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方法综述(实用3篇)
软件开发方法综述 篇一
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到企业级的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有效地开发软件,各种软件开发方法应运而生。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软件开发方法进行综述,包括瀑布模型、敏捷开发和迭代开发。
瀑布模型是一种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它按照线性顺序进行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这种方法适用于需求稳定的项目,开发过程清晰明确,每个阶段的输出可以作为下一个阶段的输入。然而,瀑布模型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需求变更困难、开发过程僵化等。
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和递增的软件开发方法,强调通过灵活的合作和自组织团队来应对需求的变化。敏捷开发采用短期迭代的方式,每个迭代都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等环节。这种方法适合需求变化频繁的项目,能够及时响应用户的需求,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然而,敏捷开发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团队协作和需求沟通的难度。
迭代开发是一种结合了瀑布模型和敏捷开发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将整个开发过程分为多个迭代,每个迭代都包含瀑布模型中的各个阶段。在每个迭代的结束,团队会对产品进行评估和反馈,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迭代开发既能够保证开发过程的可控性,又能够适应需求变化。然而,迭代开发的周期相对较长,可能会增加项目的时间和成本。
综上所述,软件开发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项目需求和团队特点来确定。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稳定的项目,敏捷开发适用于需求变化频繁的项目,而迭代开发则是两者的结合。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合作和高效沟通,才能顺利完成软件开发任务。
软件开发方法综述 篇二
在软件开发领域,不同的开发方法可以影响项目的成功与否。本文将综述几种常见的软件开发方法,包括瀑布模型、敏捷开发和迭代开发,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瀑布模型是一种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它按照线性顺序进行开发过程。这种方法适用于需求稳定的项目,并且开发过程清晰明确。然而,瀑布模型的缺点是需求变更困难,开发过程较为僵化。
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和递增的软件开发方法,强调通过灵活的合作和自组织团队来应对需求的变化。敏捷开发适用于需求变化频繁的项目,并且能够及时响应用户的需求。然而,敏捷开发也存在团队协作和需求沟通的挑战。
迭代开发是一种结合了瀑布模型和敏捷开发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将整个开发过程分为多个迭代,并在每个迭代结束时进行评估和反馈。迭代开发既能够保证开发过程的可控性,又能够适应需求变化。然而,迭代开发的周期相对较长,可能会增加项目的时间和成本。
综上所述,不同的软件开发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项目需求和团队特点。瀑布模型适合需求稳定的项目,敏捷开发适合需求变化频繁的项目,而迭代开发则是两者的结合。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需要考虑项目的特点和团队的能力,并且需要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才能确保项目的成功。
软件开发方法综述 篇三
1、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开发方法是由E.Yourdon 和 L.L.Constantine 提出的,即所谓的SASD 方 法, 也可称为面向功能的软件开发方法或面向数据流的软件开发方法。Yourdon方法是80年代 使用最广泛的软件开发方法。
它首先用结构化分析(SA)对软件进行需求分析,然后用结构化设计(SD)方法进行总体设计,最后是结构化编程(SP)。它给出了两类典型的软件结构(变换型和事务型)使软件开发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2、面向数据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
Jackson方法是最典型的面向数据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Jackson方法把问题分解为可由三种基本结构形式表示的各部分的层次结构。三种基本的结构形式就是顺序、选择和重复。三种数据结构可以进行组合,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这一方法从目标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结构入手,导出程序框架结构,再补充其它细节,就可得到完整的程序结构图。这一方法对输入、输出数据结构明确的中小型系统特别有效,如商业应用中的文件表格处理。该方法也可与其它方法结合,用于模块的详细设
计。
3、 面向问题的分析法
PAM(Problem Analysis Method)是80年代末由日立公司提出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考虑到输入、输出数据结构,指导系统的分解,在系统分析指导下逐步综 合。这一方法的具体步骤是:从输入、输出数据结构导出基本处理框;分析这些处理框之间的先后关系;按先后关系逐步综合处理框,直到画出整个系统的PAD图。这一方法本质上是综合的自底向上的方法,但在逐步综合之前已进行了有目的的分解,这个目的就是充分考虑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结构。PAM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使用PAD图。这是一种二维树形结构图,是到目前为止最好的详细设计表示方法之一。当然由于在输入、输出数据结构与整个系统之间同样存在着鸿沟,这一方法仍只适用于中小型问题。
4、原型化方法
产生原型化方法的原因很多,主要随着我们系统开发经验的增多,我们也发现并非所有的需求都能够预先定义而且反复修改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能够采用原型化方法是因为开发工具的快速发展,比如用VB,Delphi等工? 们可以迅速的开发出一个可以让用户看的见、摸的'着的系统框架,这样,对于计算机不是很熟悉的用户就可以根据这个样板提出自己的需求。
开发原型化系统一般由以下几个阶段:
(1) 确定用户需求
(2) 开发原始模型
(3) 征求用户对初始原型的改进意见
(4) 修改原型。
原型化开发比较适合于用户需求不清、业务理论不确定、需求经常变化的情况。当系统规模不是很大也不太复杂时采用该方法是比较好的。
5、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当前计算机业界最流行的几个单词就是分布式、并行和面向对象这几个术语。由此可以看到面向对象这个概念在当前计算机业界的地位。比如当前流行的两大面向对象技术DCOM和CORBA就是例子。当然我们实际用到的还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比如C++。不可否认,面向对象技术是软件技术的一次革命,在软件开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随着OOP(面向对象编程)向OOD(面向对象设计)和OOA(面向对象分析)的发展,最终形成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OMT (Object Modeling Technique)。这是一种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相结合的方法,而且它以对象建模为基础,从而不仅考虑了输入、输出数据结构,实际上也包含了所有对象的数据结构。所以OMT彻底实现了PAM没有完全实现的目标。不仅如此,OO技术在需求分析、可维护性和可靠性这三个软件开发的关键环节和质量指标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基本地解决了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综上所述,面向对象系统采用了自底向上的归纳、自顶向下的分解的方法,它通过对对象模型的建立,能够真正建立基于用户的需求,而且系统的可维护性大大改善。当前业界关于面向对象建模的标准是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这里我们需要谈一下微软的MSF(Microsoft Solutions Framework)的框架,它简单的把系统设计分成三个阶段: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概念设计阶段就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可以得到多少个对象,并且以对象为主体,画出业务框架。逻辑设计阶段就是对概念设计阶段的对象进行再分析、细分、整合、删除。并建立各个对象的方法属性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而物理设计实际上就是要确定我们实际需要的组件、服务和采用的框架结构、具体的编程语言等。MCF整个结构比较清楚是基于对象开发的一个比较好的可操作的框架系统。
6、可视化开发方法
其实可视化开发并不能单独的作为一种开发方法,更加贴切的说可以认为它是一种辅助工具,比如用过SYBASE的S-Design的人都知道,用这个工具可以进行显示的图形化的数据库模式的建立,并可以导入到不同的数据库中去。当然用过S-Design的人不一定很多,但用过VB,DELPHI,C++ Builder等开发工具的人一定不少,实际上你就是在使用可视化开发工具。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你只是在编程这个环节上用了可视化,而不是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这个高层次上用了可视化的方法。实际上,建立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可视化工具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国外有很多工具都致力于这方面产品的设计。比如Business Object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数据库可视化分析工具。
可视化开发使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业务逻辑和业务流程上,用户界面可以用可视化工具方便的构成。通过操作界面元素,诸如菜单、按钮、对话框、编辑框、单选框、复选框、 列表框和滚动条等,由可视开发工具自动生成应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