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及其关键技术论文(经典6篇)
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及其关键技术论文 篇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大数据已经成为了企业和组织管理中的重要资源。大数据的出现给信息系统审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探讨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关键技术。
首先,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数据的产生速度和规模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数据处理能力,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强的技术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大数据,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其次,大数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给信息系统审计带来了困难,需要审计人员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对各种类型和格式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读。此外,大数据的价值潜力也给信息系统审计带来了机遇,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更多的潜在问题和风险,从而提升审计的效果和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关键技术,以应对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首先,数据挖掘技术是大数据审计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从大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规律,并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其次,机器学习技术也是大数据审计的重要工具,它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学习和训练,自动发现其中的异常和风险,并给出预警和建议。此外,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的应用也为信息系统审计带来了便利,它们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处理和分析大数据。
综上所述,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更强的技术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掌握一些关键技术,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云计算等,来应对大数据审计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在信息系统审计中的作用,提升审计的效果和价值。
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及其关键技术论文 篇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大数据已经成为了企业和组织管理中的重要资源。大数据的出现给信息系统审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探讨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关键技术。
首先,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数据的产生速度和规模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数据处理能力,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强的技术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大数据,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其次,大数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给信息系统审计带来了困难,需要审计人员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对各种类型和格式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读。此外,大数据的价值潜力也给信息系统审计带来了机遇,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更多的潜在问题和风险,从而提升审计的效果和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关键技术,以应对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首先,数据挖掘技术是大数据审计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从大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规律,并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其次,机器学习技术也是大数据审计的重要工具,它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学习和训练,自动发现其中的异常和风险,并给出预警和建议。此外,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的应用也为信息系统审计带来了便利,它们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处理和分析大数据。
综上所述,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更强的技术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掌握一些关键技术,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云计算等,来应对大数据审计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在信息系统审计中的作用,提升审计的效果和价值。
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及其关键技术论文 篇三
一、引言
大数据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大数据环境下,世界成为一个统一的数据集合,人们用数据化思维和先进的处理技术探索海量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构筑一个更加透明化、对称化的世界。大数据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审计应积极适应,全面服务经济发展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大数据对传统审计带来的挑战,创新审计思维、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优化信息系统审计,提升审计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大数据人才,以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深刻变革。
