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运动员心理应激成因影响及其防治论文【精彩3篇】
体育舞蹈运动员心理应激成因影响及其防治论文 篇一
引言: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高强度的体育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在赛事中,运动员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这些压力和挑战会导致运动员产生心理应激。本文旨在探讨体育舞蹈运动员心理应激的成因、影响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心理应激的成因
1. 竞赛压力:体育舞蹈运动员在赛事中面临的竞赛压力是导致心理应激的主要原因之一。比赛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成绩和形象,因此运动员常常感到紧张和压力。
2. 训练负荷:体育舞蹈训练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和高强度的训练,这种训练负荷会导致运动员产生疲劳和厌倦,进而引发心理应激。
3. 人际关系:体育舞蹈运动员在团队中需要与教练、队友和裁判员等各种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但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也会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二、心理应激的影响
1.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心理应激容易导致运动员产生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2. 运动表现下降:心理应激会干扰运动员的专注力和技能表现,影响其在比赛中的发挥,导致运动表现下降。
3. 人际关系紧张:心理应激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会导致与教练、队友和裁判员等的关系紧张,使整个团队的合作效率下降。
三、心理应激的防治措施
1. 心理训练:体育舞蹈运动员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心理应激的能力。例如,运动员可以学习调节情绪的技巧、提高自信心等。
2. 团队支持:团队的支持和鼓励是预防和减轻心理应激的重要手段。教练和队友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减轻运动员的压力和紧张情绪。
3. 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和减轻心理应激非常重要。运动员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充足的休息和适度的娱乐来维持身心健康。
结论:
体育舞蹈运动员面临的心理应激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科学的心理训练、团队支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和减轻心理应激的负面影响,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竞技表现。
体育舞蹈运动员心理应激成因影响及其防治论文 篇二
引言: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高强度的体育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在赛事中,运动员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这些压力和挑战会导致运动员产生心理应激。本文旨在探讨体育舞蹈运动员心理应激的成因、影响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心理应激的成因
1. 竞赛压力:体育舞蹈运动员在赛事中面临的竞赛压力是导致心理应激的主要原因之一。比赛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成绩和形象,因此运动员常常感到紧张和压力。
2. 训练负荷:体育舞蹈训练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和高强度的训练,这种训练负荷会导致运动员产生疲劳和厌倦,进而引发心理应激。
3. 人际关系:体育舞蹈运动员在团队中需要与教练、队友和裁判员等各种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但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也会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二、心理应激的影响
1.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心理应激容易导致运动员产生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2. 运动表现下降:心理应激会干扰运动员的专注力和技能表现,影响其在比赛中的发挥,导致运动表现下降。
3. 人际关系紧张:心理应激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会导致与教练、队友和裁判员等的关系紧张,使整个团队的合作效率下降。
三、心理应激的防治措施
1. 心理训练:体育舞蹈运动员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心理应激的能力。例如,运动员可以学习调节情绪的技巧、提高自信心等。
