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道"类型、功能与设置浅议(最新3篇)
城市“绿道"类型、功能与设置浅议 篇一
城市“绿道"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设置的城市绿色景观带,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交流和观赏的空间。它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从绿道的类型、功能和设置三个方面进行浅议。
首先,绿道的类型多样。根据其所处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可以将绿道分为城市中心绿道、城市边缘绿道和城市周边绿道。城市中心绿道一般位于市区内部,通常是一条或几条串联起来的绿化带,可以作为人们休闲、散步的场所。城市边缘绿道多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连接城市和自然环境,可以提供市民与自然互动的机会。城市周边绿道则位于城市周边,通常是为了满足市民追求自然风光和户外活动的需求。绿道的类型多样化,可以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市民的需求进行灵活设置。
其次,绿道的功能丰富。绿道不仅是一条绿色景观带,更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场所。在城市中心绿道中,市民可以散步、慢跑、骑车等,享受绿色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在城市边缘绿道中,市民可以进行登山、野餐、钓鱼等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在城市周边绿道中,市民可以进行徒步旅行、露营等户外活动,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广阔。绿道的功能不仅仅是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绿道的设置应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绿道的规划应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绿道应与城市的道路、建筑、公园等环境相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空间。其次,绿道的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绿道的建设应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和植被,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和恢复绿道的生态功能。此外,绿道的管理和维护也至关重要。市政部门应加强绿道的管理,保持绿道的清洁和安全,提供良好的服务设施。
综上所述,城市“绿道"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置绿道,可以提供市民一个休闲、健身、交流和观赏的空间,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绿道的建设和管理,为市民创造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绿道"类型、功能与设置浅议 篇二
城市“绿道"是指通过规划和设置的城市绿色景观带,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交流和观赏的空间。绿道的类型、功能和设置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绿道的类型、功能和设置三个方面进行浅议。
首先,绿道的类型多样。根据其所处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可以将绿道分为城市中心绿道、城市边缘绿道和城市周边绿道。城市中心绿道一般位于市区内部,通常是一条或几条串联起来的绿化带,可以作为人们休闲、散步的场所。城市边缘绿道多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连接城市和自然环境,可以提供市民与自然互动的机会。城市周边绿道则位于城市周边,通常是为了满足市民追求自然风光和户外活动的需求。绿道的类型多样化,可以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市民的需求进行灵活设置。
其次,绿道的功能丰富。绿道不仅是一条绿色景观带,更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场所。在城市中心绿道中,市民可以散步、慢跑、骑车等,享受绿色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在城市边缘绿道中,市民可以进行登山、野餐、钓鱼等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在城市周边绿道中,市民可以进行徒步旅行、露营等户外活动,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广阔。绿道的功能不仅仅是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绿道的设置应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绿道的规划应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绿道应与城市的道路、建筑、公园等环境相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空间。其次,绿道的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绿道的建设应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和植被,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和恢复绿道的生态功能。此外,绿道的管理和维护也至关重要。市政部门应加强绿道的管理,保持绿道的清洁和安全,提供良好的服务设施。