二、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类型
1.真实性审计
真实性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以及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的审核,为财务审计提供基础支持。面对信息系统存储、处理产生的海量数据,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已经捉襟见肘,难以实现有效地分析判断。因此,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首先必须核实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只有确保数据的真实和准确,才能确保根据数据进行的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审计人员核实信息系统中数据与实际业务流程符合程度,发现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固有弊病,能够避免对假账进行有效审核的现象,提高财务审计的准确性。
2.安全性审计
安全性审计以被审计单位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为主要目标,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持久、可靠运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网络安全威胁。为确保财务审计的合理性,审计人员应从信息系统漏洞的防护人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使信息系统存储、处理产生的重要数据免于因恶意篡改,或因未授权访导致的泄漏等问题,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3.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是企业财务审计的核心内容,进行绩效审计主要是确保投人与产出之间的比值小于1绩效考核的对象不仅在于人,还在于对影响企业利润生产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和审计,使企业获得直接的或间接的利润。基于大数据环境的信息系统审计使企业间接利润获取的主要途径,货币核算并不能作为企业审计的唯一内容。在企业绩效审核过程中,由于信息系统的流程复杂,且对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衡量信息系统审计与成本投人之间的关系,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提高信息系统的审计效率,应从系统的开发成本支出人手,降低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管理,以降低审计系统风险。正确、合理地评价企业信息系统投资的绩效,给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与经营人员提供专业的市场信息,能够确保企业审计的积极作用,促进审计部门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数据环境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
1.庞大的数据信息影响审计效率
大数据环境除了为审计带来方便之外,繁杂的信息同时也影响了数据信息的审计。对于一些部门来说,审计信息包含了大量的文字信息、音频信息和视频图像等信息,信息处理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之一些被审计单位缺乏信息财务管理经验,在处理手段上缺乏先进性,尤其是在无关联信息处理上,更难发现问题。
2.大数据环境下的系统分布特征加大了审计难度
目前,随着分布式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呈现出节点。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延迟,网络传输延时、不同的节点空间坐标都将给企业网络信息造成威胁。目前,企业多采取动态审计码获取的方式增加其安全系数,但与同时,这一方式也增加了审计难度。
3.审计范围增大,审计内容增多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更新速度快,被审计单位的业务量也随之增加。另外,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处理大量信息的被审计单位不可或缺的设施,为其提供管理效率化及使用便捷化。因此,审计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审计内容,还包括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控制与硬件控制,网络安全性能控制、系统开发、维护和控制。
4.新技术的发展对网络审计人员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云处理新技术、物联网业务大量出现,信息系统也变得更加先进和复杂。传统的审计技术已经不再适用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也就是说,新技术对于信息系统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包括扎实的财务信息基础、多元化的信息系统管理安全知识。但在更新发展过程中,审计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存在滞后性。如何培养专业性、复合型审计人才,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值得审计机构深人研究。
四、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系统审计的关键技术分析
1.基于网络基础的信息系统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监督管理行为,需要对网络信息进行实时跟踪,并提供数据记录。捕捉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的系统信息并进行调整,并生成管理日志。针对目前情况下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基于大数据环境的安全审计,需要着重探索基于神经网络的安全审计技术,确保安全审训顷利开展。
2.基于大数据环境的信息系统审计证据生成技术
审计证据生成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取证过程中使用信息系统整体保护措施。在确保大数据环境整体性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数据进行有效的取证调查。其主要作用在于确保了审计原始数据的完整性,提高其安全系数。总之,审计证据生成技术尝试使用除信息系统以外的第三方公证机构,通过原始数据签名的方式来确保系统数据的完整性。
3.审计技术方案改革与完善
在传统审计基础上,实施网络审计方式,需要对相应的技术进行改进。其中包括:基于程序追踪、专家信息基础与管理控制测试矩阵相结合的审计技术,在被审计单位内部建立专业的审计信息系统,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庞大的信息处理方式,并随着被审计单位发展对其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顾洪菲。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数据分析技术方法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3:45一47.