2. 团队支持:团队的支持和鼓励是预防和减轻心理应激的重要手段。教练和队友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减轻运动员的压力和紧张情绪。
3. 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和减轻心理应激非常重要。运动员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充足的休息和适度的娱乐来维持身心健康。
结论:
体育舞蹈运动员面临的心理应激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科学的心理训练、团队支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和减轻心理应激的负面影响,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竞技表现。
体育舞蹈运动员心理应激成因影响及其防治论文 篇三
体育舞蹈运动员心理应激成因影响及其防治论文
1 应激及其反应
1.1 应激的概念及应激源
应激是个体在内外环境中,因受到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刺激,表现出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反应,又称应激反应。这些刺激因素即为应激源。应激是个体在突如其来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使自身进入迅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它使个体感觉到外界环境对自身提出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能力之间存在客观不平衡,同时感觉到其结果对自身具有至关重要意义时产生的一种身心反应。
应激源即应激的来源,它可以产生于生理反应,如慢性紧张,也可以受社会文化影响,如生活中的创伤性体验以及其他非同寻常的生活事件等等,应激源可以对任何个体内环境平衡造成威胁。在体育舞蹈竞赛中,应激源是指运动员所在客观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对其造成的影响,如场地、器械、观众、对手、舞伴、教练、甚至天气状况等情境。
1.2 应激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当运动员处于应激状态时,内脏器官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大脑中枢接受外界刺激后,信息传至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激素释放因子,然后又激发脑垂体分泌促肾上腺因子皮质激素,使身体处于充分动员的状态,心率、血压、体温、肌肉紧张度、代谢水平等都发生显着变化,从而增加机体活动力量,以应付紧急情景。
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分为积极和消极相互对应的两类:积极的心理反应是指适度的皮层唤醒水平和情绪唤起,注意力集中,积极的思维和动机的调整;消极的心理反应是指过度唤醒(焦虑)、紧张,过分的情绪唤起(激动)或低落(抑郁),认知能力降低,自我概念不清等,这种反应会影响个体对现实情境的准确判断和评价,对选择应对策略和应常应对能力的发挥也会产生一定障碍。
2 体育舞蹈运动员产生应激的原因
2.1 客观外部原因
包括自然和人为两种。自然如比赛时寒冷、酷热、强光等,人为如背景音乐的音量、比赛服装的舒适度、赛中舞伴的表现、观众的倾向性、裁判的水平、同伴的竞技状态,成绩和决赛指标等都会使选手感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
2.2 主体内部原因
大量证据表明,心理生理可以引起全身性适应综合症,具有应激性。生理状态,如伤病、疲劳、失眠等;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比赛经验等;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如运动员的个性品质、动机、态度、责任感、自信心、特别是运动员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等。
客观外部环境是无法改变的,运动员的主体内部采用何种策略应对外部环境决定运动员是否能够适应应激取得比赛的胜利。即主体对环境的评价,个体若积极的评价威胁可以激化活动,使人精力旺盛,思维清晰,动作敏捷,反应迅速,从而使人在紧急关头化险为夷,反之消极的心理应对会导致选手行为动作紊乱,智力活动受到抑制和破坏。
3 应激对竞赛中体育舞蹈运动员的消极影响
3.1 耗费能量储备,运动员应对吃力
早在1988年澳大利亚学者研究出了体育舞蹈运动中的心率与能量消耗。Astrand和Rodah(1977)将心率高于150次/分,氧耗量高于2.0 L/分的负荷定义为极限负荷,并指出体育舞蹈女选手在标准舞五支舞的运动中,氧耗量不超过2.0 L/分,根据实验结果,男选手在标准舞中为(54.1±8.1)kJ/分,在拉丁舞中为(54.0±9.6)kJ/分;女选手在标准舞中为(34.7±3.8)kJ/分,在拉丁舞中为(36.1±4.l)kJ/分。在如此高强度的负荷下完成高难度的技术动作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再加音乐的音量大小、裁判的评判、舞伴的表现等新的应激源不断出现,运动员要随时做出情境性的应对,随之产生呼吸循环系统物质代谢过程加快,剧烈的能量消耗致使选手完成动作时力不从心,丧失获得好成绩的机会。
3.2 动作完成质量下降,美感不足
体育舞蹈按田麦久项群理论划分下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项群,"难"在动作的复杂程度、包括身体姿态、方向、轨迹、结构、配合以及复合动作的连接方式等。它"美"在男女舞者将细腻的感情注入动作中,"以体传形,神形兼备".