综上所述,城市“绿道"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置绿道,可以提供市民一个休闲、健身、交流和观赏的空间,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绿道的建设和管理,为市民创造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绿道"类型、功能与设置浅议 篇三
城市“绿道"类型、功能与设置浅议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一般是林荫小路,供行人和骑单车者(排斥电动车)进入的游憩线路,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带等自然道路和人工廊道建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城市“绿道"类型、功能与设置浅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展开,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分析了城市“绿道”的类型与功能以及现阶段我国城市“绿道”建设中的误区,并就城市“绿道”的建设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1城市“绿道”的类型
“绿道”是在现阶段城市物质规划中大量存在的一种物质空间类型,和城市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美国马塞诸塞州立大学教授Jack. Ahem将城市“绿道”定义为:一种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目的而被规划或设计的包括生态、娱乐、、等内容的土地网络类型川。在景观生态学领域,城市“绿道”属于有别于两侧基质的廊道系统,廊道是景观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通常起连接作用。L〕概括起来,城市“绿道”有四种类型:城市绿带、城市绿色道路和城市自然遗产廊道、城市文化遗产廊道。
1.1城市绿带
早在20世纪初,英国就将两个社区之间的连接区域定义为绿带,起缓冲作用。绿带的另一主要作用是形成城市的生态保护圈,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的蔓延。城市绿带的建设被认为是解决大型城市无序蔓延的一种策略,尽管城市绿带遭受了城市扩张的挑战,但是,毫无疑问,其对城市的生态建设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到今日,其仍然是大城市生态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德国的柏林、俄罗斯的莫斯科都存在大量的城郊森林。L3〕我国的广州、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都计划或正在城市郊区建设风景林带,形成城市的生态保护圈。
1.2城市绿色道路
在美国,从景观高速公路到步行道在内的多种道路类型被称为“绿色道路”。从办公场所到住区、学校、购物中心,“绿道”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接触较多的类型之一。步行城市是未来城市规划发展的方向之一闭,城市中进行的绿色步行系统规划将为公众提供安全、舒适、夏季阴凉、冬季充满阳光的步行系统。
1.3城市自然遗产廊道
自然遗产廊道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具有较高自然风景价值的线形区域。自然廊道通常沿河流、溪流场所等设置,并且为公众提供例如散步、钓鱼、野餐和户外运动等亲近自然的活动。
最为著名的“自然廊道”遗产的保护是由奥姆斯特德在1890年规划被称为“蓝色宝石项链”的波士顿的公园系统}s},在那里,19世纪时已经存在的小溪和沼泽现今仍然作为城市的绿色骨架,狭长的绿色带状空间像一条“飘带”一样穿过都市的肌理。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都具有河流等形式的廊道,是宝贵的自然遗产,加强滨水空间的保护与建设可以形成极具吸引力的“蓝带”,为公众提供寻找自然和野趣的场所。
1.4城市文化、历史遗产廊道
随着研究的进展,许多历史遗迹、文化遗产丰富的线性区域被称为“历史、文化廊道”。文化历史廊道将增加和丰富所在地区的乡土和历史认同。我国许多城市历史悠久,遗留下来许多珍贵的遗产,应强化此类廊道,使城市独具魅力,成为区别于其它城市的显著“特色”。
2城市“绿道”的功能
2.1效益
“绿道”是保护和加强自然景观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缓冲带的方式隔绝噪音,同时保护了水、土壤等资源以及多种生物的栖息环境。在许多城市,通过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的工具使物质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廊道的限定作用,使许多珍贵的自然和资源被保存下来而重新展现其魅力。
现阶段中国城市中的动物物种无论从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极度匾乏,通过“绿道”和“绿块”的协调作用使得城市不仅作为人的栖息场所,同时也成为其它物种生存的栖息地,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目标。
2.2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游憩场所
由于线形活动需求的增加,使得整个城市成为一个户外体育场,使居民能够在活动中较多地通过城市绿道,同时绿带的边缘效应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游憩场所。Phil Lewis通过220个案例发现90%的生态、游憩和文化资源蕴涵于当地的“环境廊道”中。在威斯康星州的户外游憩资源规划中,详细地规划了历史遗产廊道、自然河流廊道、城市开放空间廊道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游憩廊道「“〕,构建了城市的“绿网体系”。
2.3增进公众健康
通过健康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开辟晨练及短时、短途锻炼场所,增进居民健康,同时形成户外交流场所。没有机动车辆通行的道路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欢迎,在荷兰新Lelystad镇和在阿姆斯特丹的Bi jlmermeer居民区中,由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组成的绿色“静脉”将住区联系成为一个环境舒适、宜人的整体。在城市的交通体系中,通过建立人行绿色步道系统,可以极大地减少车辆尾气对公众的危害。