[2]丁淑芹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变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5,22:106-108.
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及其关键技术论文 篇四
【摘要】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传统的内部现场审计方式遭遇挑战,其缺点也日益突出;为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最大限度地节约审计成本,联网审计应运而生。本文在分析了联网审计涵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联网审计的特征、意义,深入研究了联网审计的利弊。
【关键词】
联网审计 审计方式 计算机审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要求的日益提高,特别是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传统的审计手段、审计方法等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内部审计以现场审计为其主要形式。在现场审计环境下,审计的优点在于任务明确、目标具体,但也有着其根本性的缺点:成本较高、人员分散、时间紧迫。根据经济活动的成本-效益原则,内部审计工作也应在以提升审计质量为前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联网审计作为新兴的审计方式应运而生。
一、联网审计的涵义
联网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通过计算机远程访问、调用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业务数据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按照一定的程序,利用辅助审计工具实时检查和评价相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帮助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增加组织价值,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独立性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本文主要研究现代信息系统环境下的网上报送联网审计。
联网审计既区别于传统的现场审计,也区别于计算机辅助审计。传统的内部审计以现场审计为主要形式,在现场审计环境下,审计的优点在于任务明确、目标具体,但也有着其根本性的缺点:成本较高、人员分散、时间紧迫;而联网审计通过计算机等非现场的方式采集资料数据并加以分析,不仅降低了审计成本,而且便于更有效地整合审计资源,突出数据分析、风险管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对被审计单位建立实时的监控系统,解决了现场审计事前对风险预警力不从心的状况,强化了审计管理的作用,增强了审计的时效性,从而最终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审计。因此,它既克服了传统的现场审计中人员分散、审计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缺点,也区别于只注重审计方式、不注重过程审计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它是在风险导向审计和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帮助审计机构和人员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审计成本、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目的。
二、联网审计的特征
1.时效性。联网审计通过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数据传输及相应的审计分析软件,能够对被审计单位建立实时的监控,解决了现场审计事前对风险预警力不从心的状况,强化了审计管理的作用,增强了审计的时效性。
2.过程性。联网审计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对所属单位的财务资料、业务信息可以进行全程的实时监控、跟踪,并通过相应的审计分析软件,及审计人员对异常信息的分析,对相关企业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预警、排查、总结等工作。这一特性是在传统的现场审计及计算机辅助审计中无法体现的。
3.效率性:联网审计通过计算机等非现场的方式采集资料数据并加以分析,不仅降低了审计成本,而且便于更有效地整合审计资源,避免了现场审计人员分散、时间紧迫、成本较高的弊端,同时也增强了审计管理的作用。
三、联网审计的意义和作用
联网审计通过远程的方式采集资料数据和观察业务流程,既解决了审计力量分散、审计效率不高的现状,也有利于解决公司规模扩大与加强管理协调之间的矛盾,从而真正实现总公司对下属基层单位的实时监控与审计,凸显了内部审计相对于其他两种审计方式的魅力之所在,必将成为电子商务时代下内部审计的常规及主要的手段。
同时,联网审计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利用专家的集体智慧,建立风险指标体系,能对风险点产生预警功能,从而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减少企业损失。
四、联网审计利弊分析
联网审计与现场审计相比,在多个方面发生了变化。但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因为在两种模式下,审计的主体、客体,审计的目标并没有本质变化,联网审计与传统的现场审计模式并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互相关联,互为补充的。本文从以下从几个方面对这两种审计模式进行比较。
(一)联网审计的优势
较现场审计而言,联网审计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优势。
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联网审计的一个优势在于提高审计资源的利用效率。联网审计借助现代技术,实现远程的数据采集、审计取证、分析评价,在多个方面提高了审计资源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1)旅行的时间成本和经费成本,尤其在审计机构和被审计单位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在一般的审计项目中,驻地审计项目的成本中,相当一部分由差旅费用和时间组成。而联网审计模式下,审计组除了必要的现场调查和现场沟通外,可以大大减少审计人员差旅和驻地的时间与经费成本。
(2)减少调阅资料时间,审计人员可以远程获取主要审计资料,避免常规审计中依赖被审计单位提供数据,等待数据的时间。根据统计,一般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等待调阅会计资料的时间大量占用审计人员的有效工作时间。联网审计模式下,主要的审计数据采集通过固定的审计数据采集接口来获得,审计人员通过审计数据接口获取数据,具有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3)技术手段使审计查证的效率提高。现代联网审计的实施大量依靠信息技术。在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复杂、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信息技术提供了高效率的审计方法,如采用嵌入式审计模块(EAM, Embedded Audit Module)技术,在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中内嵌入审计模块,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实时的审计监督。采用通用或专用审计工具,能够高效而且可靠地对大量电子交易进行复查。