根据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心理紧张水平与活动效果呈倒U"字曲线关系。紧张水平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运动员的发挥。当紧张水平过低时,运动员思维灵敏度和动作准确率都会降低,肌肉松弛无力,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当紧张水平过高时,运动员由于兴奋性过强导致肌肉异常僵硬,思维混乱,注意力闭塞,大脑对身体失去控制,无法有效管理情绪和动作。应激状态下的体育舞蹈运动员高度紧张伴随的是意识模糊,注意和知觉范围缩小、行为动作紊乱,动作技术总体系统遭到威胁,对优美姿态的保持和控制力下降,运动员的`情感表达受到阻碍,观赏度降低。
3.3 威胁健康,甚至导致疾病
应激本就是一种潜在的疾患。急性应激后容易出现运动应激综合征,它是一种生理功能紊乱获病理现象。表现为: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昏无力和大汗淋漓,可伴有心、肺、脑功能降低的现象(晕厥型)运动员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一侧肢体麻木,动作不灵活,常伴有激烈的恶心,呕吐(脑血管痉挛)急性胃肠综合症等。若应激持续的时间较长,导致疾病抵抗力下降,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皮肤内脏缺血缺氧,破坏心血管机能,为重大疾病埋下祸根。
4 预防与控制手段
在随时会遭遇各种应激源的训练或比赛中,运动员一方面应懂得辨识生活中的各种应激事件,学会对自己的应激体验进行客观评价,熟悉掌握认知行为管理技术、时间管理技术和行为松弛技术;另一方面要选择合理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同时配合正确的饮食作息,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利用社会支持等调节技术树立强烈
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4.1 比赛套路精细化, 动作技术自动化
动作技术自动化是指个体经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组成动作技能的一系列动作已联合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已巩固下来,无需专门的意识控制便可以使整套动作协调有序进行。形成自动化要经过三个基本过程:粗线条、细线条和自动化。在技能形成初期,运动员对套路动作的认知和操作都不熟悉,动作感还未进入角色,处于粗线条阶段,这一阶段运动员每完成一个动作都要占用很大的心理资源,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在细线条阶段下,运动员的兴奋过程开始集中,更多的动作被机体识别并纠正,但舞蹈动作的总体技术系统仍不固定,极易被外界因素干扰而改变;第三阶段运动员神经通路变得更通畅,意识对动作的控制逐渐减弱,动作完成的自然流畅,心理资源消耗降低,紧张程度得到缓解。动作自动化对高水平运动员获得心理优势、取得好名次是十分关键的。
4.2 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比重, 模拟比赛氛围
在日常训练中,对心理素质训练加以重视,将其放到正确的战略地位。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比重,模拟实战演练,营造热烈的比赛氛围。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独自练习,练习场所可选在教室或者演出大厅,练习时用摄像机将动作记录下来,练习之余反复观看视频发现并纠正自我不足;另一类为他人辅助练习,练习地点同样可为教室或者演出大厅,但练习时邀请教师、其他同学或陌生观众在场观看,同时还可以邀请一位严格挑剔的批评家来观看,使运动员在多次接触中逐渐适应陌生而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从而逐渐学会应对和调整,增强自己的克服能力,削弱应激带来的消极影响。
4.3 自生训练法
自生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放松训练方法,又称为自律训练,它由奥地利精神学家舒尔兹(J.H.Schultz)在于20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起初,舒尔兹只是让病人学会一些暗示语,使用这些暗示语来缓解病人的紧张和抑郁情绪,并由此治疗随之引发的各种身心疾病,1958年,他又出版了《放松训练与高水平运动成绩》一书,详细介绍了利用自生训练提高运动员成绩的经验。从此,世界上许多国家便将这一放松训练方法应用于体育运动中。
自律训练法是透过意念控制和训练,提高人对身体各部份的敏感程度,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和体温等生理变化,令肌肉松弛,再扩展到心灵上的松弛。步骤如下:(1)找一个舒适的地方坐下来,合起双眼,默默的跟自己说"我身处一个安全又宁静的地方,我很平静,我很松弛;(2)然后感受你的右手是重的、暖的,重复4至5次,再感受你的右手既重又暖,保持着;(3)这样重复练习左手、右脚和左脚;(4)感受你腹部的温暖,重复4至5次,然后用温暖的感觉由腹部中间散开,感觉到腹部是很舒服温暖的;(5)接着,让心感到平静和松弛,感觉你的呼吸是平静和放松的,令你自然地呼吸,重复4至5次,跟着感受前额是凉的,重复4至5次感觉面部的松弛;(6)最后,回复平静和松弛的感觉,当你要起身的时候,慢慢由5倒数到1,舒展手脚后才起立,结束后仍保持这种舒服的感觉。
参考文献:
[1] 陈秀平。运动应激与应对模式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3):51-53.
[2] 欧阳璐。过度疲劳造成优秀体育舞蹈选手心理影响的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7):30-31.
[3] 杨欧。舞蹈训练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