2.4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生态差异保存
乡土一词来自于拉丁语,意思是国内的或者本土的,它通过具体的位置、特定的与文化群体以及独特的历史时期与传统紧密相关。f}〕自然、历史或文化遗产廊道对年轻人起着重要的自然生态教育作用。自然的栖息地以及历史文化遗产廊道的保存对于城市中的公众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可以增加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加对于城市乡土文化的认同。
2.5愉悦的交通体验
一作为一个城市或区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绿道”能够联系城市、家庭、工作场所、学校、购物中心和文化中心,形成令人愉悦的交通纽带。著名的美国内华达州高速公路景观规划使公路交通成为舒适的景观体验之旅。在城市内部,还通过城市步行道远离机动车道路,形成线形生态公园。
2.6增加收入
绿道在许多区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城市,通过自然或历史文化廊道建设在增进城市景观魅力的同时还通过刺激交通、餐饮、住宿等消费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旅游城市的“游憩廊道”甚至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7城市防灾
我国的大多数城市都有地震设防要求,在部分城市,地震灾害的威胁十分严重。而目前我国城市中道路宽度有限,在灾害降临时,及人流的疏散和安置存在巨大隐患,通过城市“绿道”建设可以增加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我国城市“绿道”设置的误区及解决方案
3.1不符合景观生态学原理
景观生态学原理是现阶段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理论之一。景观生态学之于“绿道”规划的主要理论依据有结构、尺度、连通性和边缘效应等。绿道的结构组成应在深人研究自然廊道内在功能的基础上尽量模仿其构成和运行机理,而不仅仅是单一绿化为主或者简单的“立体绿化”;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尺度是几公里到数百公里的范畴,因此,要求城市范畴上的“绿道”必须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才能保证“绿道”功能的发挥和有利于小型动物物种例如鸟类的扩散,同时宽阔的“绿道”除形成良好的生态效益外还有利于城市通风,对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大有裨益;连通性要求“绿道”必须连续,较少被中断,以避免功能被减弱或分散;“绿道”的边缘具有较高的“边缘效应”,可以为居民提供高质量游憩场所。
3.2缺乏严密的科学依据,流于感性认识
目前,对于城市“绿道”的研究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对其描述与定位主要是定性描述而非定量描述。在许多城市规划中,城市“绿道”多被当作和的成分进行设置,被设置的“绿道”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实用性上都无法满足需要。且不合理的设置为未来城市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必须开展定量化研究以使“绿道”的设置具有科学的依据,而不仅仅流于形式。
3.3廊道功能单一,且不成体系
城市“绿道”具有多种功能,而我国许多城市“绿道”建设功能过于单一。道路是单一的绿化,未能很好地结合游憩。自然的河流廊道又为了追求游憩而将自然景观移址或毁灭。城市绿道建设是极其严格的,例如城市的大型绿道应达到的要求有:能够对城市生态功能建设起构架的作用;远离交通的缓冲带,结构合理、高效的景观绿地类型为公众提供良好的生态;人行与自行车的组合道路形式,为步行和自行车锻炼提供专有路线;小型的可供休息和观望的广场,保证自行车和行人的.路线通畅,满足公众的生理要求;结合线状公园,增加城市开放空间;保证夜间安全和景观的灯光系统,增加绿道的使用效率;设置允许与鼓励公众休息、通过或学习等加强公众交流的休憩地;具有吸引力的艺术与景观;满足各向交通,避免产生交错。结合无障碍设计,满足‘’弱势”群体使用;在被迫中断的位置设置警告标识,通常增加声音提示使安全性提高。
建立城市内部、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进而形成全国的绿道系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通过连接森林、公园、开放空间、农田、河流、湖泊以及文化遗迹和风景区形成完善的绿道系统,为生活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提供适于居住的栖息地。
3.4缺乏保护绿道的体系
目前我国城市没有有关廊道保护的专门法律和法规,使廊道经常遭到破坏甚至毁灭,因此,加强有关立法,以保护廊道的功能发挥时间紧迫。
4结束语
我国大多数城市由于旧的规划格局形成城市绿地类型多以‘’斑块”的形式存在于城市之中,而新的规划多数是在强化这种斑块,尽管总量上有较大的增加,但是,破碎化的斑块格局并未改变。通过城市“绿道”的建设加强城市生态网络的建设,形成体系,更好地发挥城市的生态功能。
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是同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同等重要的,“绿道”即是能否成功地进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的一环。而“绿道”又是和公众的工作、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于“绿道”类型、功能的研究将有助于城市建设健康、稳步发展。
扩展资料:
绿道给居民带来了良好的生活、娱乐、休闲环境,因此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实践目前在我国很多城市开展如火如荼,但是认清绿道规划的涵义 ,绿道的综合功能是进行绿道规划与建设的前提,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典型绿道实践案例,指出我国绿道规划的不足,提出绿道规划的重要原则及绿道系统的科学性、完善性、系统性。