2.提升审计的独立性
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依赖被审计单位提供数据,提供数据的效率和质量影响到审计行为的实施效果。联网审计时,借助于审计数据采集接口,审计师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和行为的独立性。可以对审计事项进行更加自由的调查取证,形成审计意见。
此外,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人员在工作全过程中接触,在涉及敏感问题时,难免会受到各方面的干扰,影响到审计人员的独立判断。而在联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处于物理上的不同地点,从环境上有利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3.强化审计时效性
利用审计数据采集接口、远程审计取证的联网审计模式,使得对被审计单位的实时监控、持续监控和全过程监控成为可能,例如,采用嵌入式审计模块(EAM, Embedded Audit Module)技术,在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中内嵌入审计模块,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实时的审计监督。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可以及时通知管理当局,以避免损失的扩大化。而传统的审计一般都是在审计事项结束之后再进行审计,对过程无法控制,而且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造成的损失都造成既成损失。
4.提供宏观决策支持
联网审计便于审计人员从整体的、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有助于开展效益和管理审计,这一点对于分支机构较多的大型机构尤为明显。由于大型机构分支机构分布在各地,财务或业务数据一般也分布在不同的地点。传统审计人员一般只能够对某一个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很难掌握整体情况。联网审计能够高效率取得所有分支机构最新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审计人员可对整个机构的运营情况进行审计,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支持信息。
5.有利于改善项目管理
传统审计模式下,审计组的成员经常分散在不同的工作地点,对于审计人员、进度和质量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联网审计中,由于数据的集中获得,项目小组可以以集中在审计机构工作为主,便于审计机构对审计过程、审计进度控制。
此外,在复核阶段,相对于传统审计复核人员一般无法查阅审计资料,复核的质量很难保证,而在联网审计模式下 复核人员也能够随时查阅审计资料,便于项目经理或审计部门管理层通过加强复核来保证审计质量。
(二)联网审计的局限性
与传统审计相比联网审计在多个方面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也使联网审计带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1.审计技术方法的局限性
联网审计主要通过远程取证来完成审计,主要的审计取证工作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由于计算机的使用,引入了一些新的审计方法,如EAM、通用审计软件(GAS)等,这些审计技术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审计覆盖面、提高审计效率。但是,联网审计模式下,传统审计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如询问法,观察法、盘点法在联网审计中将不再适用。而这些方法在审计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审计师应该慎重选择审计方法。
2.沟通形式发生变化
传统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有经验的审计人员也能够从沟通交谈中发现审计线索。联网审计模式下,这种面对面的沟通将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电子邮件、电话等通讯手段。沟通形式的改变,对信息的交流效率和准确性带来了一定影响。审计师要慎重选择沟通方式,以及通过对信息交流结果的确认。
3.内部控制的被动依赖
首先,审计基础数据需要内部控制来保证。联网审计模式下,审计的主要资料来源是从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采集的原始数据。而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主要是依赖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换言之,如果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那么审计师的工作都将建立虚假信息之上,带来极大的审计风险。
其次,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依赖是“被动依赖”。现场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来依赖对内部控制的依赖程度。这种依赖可以称之为“主动依赖”。而在联网审计模式下,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强度和频率很难得到保证。而实质性检查不可能达到穷尽所有业务的程度。因此,审计师不得不“被动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4.技术复杂性增加
现代联网审计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完成。为了保证审计过程的顺利完成,审计师对审计过程完成的各个环节。如数据采集、传输、分析,有足够的了解,审计师需要对网络、软件、硬件、数据库等方面有一定的掌握。这些技术因素往往超出传统审计人员的知识范围,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补充知识。
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及其关键技术论文 篇五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审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计算机审计实务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文章在阐述计算机审计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计算机审计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
