟政治会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德育和政治的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团组织和志愿者活动,培养其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构建德育与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需要我们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校活动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融合德育与政治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提高其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高中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篇三
高中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在当前的高中政治的教育教学是怎样的呢?相关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摘 要】:中学生教育缺乏对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培养,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学政治教育背景,政治教育弱化的表现和原因,得出了目前政治教育弱化的结论,故急需对中学生政治教育进行强化。
【关键词】:政治教育 政治价值观 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107-01
在中学教育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政治价值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只有从小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保证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但目前学校的政治生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目前在教育者中普遍形成了一种狭隘的教育质量观,政治生活只能附属于学习生活,学生仅仅成为学习的工具。目前存在着以成绩好坏评判学生优劣标准的倾向,教育者缺乏对学生政治生活的足够重视,从而学生政治生活开始出现弱化、甚至空白的现象。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民主意识的形成。
一、政治教育背景
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从小就有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因此,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机构,应当为中学生的政治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目前中学生政治教育弱化的现象不利于中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形成。
时代要求个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目前中国存在着政治认同感和政治服务观危机。当前中国公民正确合理的价值观主要依赖于人民的政治认同感和政治服务观的形成。政治认同感是人们以特定身份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仪式上的归属感,其中最重要的政治认同是国家和民族,但是目前中国存在着政治认同危机。政治服务观是指政治发挥的管理职能最主要的功能在于服务,而不同于以前的管制民众,但是目前人们政治价值观中仍然存在着参与政治就是为了做官的观念。
良好的学校的政治教育生活能够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确立,是中学生通过自身与外部环境交流,不断深化对世界的理解,不断自我发展,形成价值体系的过程。但是中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辨
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因此需要对中学生进行政治价值观引导以及培育,使广大中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中学生时代是学校的政治生活和政治教育促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二、现阶段中学政治教育弱化的表现
第一、学习成绩成为政治生活的标准,表现在干部选举、学生评比以及各种活动的参与与成绩挂钩。大部分教师选择班干部、团干部时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并非学生的组织能力,在挑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时,均挑选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作为备选人,甚至学校举办的各种文艺活动,都优先考虑学习成绩优秀者。这样在学生心中也形成了只有成绩优秀的学生才能够成为班干部、三好学生的观念。
第二、学校各种教育活动意义弱化。升国旗仪式氛围不严肃,入团仪式不举行,已经是目前中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果这些仪式教育不能使学生感受到政治情感教育,那么这些活动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第三、重视纪律轻视服务的班干部管理活动。班干部为班级管理者而非服务者的观念往往在学生们的心中存在,不利于中学生政治服务观的形成。对班干部管理班级的狭隘理解,弱化了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
三、政治教育弱化的原因分析
第一、狭隘的教育质量观。以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学生优劣,从而重视考分高低,而知识之外的其他素质培养完全可以不关心。故在中学生的政治生活中往往以学习成绩为评判标准,学生的政治生活沦为学习生活的附庸。
第二、教师对学生政治教育的忽视。表现在狭隘的教育质量观支配下,教师一方面重视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忽视了学生的政治教育活动。体现在不重视学生入团仪式,升旗仪式等等,教师往往认为组织学生入团以及学生的升旗仪式都是团委和学校的工作,与自身无关。这种态度直接造成了学生对政治生活的不关心。
第三,家庭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视。大多数家长认为学习生活才是学生谋生的手段,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有出息,学生成绩是父母关心学生学校生活的唯一主题。故家长往往强调学校加强对学生纪律的管理,这样就强化了学校的纪律控制,弱化了学生的政治教育生活。
四、对中学政治教育的思考
第一、增强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形成。要通过情绪体验激发学生形成政治认同感,在学校的仪式教育中,可以制造出仪式庄严、肃穆的氛围,如教师须和学生一起对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以身作则,感染学生;在班级的主题班会中,让学生们自己组织,培育其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心灵产生震撼,让学生形成政治服务观,通过服务的体验促进学生政治服务观的形成。教师应该在可能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条件,提供服务,让学生管理服务意识得以形成,从而形成政治服务观。
第二、引导学生民主意识的形成。要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民主意识,教师要成为学生政治生活的引导者,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培育学生以民主观念管理班级的能力,一方面要培育学生自我组织活动发展民主的能力。
第三、教育者应该对学生进行人权教育,形成人权意识。人权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民主政治生活,让学生形成民主意识和民主观念,从而丰富学生学校的政治生活。一旦学生形成人权意识,那么可以促进学生民主知识的获得,民主精神的形成,让学生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形成民主监督,有利于班级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中学生正确政治服务观的形成,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中国的崛起。但是目前教育者对学生政治生活的忽视,导致的中学生政治教育的缺失,迫切要求教育者加强对中学生正确价值观培育的重视。只有教育者真正认识到学生政治生活的意义,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创建民主的生活,才能让中学生拥有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成为对和谐社会建设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英配昌.中小学学生政治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5:15―30.
[2] 刘铁良,赖相艳.走向民主的中学政治教育[J].文化教育. 2007(5):185.
[3] 倪国辉.中学政治教育理念下的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7(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