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及近现代数学发展史探究(精彩3篇)
中国古代及近现代数学发展史探究 篇一
中国古代及近现代数学发展史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话题。古代中国数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而近现代数学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数学主要集中在算术、几何和代数方面。最早的数学文献是《周髀算经》,该书记载了一些基本的算术和几何知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数学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九章算术》和《孙子算经》等书籍的出现。这些书籍包含了各种数学问题的解法和算法,为后来的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中国数学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例如,在汉朝时期,数学家刘徽发表了《九章算术注》和《算经注》等书籍,这些书籍对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刘徽还提出了一种称为“方程术”的方法,用于解决一元高次方程。此外,古代中国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数学家,如秦九韶、李冶和杨辉等人,他们的贡献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并没有像欧洲数学那样持续下去。在唐宋时期,数学的发展经历了停滞和衰落。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不利因素,以及传统文化对数学的重视程度下降。直到明清时期,数学的发展才重新开始。清代数学家朱世杰和李善兰等人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贡献,如朱世杰的《数学钥》和李善兰的《算学大全》等著作。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经历了起伏和变化。虽然古代中国数学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与欧洲数学相比,它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然而,中国古代数学的贡献对后来的数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代数和算法方面。古代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中国古代及近现代数学发展史探究 篇二
第二篇内容
近现代中国数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数学教育和研究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
20世纪初,中国的数学教育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上。然而,随着西方数学的引入和传播,中国的数学界开始接触到一些新的数学理论和方法。这使得中国的数学教育和研究逐渐与国际接轨。
在20世纪初期,中国数学家陈省身在代数和几何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他提出了一种新的代数理论,称为“陈省身代数”,该理论对代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陈省身还在几何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称为“陈省身几何”,该理论对几何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世纪中叶,中国的数学教育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发展,中国的数学界开始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数学家。他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教育工作,推动了中国数学的发展。其中,华罗庚是中国数学界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他在代数和数论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数学人才。
近年来,中国的数学教育和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中国的数学教育和研究机构不断发展壮大,数学期刊的数量和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此外,中国的数学界还在国际上举办了许多重要的数学会议和学术研讨会,促进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总的来说,近现代中国数学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的数学教育和研究在传统的基础上,逐渐与国际接轨,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中国数学界的杰出人才和数学机构的发展为中国数学的未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近现代数学的发展历程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中国古代及近现代数学发展史探究 篇三
中国古代及近现代数学发展史探究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及近现代数学发展史探究的论文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分享。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在灿烂的文化瑰宝中数学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也同样具有许多耀眼的光环。研究中国的数学发展历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史
1。1起源与早期发展。数学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中国数学发展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最早的记数法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可以找到记数的文字。如独立的记数符号一到十,百、千、万,最大的数字为三万,还有十进制的记数法。
在春秋时期出现中国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使用算筹进行计算称为筹算,中国古代数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立在筹算基础之上。古代的算筹多为竹子制成的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用算筹记数有纵、横两种方式,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以此类推,并以空位表示零。这与西方及阿拉伯数学是明显不同的。
在几何学方面,在《史记·夏本记》中记录到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勾股定理中的“勾三股四弦五”已被发现。
1。2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时期。这一时期包括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形成在秦汉时期,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系统化、理论化,相应的数学专书也陆续出现,如西汉初的《算数书》、西汉末年的《周髀算经》、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一系列算学着作。
《周髀算经》编纂于西汉末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及普遍形式以及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初年,以问题形式编写,分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特点在于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以筹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
中国数学在魏晋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赵爽和刘徽的工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的开端。赵爽证明了数学定理和公式,详尽注释了《周髀算经》,其中一段530余字的“勾股圆方图”注文是数学史上极有价值的文献。刘徽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在南北朝时期数学的发展依然蓬勃,出现了《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算学着作。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祖冲之、祖父子撰写的《缀术》,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推导出球体体积的正确公式,发展了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
1。3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盛衰时期。宋、元两代是中国古代数学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的全盛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着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数学家是秦九韶和杨辉。秦九韶在其着作的《数学九章》中创造了“大衍求1术”(整数论中的一次同余式求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在近代数学和现代电子计算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他所论的“正负开方术”(数学高次方程根法),被称为“秦九韶程序”。现在世界各国从小学、中学、大学的数学课程,几乎都接触到他的定理、定律、解题原则。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在1261年所着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给出了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这个三角形数表称为杨辉三角。“杨辉三角”在西方又称为“帕斯卡三角形”,但杨辉比帕斯卡早400多年发现。
随后从十四世纪中叶明王朝建立到明末的1582年,数学除了珠算外出现全面衰弱的局面。明代最大的成就是珠算的普及,出现了许多珠算读本,珠算理论已成系统,标志着从筹算到珠算转变的完成。在现代计算机出现之前,珠算盘是世界上
简便而有效的计算工具。但由于珠算流行,筹算几乎绝迹,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古代数学也逐渐失传,数学出现长期停滞。2、中国近现代数学的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数学发展时期是指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一段时间,开始于清末民初的大批留学生的回国后,各地大学的数学教育有了明显的起色,很多回国人员后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中国近现代数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著名的数学家及其贡献主要有:
2。1陈景润及其代表作。陈景润是世界着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1966年,陈景润攻克了世界着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的邀请,在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在世界领域也是遥遥领先的。
2。2华罗庚及其贡献。华罗庚是近代世界著名的中国数学家,对数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个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及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推进华林问题、塔里问题的结果,在圆法与三角和估计法方面的结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着作有《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量函数论》及合着《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他在普及应用数学方法、培养青年数学家等上都有特殊贡献。
2。3苏步青及其成就。苏步青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内外享有成名的数学家。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对培养中国早期的数学人才曾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2。4吴文俊及其贡献。吴文俊是数学界的战略科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6)、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1990)、陈嘉庚数理科学奖(1993)、首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4)、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00)、第三届邵逸夫数学奖(2006)。他在拓扑学、自动推理、机器证明、代数几何、中国数学史、对策论等研究领域均有杰出的贡献,他的“吴方法”在国际机器证明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广泛重要的应用价值。
3、研究中国数学发展史的重要意义
与自然科学相比,数学是一门积累性科学,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数学大师都对数学史都有着深远的研究。研究数学发展史可以为我们提供经验教训和历史借鉴,使我们的科学研究方向少走弯路或错路。从数学发展史中,我们要明白数学是一种文化,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是文化极其重要的因素。数学的概念来源于经验,与自然科学的生活世纪密不可分,在经过数学家严格的加工与推理后形成数学这门科学。研究数学的发展历史,弄清一个概念的来龙去脉,一个理论的兴旺和衰落,影响一种重要思想的产生的历史因素,有利于了解数学的现状,指导数学的未来,更好地接受以及学习数学,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借鉴和汲取教益,促进现实的科学研究,从而使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更加贴切。
参考文献:
[1]王青建。数学史:从书斋到课堂[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4,2:152。
[2]郁组权着。中国古算解趣[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138—141:216—218。
[3]李文林。数学史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