计算机审计 内部审计 应用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及一体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之递相演进,与此同时,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在社会各界得到了广泛应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换的过程 ,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创新是企业的首选。许多企业引入了企业资源计划的平台:将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视为一个紧密的供应链,该供应链上包含了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系统。不同系统的工作人员拥有其各自的登陆密码及账号。通过资源计划系统,企业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人力资源,而且还能为企业的决策者及时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平衡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在法律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计算机审计兴起时起,我国陆续颁布和实施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企业会计制度》等。为我国的会计和审计提供了日臻完善的法律环境。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审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无论是外部审计还是内部审计,计算机审计理论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研究计算机审计有积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理论方面,有利于丰富和深化我国的审计理论,推动我国审计理论的发展。实务方面,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审计的实质性进展,及时发现我国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计算机审计的`概述
(一)计算机审计
继手工审计之后,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审计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计算机审计不仅意味着将计算机在审计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而且更体现了审计实务与审计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递相演进。
(二)计算机审计产生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必然性: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电子技术在会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手工化的财务流程被信息化所替代。财务软件的网络化、大型化进程加快,无论是财务处理的模式、财务处理的流程,还是财务部门的机构设置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推动了计算机审计的发展。比如会计资料无纸化、会计信息修改的无痕迹化等为计算机审计发展的必然因素。
可行性:计算机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向各领域的推进,是计算机审计发展的可行性。
(三)计算机审计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计算机审计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性质不同,可以将审计分成两部分:审计实施和审计办公。审计办公是办公自动化的一种,是计算机应用于审计领域的基础,包括审计文档的编制、审计文档的保存,审计资料的汇总等。审计实施是通过使用计算机审计系统,辅助工作人员实施审计工作,并辅助审计人员得出最终的审计结果。
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计算机审计包含两大部分:计算机所管理的数据的审计以及计算机本身的审计。
三、 计算机审计的风险
计算机审计的运行及发展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方便,于此同时,计算机审计工作也存在诸多风险,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
第一,审计软件自身存在的风险。这主要是审计软件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与开发人员的知识结构及创新精神有很大关系。比如审计软件的科研人员不了解会计及审计工作,从而导致其所开发软件无法实现要求。另外,部分审计机构在选择审计软件时过分强调成本,导致在采购软件时不注意产品质量,从而为其审计工作埋下潜在风险。对审计软件管理不善,也是潜在风险之一。
第二,过度依赖造成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系统的操作人员在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时,过分依赖计算机审计结果所导致的风险。
第三,财会数据不真实所导致的风险。财务数据不真实主要是财务人员的主观原因。为了达到目的,财务人员可能会虚假、修改财务数据。资料修改的无痕迹化为计算机审计带来了相当大的风险。
四、 计算机审计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计算审计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审计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审计人员方面和审计资源方面。审计人员方面: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素质,难以满足计算机审计发展的要求。在加上审计人员薪资待遇偏低,高层人士留不住,中低层审计人员又难以熟练掌握计算机审计工作,计算机审计水平依旧停留在初始水平,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审计资源方面:1.计算机审计资源匮乏,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审计资源仍然十分匮乏,不少审计机关尚未配足审计所需的计算机等硬件设施。2.计算机资源的利用度偏低。虽然有些审计机关已经配备了大量的计算机以供审计,但是因为缺乏相应的计算机审计软件以及审计实务的培训,计算机审计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审计工作开展受到了限制。比如,不少审计部门利用计算机仅仅是运行简单的word和excel,严重浪费了审计资源。
(二)计算机审计应用过程中的改进建议
针对计算机审计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加以改进:
首先,审计人员方面。审计部门应当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于审计人员的工资实行等级化管理。具备高层次的工作人员,应当适当提高其薪酬,尽量留住高资历的人才;对于中低层审计工作人员,应当不断进行培训,提升其工作能力。
其次,审计资源方面。一方面,对于审计资源匮乏机关,加大对计算机审计所需硬件的投入,比如定期对审计软件进行更新,对电脑进行维护,甚至考虑更换新的电脑等。另一方面,提高计算机审计资源的利用度。对于拥有充分计算机审计资源的部门,应当多措并举,提高对现有资源的利用,比如,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另外,单位还应当审计计算机审计规则和流程,完善计算机审计制度。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计算机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因此,还应当完善相应的理论建设。
参考文献:
