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豆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精选3篇)
谈大豆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篇一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虫害的威胁。本文将重点介绍大豆主要的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大豆主要虫害包括蚜虫、豆蛾、豆蚜和飞虱等。蚜虫是大豆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喜欢吸食大豆嫩叶的汁液,导致叶片变黄、干枯甚至死亡。豆蛾则是大豆的重要病虫害,它们以大豆的嫩芽和嫩叶为食,造成大豆的生长发育受阻。豆蚜是另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主要侵袭大豆的根部,导致大豆根系受损,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飞虱则以大豆的茎干为食,给大豆造成很大的危害。
针对大豆的主要虫害,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首先,合理的田间管理是预防虫害的关键。在大豆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杀灭土壤中的虫卵和虫蛹。同时,适时进行田间杂草的清除,减少害虫的滋生和繁殖地。其次,合理的施肥措施也能有效预防虫害。适量的施肥能够提高大豆的抗虫害能力,减少虫害的发生。
除了田间管理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大豆的虫害。例如,可以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传播。一些天敌如蚜虫寄生蜂、豆蛾天敌等,可以有效地控制虫害的发生。此外,还可以利用化学防治手段来控制大豆的虫害。在大豆受到严重的虫害威胁时,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来进行防治。但是在使用农药时,应注意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的施药,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大豆的主要虫害包括蚜虫、豆蛾、豆蚜和飞虱等,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施肥措施、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来预防和控制虫害的发生,保障大豆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谈大豆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篇二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在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虫害的侵害。本文将介绍大豆主要的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大豆主要的虫害包括大豆蚜虫、大豆豆蛾、大豆飞虱和大豆稻蝗等。大豆蚜虫是大豆上最为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以大豆嫩叶为食,造成叶片受损、变黄甚至死亡。大豆豆蛾则主要以大豆的嫩芽和嫩叶为食,导致大豆的生长发育受阻。大豆飞虱主要以大豆的茎干为食,给大豆带来很大的危害。大豆稻蝗则会侵袭大豆的根系,导致根系受损,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
针对大豆的主要虫害,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首先,合理的田间管理是预防虫害的关键。在大豆种植前,应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杀灭土壤中的虫卵和虫蛹。同时,适时进行田间杂草的清除,减少害虫的滋生和繁殖地。其次,合理的施肥措施也能有效预防虫害。适量的施肥能够提高大豆的抗虫害能力,减少虫害的发生。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大豆的虫害。例如,可以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传播。一些天敌如蚜虫寄生蜂、豆蛾天敌等,可以有效地控制虫害的发生。此外,还可以利用化学防治手段来控制大豆的虫害。在大豆受到严重的虫害威胁时,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来进行防治。但是在使用农药时,应注意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的施药,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大豆的主要虫害包括大豆蚜虫、大豆豆蛾、大豆飞虱和大豆稻蝗等。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施肥措施、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来预防和控制虫害的发生,保障大豆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谈大豆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篇三
谈大豆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摘要:介绍了大豆常见害虫,如蛴螬、地老虎、食心虫、草地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关键词:大豆虫害;发生;防治
1蛴螬
蛴螬俗称蛭虫,是金龟子的幼虫,属鞘翅目金龟甲科。蛴螬栖息在土壤中,咬食作物幼根及茎的地下部分,造成植株断根、断茎,枯萎死亡,农田缺苗、断垄严重。
1.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21mm,椭圆形,黑褐色,有光泽。卵椭圆形,白色。幼虫体长3cm,头部黄褐色,胴部乳白色,身体弯曲,多皱褶。蛹淡黄色。
1.2生活习性
成虫2~3年发生1代。以2~3龄的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6月中旬钻到表土层,咬食作物幼根,1头3龄幼虫可连续迁移为害多株幼苗。3龄幼虫约在7月下旬开始入土作茧化蛹。经20d左右蛹期后羽化为成虫。成虫越冬入土30~60 cm,在第3年5月中旬开始出土,6月中下旬出现小幼虫,当年以2~3龄幼虫越冬。
1.3防治方法
田间调查,平均有蛴螬3头/m2时,开始防治。
1.3.1农业措施。结合中耕除草,将土层内的幼虫挖出来杀死。
1.3.2化学防治。①用3%呋喃丹颗粒剂25~30kg/hm2,结合播种施肥施于播种沟内。②用5%甲拌磷颗粒剂30~50kg/hm2,结合播种施于播种沟内。③用总含量不低于30%~35%,且克百威含量不低于药剂总含量10%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2地老虎
地老虎俗名截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为害大豆,将茎基部咬断,造成作物严重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2.1形态特征
白边地老虎成虫体长15~18mm,翅展42~45mm,灰褐色。前翅有明显的灰白色宽边,环形纹、肾形纹皆为灰褐色。幼虫体长43~46mm,腹部背面毛片后面2个比前面2个稍大,臀板黄褐色,体表光滑无颗粒。
2.2生活习性
地老虎幼虫白天潜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1年发生1代,以1龄幼虫卵壳内越冬。第2年4月幼虫破壳而出,先取食荠菜、灰菜、刺菜、苣买菜等杂草。待大豆出苗后为害大豆,6月上、中旬是幼虫危害盛期,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
2.3防治方法
田间调查,平均有幼虫0.5头/m2时,开始防治。
2.3.1农业防治。深翻灭卵,秋后在有地老虎虫卵的地块,实行深翻,卵翻入15cm以下土层中后死亡70%,可大大降低越冬虫卵基数。
2.3.2化学防治。①毒饵诱杀。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0.5 kg、豆饼50kg、水50kg配成毒饵。先将豆饼粉碎、炒香,然后用水溶化敌百虫,再与豆饼混拌均匀,于傍晚撒在被害田,用量15~20kg/hm2。幼虫夜出活动取食毒饵后中毒死亡。②用总含量不低于30%~35%,且克百威含量不低于药剂总含量10%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3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俗名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轻者虫食率2%~5%,重者达7%~1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
3.1形态特征
成虫是暗褐色小蛾,体长5~6mm,翅展12~14mm,前翅杂生灰、黄、褐色,前缘有外斜的10余条黑紫色短斜纹。卵为椭圆形,稍扁平,黄褐色。初孵化的幼虫淡黄色,头部黑色;入荚后的2龄幼虫体色乳白;4龄幼虫逐渐变为鲜红色;脱荚入土后的.幼虫由红变黄。蛹为长纺锤形,赤褐色,体长5~7mm。茧有越冬茧和羽化茧之分。
3.2生活习性
大豆食心虫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7月中下旬幼虫化蛹羽化,迁飞到大豆田,上午潜伏不动,下午3~4时后在大豆田边可见成蛾相互追逐,呈蛾团现象。卵多产在豆荚上,1荚上产1粒,8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后爬行于豆荚上,在豆荚侧缘咬穿钻入荚内,蛀食嫩豆,直至大豆成熟后,老熟幼虫从荚内蛀小孔出来,钻入土层中越冬。
3.3 防治方法
3.3.1农业措施。①远距离轮作。大豆食心虫只为害大豆,其越冬场所是豆田,成虫飞翔能力很弱,不能远距离飞翔。在距前茬大豆田1km以外种植大豆,可降低虫食率90%左右。②深翻土壤,秋收后及时进行秋翻,增加越冬幼虫死亡率。③选用优良品种。由于食心虫成虫产卵喜多茸毛豆荚,无毛品种的豆荚较有毛品种豆荚上的卵少,受害轻,因而可选用无毛品种,可减轻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