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地理的教学探索教育论文(通用3篇)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地理的教学探索教育论文 篇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地理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性、实践性和探究性,要求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地理的教学需要进行探索和创新。
首先,中学地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理解,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的机会。然而,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应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因此,中学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地理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理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中学地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具备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中学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地理问题往往是复杂而多样的,需要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因此,中学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中学地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人文、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能够把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解决复杂的地理问题。同时,中学地理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中学地理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需要进行探索和创新。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能力,让他们能够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地理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地理的教学探索教育论文 篇三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地理的教学探索教育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学地理教学的理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中学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学习有用的地理,这样有利于凸现地理学科的价值;有利于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是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同时学生也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一、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1、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
中学地理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需要教师在熟悉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要对自身教师的角色上进行反思,教师不光要有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教学理论,而且要有充实的教学实践知识。这样才能有基础把学生教育好。当然,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绝对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是不亦乐乎,但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接受了多少缺从来也没引起教师的关注,教学中只关注老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教师成为了“讲师”,而学生却成了听众,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长期以来的角色错位必然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缺乏了创造的激情和灵感,这和我们努力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为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衡量一节课的质量不是看老师用了那些花哨的教学手段、不在于课堂气氛如何的活跃,更重要是看学生接受了多少。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知识的结论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而是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以自身为主.利用教材和图册等必要的学习材料,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独立思考,协作讨论,教师点拨,最终得出问题的结论,获得新知识。
2、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好功课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调动一切因素,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渴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寻求知识目标,用自己潜藏的内在动力去突破重点、难点,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的预设上下功夫,如何把这堂课的内容先吸引学生的眼球,也就是如何精彩的课堂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将课本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贴近生活,让学生找到自身和课本的切合点,把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引入到教室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原来课本中的地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也比较容易。
3、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预设
随着新课程大刀阔斧的改革,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得以深化,课堂教学重知识的动态生成越来越显著,这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教师紧跟时代步伐,精心备课,才能设计好的教案,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前就要明确所要讲授章节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必须在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上下功夫,深入钻研中学地理新课标和新版本的教材,把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准确无误的具体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2)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以及突破策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明确教学重难点,这样才能做到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同时还解决了疑点,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又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如果一堂课中的重点如果没有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甚至教师在教学中就有所遗漏,该进行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训练也没有到位,课堂教学内容单薄粗浅,这势必大大影响课堂效率。一堂课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疑点,教师讲解时简明扼要,提问时富于启发性,使学生思想有所悟,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树立终生学习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改实施,不光要改变教师的“教”,同时也要改变学生的“学”,教师应该倡导学生由以往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转为积极的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知识,这样才能使课堂的效率大大提升。二、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新课改实施中不能放松地理知识的积累
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我们教师也不能步入另外一个误区,那就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因为“重过程”而忽视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能力、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不能以忽视地理基础知识的积累为代价。因为地理基础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地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科学,提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2、注意克服探究和讨论学习方式的泛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探究式和讨论式是高层次的学习活动。活动难度大,必须精心设计。就地理学科内容来看,涉及实践性、社会性、现实性和综合性强的地理知识,才适宜引导学生探究。在设计探究讨论学习活动时,必须把握好它的量和度,要防止课课都有探究,节节都搞讨论,克服探究活动次数过多,讨论走过场,频率过快,问题肤浅等泛化现象。
3、合理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它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更不能代替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师生间的交流。多媒体代替“粉笔+黑板”不是课改。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水平,合理地整合各种教学手段,淡化“装饰”效应,使教学工具与教学主体相适应,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4、注意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应当强化学习过程的评价活动,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采用提出问题、口头回答、指图、填图、读图分析、演示操作、资料整理、成果展示等评价形式来激励学生学习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及时评价可以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兴趣、信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融合在一起。
总之,面对新课改,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反思、总结出一条更好的途径,形成高效型新课堂,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 吴柳主编.素质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冯长远,李明海主编.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路青.浅谈高考中地理问题的情境设置与能力考察.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1.