[1]陈静然: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张军 施磊:计算机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及其关键技术论文 篇六
摘要:
随着李总理在两会上提出的“互联网+”的概念,伴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一系列最新技术的提出,一系列伴随着互联网的新技术、新政策必将涌现,这些都引起了各个行业的关注。“互联网+”的背景条件下,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现代审计技术的发展。本文在介绍审计制度及方法发展大致过程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在“互联网+”的最新技术发展环境下审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走向。
关键词:
“互联网+”;审计模式;审计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也使审计方法发生了变化。在两会的中,李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最新概念,报告中指出,未来的互联网将会引发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届时,互联网也会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一样,全方位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工具,互联网技术在审计领域也必将能够推动审计制度和审计方法的前进。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将与审计制度和审计方法相适应,创造出互联网环境下的新的审计技术,这将对各行各业的审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
1.“互联网+”背景下审计制度和审计方法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得到了有效结合,两者对经济产生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同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当前的审计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审计带来了便捷。因此在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了有关大数据、云计算的内容及有关方法论,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保障。 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中,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大大地提高了人们信息处理的速度,大数据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收集信息的速度和数量,这些为物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使人们的生活向着便利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也为现代审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在此背景条件下联网审计和持续审计方式作为新的审计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持续审计方法概述
审计工作的开展本质上是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技术的实现使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在“互联网+”的背景条件下,持续审计方法与最新的网络技术紧紧联系在一起,被越来越多的审计组织所采用。与传统的审计方法相比,持续审计方法在解决审计结果和经济活动的时差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能够与它信息技术很好的融合,使众多的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并提供的处理更多的数据,从而使最终的决策更加准确和具体。代理式技术是实现持续审计方式的最普遍方法,使用代理技术的优势是通过该技术,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能够快速及时的被传达到审计组织,并且信息的采集更加完善和具体,信息的处理更加快捷方便,信息处理的方法更加先进科学。其整个过程为:在代理式技术的帮助下,被计单位的生产系统的信息通过广域网或区域网被传送到审计单位,审计单位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细致的挑选和分析,这使审计单位的立项变得更加快捷和科学。
从企业内审的角度来看,持续审计方式是一种动态的日常监控审计,这样可以避免传统集中审计方式的不足,在持续动态监控审计的同时,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帮助下,能够将大量的信息快速分析处理,提高审计效果。内审人员还能够对从系统审计和业务审计两方面进行审计。
3.“互联网+”背景下联网审计展望
3.1“互联网+”背景下联网审计优点
传统联网审计之所以没能大量推广的原因是其实施和运行的成本较高,如一次性成本中的人员培训费用,经常性成本中的硬软件维护等,这些都制约了联网审计的进一步推广。在“互联网+”背景下,云计算的出现能够使联网审计的成本得到大幅度下降,因云计算的数据都储存于云端,可以节省硬件的使用费用,并且利用云计算的技术能够加快数据的处理速度和数量。
3.2“互联网+”背景下联网审计实现途径
在“互联网+”的云计算背景条件下,联网审计的实现途径主要有被审计单位使用云计算和审计单位使用云计算。在被审计单位使用云平台的情况下,被审计单位在云平台上运行自己的系统,储存自己的信息,在对该单位进行审计时,审计单位处于被动的地位,只有在被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应用该平台,采集该单位的信息,实现对该单位的审计工作。当审计单位有自己的云计算平台时,审计单位可以运行自己的相关系统,把采集到的信息储存在云端中,通过云计算实现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快速的计算,从而使审计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快速。
结束语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热潮,伴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最新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会受到极大的变动甚至说是变革。作为一种主导性力量,“互联网+”已经推动经济、文化等发生着巨大改变,历史的年轮是不会倒退的,只有顺着大势,才能取得持续的发展。因此,审计作为国民生活中的关键领域,应当快速地适应新趋势的发展,各审计单位应尽快地推广持续审计方式和联网审计方法,使审计工作变得更加快捷高效。
参考文献:
[1]李晓艳.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
[2]牛艳芳,薛岩,孟祥雨.云计算环境下的审计业务模式变革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04)
[3]陈伟,Wally Smieliauskas.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探析[J].审计研究,2012(03)
[4]魏祥健.云计算环境下的云审计系统设计与风险控制[J].会计之友,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