1.引言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的脚步也在不停的向前迈进,建筑在城市大量出现,城市空间变得拥挤不堪,绿色的、休闲游憩的开放空间愈加稀少。环境也开始恶化,城市迅速扩张,城市的郊区化扩张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碎化,基这样的背景,产生了绿道。绿道为人们提供了户外活动空间和接触自然的机会;绿道是线性的景观廊道,为人们提供了步行或骑行空间;绿道保护了景观的连续性,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保护了动植物的多样性;绿道能净化空气,为人们提供自由呼吸的空间。
绿道一词来源于英文“greenway”,是人们与自然联系的通道,而且绿道将城市与郊区有效的联系起来。1987年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官方认可绿道的定义为,是一个连接城市、郊区、便于人们回居住地的绿色循环整体。由于各个国家的思想观念、社会价值观、及人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致使我们对绿道的理解也各有差异。通常认为,绿道就是一个敞开的绿色直线空间,且在其建设时会考虑其沿途遇到的障碍或方向等问题,一般会顺着河滨、或山脊、或人工廊道等进行建设,而且它可以直通风景区、公园、或居民区等,并在其广阔的空间内,可设置一些休息的坐位、或步行的环道、或单车运行的通道等,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有效利用,而且也为市民的休闲娱乐带去了便利。
2.绿道的规划与实践
2.1国外的绿道规划与实践
由于绿道的建设有很多功效和作用,例如娱乐休憩功能、交通作用、旅游效能和对建筑遗产的保护功能等,所以各国和地区绿道建设实践日益增多。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着手对绿道进行建设,是北美地区最早进行绿道实践的国家。自1987年正式提出绿道的概念后,美国逐渐完善了其建设的紧密性,并迅速将其发展,同时将广阔的绿色空间有效的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广阔的环形绿色体系,而且也成为了目前绿道建设较多的国家。
欧洲绿道主要侧重生态保护方面。例如意大利的Lambro河谷绿道建设,它不仅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也保护了历史文化资源;伦敦东南的中小型综合绿道建设,它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也良好的为人民的娱乐、休憩、运动等开创了可利用空间。
亚洲的绿道建设具有代表性的有新加坡和日本。新加坡绿道多为公园联接道的相关建设。如新加坡南部山脊绿道,利用现有城市绿地资源,通过游径串联了绿地碎片,保留了绿地的风格特色,实现了绿道和城市功能的共融。日本的筑波科学城绿道规划的新实践,是将城市的主干建立在绿地空间上,将旅游、休憩、城市、生态环境集中在一起进行应用与保护,它开启了一个绿道规划的新观念及借鉴价值。
2.2国内的绿道规划与实践
我国绿道的建设实践基本依附于河流、道路、铁路等,绿道建设的理论主要基于传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侧重城市普化和美化,对绿道的综合功能认识不足。国内绿道建设相对较少,在自然环境现状基础上进行的规划设计,多集中在生态休闲方面。比如很多城市以旅游为目的,将绿道建设在近郊或郊区的旅游景点,不仅增进了郊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也为郊区与城市的结合做出了贡献,形成了一种整体化发展的目标。
广东省区域绿道网络的建设位居前列,珠三角九市共建设省立绿道2372km,利用原有道路系统改造的绿道有5305km,新建的高达18415km;并且贯通了市与市之间的绿道交界面;绿道网沿线的标识系统进行了全省范围内的统一协调,许多城市建设了与省立绿道相连接的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这些绿道正成为市民和游客游玩、休憩、运动的重要场所,而且绿道旅游逐渐成型。上海于2005年在宝山区建成了长达58公里的绿色生态步道之后,又于2007年建成总长达100公里的环区生态步道,以健身和游憩功能为主。成都通过两环一线、三山一陵以及溶解公园等战略方针,欲建立一个覆盖全城,并连接城乡的绿色走廊,即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3.绿道规划的原则
3.1生态化和本土化原则
绿道规划是将广阔的自然资源有效的连接与利用,保护生态自然景观环境,尊重自然,保持生态系统连续性,绿道规划结合城市原有自然生态空间,通过线形步行链接,让城市破碎的绿化空间连成网路。绿道网络的规划与建设,有效的展示了具有人文、特色的乡土风情,使其充满了“乡野的气息”与 “地方的风情”。
3.2多样化和人性化原则
绿道的建设与应用应该实现多样化与人性化的特点,由于绿道有多种功能,游憩、环境保护和城市生态等等,可以结合绿道所在的地域、自然环境等特点,多样化设计。而且绿道规划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因此在设计与应用中首先需考虑使用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设立一些相关配套设备,使绿道具有人文化。
3.3便利化和可行性原则
绿道的规划与建设应以便利与可行为原则,在其设施的建立中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布置方式,达到方便居民使用的目标。同时在其布置时,应以滨水路径、人行通道或绿带空间等为主,并且应有效的利用现有的配套设施进行布置,在其布置时一定要考虑日后便于工作人员的管理与维护,而且在绿道规划中最应该注重经济可行的原则,注意经济适用,实现便利化与可行性原则。
4. 结语
绿道的建设,为生态提供了链接的空间,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提供为人健身、休闲游憩的空间,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绿道是维护生态、改善环境、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绿道规划与建设实践中要实现网络化的线路布局,采用生态化的建设手段,实现系统化的交通衔接以及人性化的设施配套,并结合多样化的功能开发等规划建设策略,更好满足人们对绿道的多种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